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企業競合理論研究進展與方向

2024-03-05 19:02張冰璇楊增雄
現代企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競合競爭研究

張冰璇 楊增雄

企業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致使企業之間不可能是單一的競爭亦或是合作關系,企業競合理論由此孕育而生,并演化為戰略管理研究領域的前沿理論之一。國內外對競合理論的研究方興未艾,呈現出多視角、多維度、案例與定量研究日趨融合發展的趨勢。通過既有文獻的梳理和整合分析,重點圍繞競合的內涵、影響因素及其績效效應三個方面展開了綜述,并針對研究的不足,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一、引言

在經濟快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企業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對內來說產品周期縮短、研發成本與風險居高不下。同時,外部市場不確定性增強,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孤立經營的傳統格局正在被打破,在“商場即戰場”的思維下,企業間的活動被視作一種“零和博弈”,但如今這種情況將難以存在,企業間的關系不再是簡單對立,進入了從孤立生產向合作經營、從獨立發展向協同合作的變革時期,“沒有企業是一座孤島”。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需要進行合作,然而,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又將不可避免地走向競爭。1996年Brandenburge和Nalebuff在《競合戰略》一書中正式將企業間這種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稱作“競合(co-opetition)”。經過近年研究發展,企業間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系已成為戰略管理研究領域的前沿理論之一。

二、國內外競合理論研究進展

目前,國內外學者已經對競合的內涵、類型、競合關系影響因素以及競合的績效效應等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得到了豐碩成果。然而,競合關系要求同時存在競爭與合作,而兩者間又存在一種矛盾、二元的邏輯關系,所處環境復雜且隨時間動態變化,使得研究相對而言更為困難?;诖?,下文中我們首先將詳細闡述競合的提出過程及內涵;其次,對競合的驅動因素、競合的類型、影響因素及績效效應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評述;最后,從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中探索未來潛在研究價值與方向。

(一)競合的提出與內涵

企業深深地嵌入市場環境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與競爭,在過去以生產為主的簡單市場環境中孤立地關注企業的競爭策略或合作策略可能是有價值的,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學者們發現企業的利益同時來自于競爭和合作(Lado等,1997),競爭與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對立存在。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Novell公司創立者兼首席執行官Ray Noorda就指出,一些企業會通過建立合作關系來追求共同利益結果,因此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合作可以同時存在。Brandenburger和Nalebuff(1996)首先對企業間競爭與合作進行了專項研究并正式提出“競合(co-opetition)”的概念。Blomqvist等(2005)進一步指出合作與競爭的差異在于商業活動與客戶的接近程度,即企業在靠近客戶的活動中競爭,在遠離客戶的活動中合作。但這也并不絕對,企業可能會以獲得信任與長期業務為目的而在靠近客戶的活動中合作,也會由于機會主義而在遠離客戶的活動中采取競爭行為。這就要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同時關注并靈活運用競爭與合作行為。

目前,國內外對競合內涵的認識尚未統一。因為研究角度不同,對競合的定義也有所區別。Lado(1997)認為競合的基本含義是企業(或組織)之間在同一時期同時進行競爭與合作。Zineldin(2004)將競合定義為在二元或多元行為主體之間存在著的既合作又競爭的行為現象。Luo(2005)把企業間的競合關系定義為兩個或多個全球市場競爭者之間同時存在的競爭與合作。Stam-boulis(2007)從博弈論的角度分析,把競合看作是一種博弈行為,是企業及其利益相關者參與合作,以利用合作價值,同時進行適當的尋租行為。Gnyawali和Park(2011)將競合定義為企業之間同時存在競爭與合作的一種戰略。Ho和Ganesan(2013)指出競合是兩個競爭的供應商之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它們共同服務于一個客戶,以便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激勵競爭伙伴共享知識。Bengtsson和Kock早在2000年就指出競合是同時合作和競爭的企業之間存在的一種雙重關系,在2014年,他們又對過去近20年競合研究歷程進行了總結,提出了新的定義:競合是同時參與合作與競爭的兩個或多個參與者之間的一種矛盾的關系,包括縱向關系和橫向關系。

放眼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對競合有自己的定義。孫曉緋和李春華(2005)較早提出競合意味著將競爭與合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企業間互相依賴的價值創造系統。劉衡等(2009)認為競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之間在一些活動中進行合作,同時又在另一些活動中展開競爭,兩者共同發揮作用、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王鋒(2011)將競合定義為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來獲得企業競爭優勢或戰略價值的戰略。楊增雄和焦揚(2015)認為競合是在競爭的基礎上,為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避免過度競爭導致自身利益的減損,而與競爭對手在價值鏈的某一環節進行合作的戰略。

盡管對于競合仍無統一的概念,但國內外學者對競合的基本內涵已達成共識,即競合是一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狀態。

(二)競合的影響因素

競合的影響因素是競合理論研究領域中的重點之一,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

1.影響競合的外部環境因素。外部環境的變動對競合具有重要影響,甚至決定了競合是否發生、維持或結束,包括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競合對象特征。市場環境主要是與企業所處的行業、市場有關,如行業進入門檻、產業集群協同作用、行業結構與特點、行業或市場制度以及市場導向等。技術環境包括研發成本與風險、技術融合、技術不確定性、技術復雜性等。競合對象特征主要包括目標一致性、知識多樣性、資源互補性、文化兼容性、信用與承諾等。

此外,政府、行業協會、商會或其他第三方中介組織或個人也會影響企業競合。曾祥炎和劉友金(2016)針對政府在企業間競合中的作用提出可以通過“強政府+弱市場”“弱政府+強市場”“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政府+市場”互動模式來提升不同企業競合關系下的協同創新效率。Ho和Ganesan(2013)對客戶參與、客戶價值在競合績效效應中起到的調節作用展開實證研究。

2.影響競合的內部特征因素。競合的內部特征主要是企業自身具有的獨特資源、技術或能力,這些要素構成了企業參與競合關系的資本。其中,企業具備的能力起到關鍵作用,如研發能力、利用資源的能力、處理關系的能力、預見風險的能力、管理競合的能力等。競合的關鍵在于管理(Osarenkhoe,2010),某些合作可能加劇競爭,而不是抑制。特別地,Bengtsson和Kock(2016)提出了競合能力的概念,這是一種區別于企業其他能力的特殊管理能力,并從兩個方面進行解釋:競合能力是一種悖論式思考的能力,指的是理解、適應和處理矛盾的能力,包括競合經驗、競合態度、認知復雜性的能力;也是一種控制能力,是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動態行動以維持適當緊張水平的能力。這就意味著企業管理者或高管團隊成為了影響競合的因素之一。項保華和李大元(2009)從企業高管團隊人際互動視角入手構建競合分析的新范式——六力互動模型,進一步指出企業關鍵決策者是企業運作的本體基礎。鄭小勇(2007)也將“企業家的心智模式”作為競合的影響因素之一,企業家不同的行為、態度會影響企業的競合關系。

(三)競合的績效效應

一方面,競合被看作是一種結合了競爭與合作行為的優勢同時又規避其劣勢的企業行為,因此學者們期望競合能提供給企業更高水平的績效表現。另一方面,一些學者關注到了競合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如機會主義、知識泄漏等,會對績效產生消極作用。同時,學者們也意識到企業的競合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從而導致競合的績效差異。

1.競合具有積極的績效表現。首先,部分學者的研究表明,企業競合關系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競合戰略可以使企業充分利用協同效應的優勢。競爭者之間的合作在實現規模經濟性、分攤研發成本、降低經營風險的同時,使得參與競合的企業積極展開協同研發活動,從而獲取外部知識和資源,并運用于自己的企業(Bengtsson和Kock,2000)。因此,競合是一種“共贏或多贏”模式,在降低整體成本的同時,增加所有合作者的效率和效益。

競合能促進企業績效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財務績效和創新績效兩個方面。例如,在財務績效表現方面,Morris等(2007)研究表明,中小企業的競合策略與其績效表現之間存在一種強的正相關關系?;诓┺睦碚摰囊暯?,何慶明和戴麗萍(2004)闡明競合這種博弈機制不僅能滿足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要求,而且也符合整個社會的帕累托原則。另外,競合也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優勢,開發出高質量的產品或提供更優質、多樣化的服務,這是企業無法單獨完成或僅在后期與競爭者合作時才能做到的(Walley等,2007)。Neyens(2010)的研究表明,競爭者之間持久的戰略聯盟對突破性創新績效產生積極影響。Peng等(2012)也發現與競爭對手的合作將導致更好的績效表現。

2.競合具有消極的績效表現。在企業長期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如果無法辨別、預見競合的影響,就有可能使競合機遇轉變為競合陷阱,從而帶來消極的影響,這被稱為“競合緊張(tension)”。因此競合的運用與管理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Bengtsson和Kock(2016)的研究表明競合悖論導致了這種緊張情形,所謂競合悖論是指單純的競爭或合作是有意義的,而將競爭與合作并列就會導致不合理、不連貫甚至是荒謬。學者們將沖突與緊張的來源歸納為以下方面。

首先,競合面臨著由競爭和合作兩種邏輯交互所帶來的沖突與緊張,并產生成本。與外部合作伙伴的互動和相互依賴會導致靈活性和自由度的喪失,并對所有相關企業都產生負面影響(Baumard,2009)。Bengtsson(2016)將企業間的緊張稱之為外部緊張,并指出目前的研究忽略了由外部緊張導致的內部緊張,這是由于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上下級之間對競合理解存在偏差,如果沒有控制好外部緊張,緊張情緒就會滲透到組織內部從而導致消極情緒和挫敗感。

其次,機會主義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資源和知識的共享會誘導競爭性的合作伙伴產生一個投機取巧的心理。簡單來說,競合關系是一種專有知識的共享與保護之間的關系(Bengtsson和Kock,2000)。Fernandez等(2014)認為從競合聯盟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在于做好核心知識保護工作。在此基礎上,Gnyawali(2011)進一步指出隱性知識才是競合中需要關注的知識。

迄今的研究表明,競合幫助企業獲得了更多成功,但毋庸置疑的是競合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競爭力、創新能力和應對動蕩環境的能力帶來正面的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機會主義、緊張、知識泄漏和管理等方面充滿了困難,進一步抑制競合對績效和創新的積極作用,產生消極影響。

3. 競合戰略的績效表現取決于影響因素。一些研究發現,競合的影響因素在競合對績效產生影響的過程中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也就是說競合關系對績效產生的是消極還是積極的影響,取決于權變變量(黃傳峰等,2021)。Bengtsson和Kock(2016)的研究指明了競合能力在管理競合緊張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競合能力能夠使企業外部與內部的緊張處于一個適當的程度,以獲得積極的績效效應。Ritala等(2012)認為競合及其績效表現受到市場不確定性、網絡外部性和競爭強度的調節。對于環境的變化,Padula和Dagnino(2007)認為不穩定的環境會對企業競合行為產生影響。李東紅等(2020)以中國制造業企業為研究對象論證了企業競合有助于其提升創新績效,并且會受到競合對象類型的影響:企業與本土競爭者的合作有助于其提升創新績效,而與境外競爭者的合作無顯著作用。王建平和吳曉云(2019)指出網絡關系強度顯著正向影響企業績效,并且網絡內部差異性顯著強化了網絡關系強度與合作戰略間的正向關系。烏日汗等(2021)的研究表明知識產權管理對于競合伙伴知識多樣性與企業創新績效間關系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

三、未來研究方向

競合理論辯證地從合作和競爭共生演化的角度來分析企業間關系已成為戰略管理研究的熱點問題。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總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與未來方向。

首先,盡管學者們在競合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許多的成績,但就競合的定義仍沒有統一的說法。非黑即白的思維定勢導致對競合統一體的系統性認識不足。大量的研究探討了企業間層面的競合關系,但與之相對的企業內競合領域還處于空白。其次,對于競合的研究方法有待更新,未來的研究應該側重于建立競合類型的測量量表。再其次,競合對于企業績效的影響已成為競合理論研究的一大主題。然而,大量的研究結論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最后,未來競合理論的研究還應與其他理論進行融合,如競合在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影響等。[[基金項目]云南地區科學基金項目“企業家精神與制度協同演進及其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72164038);? ? ? ? ? ?云南財經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3YUFEYC043)]

(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

猜你喜歡
競合競爭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辟大資管競合之道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不作為的過失競合
感謝競爭
競合之道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農資店如何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