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專業課程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設計類課程為例

2024-03-04 07:58陳賽艷陳坤易俊材陳洪吳賀君
綠色包裝 2024年1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學科專業

陳賽艷,陳坤,易俊材,陳洪,吳賀君*

(四川農業大學,四川 雅安 625014)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社會發展中面臨著各種系統性、交叉性和綜合性的問題,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也體現出“一專多能”的趨勢,因此人才培養必須多維融合。在高校教育中,人才培養的核心是課程。面對社會經濟發展與人才培養要求的變革,課程與教學的改革與建設首當其沖。在2019 年中國慕課大會上,教育部對于課程建設提出“識變、應變、求變”的三變要求。在課程建設中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實現多課程多專業協同育人,是適應新時代社會變革的重要舉措。本文從學生的能力提升需求和教學質量提高出發,分析課程的內在邏輯關系,優化配置課程資源,探索跨專業課程群建設模式,助力課程教學改革和學生培養。

1 跨專業課程群的相關概念

1.1 課程群

課程群的概念界定在不同領域有不同角度的概念。根據目前學術界普遍達成的共識,課程群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對教學計劃中具有相互影響、互動、有序、相互間可構成獨立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的相關課程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構建的整合性課程的有機集成”[1]。此共識立足于課程間的銜接性和知識本身的整體性,消除了專業、學科的界限,將課程的內在邏輯聯系作為課程群建設的紐帶,體現了課程群的兩個基本屬性,即整合性和關聯性。

1.2 跨專業課程群

跨專業課程群打破了專業壁壘,消除了學科界限,以課程的內在聯系為基礎,通過分析相關或相近專業的課程內容、教學大綱,將相應專業培養方案中具有邏輯聯系的課程進行優化整合而構成的有機整體。是以現代先進教育理念為引領,以學生的能力提升需求為引導,以課程內容的邏輯聯系為紐帶,以教師團隊合作為支撐,圍繞某一特定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能力提升需求而形成,并有序運作的課程集成系統,具有鮮明的跨學科跨專業集群化特點,從而消除了專業和學科間的障礙。

2 課程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科融合度較低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現階段很多高校的學科之間相對獨立,人才培養方案以專業類別來確定,各專業的課程自成體系,與其他專業之間很難進行協調。課程大綱只是針對某一特定專業,而不能與相近的專業實現通用。在不同院系或專業間,有邏輯聯系的課程出現內容重復。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體系不夠健全,難以做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從而對專業失去熱愛。在各個專業內部,課程的建設多局限于各門課程內,忽略了課程間的橫向聯系和交叉綜合,未將相關課程的內容體系進行整合優化,以致出現課程之間知識重復、內容脫節、缺乏邏輯性的銜接的問題,教學合力和整體培養優勢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效率得不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能達到對知識的綜合應用。這些問題反映出高校當前課程建設中的學科融合度低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培養“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型大學生的目標,也間接指明了課程建設改革的方向之一。

2.2 教師交流不足

教師隸屬于某一個固定的二級學院或單位,院系或跨院系之間缺乏用于課程建設的公共基礎平臺,使得學科歸屬相同或相近課程的教師溝通交流不暢,達不到資源共享,課程融合性較低;表面有多個其他專業教師負責某一專業的各個課程,看似給同一專業注入不同血液,實質上各個教師只負責講授各自課程,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信息共享和思維碰撞的機會極低,未能做到各個課程內容的有效銜接和信息互通;甚至同一學科的教師之間在相同課程的教學上往往各自為政,并未形成協同育人模式;且由于教師自帶不同專業背景,對課程內容的把握具有其特定的專業性和側重性,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課程體系。由此造成的是課程內容出現重復,學生學習過程中難以抓到知識重點,影響到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2.3 支撐體系不夠完善

跨專業課程群的建設離不開學科建設平臺及體系的支撐。有高校針對課程建設和學科融合提出了多項舉措,如鼓勵教師跨學院(系)授課、開通學生跨學科選課、建立(共享)網上慕課資源等,但在實施過程中多以教師個人行為發生,教師之間、院系之間存在交流溝通不暢、信息(資源)不能共享、教學研討未能有效開展,教師也未意識到跨專業課程群建設的重要性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現有的體系不能支撐跨專業課程群的建設。

3 跨專業課程群建設舉措

3.1 堅定跨專業課程群建設新理念

跨專業課程群的理念作為課程群頂層設計的凝練,是以跨界思維、交互思維重塑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以課程建設的多學科融合、協同育人為指導思想,對標OBE 理念,以學生能力提升需求為引導而提出的課程建設理念??鐚I課程群建設的提出,摒棄了以往陳舊、封閉的課程理念,形成大數據大范圍的課程群建設體系,具有各專業間動態聯通、開放共享、交互協同等核心特征,不同學科門類、不同課程之間的邊界性得到有效弱化。

3.2 優化跨專業課程群體系

課程體系的優化是課程群建設的核心。能構成跨專業課程群的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必須具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同時在教學時間方面具有邏輯統一性或連續性,建立課程群時可使課程之間相互貫通和滲透,構成專業知識從基礎到提升再到拓展的銜接關系,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3]。首先分析相關(近)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大綱,將相關(近)專業內有相關內容的課程進行有機組合,建立課程群。

以設計類課程為例,分析包裝專業、視覺傳達專業內相關課程的邏輯聯系,構建“大課程”布局[2];以學生的設計能力提升為導向,分析課程與能力提升的關系。根據學生對知識和能力掌握的科學規律和培養要求,建立跨專業課程群,并厘清課程的先后修讀關系,基本規律是核心課程先修,選修和拓展課程后修。并在授課教師中建立課程群團隊,進行明確的分工合作,定期舉行課程群的教學研討會。建立課程群網絡關系圖(圖1),建立先修/后修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面向相關專業學生發布選課指南。在教學和課程群建設過程中,對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使各課程間相互聯系并層層遞進,充分發揮課程群的結構整體功能效益。

圖1 課程群圖譜(以設計類課程為例)

同時教學團隊還可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需求,對多門課程進行整合優化,將其劃分為不同的課程群,理順課程群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實現課程結構重組、課程內容整合優化。

3.3 探索跨專業課程群建設模式

在構建跨專業課程群的基礎上,探索跨專業課程群建設發展途徑。1)在每學年期末,以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組織跨專業課程群團隊教師共同修訂教學大綱,共同編寫教案、課件,制定課程(群)教學計劃,并指導學生選課。2)在每學期初,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共享各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在學期中即時上傳授課錄像,實現線上資源共享。3)在每學期初,建立學生優秀作品共享平臺并即時更新。4)線上建立教學討論區和作品討論區,教師在教學討論區分享教學心得;師生在作品討論區分享作品欣賞心得(其中作品區對校外學生開放閱讀,對校內學生開放互動)。5)線下組織團隊教師互相聽課,根據教學計劃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并根據教學情況、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線上互動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式,持續更新教學內容。6)課程群團隊教師合作批改各課程的學生作業,從各個教師的專業角度提出專業性意見。7)建立考試資源庫,合作出題和閱卷,在此過程中對考核方式、命題內容、題目難易程度、題量多寡等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探索出科學合理、靈活多樣、突出能力型的課程考核方式,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8)每個學期制定相應的教改教研活動計劃和學生座談反饋制度,討論師生對于教研教改活動的實施和意見,定期總結線上交流討論的結果,并在教改活動上討論分析,課程群建設同時結合課程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一流課程和教材建設規劃等。至此實現跨專業課程群的建設,促進教學相長(圖2)。

圖2 課程群教學模式與建設路徑

3.4 完善跨專業課程群支撐體系

在學?,F有網絡教學平臺,如中國大學慕課、智慧樹等,發布相關課程的教學視頻、大綱、課件、教案和優秀作品,對校外師生開放閱讀功能,對校內學生開放閱讀學習和討論功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學院和教師之間建立聯動機制,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活動,互相聽課學習,以避免課程教學內容重復和進行課程的有效整合。教師通過互學互動,創新教學模式,從多元化角度進行教學評價和學生成績評定。從學校、學院、教師三個層面完善課程群支撐體系,為課程群的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持(圖3)。

圖3 課程群支撐體系

4 結語

跨專業課程群的建設打破了院系和專業壁壘,為教師提供相互交流與探討的平臺,建立互幫互利機制。有利于優化配置教學資源,避免課程之間重復建設,發揮不同學科背景教師的優勢。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共享課程資源,促進師生交流互動,促進教學相長。同時對標OBE 理念,對教學方式進行持續性改進,以期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創新考核與評價模式,突出能力型的課程考核方式??鐚I課程群的建設,以期為同類型高校培養“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學科專業
【學科新書導覽】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超學科”來啦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