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障礙患者再入院率及影響因素的性別差異

2024-02-29 12:31楊純玉鐘笑梅劉偉健寧玉萍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相精神障礙出院

楊純玉,鐘笑梅,劉偉健,寧玉萍

精神障礙患者的再入院率很高,尤其是對于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而言[1]。芬蘭一項長達20年和另一項長達16年的隊列研究分別發現58.8%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和39.7%的抑郁癥患者出院后有再入院的情況[2-3]。我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精神障礙患者出院后30 d內及1年內再入院率分別為16.7%及33.8%[4]。反復住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患者病恥感并給患者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研究表明,服藥依從性、物質濫用及既往住院次數等為精神障礙患者再入院的影響因素[5]。目前有較多關于精神障礙患者再入院影響因素的研究,而關于精神障礙患者再入院影響因素的性別差異研究較少,且得出的研究結論不一致[6-7]。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不同性別的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再入院率及影響因素,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策略及干預措施提供參考,旨在減少患者再入院。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為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有1次及以上出院,且主要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抑郁癥或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入組標準:①初次入院時的年齡為18~65歲;②出院次數≥1;③主要診斷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 10 版)(ICD-10)中的精神分裂癥、抑郁癥或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住院期間死亡;②住院時間>5年;③出院后24 h內再入院。符合入組標準且不符合排除標準共15 620例。本研究通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19025)。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收集患者資料,其中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及醫療付費方式。臨床資料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數、住院次數、出院診斷、共患精神疾病數及Charlson共病指數(CCI)?;颊呷丝趯W及臨床資料以初次入院記錄為準。

1.2.2 CCI CCI對23種疾病分別賦權重1、2、3及6分,根據年齡調整計分,50~59歲計1分,每增加10歲加1分,各疾病權重分與年齡計分相加即為CCI總分[8]。

2 結果

2.1 男性和女性患者人口學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t=20.127)、婚姻狀況(χ2=753.787)、受教育程度(χ2=200.250)及付費方式(χ2=60.485)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01)。見表1。

表1 男性和女性患者人口學資料比較例數,%)

2.2 男性和女性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Z=-13.709)、CCI總分(Z=-13.162)、共患精神疾病數(Z=-16.092)、主要診斷(χ2=105.959)及再入院率(χ2=10.333)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2。

表2 男性和女性患者臨床資料比較[M(P25,P75)/例數,%]

2.3 不同性別患者再入院單因素分析 把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分為出院后有無再入院兩組。男性患者中1 826例(22.6%)再入院,其中267例(3.3%)出院后30天內再入院。兩組住院天數(Z=-6.108)、既往住院次數(Z=-15.878)、CCI總分(Z=-3.567)、付費方式(χ2=139.139)及主要診斷(χ2=13.129)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3。

表3 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單因素分析

女性患者中1 861例(24.7%)再入院,其中322例(4.3%)出院后30 d天內再入院。兩組年齡(t=2.902)、住院天數(Z=-6.288)、既往住院次數(Z=-14.620)、CCI總分(Z=-2.384)、受教育程度(χ2=16.473)及付費方式(χ2=132.575)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此外,男性和女性患者出院后30 d內再入院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78,P<0.01)。見表3。

2.4 不同性別患者再入院COX回歸分析 男性患者住院時間較長是其再入院的保護因素(HR=0.999,P=0.002)。而有本地醫保(HR=1.658,P<0.001)、既往住院次數越多(HR=1.283,P<0.001)及主要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HR=1.243,P<0.001)是其再入院的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COX回歸分析

女性患者中年齡較大是其再入院的保護因素(HR=0.987,P=0.001)。而有本地或異地醫保(HR=1.714、1.400,P均<0.05)、既往住院次數越多(HR=1.240,P<0.001)及CCI總分越高(HR=1.144,P<0.001)是其再入院的危險因素。見表4。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患者的再入院率較男性高(24.7% vs.22.6%),且出院后30 d內再入院率也較男性高(4.3% vs.3.3%)。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女性精神障礙患者的再入院風險較男性高[9]。Rieke等[7]的研究發現女性患者出院后30天內再入院率較男性低。Barker等[6]的研究則發現患者出院后30天內再入院率不存在性別差異。結果不一致可能與研究方法及研究人群不同有關。

本研究發現一些影響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共同的因素。其中,有醫療保險的男性或女性患者再入院的風險高于全自費的患者。李欣潔等[10]的研究也發現有醫療保險會增加患者再入院的風險。此外,本研究發現既往住院次數越多的男性或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可能性越高,與Rieke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因此,患者出院后應加強社區管理,精神科醫生或精防工作者應做好隨訪工作,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況及病情變化,及時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幫助和早期干預。

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患者再入院的影響因素存在一些差異。住院時間短是男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險因素。而Barker等[6]的研究則發現住院時間短是男性和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險因素。Donisi等[11]的研究結果顯示住院時間超過28天可能降低患者再入院的風險,但目前國際上仍沒有關于最佳住院時間的統一標準。此外,本研究發現主要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是男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險因素。Becker等[12]的研究也發現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會增加患者再入院的風險。男性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共病物質使用障礙的比例較女性患者高[13]及獲得的社會支持較女性患者差[14],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男性患者的再入院風險更高。

此外,本研究發現年齡越小的女性患者出現再入院的風險越大。Volpe等[15]的研究發現年輕患者可能由于其較高水平的沖動性和攻擊性而導致再入院風險增加。而Vigod等[16]的研究發現女性患者一生中經歷的精神創傷是男性的1.5至3倍,女性患者出院后更有可能出現自傷行為而導致再入院。本研究還發現CCI總分高是女性患者再入院的危險因素。prah等[17]的研究也發現精神障礙患者CCI總分高會增加患者再入院的風險。因此,應重視精神障礙患者的軀體狀況,及早發現其共患的軀體疾病并及時給予必要的有效治療。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缺乏多中心數據,再入院率可能被低估。②缺乏病程、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依從性等可能對患者再入院有影響的臨床信息。③僅納入了主要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未來的研究應納入更全面的疾病種類進行研究。

終上所述,精神障礙患者的再入院率及影響因素存在性別差異,女性患者的再入院率更高,住院時間短及主要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僅對男性患者的再入院有影響,而年齡小及CCI總分高僅對女性患者的再入院有影響,提示在臨床工作中應為不同性別的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及預后支持。

猜你喜歡
雙相精神障礙出院
熱軋雙相鋼HR450/780DP的開發與生產
自擬醒腦湯聯合體外反搏治療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效果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奧氮平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伴發精神障礙臨床觀察
S32760超級雙相不銹鋼棒材的生產實踐
DP600冷軋雙相鋼的激光焊接性
喹硫平與利培酮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療效比較
LDX2404雙相不銹鋼FCAW焊接及存在問題
第五回 痊愈出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