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山區消防水域救援能力建設的思考
——以安徽省池州市水域救援能力建設為視角

2024-03-06 08:51武毅哲
中國應急救援 2024年1期
關鍵詞:水域救援裝備

武毅哲

0 引言

近年來,受極端氣候影響,臺風、強降雨導致的洪水、內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情頻發,2010 年甘肅舟曲“8·7”特大泥石流、2019 年貴州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2021 年河南鄭州“7·20”嚴重內澇、2023 年山東涿州“7·31”特大洪災等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改革轉制以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始終沖鋒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面對各類急難險重任務的考驗,如何建設一支水域救援專業隊伍,更好地挽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1 池州基本情況

1.1 地形地貌

池州市2000 年撤地建市,下轄貴池區和東至、石臺、青陽3 縣以及九華山風景區,面積8399平方千米,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1.2%,是皖南山區代表城市之一。東南部以九華山、牯牛降為主體構成南部山區骨架,中部為丘陵區,西北部沿長江地帶為洲圩區,地勢低平,境內河湖交錯。境內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擁有1 個5A 級和17 個4A 級景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杜牧筆下“牧童遙指”的杏花村、享有“中國鶴湖”之稱的升金湖、“華東地區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都坐落于此。

1.2 水文情況

池州市境內有三大水系十條河流,長江水系有堯渡河、黃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華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陽河、喇叭河;鄱陽湖水系有龍泉河,七條河流流域面積在500 平方千米以上,其中最長的為秋浦河,流域面積為3019 平方千米。全市地表水資源豐富,總量為103.05 億立方米,為安徽省水資源總量的11%,人均水資源量為7506.6 立方米,分別是安徽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4 倍和2 倍。

2 山區水域事故救援類型及特點

水域的類型決定了水域救援專業隊伍能力建設的環境背景,會直接影響水域救援能力的建設。消防部隊負責處置的水域事故是除海事部門管轄以外的內陸水域事故[1]。從近年消防救援隊伍出警統計數據來看,池州轄區范圍內水域救援事故種類較多,事故發生地分布廣泛,較為典型的事故救援類型為落水救援、洪澇救援、孤島救援、山體滑坡等。

2.1 落水救援

落水人員主要以游泳溺水、意外落水、自殺溺水、船舶落水等為主,在4至6 分鐘內心肺復蘇成活率較高,一旦超過8 分鐘沒有得到及時救治成活率將大大降低。例如,2020 年4 月13 日,在秋浦河貴池段發生一起皮艇意外側翻事故,5 人落水,其中3 人遇難。這類事故救援特點是由于山區道路不暢,消防隊伍到達現場需要一定的時間,受水流、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落水人員的位置不容易確定,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容易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2.2 洪澇救援

每年汛期,轄區全境降雨量猛增,造成江河泛濫引發洪災,部分城市、村莊由于排水設施陳舊或排水量不足造成內澇,極易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例如,2016 年7 月,強降水引發池州全境洪澇災害,全市受災人口105.2 萬人,緊急轉移安置90000 余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0000 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2 億元,因災死亡2 人。這類事故救援特點是突發性強、破壞力大,受災面廣、被困人員多,特別是山區道路受到破壞,消防特種車輛、救援設備、生活物資等運輸困難。

2.3 孤島救援

因大暴雨、上游水庫、堤壩泄洪決堤等原因,引起江河或低洼處水位短時間迅速上漲,造成人員、車輛被困,形成四面環水的“孤島”。例如,2022 年3月17 日,池州市貴池區秋浦河高坦大橋下,5 名正在搭建攔水壩的施工人員因山洪河水快速上漲,被困在河中間的“孤島”上,最終被成功救出,所幸無人員傷亡。這類事故救援特點是行動時間緊迫,被困人員情緒不穩定,因為水流湍急、受地理環境影響,目前配備的大部分車輛裝備短時間內難以有效發揮救援作用,救援難度較大。

2.4 山體滑坡

山區洪澇災害往往伴隨著地質災害發生,山體斜坡巖土受到大量雨水的浸潤、沖刷,土體或巖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或分散下滑,易造成人員被困,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例如,2022 年3 月,強降雨導致河水暴漲,池州市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山體滑坡,造成交通中斷,大量山區群眾被困。這類事故救援特點是山體滑坡極易造成交通、通信、電力中斷,救援環境惡劣、救援難度大,易發生二次災害,為參與救援的消防救援隊伍等力量帶來極大的風險。

3 當前水域救援專業隊伍建設情況

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為適應“全災種”“大應急”形勢任務需要,自2018 年改革轉制以來,國家消防救援局先后下發了《綜合性消防救援專業隊伍建設方案》《關于推進抗洪搶險專業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在北京、大連、青島、重慶、武漢、南京、上海、三亞等8 地組建了國家水域救援專業隊,同時要求各地根據實際組建省、市級水域救援專業隊。

就池州市而言,池州市水域救援力量主要由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社會公益救援、駐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等力量組成。其中,消防救援隊伍專業水域救援力量為支隊級輕型水域救援隊1支,人員45 人,其中管理模塊5 人、搜救模塊30 人、醫療模塊2 人、戰勤模塊8 人,配備救援舟艇8 艘,裝備運輸車2輛,舟艇拖車2 輛;站級水域救援分隊8支,每支隊伍10 人,配備救援舟艇1 至2 艘和各類水域救援專業裝備。社會公益救援力量包含藍天救援隊、曙光救援隊等,每支隊伍可參與執行水域救援任務人員20 人左右,配備舟艇5 至10 艘。駐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水域救援力量配備打樁機、沖鋒舟等裝備,主要參與抗洪搶險中的固堤排險和人員轉移任務。

從任務執行情況看,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專業隊和社會公益救援隊擔負了轄區內絕大多數水域救援任務,在近年來防汛抗洪搶險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參加專業培訓方面,消防救援隊伍先后有8人參加了全國性水域救援教練員培訓,20人參加了地方水域救援培訓,20 余人取得舟艇駕駛證,50 余人參加省消防救援總隊組織的水域救援專業技術培訓。

4 山區水域救援的技術難點

山區發生的水域災害事故與內陸平原常見的城市內澇、靜水、緩水救援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4.1 救援水情場景不同

內陸平原城市中靜水救援,指在無風、無水流動等水域中的救援行動,常見于水庫、池塘、游泳池等人造水體;緩流水域救援,指在水流速度0.1 至0.8m/s 之間的水域開展的救援行動,常見于湖泊等開闊性水域?;谏絽^城鎮依山傍水的實際情況,山間激流易發多發,山區消防救援隊伍處置水流速度0.8m/s 以上的急流水域救援較多,救援人員在激流中體溫散失速率和承受水流沖擊壓力較靜水、緩水水域更快、更大。

4.2 救援器材類型不同

內陸城市基層消防站絕大多數的水域救援任務是打撈,配備普通救生衣、拋投器、水面漂浮繩、橡皮艇沖鋒舟等通用器材外,還配備用于打撈的錨鉤,因人員已死亡,溺亡人員定位耗時較長。而山區消防站面臨最多的災害情形是山洪和泥石流,被困人員多困于山頂、樹頂等高處,人員面臨危險性大,救援時間緊迫。此外救援結束后,需要實施封堵、清淤、疏導等作業,除通用水域救援裝備外,缺少大型的機械設備,很多時候僅靠有限的人力根本無法完成任務。

4.3 面臨次生災害不同

在山區水域救援中,山洪暴發具有陡漲陡落、水流湍急、歷時短促、沖擊力強的特點,對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造成較大影響,救援人員可能需要面對急流、瀑布、陡峭的山崖等危險因素,而在城市內澇救援中,救援人員可能需要面對積水、滑坡、電線掉落等風險?;跒那椴煌?,山區水域的救援可能需要更多的團隊協作和通信協調,而城市內澇救援則更加需要快速響應和靈活性。

5 池州市水域救援能力建設面臨的難題

水域救援是一項專業性非常高的工作,不僅要求參戰消防員水性較好,更要精通各種水域常識及各類裝備器材。目前,池州市在水域救援能力建設面臨以下難題。

5.1 骨干人才缺乏

近年來,隨著上級的重視,國家消防救援局、總隊相繼組織開展了水域救援方面的培訓,但是,支隊級以下單位人才骨干力量還比較薄弱。此外,部分隊站承擔了多個專業隊建設任務,既要承擔轄區滅火救援任務,還要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任務繁重、無法保障專業技能訓練的時長和效果。

5.1.1 培訓機會有限

國家消防救援局、總隊培訓每年1至2 次,參訓隊員要求有培訓基礎,造成近幾年大部分是相同人員參訓,想學的人去不了,部分去的人學不精,培訓完歸隊不會組織教學。對參加過培訓取得相關專業資質的人員缺乏復訓機制,加上日常訓練跟不上,往往導致專業技術日漸生疏,素質提升不起來。

5.1.2 骨干人才流失

近年來,消防救援隊伍進出機制和人員調整頻繁,部分骨干人才退出或因“團圓計劃”跨總、支隊調出,難以形成以老帶新和梯次培養,出現青黃不接、骨干斷檔斷層的現象,基層缺乏高層次、教練級的專業人才。個人綜合素質強的隊員數量偏少,特別是掌握繩索救援、舟艇駕駛、現場急救、水下救援等專業技能的人員更少。

5.1.3 實戰經驗匱乏

水域救援較火災撲救、搶險救援等處警頻次不多,一般是水域打撈溺亡人員,救援難度不大,大部分消防員都未參加過大型水域救援事故的處置,應對處置復雜情況的能力較弱。此外,水域救援有一定的“季節性”,多集中在5 至8 月份汛期,消防員日常參加實戰鍛煉的機會相對較少,導致會判斷水情、評估風險、科學指揮的消防員嚴重不足。

5.2 訓練成效不高

水域救援專業能力的提升和隊伍戰斗力的形成,絕不是靠幾次業務培訓就能實現,它不僅需要經常性的技能訓練強化,還需要班組、隊伍定期的聯合演練增強協同配合能力。就目前而言,支隊、基層隊站水域救援專業技能訓練力度、頻次和成效上都還有很大不足,大部分縣區無法組建獨立的專業隊伍,只能依托多個消防站組建,導致日常無法進行常態化集中訓練,應急時也無法快速集結。

5.2.1 缺乏專業設施場地

當前,省、市兩級水域救援訓練專業訓練設施還未建設或投入使用,也沒有激流訓練基地和江河湖泊等開放水域訓練場地,消防隊伍日常水域救援訓練以營區場地或游泳池為主,在開放水域、激流條件下涉水救援訓練不多,容易形成固定思維。對各類水流急危險識別和應對能力弱,當遇到各種較為復雜的水域災害現場時,消防員的實戰效能就會大大降低。

5.2.2 訓練科目不夠多元

水域救援理論學習沒有統一配套的教材,有的是社會救援組織編寫的教材,有的是組訓人員個人編寫的教材,相關專業書籍較為欠缺。受場地設施和器材的限制,實戰性水域訓練較少、方式方法單一。日常訓練以基礎體技能和器材裝備熟悉為主,模擬災害現場災情開展激流救援、孤島轉移等實戰融合訓練不足,對CPR 心肺復蘇等醫療急救技術掌握運用不夠,技能實戰運用能力還不能勝任當前形勢任務的需要。

5.2.3 訓戰存在脫節現象

近年來,支隊舟艇駕駛培訓主要依托地方海事局開展,總隊組織的培訓依托國際搜救聯盟等機構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但培訓形式多是短期、速成式的,培訓環境大多也是內河、慢水流域開展,缺乏實戰培訓環境。在實戰中暴露出部分參訓消防員舟艇駕駛技術不過硬,不會排除馬達故障,對水流特性、危險識別等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不牢,特別是涉水救援實戰技能不嫻熟,臨機處置能力弱等問題。

5.3 裝備建設不足

水域救援裝備在拯救生命和保障自身安全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因經費、采購環節、維護保養等因素制約,水域救援專業裝備建設還存在不足。

5.3.1 裝備配備不齊全

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印發的《關于推進抗洪搶險專業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支隊要建設一支40 人的水域救援專業隊,目前支隊級救援專業隊基本滿足人員要求,但裝備方面大多只配備了水域救援個人防護裝備,基層消防站水域救援裝備配備主要為救生衣、救生圈、救生拋投器,氣瓶供氣式潛水裝具、聲吶探測器、水上機器人、夜間救援和復雜水情下的精準導航、水下定位、大功率排澇等裝備還未配備。

5.3.2 分類存儲不規范

現階段,基層隊站承擔了多個專業隊建設任務,專業隊所配的器材裝備大多是常規器材,基本投入日常執勤使用,專業隊裝備不精不專。所配裝備沒有根據災害類型進行精細分類、模塊化儲存,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裝備調集耗時較長,攜行能力不足,影響救援效率。

5.3.3 技師隊伍不充足

隨著科技的進步,國內外車輛裝備品類繁多、更新換代快,目前基層缺乏高水平、經驗豐富的裝備技師,局限于日常裝備保養和常見故障的處理,大部分技術問題仍需依靠廠家上門提供技術服務。雖然支隊每季度開展裝備巡查,解決了日常執勤車輛裝備技術保障,一旦發生時間跨度長、參戰力量多的大型救援,現有裝備技師力量有限,難以有效保障現場技術支撐。

5.4 聯勤聯動機制欠缺

處置較大規模的水域救援事故,需要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緊密協作,才能共同推進水域救援工作的有效落實。在實際救援過程中,存在統籌不到位、協調不一致、保障遲緩或得不到保障等諸多問題。

5.4.1 預案制定缺乏可操作性

城市洪澇災害具有突發性強的特點,雖然災害來臨前會有預警,但由于消防救援隊伍日常工作重心多集中于防火滅火與搶險救援,消防員在應對城市洪澇災害過程中準備不夠充分,導致抗洪搶險預案缺乏,或者制定的抗洪搶險預案不能貼近實際,不利于抗洪搶險行動的開展[2]。

5.4.2 救援部門協同配合不夠

從近年來水域救援戰例中可以看出,偏遠山區發生災害事故,通常是消防救援隊伍率先趕赴現場營救出被困人員,由于缺少醫療、交通等部門的及時支持,影響傷者轉移、救治效率。此外,較大災害發生后,民兵預備役人員、當地干部群眾、解放軍、消防員和武警部隊官兵均會相繼趕赴現場實施救援,有時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缺乏科學合理的統一調度指揮,特別是在收集災情、對外發布災害信息的問題上亟待規范[3]。

5.4.3 政府統籌聯勤聯訓不足

政府每年很少有針對性地組織各部門模擬激流、復雜等真實災害現場訓練和演練,在實際救援過程中救援力量分散,信息溝通不順暢,會商研判機制和渠道不健全,沒有做到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無法高效配合協作,油料、車輛等保障不到位的現象時有發生。

6 水域救援能力提升的途徑和方法

在“全災種、大應急”的目標要求下,為了滿足當前對水域救援的巨大需求,國家消防救援局先后在重慶、云南昭通、浙江麗水開展了水域救援技術培訓班,使水域救援技術在消防救援隊伍內得到快速普及和運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救援的水平和能力。但是,提升水域救援專業能力光靠普及顯然不夠,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還需要加強智能化、專業化裝備的配備和應用,還需要進行更加系統、科學、高效的訓練,并要持續地在多力量協同上進行研究、探索和嘗試。池州市消防救援隊伍應遵循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的理念,緊緊“固核心、補短板、強能力、促提升”的基本原則,不斷加強山區水域救援能力建設。

6.1 人才隊伍是核心

6.1.1 拓寬招錄渠道

除了從基層、實戰中考察選用業務骨干,建議從相關高校直接吸納專業人才,縮短專業人才的培養周期,加速專業救援能力的提升。針對消防員、政府專職消防員招錄,可以廣泛從海陸空軍退役人員中招錄具有通信、潛水等專業技能的人員。探索與地方海事、水利部門等特種崗位人員簽訂用人協議,保證能夠關鍵時候為我所用,應急時參與聯合救災。

6.1.2 豐富培養模式

首先要加大指揮員培養力度,指揮員作為基層消防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者,承擔基層消防救援人員搶險救援時的作戰指揮責任[4]。要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方式,有計劃地安排人員到專業高?;蛴柧毣剡M行輪訓,學習掌握水域救援系列實戰技能。依托救援國際、搜救教練聯盟等專業機構,開展全員培訓,積極探索創新實戰應用性訓練項目,培養一批有專業資質的專業人才。

6.1.3 健全保障機制

針對專業骨干人才的留任、晉級應相應放寬標準,使得這支隊伍有穩定的人員配置,有效保證隊伍的整體素質。在崗位編配、業務培訓、職務晉升、職稱評任、崗位補貼等方面給予傾斜優待,提請享受政府專項人才獎勵津貼,在住房、就醫、子女入學入托和家屬就業安置等方面給予政策照顧。建議探索制定專業救援崗位補貼制度,根據崗位特殊性和危險性,制定相應的補助標準,提高專業人才經費保障水平。

6.2 專業裝備是關鍵

器材裝備是消防救援人員的“第二條生命”,針對洪澇災害突發性以及季節性特點,在災害處置中裝備越完善,則抗洪搶險救援工作開展越順利[5]。

6.2.1 加強救援裝備建設

支、大隊要將水域救援專業隊的組訓經費納入年度經費預算中,適時更換更新損壞、過時的器材、裝備,對現有水域救援裝備開展一次全面評估,結合轄區災害事故特點,合理制定裝備配備計劃,分類配足、配精所需裝備。在配足水域安全頭盔、濕式救援服、干式救援服等水域救援個人防護裝備的基礎上,按作戰單元配齊繩索、沖鋒舟、橡皮艇、漂浮式軟擔架、橫渡系統等救援裝備[6]。

6.2.2 提升裝備攜行能力

將裝備運輸車等特種車輛裝備按照“平時分散執勤、戰時集中調派、前后科學搭配”的方式,將高精尖裝備以作戰單元為單位進行分類存儲,將通用裝備存儲在戰勤保障基地,實現分類“小集中”和“大集中”的結合。配備模塊化運輸車,采取模塊化的運輸方式,便于快速響應,提升水域救援的實戰水平。

6.2.3 加強智能裝備研發

立足實際需求研發智能設備,例如,研發智能防水漂浮救生衣,既能滿足消防消防員救援時的防水漂浮需求,又能精準定位到點,還能實時掌握生命體征等各項指標,為科學決策與正確指揮提供參數與依據,最大限度降低救援人員風險,同時為快速救援提供技術支持和物質保障[7]。

6.3 系統訓練是重點

水域救援技術復雜且專業,絕不是短期集中、突擊培訓就能勝任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需要搭建一套科學性、長期性的培訓體系。

6.3.1 構建訓練體系

針對內河、湖泊等靜水、急流水域救援以及臺風、暴雨后城市內澇等常見水域救援任務,陳俊華等學者[8]將“岸上、舟艇、水上、繩索”四大類水域救援操法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但該訓練內容起點高,默認參訓者會游泳。建議水域救援訓練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要遵循因人、因材施教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按照“基礎理論學習、實地實裝涉水訓練、實戰環境體驗式訓練”遞進的方式抓訓練,將訓練內容分為普訓和合訓,如表1 所示。

表1 普訓和合訓

6.3.2 完善訓練設施

水域救援需要模擬實戰救援可能遇到的各種險情,比如滾水壩、各種急流、渾濁污染水域等,訓練場地不僅需要一定的水深、流速,還要具備一定的難度,才能練就過硬本領[9]。支、大隊要深入轄區充分挖掘訓練平臺,加大投入配套訓練器材、改造訓練場地,確?;A訓練過程貼近實戰。重慶、浙江、云南等總隊急流水域訓練場投用,為隊伍開展水域救援培訓起到了示范。建議各級要立足長遠,建造能夠滿足不同水域災害救援類型的訓練場地,實現安全可控下開展各種水文、氣象環境復盤救援訓練,對隊伍提升水域救援能力,增強安全風險應對能力意義重大[10]。

6.3.3 建立考評體系

在形成消防救援隊伍內部完整、成熟的等級評定體系前,建議按照國際通用的評定標準進行評定,如急流洪水救援技術可按照IRIA 國際搜救教練聯盟規定的等級進行評定[11]。由國家消防救援局或總隊組織實施對各基層單位水域救援專業隊伍開展等級達標評定,開展專項驗收,檢驗專業隊建設成效,驗收合格的正式掛牌,以考為據,層層考級,發放消防員相應資質證書,未通過考核驗收的,定期組織復考。

6.4 高效協同是保證

近年來多種自然災害的交織疊加出現,往往向著復雜化、大型化態勢發展,在水域救援中,各種救援力量不斷投入,建議要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好消防水域專業隊伍作用。

6.4.1 完善指揮調度體系

要采取“1+N”的模式,按照“特勤主建、屬地分建”的思路來謀劃定位,依托特勤消防站建強水域救援專業隊輻射全市,在轄區洪澇災害重點區域,組建以攻堅班為載體的專業分隊,各作戰單元在人員、裝備、訓練上相互獨立,可以做到獨立完成作戰任務。對藍天、曙光等社會救援力量開展調研摸底,建立社會救援力量目錄,將其納入指揮調度力量體系。根據轄區常見災害類別和事故規模,完善應急響應和力量調派方案,以作戰單元為基本模塊,一旦發生較大災情,真正做到一鍵式調度、模塊化編組、編隊化行進、專業化處置。

6.4.2 整合地方優勢資源

完整、準確、實時的災情信息,對防災減災救災意義重大。要建立氣象、交通、水利、醫療等部門會商研判機制,建立動態災情研判平臺,實時共享和預警災情。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要加強與氣象部門信息溝通協商,近年來,因臺風、強對流等多尺度天氣綜合影響作用下的洪澇災害往往“出人意料”。以2021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案例為例,該起暴雨過程是多尺度天氣系統綜合影響的結果,中、低緯度多尺度系統(包括副熱帶高壓、大陸高壓、低渦、臺風、低空急流)構建了水汽遠距離持續輸送的環流條件,在鄭州附近地區形成強水汽輻合[12],通俗地講“臺風在沿海登陸,暴雨卻下在了內陸”。這一情況在2023年臺風“杜蘇芮”上也得到了印證?!岸盘K芮”在福建登陸“一掃而過”,而其殘余環流攜豐沛水汽北上,受到華北北部副熱帶高壓攔截,加上位于西太平洋上的臺風“卡努”等共同影響作用下,造成了京津冀地區特大暴雨、河北涿州特大內澇。所以,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會商,對群眾災前轉移、救援力量部署尤為重要。

6.4.3 拓寬力量投送渠道

建議探索建立“陸??铡比N力量投送方式,與公路、鐵路、航空、航運等部門以及大型物流運輸公司,簽訂人員、車輛、裝備應急運輸合作協定,綜合利用飛機、鐵路運輸快速高效以及水路、公路運輸靈活機動的特點,采用“直達投送、接力投送、綜合投送”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消防水域救援專業隊伍全方位投送能力。

7 結語

近年來“巨災大難”多發、頻發,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大,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加速推進科學、高效的水域救援專業隊伍建設,是當前及今后消防救援隊伍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相信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進步和消防救援部門的不懈努力,池州市水域救援裝備建設和隊伍整體救援能力會不斷提升,在今后的各類“急難險重”水域救援任務中能更好地發揮“尖兵”作用,為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和百姓安居樂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水域救援裝備
好裝備這樣造
緊急救援
港警新裝備
進博會水域環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3D打印大救援
防曬裝備折起來
柳江水域疍民的歷史往事
城市水域生態景觀設計探討
救援行動
我國水域將按功能定位分類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