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救援行動中的安全管理及安全員設置策略

2024-03-06 08:51馬林
中國應急救援 2024年1期
關鍵詞:安全員余震救援

馬林

地震災害發生后,救援隊伍面臨的是復雜災害環境,不僅是大量的倒塌和破壞的建筑,同時存在不同種類和形式的火災、泥石流、化學品泄漏、輻射污染等具有危險性的因素和次生災害,涉及多方面、多種類的安全隱患防控要求,在救援行動中,災害現場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員的設置對于整個救援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1 地震災害救援現場的主要風險

1.1 主震區域余震頻發性

以5?12 汶 川地震、4?14 玉樹地震、4?20 雅安地震為例:汶川地震發生后,從2008 年5 月12 日14 時28 分到2008 年5 月13 日17 時,共發生余震2300 多次,其中6 級以上余震3 次,5 級以上5 次;玉樹地震發生后,從2010 年4 月14 日07 時49 分時到2010 年4 月20 日15 時,余震總數為1278 次,其中3.0 級以上余震12 次;雅安地震發生后,從2013 年4月20 日8 時2 分到2013 年4 月28 日8時0 分,共發生余震5531 次,3 級以上余震103 次,最大余震5.7 級。研究表明,余震一般在主震的同一斷裂帶發生,這就存在救援過程中發生余震的可能性,嚴重威脅救援人員安全。

1.2 坍塌建筑不穩定性

建筑是人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建造的重要活動處所,體大面廣,結構樣式豐富,建設時間長短不同,質量和材料差距較大。結構是建筑的關鍵核心[1]。因建筑結構和形式的不同,在地震中遭受破壞后,建筑會在不同高度、位置形成傾斜支撐倒塌空間(如圖1)、懸臂倒塌空間(如圖2)、V 型倒塌空間(如圖3)、夾層倒塌空間(如圖4)4 種基本類型或者上述4 種基本類型的組合空間(如圖5),形成大小各異的內部連接的倒塌物,同時存在水平和豎向的極不穩定成分,且作用力相互影響。在救援行動中,由于使用裝備、支撐、破拆技術失誤或者警戒管控、人員管理、秩序維護不到位,一旦接觸外力,極易發生連鎖性或者局部二次坍塌,造成救援人員傷亡。

圖1 傾斜支撐倒塌空間

圖2 懸臂倒塌空間

圖3 V 型倒塌空間

圖4 夾層倒塌空間

圖5 組合空間

1.3 多類型次生災害危險源并存性

次生災害是指由于強烈地震致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水庫、河堤決口發生洪災,形成堰塞湖;震后流行性瘟疫;石油化工易燃易爆場所設施損壞引發的爆炸起火;城市綜合體、高層(地下)建筑立體式火災或由于管道破損造成有毒氣體泄漏及重要設備放射性物質擴散等。救援隊伍在承擔群眾疏散和被困人員搜救的主要任務時,各類危險源的存在勢必在一定程度影響救援安全。

1.4 地震救援行動管理的復雜性

地震救援涉及本地和外地多種隊伍,現場人員多、噪聲大,還存在施救場地不熟悉,家屬群眾、媒體干擾強,灰塵大等諸多因素。從救援準備和實施救援內容出發,主要存在人的行為、物的狀態、管理缺陷三個方面潛在問題。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包括:對安全理解和認識不足,缺乏安全技術和知識,對危險預測不足,能力不夠;或有能力,但發揮不足。物的不安全狀態包括:裝備性能不熟、裝備故障,裝備設計缺陷、使用危險吊重器材。管理缺陷是指人員過度疲勞和緊張,輪換不及時,現場管理無序,紀律松懈,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妄為求快的不安全行為得不到制止等。其中,人的行為可以造成物的不安全狀態;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又會形成人有不安全行為的條件,兩者相互影響[2]。

2 地震現場的安全管理

在救援現場,救援工作需要通過環境安全管理、場地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三個方面提高作業效率,確保救援工作的高效安全進行。

2.1 環境安全

環境安全包含現場評估預測、秩序維護、交通布防、防止次生災害和疫情爆發五個內容。需要建筑結構、余震預警、電力、有毒可燃氣體檢測、地質災害等專業人員協同進行,得出評估結果,提前實施干預。秩序維護需加強公安巡邏和警戒力度,嚴防發生搶劫、盜竊等犯罪行為,確?,F場安全和穩定。交通布防主要包括實施交通管制,需根據災區實際合理安排交通路線和設立臨時交通管制點,確保救援車輛和人員能夠快速通過實施現場作業,避免交通擁堵和混亂導致的二次傷害。防止次生災害,需實時監控滑坡、泥石流、火災等災害的監測和預警,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避免災害疊加。防止疫情爆發,地震導致災區衛生條件差、動物防疫工作失控漏管,容易引發各種疾病,需建立防疫計劃和應急預案,全面開展管控衛生消殺作業,避免疫情發生。

2.2 場地安全

根據救援隊伍任務負責點實際情況,救援現場可以劃分為安全區、搜救區和臨時安置區。安全區是指地震救援現場中經評估相對安全的區域,需設立安全警戒線和警戒哨,負責安全區域的維護和管理,提供基礎安全保障,如搭建臨時帳篷、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醫療物質等,同時區內人員應具備基本的防護知識和自救能力。搜救區是指救援現場中用于開展搜救工作的區域,需設置指揮中心,細化搜救區域,明確各區域的搜救任務和責任人,配備有安全作業設備和監測裝備,建立扁平化通信聯絡網,以便及時調整搜救策略、方向和匯報搜救信息;臨時安置區是指地震救援現場中用于安置受災群眾的區域,區域內設置臨時管理機構,負責對該區域內受災群眾的統一管理和服務保障,需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物資,設置衛生防疫工作站,配備醫護人員,制定詳細轉移方案,并對受災群眾進行安全教育和宣傳培訓。

2.3 人員安全

地震現場人員安全管理包含救援人員、疏散群眾、被困人員安全等主要內容。救援人員的安全是整個救援行動的基礎,需要掌握地震專業救援技術,攜帶必要的防護裝備,對任務區進行風險評估,實施預防措施,及時匯報進展和作業過程存在問題,以便進行決策和協調。群眾安全是地震救援行動的重要環節,需設立臨時避難所(安置區),具有良好的通風和衛生條件,提供生活、醫療和心理援助服務。被困人員安全是地震救援行動的核心目標,需使用專業的設備和搜救犬探測定位,快速、準確掌握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并排除其他危險源;救援被困人員作業要提前制定方案、準備救援器材,實施作業的救援隊要具有廢墟安全破拆和團隊協作的實戰經驗和資質培訓。在救援過程中,要提前介入醫療援助,保持與被困人員的不間斷溝通,做好安撫及配合救援工作。

3 地震救援現場安全員設置策略

地震救援現場安全員是區域安全官和救援點安全員的統稱,安全官要對安全員進行統一管理。安全官是救援現場的最高安全負責人,負責全面管理和監督現場的安全工作,參與制定總體救援行動計劃和救援點劃分;安全員主要負責各救援點安全監督,對作業環境、裝備設施和人員行為進行檢查和管理。兩者均可以在危險情況時叫停救援作業,發出緊急信號,進行安全撤離。

3.1 職能作用

在救援時,安全官需要觀察埋壓人員建筑周圍是否存在次生災害引發的潛在危險因素;了解埋壓人員建筑周圍破壞建筑對解施救建筑的安全影響,施救建筑周圍有毒有害氣體、火災等對施救建筑安全影響;觀察并了解埋壓人員建筑本身有毒有害氣體、電、水、火等危險因素。實施救援前確保停水、停電、停止供氣[4]。特別是在工廠、試驗室等存有有害物質的房屋建筑救援中,更是要詳細了解有害物質存放位置、對人的危害性等。安全員負責本救援點救援環境、建筑物坍塌結構評估和可能突發情況,全過程安全提示并對安全防護、安全破拆救生和作業時間進行規范和記錄。如圖6 所示。

圖6 安全官與安全員的職能作用

3.2 設置方法

根據地震救援現場災害情況不同,一般救援力量劃分區域開展作業,結合地震救援專業隊建設標準,根據地震區域實際情況不同,一支隊伍(重型地震救援專業隊)負責1 個以上區域或者1支以上隊伍(重型地震救援專業隊)負責1 個區域,而單獨區域又呈現救援多點特征,即一個區域涵蓋有一個以上作業救援點。因此,一個區域要至少設立1 名安全官,負責整個區域總體安全工作、安全行動方案制定,一般1 名安全官負責不超過10 個救援點,超過10 個少于20 個救援點,設置2 名安全官,依次類推。各救援單元點需單獨設置安全員,并統一納入區域安全官統一管理。如圖7 所示。

圖7 安全官與安全員設置結構圖

3.3 人員選取

地震救援現場涉及地震機理、建筑坍塌、多類型次生災害、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知識體系和專業技術,安全官(安全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實戰救援技術經驗和救援能力素質要求,且在現場具有一定的威信,可以直接干預各單元救援行動[3]。安全官一般由區域指揮部指揮長或者地震救援專業高工擔任,必須了解掌握整個區域作戰部署及救援實力,參與整體形勢偵查研判和行動作業方案制定。救援點安全員由作業點指揮員或者班長骨干擔任,發現險情第一時間叫停作業,撤離同時向安全官匯報。如圖8 所示。

圖8 安全官與安全員選取要求

4 地震救援現場安全員能力要求

地震救援現場受埋壓情況千差萬別沒有一定規律,救援行動應遵循安全第一、有效控制的原則,進入工作場地前應先實施控制,并對建(構)筑物及周邊環境進行安全評估,制定安全行動規劃,排除不安全因素,并對現場進行安全管理。

4.1 風險隱患評估預測能力

救援中的安全評估要從現場環境、人和物實際情況出發,突出重點方面,合理評估風險,為實施有效的安全防控舉措提供依據。風險隱患評估主要分為兩個層次,針對救援環境的偵查評估和場地建筑的穩定性評估[2]。實現這一目的,需要掌握建筑坍塌的先兆判斷方法、了解構筑物力的相互牽扯作用、研判現場救援環境的情況,具備建筑廢墟穩定性判定及現場出現的危險物質檢查和預測。所需的背景知識包括建筑建構、震害機理、建筑材料和震害環境熟悉。同時,做到對救援環境、整體廢墟和局部廢墟統籌思考,尤其在破拆、余震及大型機械介入引起的持續性變化,要及時報告指揮員調整救援策略和救援方法的變換,緊急情況時,可直接干預行動。

4.2 制定安全行動規劃能力

安全員要具備救援現場操作技術和實戰經驗,在現場積極聽取有經驗的結構工程師給救援隊提供行動技術指導,針對不同的救援場地,明確安全行動的方法和行動準則,確定撤離路線、確定安全區域、實行點名制度、建立通訊聯系。制定安全行動規劃應考慮:采取措施保證安全和工作便利、在危險區內保留必要的救援人員,執行搜救行動必須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措施,儀器和設備的放置,作戰人員的部署分工,破拆救生方式方法科學合理性及相關行動安全提示、操作規程。同時,現場行動前應對全體隊員進行安全行動規劃講解,在開展救援行動總結時要對救援行動中的安全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改進建議,在救援行動總結報告中要包括安全規劃方面的內容。

4.3 執行現場安全管理能力

現場安全管理包括:行動前的安全管理、行動期間的安全管理、行動結束后的安全總結以及特殊事件的應對等內容,作為安全員需列出隊伍在各個階段應該開展的與安全管理有關的現場行動安全制度、現場輪休制度、應急計劃,具體如:地震區域地形、氣候、治安情況;隊員、搜救犬和裝備的安全措施及裝備準備;初步災害形勢及潛在危險;行動基地選址、布局安全;工作場地安全及警戒;確保隊員遵守至少2 人同行的制度;提供充足的照明以保證行動基地和工作場地的安全;持續關注天氣預報信息;遵守相關的生物醫學控制措施(例如:尸體處理、病患救治、衛生健康等);在離開工作場地和進入行動基地之前對所有人員和裝備采取適當洗消措施以排除污染;保證所有的隊員有充足的休息、輪換、飲水和進食;關注隊員的心理壓力;保持隊伍的紀律性;在行動結束撤收行動基地時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5 結語

在未來地震救援現場安全管理中,必須充分認識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安全管理不僅是制度的建設,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改變,需要投入更多專業素養高、實戰能力強、綜合素質優秀的安全管理人才,向精細化、智能化和創新多元化方向發展,文中的討論仍是一些基本的步驟、策略和方式方法,作拋磚引玉之筆。

猜你喜歡
安全員余震救援
解析化工企業安全員“忙不完”的怪圈
緊急救援
“超長待機”的余震
3D打印大救援
礦山企業安全員量化考核體系建設
淺談航空安全員應變能力在客艙擒敵術教學中的培養
生死之間的靈魂救贖——《余震》和《云中記》的倫理問題
“不轉彎”的安全員(小小說)
三次8級以上大地震的余震活動特征分析*
救援行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