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白楊寨晚唐墓M1373“備茶圖”研究

2024-03-05 09:17陳愛東
考古與文物 2024年1期
關鍵詞:墓主墓室茶具

陳愛東 王 曾 李 鑫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墓葬壁畫中“備茶圖”多流行于宋、遼、金時期,分布地域以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區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宣化遼墓中出現的“備茶”題材壁畫,相關學者已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研究與探討[1]。此外,亦有學者對宋、遼、金時期已發現的“備茶”題材壁畫進行綜合性研究[2]。但就目前已有考古資料來看,唐墓中“備茶”題材壁畫僅發現河北平山崔氏墓1例[3],相關研究亦較為薄弱。2022年,西安東郊白楊寨墓地M1373墓葬壁畫中發現的“備茶圖”,不僅在西安地區是首次發現,而且還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備茶”題材的壁畫。因此,本文擬從該“備茶圖”入手進行初步分析,并探討該題材出現、發展及在后世的變化與影響。

一、M1373“備茶圖”基本情況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東郊白楊寨墓地發現壁畫墓M1373,推斷該墓墓主為劉弘規家族子輩成員,可能為權宦劉行深,墓葬年代在唐僖宗時期(9世紀末)[4]。

“備茶圖”壁畫位于墓室北壁東側,僅殘存部分畫面,其部分主體為一人一桌,為侍者手持茶具,面向桌面的備茶場景,其中東側為一持執壺侍女,立于風爐旁,風爐上有一茶鍑;西側為一茶案,其上擺有茶瓶、茶碗、茶甌、盞托等茶具(圖一)。風爐、茶鍑、茶案、茶瓶、茶碗、茶甌、盞托等均為“點茶法”所用器具[5],說明該幅壁畫表現的是侍女侍奉準備點茶的場景。

二、“備茶圖”壁畫題材出現社會背景

1.唐代的飲茶風尚

唐人飲茶之風最早在宮廷和貴族之間流行,隨著陸羽《茶經》的問世,飲茶風尚進一步在士族階層普及。晚唐時期,隨著佛教特別是禪宗的繁榮,飲茶風尚更為普遍,相關學者通過對入唐八家之一的圓仁和尚(慈覺大師)所著《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進行梳理,發現近十年(838~848年)間與茶事相關的記錄竟有三十四條之多[6]。

唐代飲茶方式主要有煮茶法和點茶法,兩者所用器具不同,“‘煮茶法’主要器具為茶釜,是將茶末下在茶釜內的滾水中;‘點茶法’主要器具為茶盞和茶瓶,是將裝著開水的有咀(管狀流)的茶瓶向盞中注水;一面注水,一面用茶筅在盞中環回擊拂”[7]。

2.考古發現及傳世的唐代茶具

唐代飲茶之風盛行,在考古發掘出土及傳世器物中也發現有數量較多的茶具,如法門寺地宮中出土有一整套由唐僖宗所供奉的宮廷茶具(圖二,1)[8];唐代黃堡窯窯址出土有茶銚、茶釜、執壺、茶托、茶盞等茶具[9];西安西大街古井內出土有唐代耀州窯白瓷執壺(圖二,3)[10];河南鞏義市東區天璽尚城唐墓M234中發現由爐、鍑、執壺、茶盤等組成的一套茶具組合(圖二,2)[11];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院藏了一套由風爐、鍑、執壺、急須、盞、茶盤等組成的石質茶具組合(圖二,4)[12]。

3.唐代繪畫中的“備茶”題材

圖一 M1373“備茶圖”壁畫

除了考古發現的各類飲茶器具外,唐代的飲茶風尚在繪畫中也有所體現。初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唐佚名《宮樂圖》、晚唐周昉《調琴啜茗圖卷》等都已有煮茶、分茶、飲茶的場景[13]。其中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時代最早,畫中一老年侍者在風爐前以茶鍑煮茶,神情專注,另一侍者手持盞托及茶盞等待煮好的茶湯,體現了唐代煮茶場景?!秾m樂圖》表現了宮廷仕女在長案上飲茶、奏樂的場景,其中一仕女手持長柄茶勺準備分茶的場景最具特色?!墩{琴啜茗圖卷》繪有一托木盤、一持茶盞的兩位侍女形象,中間的貴族婦女則作欲飲之態。從以上三幅畫卷中可見唐代宮廷、貴族流行的飲茶風尚。

圖二 考古發現及傳世的茶具

飲茶之風在晚唐時期逾盛,在器物和繪畫中已有茶具及備茶場景出現,而受古人事死如生的觀念,墓葬中往往體現墓主生前場景,“備茶”題材壁畫出現在晚唐時期墓葬中也是理所當然。

三、“備茶圖”在唐墓壁畫出現與溯源

墓葬壁畫中的“備茶圖”主要流行于宋、遼、金、元時期,而在這之前“備茶圖”發現較少,其中年代最早的為平山王母村崔氏墓,墓葬位于河北石家莊,年代為唐哀帝時期,墓主為博陵崔氏,葬于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14]。稍晚的一座為五代時期十國之一的北漢墓,墓葬位于山西太原,年代為北漢天會五年(961年)[15]。兩座墓葬的年代均在10世紀,均屬于早期的“備茶圖”,與9世紀末的白楊寨M1373的年代較為接近,予以簡要介紹。

崔氏墓備茶圖繪于墓室東壁的兩倚柱之間。畫面主體為一人一桌,侍女位于長方形條桌左側,桌面擺有茶具。侍女面向桌面,雙手捧一盞托上有茶盞,桌面擺有曲柄帶流茶瓶,茶瓶兩側為帶托茶盞。畫面上方還有椅子、衣架等(圖三,1)。

北漢墓備茶圖繪于墓室西南柱間壁。畫面為四人一桌的組合,人物圍繞中間方桌展開,桌面擺滿盤盞,有各類果品,左側為一男侍,平端一盞托,上有茶盞;相鄰為一紅衣男侍,手持茶瓶;桌后正中為一女侍,手端果盤;最右側為一男侍,懷抱盤口瓶(圖三,2)。

而新發現的西安白楊寨晚唐墓M1373“備茶圖”壁畫與上述兩座墓葬整體風格基本一致,均較完整地體現了備茶過程,其核心構成要素為茶具,表現手法為以桌面為核心展現備茶場景,以手持茶具侍者為核心展示備茶過程。說明墓葬壁畫中的“備茶圖”最遲在9世紀末已在長安地區出現,而河北、山西等地在10世紀出現的備茶圖,應為長安向外擴散的結果,體現以長安為核心區域的文化特征對周邊具有一定影響力。

“備茶圖”在墓葬壁畫中并不是憑空出現的,通過對長安地區唐墓壁畫材料的進一步梳理,可以發現唐墓壁畫往往較為注重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墓室壁畫的題材與布局也有一定固有模式。墓葬壁畫繪制以墓主為中心,墓主位于墓室西側,西側壁畫多為屏風,表現墓主所居床榻;墓室東壁位于墓主對側,繪制樂舞圖以供其觀賞,則在唐墓壁畫中最為流行,也最能體現貴族階層的日常生活;墓室南壁多繪制朱雀;北壁多為玄武;墓室北壁東側與其他位置較為固定的題材不同,題材更為靈活,能夠體現出墓主或家人的喜好。正如有學者指出,“當墓室壁畫各位置都有了比較固定的內容后,能夠有所變化又不影響整體布局的就只有北壁東側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恰當的顯示出個性,可能也是墓室北壁東側壁畫內容存在不同的原因”[16]。

圖三 晚唐五代時期“備茶”題材壁畫

通過對唐玄宗至晚唐時期壁畫墓的梳理發現,墓室北壁東側題材主要有侍從圖、山水圖、宴飲圖、備酒圖等。其中陜棉十廠唐墓中的“幾案供果圖”、金泘沱唐墓“備酒(食)”與白楊寨晚唐墓M1373的“備茶圖”三者之間似有一定聯系。

陜棉十廠唐墓位于西安市西郊,為長斜坡墓道單磚室墓。墓葬時代為天寶初年前后(8世紀中葉)[17],之后有學者對墓主身份進行了進一步推斷,認為是唐元功臣、龍武軍或內常侍中的一員[18]。該墓墓室北壁東側繪有幾案供果圖,主題為側面飾有兩個壸門圖案的幾案(供桌),上放置5個淺腹盤或碟,盤碟之上盛有供果,其后有紅花綠葉(圖四,1)。

金泘沱唐墓位于西安南郊金泘沱村,為長斜坡墓道單磚室墓,墓葬年代為天寶年間(8世紀中葉)[19]?!皞渚疲ㄊ常鳖}材壁畫位于墓室北壁東側,壁畫內容以四腿長方幾為中心,兩側各立一侍女,侍女上半身殘損,桌面擺有白色來通和黃色三足盤各一件,盤內置淡黃色高足杯、帶蓋三足壺各一件;壺右側有淡黃色高足杯一件;壺左側有淡黃色平底盤兩件,盤內有黃色圓球形食物。壁畫中的來通、高足杯為典型的胡人宴飲的酒具,結合左右侍女及桌面盤中實物、器具,其展現的是“備酒(食)”的場景(圖四,2)。

兩座墓葬時代相近,壁畫布局基本相同,墓室西壁為屏風圖、東壁為樂舞圖、北壁西側為玄武圖。墓室北壁東側壁畫略有不同,陜棉十廠唐墓為幾案供果圖,金泘沱唐墓為侍女和桌案酒具的場景,可視為“備酒(食)圖”。白楊寨晚唐墓M1373壁畫布局與上述兩座墓葬有相似之處,在東壁繪制了樂舞圖,西壁繪制有類似于屏風的帷帳,北壁東側則是“備茶圖”。白楊寨晚唐墓M1373年代當在唐僖宗時期(9世紀末),陜棉十廠唐墓、金泘沱唐墓年代處在“安史之亂”前的盛唐,在晚唐墓葬壁畫普遍簡化的情況下,M1373布局及題材與兩座盛唐墓相似,體現了對盛唐墓葬壁畫布局和題材的傳承。北壁東側的壁畫題材自“幾案供果圖”到“備酒(食)”圖,再到“備茶圖”,也可看出較為清晰的脈絡(圖四,3)。

齊東方認為唐代雖多次公布喪葬相關規定,但每次都在逐漸放寬,步步退讓,唐后期厚葬現象日益嚴重[20]。晚唐時期,宦官勢傾朝野,M1373墓主作為劉氏宦官家族成員,墓葬壁畫的繪制自主性應可以更強。該墓壁畫明顯借鑒了盛唐時期的布局形式,但在北壁東側這一最能體現墓主個性的區域則繪制了“備茶圖”。這一現象既是晚唐長安都城地區茶道盛行的反映,也是對長安地區盛唐墓葬壁畫布局模式及生活題材的傳承和延續。

四、“備茶圖”在宋遼變化與影響

隨著唐王朝的滅亡,經歷五代十國的社會動蕩,最早出現在晚唐墓中的“備茶圖”在宋、遼、金、元時期已成為墓葬壁畫中的重要內容,可謂對后世影響深遠。這一時期墓葬“備茶圖”大量出現,其“備茶”內容更加豐富,“備茶”程式逐漸完備。

根據這一時期壁畫圖形信息和文獻相關記載,有學者“從茶葉到茶湯的備茶程式作再現與復原,具體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湯、溫盞、點茶等步驟”[21]。從壁畫中出現的茶具來看,隨著“點茶”法在這一時期的流行,以茶盞、盞托、茶瓶出現的頻率最高,這一點在白楊寨晚唐墓M1373和河北平山唐崔氏墓中也有所體現,“備茶圖”題材的發展興盛與“點茶”法“萌于晚唐、成于五代、盛于兩宋”[22]的時代特征相符。

此外,在金代禮志中有以茶、酒為祭的記載,如《大金集禮》“今后遇貞懿皇后忌辰祭享祀……一合用物:茶食、香茶、酒果……引使陞殿,詣神位前,搢笏跪,三上香,奠茶,奠酒”[23]。有學者通過對宣化遼墓墓室中備茶題材祭祀性質的考辨,認為“作為祭祀備具的祭器,民間喪葬逐漸形成了以茶酒之器等日?!畷r器’為代表的祭器類型”,“‘以茶為祭’是唐宋以降喪祭文化‘祭以時器’的重要表現”[24]。因此,這一時期流行的“備茶圖”除了是世俗生活的反映,也是喪葬儀禮的體現。

晚唐時期飲茶之風在都城長安地區尤為盛行,“備茶圖”題材壁畫也便最早出現于此,隨后傳播至河北、山西等地,體現了長安地區的中心地位,反映了其對周邊的強大影響力。唐墓壁畫布局有一定固有模式,但在墓室北壁東側較為靈活,能夠體現出墓主或家人的喜好。通過對西安地區幾座典型壁畫墓的分析,梳理出“幾案貢果圖”—“備酒(食)圖”—“備茶圖”的發展脈絡,反映出“備茶”題材是在對已有壁畫布局、內容的繼承基礎上,形成的新的壁畫題材模式,既符合壁畫本身發展演變趨勢,又反映了當時茶道盛行的社會風貌。宋、遼、金、元時期,飲茶之風在民間更加普及。民間喪葬中,形成了“以茶為祭”的現象,“備茶圖”壁畫大規模流行且內容更加豐富,這不僅是世俗生活的反映,也是喪葬儀禮的體現,更是對晚唐時期壁畫題材的進一步的繼承與延續。

猜你喜歡
墓主墓室茶具
“嘯”樂考釋——以唐太宗妃韋氏墓室嘯伎壁畫為中心
《香林德水》茶具設計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紋圖飾的表里漫談
哲品π杯 便攜茶具
遼寧法庫葉茂臺七號遼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墓室探秘
美輪美奐的茶具
作品四
“梳妝樓”墓主考淺析
與趙琦先生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