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保障生活”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4-03-03 10:35王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網暴維權暴力

王娟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幫助學生在認識法律與道德、紀律不同的基礎上,理解法律的主要特征。

2.引導學生理解法律對人的行為具有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

3.引導學生通過認識法律的主要特征和作用,樹立法治觀念。

【教學片段】

一、熱點導入,激發情趣

師:2023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呼吁加強對網絡暴力立法。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公布《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從代表委員呼吁立法到最高人民法院等機關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生:生活需要法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師:是的,我們需要法律保護公民的權利。那么,為什么法律可以保障我們的合法權益呢?

生:法律比較權威,人們不敢觸犯。

師:的確,法律與其他行為規范不同。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法律與道德、紀律的不同,學習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保障生活的含義。

二、議題探究,剖析情境

師:法律有哪些特征?法律如何保障生活?這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重要內容。接下來,老師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何為法律”“法律何以保障生活”兩個議題,來認識和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屏顯:

議題:何為法律?

【探究與分享】除了需要對網絡暴力立法,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需要通過立法加以保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的“規矩”就是指法律嗎?請先組內交流,之后暢所欲言??蛇x題作答。

師:請同學們根據要求,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生:我覺得可以對校園欺凌、校外輔導加強立法。

師:嗯,這兩個方面與我們同學的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否已經有相關法律法規了呢?

生:可以上網查詢,了解相關情況。

師:看來,雖然網絡上有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但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

師:有同學回答第二個問題嗎?

生:紀律、道德、法律都是規矩。

師:是的,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那它們有哪些不同呢?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材料,共同完成表格,并做好匯報準備。

(屏顯法律和道德、紀律的對比分析,表格略。)

生: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道德是人們自發形成的,紀律是學校等單位自己制定的。

師:說得很好。國家制定法律要按照法律程序。除了制定法律,國家還要修改和廢止現有法律。你們知道有哪些法律修訂過嗎?

生:《刑法》降低了刑事責任年齡。

師:現在年滿12周歲就要負刑事責任?!缎谭ā愤€對多處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條款進行了修訂,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進一步了解。除了制定法律,創制法律的規范還包括認可法律。這如何理解呢?

……

師: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做得很好,內容準確翔實,下面大家繼續匯報。

生: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道德、紀律等主要靠社會輿論、個人信念等力量約束。

師:國家強制力主要包括哪些?

生: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

師:在調整對象和范圍方面,有什么不一樣?

生:法律和道德適用于全體社會成員,紀律適用于所在學?;騿挝怀蓡T。

師:那調整的范圍一致嗎?

生:不一致。比如,我的行為可以說是不道德的,但不能說是違法的。

師:嗯,說得很形象。另外,因為法律由強制力保證實施,所以它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權。再大的官,違法了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師:是的,在法律面前,我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同學們的匯報很精彩,通過交流匯報,我們明確了“何為法律”。

屏顯: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師:在充分認識“何為法律”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探討“法律何以保障生活”。

屏顯:

議題:法律何以保障生活?

【思考與辨析】講述你所知道的網絡暴力事件,并針對這一事件發表看法。如果有專門針對網絡暴力的法律,是否就可以有效遏制網絡暴力?請說明理由。請同學們交流分享后闡述觀點,可選題作答。

生:我知道一件有關粉色頭發女孩的事情。她考研成功后和病床上的爺爺分享喜訊,并拍了視頻上傳到網上,但因為染了粉色頭發被網友抨擊。原先她準備起訴網暴者,后來自殺了。我覺得網暴的人太可惡了。

師:是的,女孩的遭遇讓人心痛,網暴者也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甚至是法律的制裁。

(屏顯《民法典》第1024條規定,略。)

生:我覺得身處網絡時代,我們的內心更要強大,當然絕對不能做施暴者。

師:對呀,我們自己要遵法守法,同時也要學會依法維權。

生:我們還要有修養,尊重他人,文明用語。

生:還要學習一些維權的知識。

師:大家的建議都很好。下面,請大家根據剛才討論的內容,概述法律的作用。

生:法律可以約束規范我們的行為,因為違法要承擔法律責任。法律還可以保障我們的合法權益,所以我們要依法維權。

師:法律何以保障生活?大家已經給出了非常準確的答案。

屏顯:

法律規定了我們享有的權利、應當履行的義務。法律對我們具有規范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三、升華主題,生成情感

師:網暴悲劇時有發生,人們希望自己在網絡上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從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呼吁立法,到“兩高一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這些都表明我國法治建設在不斷推進,也表明法律將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接下來,請大家結合課堂所學和生活經驗,小組合作制定一份反對網絡暴力的維權指南,并派一名代表匯報學習成果。

(生討論交流。)

生:網暴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我們鼓勵您依法維權。您可以聯系平臺,要求屏蔽網暴內容,對網暴者進行封禁;也可以報警求助,讓網暴者受到法律制裁。

生:網暴行為可能侵犯了當事人的名譽權和隱私權,情節嚴重的涉嫌違法。如果平臺不采取措施,您可以起訴平臺和網暴者。

……

師:這份維權指南很實在。希望大家通過本次學習,能夠更好地維權,更好地幫助他人。

師:同學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愿我們在法律的規范下都能守住網絡行為的底線,愿我們在法律的保護下都能被網絡溫柔以待,讓我們共同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教學反思】

“法律保障生活”這一內容在七年級下冊,是初中生法治教育的起點。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到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是課時知識目標;讓學生認同法律,遵守法律,懂得依法維權,增強責任意識,是課時素養目標。道德與法治教育應該尋找學生普遍關注的、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作為教學的主題情境,激發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讓他們有參與課堂的熱情。將“反對網絡暴力”作為教學主線,是因為它貼近學生生活,這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主題情境式教學要求對情境進行優化。設置的情境要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便于問題的創設和教學活動的開展。筆者將相關法律規定呈現給學生,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規范人們行為,保護公民權益,我們應該有依法維權的勇氣和底氣;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維權指南,是集眾人智慧解決問題,也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能力,學會幫助他人,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教師要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通過優化情境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康居路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網暴維權暴力
反網暴的呼聲
Buried Post Truths
整治網暴
拒絕網暴,從我做起
反性別暴力
維權去哪里?
“暴力”女
又來了個打算維權的
完美 打假維權
暴力云與送子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