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裝創意與制作課程思政創新實踐研究

2024-03-04 07:58戴丹
綠色包裝 2024年1期
關鍵詞:成果育人知識點

戴丹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圍繞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薄皩⒄n程理念的新理念全方位貫穿進課程、教材、教師育人體系中,是新時代高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保障,也是充分發揮思政價值引領的重要舉措?!睆V東文藝職業學院包裝創意與制作課程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以來,基于“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理念,以培養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包裝設計人才為目標,主要從構建課程思政的底層邏輯與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兩方面著手,設立了“一個抓手、三個因素、五個目標、26+N 知識點發散”的包裝課程思政育人路徑。

以科學方法為指導,基于薩蒂亞“冰山心理學”理論設計了:1)學生心理分析工具圖(圖1),為更全面的理解學生心理與學習動機、學情分析提供了依據;2)“思政集合元素”模型圖(圖2),為更高效的挖掘包裝策劃、包裝創意、包裝制作的知識點,育訓結合指明了方向。

圖1 學生心理分析工具圖

圖2 思政集合元素模型圖

以“集合元素”抓手為統領,集合文化、心理、成果三因素,確立“賦能于生”的五項包裝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家國情懷、文化素養、專業技能、創新能力、職業素養[1]。充分考慮設計學科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的特點,將思政目標化整為零,挖掘26+N 項專業知識點,進行全過程融合,充分發揮“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的作用,將抽象的概念可視化,具體化、趣味化。構建起本課程思政教育的底層邏輯,經過幾年的實踐與積累,課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模式,課程思政理論成果與實踐成果初顯,為培養德技兼的高素質技能型包裝設計人才夯實了基礎。

1 包裝創意與制作課程思政建設教學實踐情況

包裝創意與制作課程思政建設教學實踐以“集合理論”為指導,開發課程專屬路線圖(圖3)、工具圖、模型圖,理清了思政目標與課程知識點的關系,設立了“一個抓手、三個因素、五個目標、26+N 知識點發散”的課程思政育人路徑,為課程思政的系統化建設鋪墊了良好的基礎。教學實踐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具體如下。

圖3 課程思政路線圖

1.1 以“文化賦能”為核心,創新教學活動,提升課堂質量,強化短期目標與遠大理想互勉互勵

通過開放的學習性工作任務設置,讓學生自主達成教學目標。這種開放的學習性任務的特點就在于,教師并不會硬性規定任務完成的具體方法,而是給出一個與文化相關的邏輯起點,引導學生尋求創新性的設計語境來完成任務。給予學生更多解決問題的自主權,鼓勵學生在社會背景中檢測自己的觀念,支持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發展自我控制技能,有利于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更好的適應這個時代。

1.2 以“心理賦能”為橋梁,建設學生的精神內涵,鍛造健康心理與綜合素養

基于知名的心理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提出的“冰山理論”精準解析學生個體的心理結構與心理發展要素,科學的設定任務目標,通過課堂內外的融合實現育人價值的共聯。完成以包裝為基礎的溝通、信息整理、快題與精學、環保創意與策劃、法規學習等任務,融思政教育于無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逐漸發展成有社會責任、時代擔當、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包裝設計人才。

1.3 以“成果賦能”為驅動,引入區域設計項目,拓寬包裝創新人才培育的融合路徑

與灣區企業建立深度聯動,洞悉產業需求,突破線性教學鏈條,融合多方資源,校企專家共同參與課標制定,優化包裝創新人才培育策略,提升教學管理技術,實現課程作品與商業應用的無縫鏈接。拓寬融合路徑,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職業執行能力,應對灣區包裝創意設計人才的多樣性需求。

2 以“集合概念”為指引,包裝創意與制作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2.1 依據“集合理論”,深入研究課程思政的底層邏輯構建,設計工具圖、表,廣泛挖掘課程思政知識點

基于“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理念,以“集合概念”為指引,通過對教學內容與思政目標的充分熟悉與反復理解,挖掘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與專業育才知識點,依據教學實踐情況靈活更新知識點。文化賦能,學材先行,與時俱進整合提煉,拍攝精品課程、撰寫活頁講義、開發自媒體學習平臺、建立校企協同育人制度。為培養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包裝設計人才夯實了基礎。

2.2 根據思政集合元素模型圖,多元融合,將抽象的知識點可視化,具體化、趣味化

基于“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理念,以“集合概念”為指引,做好“備學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學本觀”,并從課前探索、課中強化、課后鞏固,一以貫之落實“學本觀”。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任務設置,完成自主探索、課中強化、課后鞏固的目標。注重學生的價值觀引領,加深學生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心理賦能,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基于心理學理論,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與學習動機,驗證課程思政“集合元素”細分內容的可行性。

2.3 創新評價機制,校企專家共同制定課標,優化包裝創新人才培育策略,提升教學管理技術

基于“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理念,以“集合概念”為指引,集崗、課、證、賽、創五位一體進行成果導向與課程規劃;視學生個體差異為成果檢驗基礎,設置差異化教學目標與項目任務,對學生能力值進行分層評估,對應課程的崗(崗位需求)、課(培養目標)、證(1+X 考證)、賽(以賽促學)、創(創新創業)五方面的參與、完成情況,檢驗職業素養與成果,結合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市場反饋等因素,注重德技并修、育訓結合,勞動教育。成果賦能,分層檢驗,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圖4)。

圖4 創新評價機制圖

3 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

3.1 優化學材,利用互聯網優質課程資源,延伸課程思政的廣度和深度

以三全育人為指導,基于“一個抓手、三個因素、五個目標、26+N 知識點發散”的課程思政育人路徑,將思政元素植入包裝策劃與制作課程講義,實現了教學內容與思政目標的知識并軌,在教學實踐中優化了專業教學實現思政教育的路徑,課程思政顯性教育轉向隱性教育,為潤物無聲的培養人才充實了專業內涵。

3.2 優化教法,根據專業教學的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設計教學方法、內容

依據學生心理分析工具圖(圖1)做好學情分析,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任務設置,完成自主探索、課中強化、課后鞏固的目標。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建立線上學習平臺“DAIDAN 教室”,實時發布創新案例,實時分享課程中的優秀成果,收集教學評價擴展的數據。做好了“備學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學本觀”,并從課前探索、課中強化、課后鞏固一以貫之的落實“學本觀”[3]。為“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優化了實施路徑。

3.3 優化空間,多維度進行沉浸式課程思政教學活動體驗,提升學習效益,拓展學習路徑

走訪調研校企共建實訓基地、3D 數字打印實訓中心,陶藝工坊、木雕工坊,思政主題活動展館、鄉村振興社區等場所,展開沉浸式課程教學,實現思政目標與教學目標同向同行。引入區域化企業項目,豐富3D 打印技術、智能包裝技術、工藝包裝技術、可持續發展包材技術等數字化學習資源,優化包裝創新人才培育的教學環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養與執行能力提供了保障。

4 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

《綱要》指出,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包裝創意與制作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專業核心課,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2]。課程思政創新實踐明確了品牌包裝策劃與實訓課程教師職業定位,增強了教師思政理論水平,提升了教師思政教學能力。創新了課程思政邏輯構建與教學內容、方法設計,確立了“思政賦能,專業滲透”的理念,設計了課程思政的工具圖,計劃表。形成了協同育人效應,特色教學方法和路線,為新形態教材撰寫、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創新團隊、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鋪墊了基礎。促進了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了大批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包裝設計人才,轉化了一批教學成果,獲得了不勝枚舉的各類各級包裝、設計大賽的等級獎勵,吸引了包裝人才需求企業對我校畢業生的持續關注。

2021 年校企合作課程項目:建黨100 周年“華派”品牌油壺禮盒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注重德技并修、育訓結合,有機融入黨史學習,25 名學生參與項目研討,提取元素進行設計策劃,其中一組設計脫穎而出,已被企業采用,量產5000 套(圖5)。

圖5 “華派”品牌油壺禮盒包裝設計

5 包裝創意與制作課程思政未來兩年的建設內容

5.1 “思政浸潤”為基礎,深化課程理念,拓展包裝課程教學的實施路徑

通過思政浸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緊圍繞廣東省、廣州市發展規劃和特色優勢文化產業,以嶺南文化為資源,以培養服務區域經濟,傳承嶺南文化的包裝企業急需人才為目標,瞄準國際先進藝術設計教育,構建“模塊化,分層次,開放式,多元式”課程模式,以“工作任務鏈”為主線將課程模塊進行串聯和組織。達到立足廣東、輻射全國,培養包裝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5.2 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優化實施路徑,課程新理念全方位貫穿進課程、教材、教師育人體系中

通過對講義、教材、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進一步優化學材,豐富包裝教學空間的建設,提質增容,充分發揮思政價值引領,加強課程思政多維建設,強化協同育人。改革課程教學方式,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激活學生發展型思維方式,保護學生的創新創業激情,培養包裝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用得上、留得住、有發展”人才。

5.3 以“成果導向”為驅動,拓寬交流平臺,積極推進教學成果轉換

在校內外進行展示與經驗推廣,并積極參與省、市各級課程思政成果交流平臺活動,以達到檢驗成果,經驗互通的效果;通過課程思政的理念深化、教法創新、知識模塊升級等系列教學活動,將教研成果融入教學過程,切實檢驗課程創新與實踐效果。除此,成果可通過橫向課題的項目檢驗,從中總結、探討包裝教學的科研方向;通過參加各級“包裝設計職業技能”大賽等賽事、發表論文、出版教材或書籍。通過線下、線上途徑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成果推廣交流。

6 結語

“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包裝創意與制作課程思政創新實踐明確了品牌包裝策劃與實訓教師職業定位,增強了教師思政理論水平,提升了教師思政教學能力。創新了課程思政邏輯構建與教學內容、方法設計,確立了“文化賦能,思政浸潤,專業打造”的理念,設計了課程思政的工具圖,計劃表。形成了協同育人效應,特色教學方法和路線,為新形態教材撰寫、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創新團隊、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鋪墊了基礎。促進了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了大批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包裝設計人才,轉化了一批教學成果,獲得了不勝枚舉的各類各級包裝、設計大賽的等級獎勵,吸引了包裝人才需求企業對我校畢業生的持續關注。

猜你喜歡
成果育人知識點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醫聯動”擴大醫改成果
關于G20 的知識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