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什么留住邊民:基于云南3 個邊境縣的 混合研究*

2024-03-06 01:34羅紅霞金國富譚立力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興邊邊民邊境地區

羅紅霞,金國富,譚立力

一、引言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邊民,歷史上由“介于華夷之間的過渡性的人口形態”逐漸過渡到“邊疆居民”“沿邊縣域常住居民”①孫保全.國家發展中“邊民”概念的形成與演變[J].廣西民族研究,2022(1):95-102.。邊民是邊疆治理和邊境安防中最基礎、最靈活的主體,基于人民本位的發展理念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倡導,其居留意愿、態度和行為應成為邊疆治理政策的重要考量。傳統的屯墾戍邊與現代的統戰治邊、開放興邊、數字強邊等政策著眼宏觀與中觀,但邊民微觀個體的政策遵從尚需深入考察,以期邊疆治理基本框架確立后“極精微,致廣大”?,F階段關于邊民居留(遷移)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響因素的“凈效應分析”上,難以體現多重因果關系,各因素之間的“聯合效應”還需進一步探究。

因此,文章將居留穩定性作為結果變量,來反映邊民的居留現實和未來趨勢,基于2021 年3個邊境縣545 份實地問卷調查數據,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sQCA),從邊民的個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出發,通過多樣本對比分析,從組態的視角探究其對邊民居留穩定性的影響,同時從單個因素的視角運用logistic 回歸對組態研究進行檢驗和補充,以此為據,探討研究結論的政策寓意,并進行復合助推方案設計,提升治邊政策的精準性。

二、文獻綜述

人口遷移相關理論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 世紀80 年代,英國學者萊文斯坦(E.G.Ravenstein)發表論文《遷移規律》,結束了人口遷移缺乏理論的時代①埃弗雷特·李,廖莉瓊,溫應乾.人口遷移理論[J].南方人口,1987(2):34-38.。巴格內(D.J.Bagne)和埃弗雷特·李(Everett.S.Lee)等人提出“推—拉理論”,從四個方面解釋人口遷移行為:遷出地影響因素、遷入地影響因素、干擾性障礙因素以及遷移者個人因素②Lee E S.A Theory of Migration[J].Demography,1966(1):47-57.。舒爾茨(Theodore W.Schultz)在其最早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中認為,個人和家庭適應變換就業機會的遷移是人力資本投資五大類型之一③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吳珠華等,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9.。斯塔克(O.Stark)等學者集“推—拉理論”與人力資本理論之大成,提出了新勞動力遷移理論,認為影響人口遷移行為的因素有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④Jennifer Lauby &Oded Stark.Individual Migration as a Family Strategy:Young Women in the Philippi-nes[J].Population Studies:A Journal of Demogrothy,1998(42):473-486.,該理論對于家庭觀念較重的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具有較好的解釋效果⑤黃寧陽,龔夢.農村勞動力跨省轉移意愿的個體特征及家庭因素分析——基于農戶調查的Logit 回歸模型[J].中國農村觀察,2010(2):27-33、62.。

國外因為沒有清晰的“邊民”概念,所以缺乏針對邊民流動的研究,相關研究較多關注“跨國(境)人口流動”。其分型大致包括因政治⑥Moniruzzaman M.Politics of Forced Migration and Refugees: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Conspiracy?[J].Intellectual Discourse,2018,26(2): 519-540.、戰爭⑦Sirkeci I.War in Iraq: Environment of in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J].International Migration,2005,43(4): 197-214.、宗教⑧Strielkowski W,Bilan Y,Demkiv O.Religion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 case study of Ukraine[J].Religions,2016,7(6): 64.、暴恐⑨Moore W H,Shellman S M.Fear of persecution: Forced migration,1952-1995[J].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2004,48(5): 723-745.、人權⑩Wong P H,Celbis M G.Human rights,income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J].International Migration,2019,57(3): 98-114.、災害?Li Q,Samimi C.Assessing Human Mobility and Its Climat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J].Sustainability,2023,15(15): 11661.等原因導致的避難型流動;為追求工作①Yüksel S,Mukhtarov S,Mahmudlu C,et al.Measuring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Azerbaijan[J].Sustainability,2018,10(1): 132.、收入②Karemera D,Oguledo V I,Davis B.A gravity mode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o North America[J].Applied economics,2000,32(13): 1745-1755.、福利③Pu Y.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motiv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people from the homes of overseas Chinese in Fujian Province[J].Population research (Peking,China),1988,5(4): 41-49.、社會資本④Palloni A,Massey D S,Ceballos M,et al.Social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 test using information on family network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1,106(5): 1262-1298.改進的發展型流動;避難與發展融合型流動⑤Karemera D,Oguledo V I,Davis B.A gravity mode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o North America[J].Applied economics,2000,32(13): 1745-1755.。國內研究關注邊境居民的居留(遷移)意愿與影響因素,基于不同地域的量化研究證實了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民族、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對邊民遷留決策的影響。這些研究多采用回歸方法研究影響因素的“凈效應”,不符合邊民遷留決策多重因果并發的實然特點。國內關于邊民治理的方略構建包括“黨建治邊”⑥方盛舉,劉華林.邊疆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黨建治邊方略[J].云南社會科學,2020(3):2-10、186.“開放興邊”⑦方盛舉,方紫意.邊疆治理視域下的開放興邊方略[J].云南社會科學,2022(6):2-10.“建城戍邊”⑧方盛舉.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建城戍邊方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1-10.“統戰治邊”⑨丁忠毅,黃一鑫.民族復興進程中的統戰治邊方略[J].云南社會科學,2021(2):109-118、188-189.“合力治邊”⑩呂朝輝.合力治邊:助推邊疆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略[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136-143.“以家固邊”?夏文貴.以家固邊:邊民家庭發展政策的目標取向與路徑選擇[J].廣西民族研究,2020(5):48-57.“以縣治邊”?夏文貴.以縣治邊:中國邊境治理的行政單元[J].云南社會科學,2021(2):119-125.“數字強邊”?梁雙陸,蘭黎娜,楊孟禹.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數字強邊戰略演變邏輯與實現路徑[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3(2):47-55.等。這些方略從宏觀視角為邊疆與邊民治理提供了頂層設計與目標取向,但其微觀作用機理尚待研究。

因此,文章基于新勞動力遷移理論,從個人因素與家庭因素出發,依循研究對象的特點另辟蹊徑,采用QCA 探究邊民居留穩定性的影響因素與交疊效應。文章選取6 個影響因素作為條件變量,分別是年齡、民族、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人均年收入;并基于“心理—行為”邏輯,將“居留穩定性”作為結果變量,指個體在一定的時間段,在某一地點居住停留的事實,和繼續保持這一狀態的趨勢和可能性。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定性比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是由拉金(Ragin)于1987 年開創。該方法以基于案例的分析方式,將案例視為條件的組態,用條件組態取代自變量,用集合關系取代相關關系,使因果復雜性分析在方法實現上得到了有效支撐。在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方面,已有不少學者嘗試引入QCA 方法,對民族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①李少惠,趙軍義.民族文化產業“富饒型貧困”的生成及其突破——基于定性比較分析的解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56-63.、民族地區社區治理②王金偉.民族旅游村寨社區治理績效影響因素與組態路徑研究——基于20 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8):184-191.、政府公共衛生治理績效③趙云輝,徐曉敏,李亞慧,陶克濤.民族地區大數據技術發展與政府公共衛生治理研究[J].民族研究,2022(1):48-66、144.等方面開展探索?;赒CA 研究優勢與研究樣本的特點,文章選擇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sQCA)作為研究方法。同時,文章結合人口流動研究常用的logistic 回歸方法探究單個因素對邊民居留穩定性是否具有顯著影響,以作為組態研究的補充。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文章數據以云南省孟連縣、河口縣、江城縣3個縣為樣本區。相對于邊疆的省會、州(市)府而言,邊境縣(區)、鄉(鎮)、村這三個層級的邊境屬性更強,因此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按照縣(區)居民、鄉(鎮)居民、村居民各占1/3 的比例進行抽樣。由于多數邊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因此采用訪談式問卷調查法,以提升應答率與回答的完整性。2021 年共發放問卷551 份,回收有效問卷545 份,有效率為98.91%。受訪邊民個人基本情況及變量賦值見表1。

表1 受訪邊民個人基本情況及變量賦值

(三)邊民居留穩定性影響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1.邊民遷移動力為生存發展型。邊民遷移考量的首要因素選擇,占比前三位由高到低分別是:收入高(占比64.8%),工作機會多(占比14.8%),有利于提升知識技能(占比5.1%)。接近八成的邊民將高收入和較多的工作機會作為遷移的首要考量因素,說明其遷移動力主要是生存發展型,即以追求收益和發展機會為主。

2.邊民遷移阻力主要源自照護家庭與知能不足。阻礙邊民遷移的首要因素選擇,占比前三位由高到低分別是:需要在家照管子女教育(占比30.5%),需要在家照顧家人(占比16.5%),自己知識技能不足(占比10.6%)。接近半數的邊民由于家庭需要無法離開本地,超過10%的邊民由于知能受限不得已留下。此外,年齡較大、離家較遠、飲食生活不習慣等因素也是阻礙因素。

3.邊民遷移地點主要傾向省外。半數(50%)邊民傾向于去省外發展,訪談中不少邊民提及想要去廣東發展,因其經濟較為發達,且距離相對較近。接近三成(占比29.2%)的邊民傾向于去省內其他州市,兩成(占比20.8%)的邊民考慮本州市或本縣區,沒有邊民選擇出國發展。這說明未來邊民流向主要是國內發展梯度不同的地區(包括但不僅限于城鄉)之間的人口虹吸,而非跨國遷移。

四、數據分析

(一)QCA 單變量必要性分析

變量賦值后,文章采用fs/QCA3.0 軟件進行單變量的必要性分析。如果一致性指標大于0.9,一般認為條件變量是結果變量的必要條件,如果大于0.8 小于0.9,則認為是充分條件。覆蓋度指標體現了條件變量對結果變量的解釋力度,數值越大說明解釋力度越大。單變量必要性分析的結果參見表2。

表2 單個條件必要性分析結果

從表2 中可以看出,高居留穩定性結果存在時,沒有前因條件的一致性指標大于0.9,說明沒有單個變量能夠成為必要條件?;橐鰻顩r的一致性檢驗值大于0.8 小于0.9,說明其能夠成為充分條件,且通過覆蓋度可知該變量能夠解釋79.1%的案例。其他變量的一致性均小于0.8,因而都不能作為結果發生的充分條件或必要條件,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條件變量組合來獲取更多信息。這佐證了對這一主題采用“凈效應”分析的不足和QCA 分析的必要。

(二)QCA 條件組合分析

案例頻數的設置應根據樣本規模的大小做出權衡,一般小樣本的案例頻數閾值設置為1,樣本規模較大時,頻數應相應提高。同時,頻數的設置應當至少保留總案例數75%的案例比例。文章選取了545 份樣本,屬于大樣本研究,案例的入選標準應更為嚴格,因此,文章設置樣本頻數閾值為8。同時,將原始一致性閾值設置為0.8,PRI 臨界值設置為0.75,運算得到的簡單解和中間解如表3 和表4 所示,條件組合構型如表5 所示,共計產生了5 條路徑,總體覆蓋度為0.701,總體一致性為0.841,路徑組合解釋度較高。根據核心條件,邊民高居留穩定性的條件組合類型可以劃分為“長者穩健”“婚姻民族黏性”“低知女性駐留”。

表3 邊民高居留穩定性的簡單解

表4 邊民高居留穩定性的中間解

表5 邊民高居留穩定性的條件組合構型

(三)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基于結果變量居留穩定性,將從未想過外出發展、去過外地以后不會去了的邊民劃分為居留穩定性較高的一組,將有想法沒有行動、去過外地以后還會去、只要有機會就留在外地的邊民劃分為居留穩定性較低的一組。以邊民居留穩定性作為因變量(居留穩定性較低為參照組),以年齡、民族、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人均年收入為自變量,做二分類Logistic 回歸模型,結果如表6 所示,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對邊民居留穩定性的作用顯著,而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對結果并無顯著影響。

表6 邊民居留穩定性影響因素的二分類 Logistic 回歸模型

五、結果討論與政策寓意

在實務界和理論界的探索下,近年來治邊策略有了十分豐富的外延,如“產業強邊”“社保穩邊”“教育興邊”“移民實邊”等實踐和提法層出不窮。以前述分析結果檢視現有的治邊策略,可以發現策略優化的精準線索。

(一)“產業強邊”應側重民族文化產業

基于陸地邊境140 個縣域經濟的調查表明,20 年的興邊富民行動促使邊境地區三大產業增加值均高于同期全國平均增速,尤其是第三產業發展增速較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邊民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①張麗君,趙錢,鞏蓉蓉.興邊富民行動20 年政策實施效果評價及展望研究——基于陸地邊境140 個縣域經濟的調查[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6):94-107.。但廣西和云南的自然實驗結果卻存在分歧,這一行動雖促進了邊民增收,有利于一產占比提高,但不利于三產占比提高,對二產占比影響不顯著②胡超,張丞,孫李傲.我國“興邊富民行動”的經濟績效評估——以廣西和云南為樣本的雙重差分模型分析[J].西部論壇,2016(6):56-64.。那么,下一步“產業強邊”要如何優化?

本研究發現,關于民族的影響,從單因素來看,少數民族邊民的居留穩定性是漢族的1.938 倍;從組態來看,“少數民族*已婚”這一簡單解能夠解釋56.9%的高居留穩定性案例,并且15.7%僅能被其所解釋。其還能與年輕、高收入疊加為路徑4,即“獲利”與“民族黏性”使年輕已婚群體產生明顯居留傾向。遷移考量對高收入和工作機會的偏好也印證了這一點。從歷史和系統的觀點來看,邊境地區缺乏發展大型實體經濟的工業基礎和區位優勢,但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旅游與邊貿的資源稟賦。從事三產相對于一產、二產而言生計韌性更強,遭遇風險沖擊后能快速恢復。這意味著,利用邊疆少數民族富集的優勢發展邊境民族文化產業,可同時滿足這些條件。

“現在人們旅游,很多不再是去別人看厭了的地方游山玩水,而是要獨特性、差異化、體驗感。云南有25 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幾個獨特的節日,加起來有一百多個,常年都可以過節,最適合挖掘差異性的節慶文化搞旅游,打造一年四季都熱鬧的‘狂歡省份’。同時,云南邊境有的冬暖,有的夏涼,適合打造‘反季旅游’‘候鳥旅游’ ‘跨境旅游’。此外,云南還有包容、多元、神秘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資源,研學旅游也值得開發。這幾點搞好了,一邊熱熱鬧鬧,一邊舒舒服服,還能學有所獲,同時把云南和周邊國家的特色產品也賣出去了。邊民如果在家就能發家致富,自然就不會離鄉背井去掙錢了?!保ㄔL談對象:孟連縣芒信鎮某干部,訪談編碼:20210720)

這一樸素認知得到了數據支持,云南少數民族節慶、反季旅游的確吸引了不少旅游人口。官方數據顯示,2023 年3 月,每天有超10 萬游客涌入西雙版納,1—3 月酒店訂房量同比增長158%,潑水節前一周五星級酒店標間均價已超過2000 元①李元.每天超10 萬人涌入西雙版納過潑水節——云南康旅集團文旅板塊屢創歷史新紀錄[EB/OL].云南網,(2023-04-11)[2023-06-18].http://culture.yunnan.cn/system/2023/04/11/032542287.shtml.;溫暖的西雙版納冬季還會迎來反季旅游小高峰②云南西雙版納游客大幅增長 旅游業快速回暖[EB/OL].央視網,(2023-01-12)[2023-06-18].http://news.cctv.com/2023/01/12/ARTIGsZxBtMHgEgo4RZhvOum230112.shtml.,即使是疫情期間,2020 年10 月,這里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36.41 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4.84 億元③羅桂華,羅秀瓊.我州冬季旅游市場逐漸回暖[N].西雙版納報,2020-12-09(01).。根據本次調查,經商是受訪邊民占比最高的收入來源(48.1%),也是邊境流動人口的主要職業④根據2018 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檢測數據可知,從全國流動人口職業類型分布來看,經商人員占比為21.3%,而西南邊境地區流動人口(數據涉及云南景洪、廣西東興等12 個邊境縣)中,經商人員占比為46.1%。,邊境人口“吃旅游商貿飯”的態勢已經初步形成。下一步可以打造邊疆民族文化建設的“內驅力”⑤呂文利,張玲.中國邊疆治理的文化“內驅力”建設研究——以西南邊疆為中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25-34.,走差異化和品牌化的發展路徑⑥李培峰.邊疆民族地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創新研究——以新疆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38-45.,提升居民對邊疆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與獲得感。這既能成為年輕群體居留的“拉力”,又能夠有效解決“長者穩健”可能引發的“后繼無人”的局面,為邊疆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二)“社保穩邊”應強化普惠適老型和家庭親厚型社保

社保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和不同功能區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共識程度較高的是前者。當需要低廉勞動力增加出口比較優勢時,社保一般不受重視;而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矛盾突顯時,社保會更受關注;在投資驅動型經濟發展階段,積累制的社?;鹨蜇暙I原始資本而更受偏好;在消費拉動型經濟發展的階段,社??稍诠┬鑳啥税l揮作用,既提高低收入群體端的邊際消費,也關注高收入群體端的高質量服務。而社保在不同功能區的作用探討較少,例如,在原始積累和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安全穩定價值排序突出的邊境地區,邊民補貼是“社保穩邊”的常見但是又相對單一的策略。如要提升政策績效,需要針對邊民居留特點,強化普惠適老型和家庭親厚型社保。

邊民居留穩定性具有“長者穩健”和“婚姻促穩”的特點,前者是指年齡的影響,從單因素來看,中高年齡組邊民的居留穩定性是青年組的2-5 倍;從條件組合來看,“年齡”這一簡單解能夠解釋57.8%的高居留穩定性案例,并且13%僅能被其所解釋?!澳挲g大了,不想奔波了”,是受訪高齡邊民的常見表達,“長者穩健”的居留特征會加劇邊境村莊空心化、家庭空巢化和人口老齡化。后者是指婚姻的影響,從單因素來看,已婚者居留穩定性是未婚者的2.785 倍;從組態來看,婚姻狀況是高居留穩定性的充分條件,并且在5 條路徑中均作為核心或邊緣條件存在,體現了“婚姻助穩”的特點。邊民受訪時“外出打工掙錢找老婆”的高頻表達也印證了這一特征。但是,因照護家庭而居留屬于無奈型居留,必然影響邊民生計韌性和收入改善。

兩大特點加上邊民社保尚不健全的現狀,需防范部分邊民“貧老”“孤貧老”交疊。據悉,受訪邊民94.4%享有普惠型醫療保險,69.8%享有普惠型養老保險,39.1%享有邊民補貼,3.7%享有商業保險,3.7%享有“低?!?。普惠型養老保險額度較低,2022 年每月僅有139—458 元,2023 年每月142—1115 元。因此,邊境需要進行社保創新,例如提高邊境地區的養老補貼、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補貼等的標準,在邊境地區試點學齡兒童家庭照護補貼,發放幼教券①劉中一.全面兩孩政策下我國托育服務發展的對策建議[J].湖南社會科學,2017(5):52-57.等。為年輕邊民解除“后顧之憂”,他們才有意愿留下來照顧老小,人力資源有富余的家庭才有機會“人走出去,錢流回來,本錢一旦攢夠,回鄉創業顧家兩不誤”,由此改善整個家庭福祉。

(三)“教育興邊”需關注女性受教育權和發展權

教育能夠阻斷邊疆民族地區的代際貧困②王志章,楊珂凡.教育阻斷邊疆民族地區代際貧困的具體路理——基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老窩鎮的實地調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0-110.,從而減少生計追逐型邊民遷離。在落實“教育興邊”治邊策略時,需重點關注女性受教育權和發展權。

本研究發現,從單因素來看,性別和受教育程度對邊民居留意愿均無顯著差異;但從組態來看,“女性*低受教育程度”這一簡單解能夠解釋45.6%的高居留穩定性案例,并且5.1%僅能被其所解釋。一方面,低受教育程度既是個人特征,也是遷移的阻力因素,部分邊民即使有外出想法,甚至有過嘗試,但由于普通話水平③李小云.貧困的終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46-48.和知能等不足最終無奈居留。另一方面,已婚女性家庭照料負擔更重,不得不居留本地。盡管從實然層面來看,低受教育程度能夠通過與“長者穩健”(路徑1)、“民族黏性”(路徑3)、“已婚女性”(路徑5)等因素疊加,使得邊民更愿意居留于邊境;但從應然層面看,低質量的人力資本不利于充實和發展邊境,也不利于彰顯制度優越性和文化軟實力。

這一“實然應然悖論”,一方面提示女性邊民的受教育權、發展權行使不夠充分。盡管高受教育程度意味著流動能力增強,但通過低教育水平來維持邊民居留并不可取,更非長遠之計。另一方面通過提升女性邊民知能,也提升了她們在本地就業和增收的可能,對家庭貢獻增大,家庭總體生活質量也能夠得到提升。所以,邊境地區教育、民政、婦聯等部門需大力倡導保障和激勵女性就學、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

(四)“移民實邊”目標可聚焦“新邊民”的居留韌性

“移民實邊”④黃時鑒.論清末清政府對內蒙古的“移民實邊”政策[J].內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4(2):65-77.是從內地遷移居民充實邊疆人口的典型政策實踐。如果說通過政策提升傳統邊民的居留意愿屬于相對保守、溫和的存量改革,“異地移民”屬于相對激進、政策風險和成本較高的分布調整,那么激發邊境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新邊民增長計劃”就屬于精準施策的增量改革。

“新邊民”是指并非邊境本地戶籍人口,但是因為經商、務工等原因長期居留邊境地區,成為興邊固邊的新生力量,并且將來有可能成為戶籍人口的民眾。2018 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顯示,西南邊境地區流動人口中有居留打算者占比為72.9%;其中,16.7%打算居留0—4 年,12.1%打算居留5—9 年,12.7%打算居留10 年及以上,21.7%打算定居,36.8%尚在考慮中??梢?,“新邊民”居留并成為本地戶籍人口的潛能和空間還有待挖掘與提升。相較于傳統邊民,他們在當地沒有土地,沒有邊民補貼,因此其居留穩定性具有更大的收入彈性和風險彈性。

目前,經過戶籍制度改革,“新邊民”入籍條件比較寬松,還可以探索對人力資本較高的“新邊民”實施獎勵,并加大宣傳。比如,為納稅大戶頒發“興邊貢獻獎”,為高學歷高技能高職稱人才評定“興邊人才”等,并提供公園免票、免費乘坐公交、機場車站VIP 待遇等,提升歸屬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強化與邊境的精神鏈接,以此吸納和留住更多優質的邊境人力資源。

六、“產業—社?!逃睆秃现撇呗?/h2>

上文混合方法的三角互證,暗含了通過“產業—社?!逃睆秃现?,提升邊民居留穩定性的策略邏輯。由于產業發展是就業增收、福利進階、生計韌性的基礎,因此可以“產業強邊”為策略主體,提升邊民生計韌性;由于“長者穩健”與“婚姻促穩”對邊民居留的解釋力最強,“教育興邊”需群體賦能,因此可以將“社保穩邊”和“教育興邊”作為兩翼,分別提升邊民的居留韌性和發展韌性。當前各地典型政策已經零星閃現了助推智慧,如果能參照此復合助推框架進行系統設計,可能效果會更好。

圖1 “產業—社?!逃睆秃现撇呗?/p>

(一)“產業強邊”:吉林省支持邊境地區振興發展的去空心化嘗試

“產業強邊”要因地制宜發展邊境特色產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讓邊民安居樂業,提升邊民生計韌性。吉林省以216 個邊境村為重點進行邊境地區振興發展,以園區特色化、旅游網絡化為主攻方向,到2022 年底,全省216 個邊境村常住人口比2021 年增加7179 人,“空心化”率下降5 個百分點,其中有22 個村完全消除“空心化”①馮超.聚人氣 興產業 富邊民 固邊防——全省邊境村建設發展綜述[N].吉林日報,2023-07-04(01).。其典型做法有:第一,強化邊境產業政策支撐和基礎設施建設;第二,推進邊境旅游和特色種植養殖;第三,聚焦邊境村落政策落點。換言之,政策與基建是基礎,可以穩住產業興邊基本盤;邊境旅游和特色種植養殖是特色產品,是邊境實現精準錯位發展的藍海;聚焦邊境村落是政策靶點,基層是邊境去“空心化”的主戰場。這與諸多學界研究不謀而合。

(二)“社保穩邊”:織牢邊境地區民生保障網的云南邊境幸福村工作

“社保穩邊”要發揮社保的兜底和保障作用,重點推進“家庭親厚型”和“普惠適老型”社保,同時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社保數字治理能力。2022 年云南省民政廳除在全省范圍內提高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外,還大力推進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①本報綜合.織密織牢邊境地區民生保障網——云南省民政廳建設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工作回顧[N].民族時報,2023-03-28(04).。第一,持續改善邊境地區民政公共服務。2022 年,省民政廳安排省級資金390 萬元,補助邊境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項目;投入補助資金1014 萬元,助力邊境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項目建設。第二,支持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社區建設。2022 年,云南省投入省級福彩公益金375 萬元,重點解決抵邊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提升邊境地區公共服務水平。這些做法關注到了邊境公共服務需求的特殊性,已經初具“家庭親厚型”和“普惠適老型”的特點,下一步還需加大資金投入和擴大受眾范圍,關注鄰國橫向比較②夏文貴.以家固邊:邊民家庭發展政策的目標取向與路徑選擇[J].廣西民族研究,2020(5):48-57.,在優于鄰國的同時處理好內部的相對平衡,及時完善邊境跨族、跨境婚姻帶來的社保新問題,處理好邊境管控與家庭發展的關系。

(三)“教育興邊”:廣西推出八舉措優先發展邊境地區教育事業

“教育興邊”需要因地制宜與系統設計,化解“應然”與“實然”的矛盾。近年來,廣西推出八項舉措,在2016—2020 年期間推動邊境地區教育資源和教育主要指標快速增長。這些舉措包括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普及邊境地區高中階段教育、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學生資助政策、大力推進邊境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加強邊境地區民族教育、加強邊境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邊境地區高等教育對外合作水平。由上可知,“教育興邊”具有典型的“重回應,補短板,出特色,強系統”的特點。在實踐中,應利用大數據把握教育需求的動態變化,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降低邊民的托育負擔;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縮短與內陸和城市的差距,減少優質教育追逐型邊民遷移;結合邊境文旅產業發展需求,開放合作,辦出特色。對于局部地區調研中發現的群體性受教育權實現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探索群體賦能。

(四)西藏隆子縣玉麥鄉“逆虛空化”:復合助推的典型樣本

前述三個案例主要抓住了一種助推,就激發了良好的政策績效,如果復合助推的話,成效會更加斐然,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的“逆虛空化”便是個典型例子。從上世紀桑杰曲巴一家三口到2021 年的67 戶234 人③央宗,尕瑪多吉.在玉麥,戶戶高掛五星紅旗[N].光明日報,2021-08-05(01).,玉麥鄉“逆虛空化率”達77 倍,可以成為其他邊境地區的學習樣本。

在“產業強邊”方面,高度重視當地各種經濟因素作用的發揮。第一,依托藏區風景發展旅游經濟。通過貫通曲玉高速公路,配備清雪車解決雪季封山問題,改造雙車道三級公路,發展精品自駕旅游。鄉里圍繞賞杜鵑花、觀高山湖泊、穿云杉林、體驗高山牧場進行特色發展,群眾開設家庭旅館、創辦手工藝品作坊、開辟線上銷售渠道,打造“邊境游”“牧家樂”特色旅游產業。第二,發展牧業合作社、天然飲用水廠、藏香豬養殖基地吸引人氣。例如,2020 年西藏啟動首個邊境基層供銷合作社,有助于構建邊境鄉村“產、供、銷”一體的服務體系①西藏首個邊境基層供銷合作社在玉麥成立[EB/OL].央視網,(2020-07-31)[2023-07-29].http://news.cctv.com/2020/07/31/ARTIxM9WFSbortZ9lAkajKlT200731.shtml.。第三,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根據群眾需求組織舉辦廚師培訓班,茶苗栽種培訓班,增強農牧民群眾技能,促進就業增收。

在“社保穩邊”方面,當地大力發展信息技術賦能社保穩邊。2018 年玉麥鄉設立了西藏首個基層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②新華社.西藏首個基層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在玉麥鄉揭牌[EB/OL].中國政府網,(2018-05-26)[2023-07-29].https://www.gov.cn/xinwen/2018-05/26/content_5293817.htm.,在家門口提供社保登記、權益記錄查詢等服務。此外,邊境派出所戍邊民警與轄區困難群眾簽訂“一對一”幫扶協議,每月定期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每季度為孤寡老人過集體生日,救助病重孩子,為當地學校贈送兒童讀物。

在“教育興邊”方面,努力發揮教育的固邊穩邊作用。第一,愛國主義教育。將“家在玉麥,國是中國”扎根邊民心中,建立了桑杰曲巴紀念館,持續開展“重走桑杰曲巴巡邊路”活動③尕瑪多吉,杜倩.像格?;ㄒ粯釉鎳呞铮跱].光明日報,2022-07-14(04).,打造一體化紅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二,發展基礎教育。2019 年底建設完成玉麥鄉小學,實現了觸摸式數字化教學,并與優質學校開展網絡視頻互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偏遠校區普及。第三,開展職業培訓。玉麥鄉與西藏農牧學院開展“三區”人才培訓項目④西藏農牧學院成教部.西藏農牧學院開展山南隆子縣玉麥鄉“三區”人才培訓[EB/OL].西藏農牧學院網,(2020-12-04)[2023-07-29].http://www.xza.edu.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669.。

綜上,中央高度重視邊疆治理,投入十分巨大,經濟波動和財政約束下的精準施治成為邊疆治理的應有之義。文章基于fsqca、logistic、邊民訪談和地區案例進行混合方法的三角互證,解鎖了邊民居留的密碼:“產業—社?!逃睆秃鲜街?。以“產業強邊”保障就業增收和生計韌性;以“社保穩邊”推動福利累進,提升邊民安全感、幸福感和風險韌性;以“教育興邊”推動邊境人才儲備和發展韌性。

猜你喜歡
興邊邊民邊境地區
興邊,富民,發展更均衡
邊境地區語言教師隊伍建設困境及對策探討——以云南為例
口岸經濟與農村社會:重思“邊民互市”的定位與發展
滇西南邊民通婚對社會秩序的影響——以普洱市為例
嚴陣以待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公共資源共享改革大力支持興邊富民和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新墨西哥州的邊境地區 探險蒙蒂塞洛峽谷
云南科協:奏響“科普富民興邊”強勁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