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多維思考

2024-03-07 02:58劉麗趙佳慧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路徑思政課

劉麗 趙佳慧

[摘 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最新結合,是新時代的重要理論成果。從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生態問題仍然存在、生態制度需要更新,以及培育新一代學生生態信仰等角度分析,思政課程體系建設亟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容。因此,可以從教學原則、教學能力以及教學助力等方面,打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思政課堂的阻滯點,探索思政課傳輸時代文明和時代思想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思政課;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02-0083-05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分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層面出發,形成了新時代生態領域的“一定之規”。高校思政課作為一種時代思想重要的學習和傳輸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證當代大學生學懂、學深當代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和正確社會思潮的關鍵場域。那么如何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就成為重要的時代思考、教育思考和學術思考。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歷程、成因和貢獻

(一)發展歷程

任何思想和理論都要經歷萌芽、發展和成熟的經歷,都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始終強調將生態文明“作為一項重大工作來抓”,[1]便是源于中國共產黨人以及中國民眾一直以來對于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和需要??梢哉f,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思想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工作實踐中結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總結而來的。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重要論述階段。最開始被表述為“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論述”,這種提法多見于官方媒體和報道之中。第二階段為思想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標志是2017年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播出,在該專題片第六集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首次出現在公眾認知視野之內。第三階段是強化理論內涵階段。該階段的具體標志是2018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八次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此次大會中第一次較為詳細地闡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內涵。第四階段為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兑庖姟氛矫鞔_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八個堅持”,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從具體內容來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有“六個堅持”和“八個堅持”兩種說法,分別見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和《意見》的出臺。從整體性和包含性的角度分析,“八個堅持”包含“六個堅持”,前者是后者的拓寬和發展。

(二)成因探賾

第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理論的中國化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始終是改變自然的重要力量,即人類會通過勞動改變自然,同時也認為勞動“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盵2]這種“必然自然性”凸顯了人的能動作用,所以也就說明在人與自然關系之中想要構建和諧的關系首先要實現人的“和諧的活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強調用法制保護環境,認為建設美好生態環境是美麗中國行動的關鍵所在,同時倡導全球一起共謀生態文明發展,都是在突出“人”的實踐作用,以及強調對于人的能動作用的直接限制。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強調的“自然必然性”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的“人的直接作用”是相統一的,具有共同的理論內涵。

第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直接轉化和時代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一種較為樸素的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認知。例如,在《周易》中就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在這種天地人理念中,人是由天地創造,天地即為自然,人是自然中的一項。但是在中國古代由于科技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致使人們對于自然的認知有限,所以在我國古代的人與自然體系中,首先是有一部分理念認為自然的地位要高于人,所以要求人去適應自然,這種觀點發展的極致就是皇帝乃“天子”之說。雖然此種理念有“迷信”的成分,但在人與自然關系中卻倡導人要尊重自然的發展和地位。其次是要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二十四節氣歌就是典型的對自然發展規律的總結,強調只有順應時節才能夠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反之如果違背了自然發展規律則會阻礙農作物的生長。這種將自然節律和民俗結合而成的規律性認知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型案例,即孟子所謂“不違農時”的道理所在。其三是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執政的根基所在,即“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盵3]這段話孟子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通過自然實現溫飽,進而生活沒有遺憾,人民生活才能富足,國家政治經濟生活才能昌盛,國家的統治才能長久?;谝陨瞎糯袊鴤鹘y文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形成了一種互為關系的生態理念。

第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進程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總結和發展。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后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和興修水利工作,將保護綠水青山作為共產黨工作的重要內容。鄧小平同志對于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將保護環境推上了法制軌道,推進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江澤民同志形成和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胡錦濤同志則進一步挖掘了“可持續”的深刻內涵,發展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歷代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對于歷代共產黨人保護生態環境付出艱辛努力的階段性總結。

(三)原創性貢獻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站在尊重歷史、確保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的全局高度,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時代性的部署和安排,將自然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升到關乎人民幸福、關乎執政基礎、關乎生命發展的高度。因此,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原創性的貢獻,成為當前以及今后中國生態建設、構筑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指導,也為具有中國特色生態文化的發展指明了道路。

第一,指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方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倡導建立“共同體”。共同體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較為具體的實踐性概念,即共同合作、共同生存,將合作的關系提升到生命一體化的高度。在此需要單獨強調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倡導建立的共同體并不是一個“團體”,而是一種生存與共、協同合作的實踐形式和合作形式,即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在全球范圍內共同促進生態文明發展,通過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攜手并進,建立起一個美麗地球,這種建設生命共同體的思路已經超越了種族、國界,是中國為世界生態治理以及人的全面發展進程提供的“中國方案”和“中國啟示”。在這種建設思路中,從本體論和存在論的角度對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提出了要求,對于世界共同建造美好生態環境也提出了期許。

第二,展現了共產黨人對于自然的尊重。自然不僅是我們的生存空間,更是人類不斷自由發展的直接依托。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提升了自然在社會生產實踐中的地位,將自然的有序發展與文明的興盛直接聯系起來,認為只有生態環境發展起來,文明才能不斷昌盛和繁榮。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認為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應該懷著敬畏之心去生活,認為資源的匱乏以及環境的破壞往往都是人類的行為造成的。所以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運用系列法律法規來限制人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對于自然、對于生態發展的尊重。

第三,創建了“兩山論”的綠色發展觀。從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中,我們會發現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環境和生態似乎成了經濟發展的必須犧牲品。然而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理念,創新性地實現了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并進,認為兩者不僅擁有共同的存在基礎,同時指明了兩者之間共同發展的實踐路徑,即將綠水青山看作為最重要的財富。這種財富是確保人類能夠完美生存和發展的財富,不僅關系到當下人類的生活質量,更關系到生命的延續。在此種理念中,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力要素,這已經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更超越了西方主流經濟學派的相關觀點。[4]

第四,將生態環境建設確定為全民性的偉大工程。中國共產黨百年經驗證明,任何一項事業想要成功依靠群眾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最有用的法寶,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的思想更是將人民群眾作為主要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即堅持系統性治理、全社會行動、以人民為主體的生態治理體系。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這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誰是旁觀者,誰也不能置身事外。同時全民行動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明顯優勢,可以進一步有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第五,生態環境治理要堅持全面性。這種全面性指的是從系統和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生態環境的治理之路,實現統籌兼顧、整體施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做到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實現生態治理全面性。針對于此,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系中配備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確保制度嚴格、法制嚴密、執行到位、懲治有力,來保障生態文明機制的落地生效、開花結果,進而加速形成一種全社會能夠接收地生態文化、生態道德和生態經濟社會認知。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培養人認知的基礎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我國培育年輕一代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對抗社會錯誤思潮,還可以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時代認知,可以解決 “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高校思政課堂不僅是國家的育人陣地,更是先進思想的傳輸平臺,通過思政課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一種文明形態的時代展現需要進入高校思政課,讓高校學生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角度學習、理解和積極踐行。

(一)中國式現代化要求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要和諧統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是中國式現代化在生態領域的直接體現,是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堅定學生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途徑。在中國的道德體系和道德認知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道德關系范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僅從道德領域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同時也將其上升到了制度范疇。其本真意義是想表達人來源于自然且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有責任和義務保護自然,在實踐中更要培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德行。然而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變化,展現的是理念的深化、認知的深入和舉措的科學,一個是從自然界中尋找規律,一個則是已經發現規律并進行了規律性定性——自然和人類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這種生命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和逐步成熟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人與自然領域形成的現代化認知,“保護而不破壞、利用而不過度”,也成為當前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一種必然認知。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國家在最初的工業化進程中有一段時間對于自然的獲取程度較大,甚至存在著一定的“竭澤而漁”破壞自然生態系統行為的出現。但是,隨著中國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能力不斷增強,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共產黨人,逐步形成了科學的、先進的生態文明思想,保住了我們的“綠水青山”,這無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成就和重要特點。高校作為國家和民族思想的傳播平臺,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有責任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有義務培養學生的“生態認知”,讓保護環境成為一門必修課,讓學生成為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者、堅守者和傳承者。

(二)生態問題依然存在

我國國土遼闊、氣候多樣、地形復雜、生態系統多樣,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人類活動的持續增加,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國家之一,不僅擁有西北干旱荒漠區、黃土高原區、西南巖溶區等生態脆弱區,同時主要生態問題也不可小覷。一是土壤侵蝕嚴重,全國土壤侵蝕量大于每年5000t/km2的面積達112萬km2,每年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占到全國GDP的3.5%。二是土地沙化現象持續存在,沙化土地面積已經占到全國土地面積的20.15%。三是土地石漠化問題嚴重,在我國西南8省中截止到2015年,石漠化面積已經達到了9.57萬km2,占該8個省份國土總面積的4.9%。四是土地鹽漬化趨勢持續性存在。在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中顯示,我國現有的鹽漬土地總面積幾乎占到了我國可利用土地面積的5%。五是整體來看,想要實現2035年的環保目標,仍存在著重污染天氣、黑臭水以及垃圾圍城等一系列問題??傊?,這些生態問題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的健康、和諧生活已經開始產生影響。所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形成新的生態文明思想,來解決生態領域與其他領域存在矛盾的關鍵時期。高校學生作為新生力量和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要承擔起建設良好生態的艱巨任務,只有從即將步入社會勞動崗位的一代人開始抓生態文明思想建設,才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能夠做到堅決保護環境的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制度標識

這種制度標識作為一種法制機制,限制著人與生態體系關系中人的行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梢哉f,整體來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已經成為一項法律機制,形成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從法律和國家規章制度角度出發,應該把如何保護環境、守住生態底線、防止陷入破壞環境的深淵等認知,第一時間傳輸給高校學生,因為他們不僅是一項法規的受眾群體,更是確保將來國家規章制度有序推行的重要力量。同時,學習和掌握關于生態文明思想的制度化要求,也是學生走入社會后確保自身權益不被侵犯、也不侵犯自然權益的重要保障。從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角度分析,只有讓保護環境深入人心,成為一種價值自覺,才能夠規范生態行為、實現生態正義,這種正確認知的培養從高校學生抓起尤為適合,在思政課上進行傳輸較為有效。一方面是因為生態文明思想在思想和實踐領域都屬于一種“新”的體系概括和總結,而高校階段正是學生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兩者結合很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內涵及實踐意義。另一方面,高校學生是我們國家知識含量較高、學歷層次較高的社會群體,這一部分社會群體能夠對一種思想進行較為理性的判斷,能夠結合自身的實踐需求進行較為有效的接受和學習,且能夠進行深層次的學理思考。

(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是培育大學生文化信仰的有效舉措

中國共產黨人從戰略高度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維度進行了總體戰略布局,要確保生態環境的美好,進而實現人民群眾的健康幸福生活。從此種角度分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已經擁有了從一種思想過度到一種文化的實踐基礎。即我們要建立的是在美麗中國的基礎上發展中國、和諧中國、昌盛中國。西方個別國家用生態環境的破壞來提升經濟發展能力的路子不適合中國的發展,更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選擇??梢哉f,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的“人民性”情懷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種文化和信仰。與此同時,這種文化和信仰需要“傳”和“承”,這項職能自然就落在了高校思政課上。高校思政課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宣傳陣地,有責任有義務向學生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幫助學生形成“中國信仰”,只有具有中國信仰的接班人,才能夠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凝聚智慧和力量。大學生經歷了高校生活之后要步入社會工作崗位,要進入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其自身價值觀和文化意識要經受各種思潮不斷沖擊。所以,大學生在高校期間要對其進行價值觀塑造,借助思政課堂和“課程思政”,確保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先進的文化信仰,使大學生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決護衛者,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力量。從教師的教書育人和大學生學習成長的角度出發,思政課教師也應該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意識。

(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能夠培育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感受到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決心,感受到祖國正在繁榮昌盛,才能夠培植新一代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進而強化他們的愛國情懷。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中華民族飽受外敵欺辱、侵略,在世界上失去了話語權,在經濟發展上受制于人,保護環境無從談起。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擁有了政治、外交和經濟自主權,但是在一些特殊經濟發展領域仍然存在著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矛盾,甚至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個別領域的生態環境確實受到了破壞。在新中國建設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發展模式逐步成型,如今的中國不僅在世界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更走出了以往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境地。思政課堂上應該講出這一“歷史性變化”,不僅足以證明祖國的強大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時代偉力,還可以從歷史變化的角度培育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情懷。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一種時代文明,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歷代共產黨人生態思想的傳承和創新,已經成為新時代生命共同體構建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在融入高校思政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全面的、系統的教育教學體系和機制,教師的傳輸能力、學校的推動力、教材的更新以及課程設計的時代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這些短板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限制了新時代生態文明的發展進程,更阻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指導社會生產實踐的進程。因此,高校的思政課應該從教學原則、教學能力以及教學助力等方面,打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思政課的阻滯點,探索出思政課有效傳輸時代文明的實踐路徑。

(一)強化系統性思維,打通教材邊界[5]

思政課承擔著培養人的政治任務,思政課堂是學生意識形態塑造的有效平臺,因此在教學實踐進程中必須強化政治性原則,堅持高校思政課的建設和發展與黨的創新理論之間的有機結合,確保思政課與時俱進。同時,思政課教學要拓展思路和教學方式,對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講解不能僅囿于教材,要對其內涵進行拓展式、聯想式講解,將該思想理論體系蘊含的歷史承載、現實價值等多重意義融入課程實踐。在課堂實踐中可以從歷史梳理的角度明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邏輯、發展維度和時代價值。

(二)提升實際教學能力

強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思政課的實際成效,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展:第一方面是提升教師能力。教師是知識的傳輸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思政課教師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向大學生頭腦的植入者,所以教師應該做到專家化、專業化。所謂的專家化指的是思政課教師要全面、系統地掌握所教授的內容,在傳輸內容之前先將自己培育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的專家,多角度明確其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之后,教師才能從歷史、現實以及戰略全局的維度去講授和傳輸。專業化指的是教師要培養自己的講課能力,不能將理論課講得過于“理論化”,要結合教師的自身特點將理論講得深入淺出,讓學生能夠愿意聽、主動聽。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應該將課堂的授課模式多樣化。應該嘗試實現思政課教師多元化開發,即在專職思政課教師的基礎上,通過聘請專家的方式進行“學術點”的專題講解,從實踐和學理的維度去進行知識的傳授,以便于學生能夠從學理的層面進行思考,進而逐步入心、入腦,形成價值體系的認知。第二方面是教材的編寫要與時俱進。同時強化教材輔助資料的運用,在輔助資料中將高深的理論進行圖片化、視頻化、故事化,進而助力學生理解。教材的編寫要緊跟時事政治,教材編寫周期、出版周期都應該縮短,讓教材成為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動態、時代價值體系以及世界發展形勢的重要來源。第三方面是課程設計要符合學生的需求。課程設計的多樣化、現代化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政課程質量提升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和設備實現課堂形式多樣化,將視頻、圖片、情景劇等元素融入課堂之中,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能形成理論的代入感。

(三)強化教學助力

一是學校方面應該建章立制。學校上好思政課,學生學好思政課,這既是一所學校應該完成的教育教學任務,更是一項應該完成好的光榮政治任務。學校作為教學主體,不僅要建章立制來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地位,還應該通過教師補助、職稱評定以及職務提升等方式,提升教師的講課和學習的積極性,做到壓擔子和給獎勵同行并舉。第二方面是實現多課程的協調推進。所謂多課程的內涵,其一是實現“兩課”課程的協同講授,近代史綱要從歷史角度,“毛概”課和“馬原理”課從理論的角度,“思修課”則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進行聯想式、拓展式的傳輸和講授,最終構建出多角度、多層面的教授機制。其二是加大“課程思政”的改革力度,在學校所有開設的課程內實現思政元素植入。尤其是一些工科專業更應該讓學生理解中國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以及中國國家工業化的偉大成就。第三方面是實現“軟硬”件設施的共同提升。硬件設施指的是多媒體教室功能的優化、教學實踐基地的培育、學生創新基地的建立等。軟件設施則主要指教師能力、教師待遇、教學管理機制以及學校的整體運行模式等。

(四)盡早完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體系

當前在全國一些省份已經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在教育部配套課件中的第十一講也專門設置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一章。但是,當前的總體狀態是專項教材的出版正在過程中,教材的配套材料還不完備,課堂上教師僅僅依靠原有的“毛概”教材以及教育部的專項課件進行講授,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能力的發揮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因此該課程體系的構建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求是,2019(03):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3]孟子.孟子[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9,03.

[4]李宏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原創性貢獻[J].環境,2022(07).

[5]胡曉藝.習近平生態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理論體系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1).

(責任編輯:王義祥)

基金項目: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紅色文化育人專項課題:“傳承紅色文化視國下民辦高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思政課的多維思考”(BDDJ2203);遼寧工業大學2022年度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課題“大學生群體對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認知研究”(SZKZX2022022)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麗(1986—),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趙佳慧(1988-),女,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學。

猜你喜歡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路徑思政課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層路徑探討
綠色發展的“庫布其模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