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ESM-1、TuM2-PK聯合結腸鏡檢查診斷早期結直腸癌的臨床價值

2024-03-04 02:02王微微朱曉繼叢卉姜樹中殷建飛袁偉燕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結腸鏡良性標志物

王微微,朱曉繼,叢卉,姜樹中,殷建飛,袁偉燕

(1.南通大學,江蘇 南通 226019;上海大學附屬南通醫院·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2.消化內科;3.內鏡中心;4.ICU;江蘇 南通 226000;5.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南通 226001)

結直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WHO數據[1]顯示,每年新增病例約為190萬例,致死人數約為90萬例,占所有癌癥死亡的9.2%。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盡管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發達國家有所下降,但在發展中國家仍呈上升趨勢,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結腸鏡檢查作為結直腸癌篩查的重要手段,在提高結直腸癌早期發現和預防的效果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受限于技術水平、操作者經驗等因素,其準確性仍有待提高,尋找輔助結腸鏡檢查的高靈敏度和高特異度生物標志物,以提高結直腸癌篩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3]。內皮細胞特異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1,ESM-1)是一種分泌型糖蛋白,在腫瘤生長、轉移及新生血管形成過程中表達增加。近年來,研究發現ESM-1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群,提示其可作為結直腸癌診斷的潛在生物標志物[4]。腫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yruvate kinase,TuM2-PK)是一種腫瘤標志物,主要存在于腫瘤細胞的細胞質和線粒體中,一些研究[5]表明,TuM2-PK在結直腸癌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水平明顯升高,且與腫瘤的生物學行為、臨床分期及預后密切相關。但目前尚無ESM-1、TuM2-PK與結腸鏡聯合用于結直腸癌聯合診斷的相關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ESM-1、TuM2-PK水平及結腸鏡檢查聯合診斷早期結直腸癌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120例疑似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因長期腹瀉、便秘、黏液血便等消化道癥狀入院就診;(3)臨床資料、檢查記錄完整。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2)有血液系統疾病;(3)有嚴重感染或炎癥者;(4)凝血功能異常者;(5)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6)無法耐受相關檢查者。根據病理檢查結果分為惡性組(n=52)、良性組(n=68)。惡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50.21±10.13)歲;體質量指數BMI(23.25±2.55)kg/m2;結腸癌35例,直腸癌17例。良性組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 (49.34±9.87)歲;BMI(23.75±2.68)kg/m2;結腸息肉45例,炎癥性腸病23例。兩組性別、年齡、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結腸鏡檢查

采用日本Olympus CF H260AI電子結腸鏡,檢查前2 d開始低殘渣飲食,檢查前1 d晚上6點開始口服10%硫酸鈉鎮痛劑,每次30 mL,間隔30 min,共4次,檢查當天早上6點繼續使用10%硫酸鈉,每次30 mL,間隔30 min,共3次。以清潔結腸,確保腸道內無明顯殘留糞便。檢查時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內鏡醫師在規范的無菌操作條件下進行結腸鏡檢查,首先對肛門及直腸進行局部麻醉,然后將結腸鏡沿肛門緩慢插入,并順著結腸的生理彎曲向前推進,檢查過程中醫師需要注意調整結腸鏡的角度,避免損傷患者腸道。進鏡時,結腸鏡沿腸道向前推進,逐步穿過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后到達回盲部,退鏡時對腸道進行仔細觀察,尋找并記錄病變部位、范圍、形態等特征。陽性征象:腫塊或不規則增生,尤其是腺瘤樣息肉,黏膜顏色、質地或形狀改變,存在潰瘍、糜爛或其他異常病變,有出血或出腸分泌物??梢刹∽內』顧z標本,送病理科檢查。

1.3 血液指標檢測

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ESM-1、TuM2-PK水平。

1.4 觀察指標

比較惡性組和良性組血清ESM-1、TuM2-PK水平及結腸鏡檢查結果,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ESM-1、TuM2-PK單獨及聯合診斷結直腸癌的診斷效能,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ESM-1、TuM2-PK、結腸鏡單獨及聯合診斷結直腸癌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Kappa值。

1.5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惡性組與良性組血清ESM-1、TuM2-PK水平及結腸鏡檢查結果比較

惡性組血清ESM-1、TuM2-PK水平均高于良性組(P<0.05),結腸鏡檢查陽性率高于良性組(P<0.05)。見表1。

表1 惡性組與良性組血清ESM-1、TuM2-PK水平及結腸鏡檢查結果

2.2 結腸鏡檢查陽性與陰性患者血清ESM-1、TuM2-PK水平比較

結腸鏡檢查陽性患者血清ESM-1、TuM2-PK水平均高于結腸鏡檢查陰性組(P<0.05)。見表2。

表2 結腸鏡檢查陽性與陰性患者血清ESM-1、TuM2-PK水平

2.3 血清ESM-1、TuM2-PK單獨及聯合診斷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

ROC曲線顯示,ESM-1、TuM2-PK聯合診斷結直腸癌敏感度及對應的曲線下面積(AUC)均高于單獨診斷(P<0.05)。見表3及圖1。

表3 血清ESM-1、TuM2-PK單獨及聯合診斷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

2.4 血清ESM-1、TuM2-PK水平及結腸鏡檢查對的結直腸癌診斷效能分析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血清ESM-1、TuM2-PK水平聯合結腸鏡診斷結直腸癌的敏感度、準確度及Kappa值均高于各單項診斷(P<0.05)。見表4。

表4 血清ESM-1、TuM2-PK水平及結腸鏡檢查對的結直腸癌診斷效能

2.5 影像學表現

結直腸癌影像學表現。見圖2。

3 討論

早診斷、早治療對于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然而許多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進入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尋求一種敏感且特異的方法來提高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效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發現,惡性組患者血清ESM-1和TuM2-PK水平均顯著高于良性組。ESM-1主要表達于內皮細胞、肺泡上皮細胞、腎臟髓質細胞等細胞中,近年來研究發現,ESM-1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上調,與腫瘤的侵襲、轉移及預后密切相關[6-7]。惡性組ESM-1水平高于良性組的可能原因如下:(1)ESM-1與腫瘤的血管生成有關,而血管生成是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關鍵過程,而惡性腫瘤細胞可分泌細胞因子刺激血管生成,從而提高血液中ESM-1水平;(2)ESM-1在炎癥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作為炎癥和腫瘤進展的標志物,在惡性腫瘤中,炎癥反應更為顯著,導致ESM-1水平顯著增加;(3)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增值率、侵襲性和轉移潛力,這些特性可導致惡性腫瘤中ESM-1的表達和分泌更為活躍,表現為血清ESM-1水平升高[8-9]。TuM2-PK是一種細胞代謝酶,參與腫瘤細胞的能量代謝,既往相關研究[10-11]顯示TuM2-PK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上調,與腫瘤的生長、侵襲和預后相關。惡性組血清TuM2-PK水平高于良性組,可能原因是:TuM2-PK是一種在糖酵解過程中起作用的酶,與腫瘤細胞的代謝活動密切相關,惡性腫瘤快速增殖導致細胞代謝率增高,uM2-PK的活性和表達通常增加;惡性腫瘤的微環境通常更加復雜多變,導致TuM2-PK的表達和活性增強[12-13]。由此可見,血清ESM-1和TuM2-PK可作為結直腸癌的潛在生物標志物。

ROC曲線顯示,血清ESM-1和TuM2-PK聯合診斷結直腸癌的效能要優于它們各自單獨診斷,這表明將兩種生物標志物組合應用可提高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效能。結腸鏡檢查的優勢在于可直接觀察腸道黏膜,發現早期結直腸癌如息肉、隆起型病變,部分早期病灶可在結腸鏡下進行切除,實現微創治療。但受到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單獨依靠結腸鏡診斷具有一定的漏診、誤診風險[14-15]。本研究發現,血清ESM-1、TuM2-PK水平聯合結腸鏡診斷結直腸癌的敏感度與準確度均優于單獨使用結腸鏡診斷,這意味著結合血清生物標志物和結腸鏡檢查可以有效提高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準確性,聯合診斷的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77,提示與病理診斷一致性良好。

綜上,結腸鏡檢查在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中具有一定優勢,結合血清ESM-1和TuM2-PK水平檢測,可進一步提高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準確度,血清ESM-1、TuM2-PK聯合結腸鏡對早期結直腸癌敏感度、準確度較高,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與病理檢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結腸鏡良性標志物
結腸鏡治療前腸道清潔準備致水中毒一例報告
走出睡眠認知誤區,建立良性睡眠條件反射
呼倫貝爾沙地實現良性逆轉
結腸鏡下治療腸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
175 例結腸鏡診斷和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分析
基層良性發展從何入手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甲狀腺良性病變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分析
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志物
減輕結腸鏡操作中腹痛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