?

我國教育博士與教育學博士趨同嗎
——基于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的內容分析研究

2024-02-29 04:34鄭良玉蔡美輝盧蘭平
教育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博士學位類目教育學

鄭良玉 蔡美輝 盧蘭平

【關鍵字】教育博士;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內容分析法

一、問題提出

教育博士專業學位(Doctor of Education,Ed.D.,以下簡稱“教育博士”)區別于傳統的教育學學術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ducation,Ph.D.,以下簡稱“教育學博士”),于192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首次招生。我國教育博士于2010年開始正式招生,歷經十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相關研究也呈逐年增多趨勢。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出現引介教育博士的文獻〔1〕,2003年出現了有關設立我國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政策建議的研究〔2〕。隨著我國教育博士的正式設立與招生,國內學界對教育博士的研究開始轉向本土問題〔3-5〕,我國教育博士與教育學博士趨同現象也逐漸成為熱點。馬愛民等人基于問卷調查等方法指出教育博士在培養方式上存在導師指導學術化等問題〔6〕;李寶貴通過對19所高校的招生簡章進行文本分析,指出教育博士招生存在趨同問題〔7〕;吳敏等人通過數據對比指出教育博士和學術型博士在培養模式上存在趨同現象〔8〕。

自教育博士誕生,有關兩類博士趨同的爭論就一直存在,國外有些研究甚至認為兩類博士過于趨同,建議取消其中一種〔9〕〔10〕。國外學界除對兩類教育博士招生方式、培養模式等方面的趨同研究之外,有關兩類博士學位論文趨同的爭論也非常激烈。Nelson等人于1994年通過內容分析法對教育博士與教育學博士論文進行研究,指出兩類博士論文在選題和類型上劃分不太明晰〔11〕。隨后,Deering在1998年的一項研究也指出教育博士論文方面與教育學博士存在趨同〔12〕。而2012年,Walker等人在Nelson的研究基礎之上又對特殊教育領域的兩類博士論文進行研究,發現特殊教育領域的兩類博士學位論文趨同現象正在改善〔13〕。

目前,我國教育博士招生、培養等相關工作已走過十多年的發展路程,方興未艾。那么,我國的教育博士學位論文有何特點?教育博士與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是否也存在趨同現象?鑒于國外兩類博士學位論文趨同的爭論與國內相關研究的匱乏,本研究在參考國外兩類博士學位論文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對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與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類型、研究設計、統計分析方法等維度進行內容分析研究與差異性檢測,以期探明我國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的異同之處,明晰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特點,為教育博士相關工作的推進提供實證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選用內容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輔以卡方檢驗等統計分析方法。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14〕,該方法以預先設計的類目表格為依據,用系統、客觀和量化的方式,對樣本內容加以歸類統計,并根據統計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與判斷??ǚ綑z驗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假設檢驗方法,在分類資料統計推斷中主要用于檢驗兩個以上的率或對兩個以上的構成比的差異性分析,還可以用于分類資料的相關分析等。在本研究中,主要使用卡方檢驗對兩類教育博士學位論文的內容分析結果進行差異性檢驗。

(二)研究對象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第一批試點院校教育博士總招生人數約為2000人左右〔15〕,另有研究指出我國教育博士整體畢業率可能低于40%〔16〕〔17〕,就此估算目前我國教育博士畢業生人數可能不足千人。但在實際的資料搜集中發現教育博士學位論文比預期的更少,比如某試點院校截至2020年招生170人左右,但在該校的碩博論文庫中僅檢索到33篇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其他院校均存在此類現象。鑒于教育博士學位論文數量較少,本研究選擇第一批教育博士招生試點院校中的八所招生單位為樣本單位,然后選取這八所樣本單位2010年至2020年間所有通過答辯的教育博士學位論文摘要作為內容分析樣本。

大量研究證實博士生導師是影響博士生培養的關鍵〔18〕〔19〕,而我國的教育博士生指導與培養工作均由學術型導師兼任,這可能是教育博士指導存在學術化問題〔20〕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推斷博士生導師是造成兩類博士學位論文趨同的原因之一。此外,導師個體特征(如年齡、性別、指導經驗等)會對博士生培養產生顯著性影響〔21〕〔22〕。綜上所述,可以提出假設:同一導師在某一時間段內指導兩類博士學位論文可能具有某種共同的傾向(研究選題、研究興趣、研究方法等),由此導致兩類博士學位論文趨同。對此,有必要按照“同一導師”與“通過答辯時間相近”原則對兩類博士學位論文進行一比一配對,實現對博士生導師這個關鍵影響變量的控制。

具體搜集過程如下:先選定某篇教育博士學位論文,然后再查找該論文導師所指導的通過答辯的年份間隔最近的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一篇。如若某導師指導的教育博士學位論文數量多,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數量少,嚴格一比一配對,多余的教育博士論文不做統計;如若某導師只指導教育博士論文,沒有指導的教育學博士論文與之配對,該篇教育博士學位論文也不做統計。按照前述,本研究最終搜集到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和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各211篇。

(三)分析維度

借鑒國外兩類博士學位論文內容分析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框架〔23〕〔24〕,并結合國內相關研究對分析類目進行以下相應調整〔25〕。首先,刪除了“性別”類目。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兩類博士學位論文在內容范疇上的差異分析與討論,性別之間的差異不在本研究考量的范圍之內。其次,刪除了“結果顯著性”類目。國內相當一部分博士學位論文摘要沒有對“結果顯著性”進行詳細描述,無法獲取準確數據。此外,國內有多項研究指出,國內教育學方向的博士學位論文中定性研究(如歷史研究、質性研究等)占比較高。再次,將“目標人群”改為“研究層次”。根據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的實際情況,結合馬爾科姆教育研究層次分類的思想〔26〕與有關研究成果,做出這個改動,這樣劃分后的類目更具針對性與豐富性,也符合教育學研究范式整體轉向。最后,增加了“理論基礎”類目。在科學的研究中理應依據一定的理論基礎對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科學、系統地解釋與論證?!秾W位論文編寫規則》中也明確指出博士論文中要體現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27〕。

綜上所述,本研究具體類目劃分如下:研究類型、研究方法、統計分析方法、研究層次、研究對象的年齡和理論基礎,并對所有類目進行更細致和更具體的指標劃分。

1.研究類型類目劃分。綜合國內外已有相關研究〔28〕,將研究類型按照四分法進行歸類。①基礎研究。進行探尋和求證規律的活動,目的在于發展和完善理論,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②應用研究。指向特定問題或情境,目的在于應用或檢驗理論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回答“怎么用”的問題。③開發研究。指向方法和策略。目的在于創新或優化方法、策略等,回答“如何改進”的問題。④評價研究。評價某種事物在某一情境下的價值或功用,目的在于幫助制定某種情境下的決策,回答“效果如何”的問題。

2.研究方法類目劃分。參考了國內教育學研究方法的成果與多部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中常用的研究范疇,還綜合考量了本土兩類博士學位論文中較為常用的研究方法,建立了10個研究方法范疇:哲學思辨類研究、實驗法(如實驗與準實驗等)、調查研究(如問卷法、訪談法和觀察法等)、相關研究(如預測、因果、工具驗證等)、分析研究(如內容分析法、元分析法等)、歷史研究、比較研究、行動研究、混合研究(如量化與質性等方法結合)、其他類型的研究。

3.統計分析方法類目劃分。在一篇博士學位論文中可能存在不止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在本研究中編碼關注的是該論文中使用最多或最主要的統計分析方法。依據有關研究成果和國內教育統計學教材中最常用的教育學統計方法,將該類目細分為頻數與描述分析、差異分析(包括方差、雙因素方差、卡方、t檢驗等分析差異性的統計方法)、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如線性回歸、分層回歸、二元Logit回歸等)、聚類分析、判別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其他分析方法,還有一類是沒有使用任何統計分析方法的學位論文。

4.研究層次類目劃分。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層次”最終劃分為以下七類:①國際層次,涉及兩個或以上國家的選題都歸于此類,如“我國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動力問題研究——基于中德企業的對比”;②國家層次,聚焦于某個國家,例如“美國STEM教育發展研究——以學??颇可鐣窞橐暯恰?③省級層次(包括自治區、直轄市或美國的州等),如“我國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研究——以海南省為例”;④地區層次(包括地級、縣級、區級等),如“民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基于貴陽市民辦中小學校的調查 ”;⑤學校層次(各級各類學?;蛴變簣@),如“本科課堂教學質量標準研制及實施研究——以D大學為個案”;⑥院、系、年級、班級層次,指以大學內的二級院系、中小學幼兒園的年級或班級為研究對象,例如“理解學生文化——上海市一個初中班級的個案研究”;⑦個體層次,指以學生、教師等個體為研究對象;⑧系統層次,屬于普遍性的研究,沒有明確的層次指向。

5.研究對象的年齡類目劃分。根據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的特點,結合相關研究,將研究對象的年齡劃分為學齡前兒童(6周歲以下的兒童)、小學階段的學生、青少年(初中、高中或中專的學生)、大學生(大專、高職、本科或碩博研究生等)、成人(教師、校長或其他領域的成年人等)和其他(不以人為直接研究對象的,如評價方法、校園文化等)。

6.理論基礎類目劃分。在一篇博士學位論文中可能出現多種基礎理論,因此只記錄該學位論文中最主要、最直接相關的基礎理論。結合有關研究與國內兩類博士論文的特點,把理論基礎按領域分為:哲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傳播學、其他或沒有明顯理論基礎。

(四)編碼信度

為避免個體偏見對編碼產生影響,在統一編碼之前,先由主編碼員對部分樣本進行預編碼,以期發現問題。隨后,由主編碼員對另兩位編碼者進行培訓與討論,達成一致后,由三位編碼者獨立編碼。所有樣本編碼完成后,根據內容分析法信度計算公式K=2M/(N1+N2)進行信度檢測〔29〕。在這個公式中,K為平均相互同意度,即信度,M為兩個編碼員意見相同的類目,N1和N2為兩個編碼員各自編碼意見的數量。本研究由三位編碼員A、B、C進行獨立編碼,任意兩位編碼員為一組(AB、BC和AC),分別計算出KAB、KBC、KAC,再計算這三組K值的平均值作為最終信度。通過計算,最終信度值為0.89,達到內容分析信度要求,說明主編碼員的編碼結果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用于下一步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研究類型類目分析結果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類型類目的卡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顯示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類型類目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差異(χ2=38.657,p<0.01)。通過對比兩組數據的百分比發現:教育博士學位論文選擇應用研究的比例達70.62%,顯著高于教育學博士的57.35%;教育博士學位論文選擇開發研究的比例達22.27%,顯著高于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12.80%;而教育博士學位論文選擇評價研究的比例僅5.69%,顯著低于教育學博士的27.01%。

此外,兩類博士論文選擇基礎研究占比均極少,教育學博士有6例,而教育博士僅有3例。

(二)研究方法類目分析結果

兩類博士論文研究方法類目的卡方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結果顯示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類目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差異(χ2=39.092,p<0.01)。通過對比兩組數據的百分比發現: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在選擇調查研究方面的比例高達39.34%,顯著高于教育學博士的27.01%;在混合研究的選擇上,教育博士學位論文的比例為30.33%,也明顯高于教育學博士的23.70%;而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在選擇歷史研究方面的比例僅有7.58%,遠低于教育學博士的21.33%。

此外,兩類博士學位論文中選擇調查研究的比例均較高,選擇混合研究的也較高。

表2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分析結果

(三)統計分析方法類目分析結果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統計分析方法類目的卡方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顯示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統計分析方法類目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差異(χ2=17.271,p<0.05)。通過對比兩組數據的百分比發現,教育博士學位論文沒有使用統計方法的比例達39.81%,顯著低于教育學博士的51.66%。

此外,無論是教育博士學位論文還是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未使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比例,都遠高于2012年Walker等人研究中顯示的25%;而在使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兩類博士學位論文中,運用回歸分析方法的學位論文占比都比較高,達到25%以上。

(四)研究層次類目分析結果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層次類目的卡方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結果顯示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層次類目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差異(χ2=23.800,p<0.01)。通過對比兩組數據的百分比發現,教育博士學位論文聚焦學校層次的研究達15.17%,顯著高于教育學博士的5.21%;而教育博士學位論文聚焦系統層次的研究比例為8.53%,顯著低于教育學博士的15.64%。

此外,兩類博士學位論文集中于國家層次的研究比例高達60%左右;兩類博士學位論文對于地區層次,院、系、年級、班級層次,個體層次等都較少關注,特別是個體層次,兩類博士學位論文僅有2例。

表4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層次分析結果

(五)研究對象的年齡類目分析結果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對象的年齡類目的卡方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結果顯示教育博士與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對象的年齡類目未呈現出顯著差異(χ2=3.90,p>0.01)。

此外,兩類博士學位論文中少有研究關注到學齡前兒童,教育博士僅有一例關注到學齡前兒童;而關注其他對象(即未清晰界定年齡層次或“非人”對象)的兩類博士論文占比都比較多,高達50%左右。

表5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對象的年齡分析結果

(六)理論基礎類目分析結果

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理論基礎類目的卡方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結果顯示教育博士與教育學的博士學位論文在理論基礎類目上未呈現出顯著差異(χ2=7.86,p>0.01)。

此外,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的理論基礎大多集中于社會學和教育學等相關理論,平均占比約為35%和25%。

四、研究總結

(一)研究創新

首先,國內有關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內容分析的研究非常匱乏,本研究延續了Nelson等人與Walker等人的研究思路與理論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教育博士相關研究的空白。其次,本研究依據本土特點與相關研究成果對內容分析類目進行了適當調整,調整后的分析框架更符合我國教育學方向博士學位論文的特點,類目劃分更有層次性,類目內容更有針對性,可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再次,樣本抽樣也與國外研究不同。國外研究均采取隨機系統抽樣。美國教育博士論文樣本量巨大,專業類別非常豐富,比如教育行政管理、特殊教育、高等教育、體育、教育心理學等。但我國教育博士招生時間短、論文樣本少,所以本研究選取樣本單位所有通過答辯的教育博士論文。最后,本研究重點關注到導師這一關鍵影響因素,意識到博士生導師對兩類博士論文研究影響的可能。所以,本研究在選取樣本過程中按照“同一導師”與“答辯通過時間相近”兩個原則對兩類博士學位論文進行一對一嚴格配對,實現對博士生導師這一關鍵影響變量的控制,進一步提升了研究信度。

(二)研究發現

1.在研究類型選擇上,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偏向于選擇應用研究與開發研究,其比例明顯高于教育學博士論文。應用研究與開發研究雖有所區別,但這兩類研究類型最大的共同點是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博耶的“多維學術觀”認為學術研究包括“探究的學術”“應用的學術”“整合的學術”與“教學的學術”四個方面〔30〕。依照博耶的觀點,兩類博士學位論文雖都屬于學術研究,但教育博士具有更加關注“應用的學術”與“教學的學術”的傾向,這也是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區別于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2.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在研究方法與統計分析方法選擇上也有其鮮明特點。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采用調查研究的比例明顯高于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調查研究作為一種較為直接的研究形式,具有較強的實踐屬性〔31〕,而教育博士較多采用這種研究方法,說明我國的教育博士在研究方法層面上更為注重實踐性與情境性。此外,行動研究作為直接性與實踐性最強的一種研究方法,在美國的教育博士學位論文中頗受關注??上У氖?行動研究并沒有引起兩類博士的足夠重視。本研究數據顯示教育博士學位論文選擇行為研究僅有11例,雖顯著高于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僅有2例),但與國外相比,差異顯著。

3.我國教育博士選擇混合研究的比例明顯高于教育學博士,選擇多元統計方法的比例也高于教育學博士。這一發現與國內相近研究結論基本相符〔32〕〔33〕,這些研究中均指出當前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中哲學思辨類研究比例較高。綜合看來,我國兩類博士學位論文研究范式都在轉向〔34〕,我國教育博士在研究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上也具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傾向于選擇更多元的、更復雜的研究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去解決工作實踐中的問題。

4.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在研究層次上同樣具有自身的特點。數據顯示教育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更傾向于關注學校層面,而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則更關注系統層次的研究。本研究結論與Walker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相符,他們也指出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層次更關注國家或國際層面,而教育博士則更關注地方層面。這一發現說明我國教育博士生在論文選題時更關注他們的工作環境——學校,更傾向于聚焦學校情境中現實問題的解決,這也凸顯了當前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具有一定實踐性與職業性,也彰顯出與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差異與區別。

(三)研究結論

卡方檢驗結果顯示兩類博士學位論文之間差異主要集中在:研究類型、研究設計、統計分析方法、研究層次這四個類目上,僅研究對象的年齡與理論基礎兩個類目沒有顯示顯著差異。Nelson等人的研究中僅顯示了三個分析類目的顯著差異:研究設計、統計分析方法和目標人群,而研究類型、性別、結果顯著性和研究對象的年齡四個類目沒有顯著差異。而Walker等人的研究指出在研究設計、統計分析方法、結果顯著性、目標人群、研究對象的年齡、研究問題所涉及的異常性六個類目上存在差異。鑒于本研究剔除了結果顯著性與研究問題所涉及的異常性兩個類目,說明本研究的結果與Walker等人的研究結果近似,可以推斷目前我國教育博士學位論文與教育學博士學位論文之間沒有明顯趨同,存在一定的差異。

五、研究建議

(一)繼續做好教育博士相關規定的解釋與說明工作

雖然在整體性水平上兩類博士學位論文存在差異,但在實際的編碼過程中,三位編碼者均感受到某些試點院?;蚰承熕笇У膬深惒┦繉W位論文存在趨同現象,這也說明某些試點院校的教育博士培養過程中確實存在“教育博士指導學術化”的現象?!督逃┦繉I學位設置方案》明確提出,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造就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領域復合型、職業型的高級專門人才。所以,建議各試點院校還應繼續強化教育博士導師隊伍的培訓,依據相關文件的精神,做好教育博士相關規定的解釋與說明工作,加深導師隊伍對教育博士培養目標的認識和理解,讓他們更進一步地明晰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的實踐性內涵、職業化特點以及復合型要求。

(二)應建立專門化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

有研究提議教育博士可以采用雙導師制,即組建“學術性導師+實踐性導師”的組合形式,這一模式理論上非常契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點,兼顧了學術訓練與工作實踐。但也有研究指出雙導師制存在一定問題,如雙導師制落實不到位、導師職責不清和缺乏有效的合作交流等問題〔35〕〔36〕?;谏鲜鰡栴},特別是在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不斷擴招的大背景下,建議組建專門化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此類導師只負責專業學位博、碩士的培養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滿足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需求,還能極大避免出現同一導師指導兩類學位的趨同現象,從而提高教育博士培養質量。

(三)應采取學術訓練與工作實踐相融合的培養方式

眾所周知,學習環境是影響研究生學業完成情況和論文質量的關鍵變量〔37〕,學習環境能夠為教育博士提供最優質的學習資源與學術指導,是教育博士培養最關鍵的平臺。但是,教育博士均是來自教育教學一線的在職教育工作者,其所處的工作環境即是他們的工作場,也是他們的研究場。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38〕均顯示教育博士論文選題與他們的工作密切相關。工作環境對人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動機狀態乃至創造潛力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工作環境對教育博士的重要影響。所以,為兼顧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的質量與學位特點,教育博士培養不僅要注重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研究,還應關注到他們的工作實踐。有研究指出教育博士生延期畢業與其在職工作密切相關〔39〕,所以,理應加強教育博士工作單位與就讀學校之間的調度與管理,既保證他們有良好學術訓練和學習效果,又能讓其在工作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博士學位類目教育學
究教育學之理,解教育學之惑
——《教育學原理研究》評介
實踐—反思教育學文叢
本期練習題類目參考答案及提示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論文摘要
教育學是什么科學
博士學位論文摘要
《中圖法》第5版交替類目研究綜述
黃三角、長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國通志一級類目比較*
對我國音樂教育學 學科建設的一些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