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路徑研究

2024-03-07 18:19李書劍孟磊邢文龍
鄉村論叢 2024年1期
關鍵詞:畢業生

李書劍 孟磊 邢文龍

摘要:近年來,農村“空心化”和老齡化問題凸顯,人才資源匱乏成為制約鄉村振興最直接的瓶頸。涉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鼓勵涉農專業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不僅可激發農村經濟內生動力,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可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持。當前,涉農高校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較為嚴峻,部分畢業生職業價值觀出現轉變,去農村就業創業意愿不強、穩定性不夠,政策激勵和教育引導工作亟待加強。本研究擬以M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情況為基礎,梳理分析涉農高校在專業及課程設置、就業指導、就業市場對接、就業培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的實現路徑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涉農高校 畢業生 農村就業創業

*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發展微課題“鄉村振興視域下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路徑研究+FC028”。

一、引言

(一)涉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重要意義。大學生就業問題涉及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笆奈濉睍r期,“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寶貴的涉農人力資源,涉農高校大學生具有農業基本知識技能,具備投身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優勢。鼓勵涉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不僅可以激活農村經濟潛力、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利于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研究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有效路徑,突破其存在的瓶頸和障礙,幫助畢業生立足農業農村、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對于破解涉農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思路:在研讀鄉村振興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基礎上,明確政策方向,為畢業生涉農崗位就業指導提供參考。同時,結合M涉農高校在校生就業意愿調研結果,分析涉農高校促進畢業生服務鄉村振興一線的現狀,歸納梳理其在專業及課程設置、就業指導、就業市場對接、就業培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歸納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積極投身“三農”的有效新路徑。

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并梳理我國鄉村振興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等政策,掌握最新研究動態以及相關研究資料,為探索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有效路徑提供參考。2.案例分析法。本文選取M涉農高校為研究對象,指出當前涉農高校在推動畢業生到農村就業面臨的挑戰以及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路徑和措施。3.調查法。對M涉農高校在校生畢業服務鄉村意愿開展問卷調查。

二、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政策分析

(一)利好政策優化升級。2016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屬于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應當享受返鄉創業創新人員優惠政策。2017年,S省辦公廳下發《S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對高等院校畢業生返鄉下鄉創業創新,應當給予優先支持。2023年,S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6部門印發《關于印發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創業工作的十項措施的通知》,提出降低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擔保貸款門檻或取消反擔保,落實創業提振貸政策,開辟金融綠色服務通道。通過政策不斷落實落細,有效解決了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前期的資金短缺問題,為高校畢業生投身農業農村事業奠定堅實基礎。

(二)招才引智路徑增多?!叭б环觥钡然鶎尤瞬耪叩某雠_,吸引了更多青年人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2023年,S省“三支一扶”計劃招募1824名高校畢業生,在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同時,更是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人才和智力支撐。同時,S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繼續實施公費師范生、醫學生、農科生培養項目。S省各地不斷深化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制度,以定向培養的方式,鼓勵引導支持大學生畢業后進入農村、基層就業,為涉農高校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2020年,M校共招收公費農科生155人,在畢業后全部深入農村基層工作,拓寬了涉農高校畢業生就業途徑。

三、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問題現狀

客觀、全面分析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現狀,是提出涉農高校推動畢業生投身“三農”有效路徑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明確影響畢業生就業的關鍵問題。本文從專業和課程設置、就業觀念、就業指導、就業市場、實踐教學、跟蹤服務六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一)專業和課程設置不夠規范精準。由于教學規模、形式的限制,在M校開設的學科當中,雖有涉及鄉村振興的內容,但多為理論知識、宏觀政策等的講授,對專業知識和政策講解的深入性和應用性不足。例如,針對到農村就業創業后怎樣申請爭取政策配套資金,如何因地制宜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稟賦等具體問題,缺少啟發式和深入性教學,將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納入課程設置不夠系統深入。同時,對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等利好政策的宣講不足,導致部分高校畢業生缺乏到農村就業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就業觀念存在偏差。目前,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現象,追求高薪資福利、環境舒適的工作,因而更傾向于留在城市發展。受傳統觀念影響,即使選擇到農村創業就業,高校畢業生也更傾向于公職類工作,例如基層選調生、“三支一扶”等“鐵飯碗”。同時,“緩就業”“慢就業”等就業心理和現象在畢業生和非畢業生中也普遍存在。調研結果顯示,M校2023屆畢業生中,71.6%的學生仍以升學、考公為第一目標。

(三)就業指導培訓不夠系統有效。一是就業指導師資力量不強。目前,承擔高校就業指導任務的人員,多由本校輔導員兼任,他們雖和學生接觸多,但對相關就業政策和形勢了解較少,尤其在農村基層工作的經驗不足,提出的就業指導意見常與實際“脫鉤”。二是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就業指導體系尚未健全,職業規劃等教育內容存在缺失。調研結果顯示,M校2023屆畢業生中,43.36%的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畢業生對自身情況和農業農村工作性質認識不足,缺乏對職業目標的思考和系統性規劃,易導致盲目亂投簡歷卻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發生。

(四)就業市場對接不足。一是就業創業服務數字化平臺體系不完善。高校對于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跟蹤不及時,對農村就業市場所需專業人才了解不夠深入具體。二是受制于農業企業規模,農村就業崗位供需結構失衡。與城市中各類專精特新等高端企業相比,農村企業一般規模較小,一次性吸納畢業生就業的承載量有限,在薪資福利、職業發展等方面競爭力也相對較弱。以M校為例,該校2023屆畢業生3659人,其中本科2473人,???186人,但在校企合作層面,目前只能在相對固定的幾家企業中進行選擇,其提供崗位的種類和數量已不能滿足該校畢業生的實踐和就業要求。

(五)實踐教學不夠扎實。一是實踐教育內容有待完善。目前的實踐基地,大多在教育環節設計上農業專業特色不鮮明、主題不夠突出,多為開展參觀研學基地、了解點狀案例等,在引導畢業生全過程參與項目設計、產業孵化、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等實踐環節上存在不足,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能力提升有限。二是實踐教師流動性較大。實踐基地的教學人員,目前多由高校涉農優秀導師、地方科研院所、地方產業協會(聯盟)的“田秀才”等駐扎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受其身份和工作制約,人員流動性較強。同時,教學方法和思路不固定,導致學生知識體系不夠系統全面,不利于形成穩定的工作思路。

(六)對畢業生跟蹤力度不強。部分實踐基地一般注重就業創業前期對高校學生的教育,對于學生畢業后到農村就業創業的實際情況缺乏必要關注和支持,教育效果反饋和實踐指導能力欠缺,不能根據最新問題及時調整實踐內容,最終導致教育內容陳舊、缺乏創新。

四、化解涉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困境之策略

(一)優化專業設置,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新時代新形勢下,涉農高校的可持續性發展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密切相關,因此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與時俱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專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必須符合農業企業等勞動力市場專業化、個性化的需求。圍繞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涉農高校專業設置的科學性、長遠性、動態性規劃,推動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二)完善課程體系設置,鼓勵引導創業創新。創新創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引導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提升其創新能力素養,不僅能解決自身就業問題,還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涉農高校農業專業教育屬性鮮明,在課程設置中,要注重學生農業專業和創新技能的培養。例如,在本案例中,M校創新形成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實踐”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通過增設職業發展規劃與大學生創業創新指導、多學科交叉融合鄉村振興實踐等課程,融入農村社會發展、基層工作重點、難點等內容,鼓勵引導學生結合個人興趣、社會需求、職業規劃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升本領和綜合素質。

(三)強化政策培訓,加強就業指導專業能力。高校應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中,并從新生入學開始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過程始終。以“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為導向,加強就業政策教育和培訓,建立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團隊。堅持分類就業指導和個性化就業指導相結合,多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職業目標、人才市場需求等提供個性化就業教育及服務。對于有就業意愿的大學生,積極引導他們注意就業政策及形勢,掌握求職就業技巧,提高就業本領,把握就業機會。對于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多向他們介紹創業知識,培養創業意識,指導他們觀摩、參加創業大賽、項目“孵化器”,為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及資金支持。同時,用好用活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優質校友等在本行業領域的人脈資源,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和輸送,提高就業指導精準度。

(四)培育正確就業觀念,提升就業積極性。一是加強涉農政策宣講,引導學生響應國家和時代號召,將個人理想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國家戰略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進取奉獻的就業價值觀。二是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業課程教育,增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和能力,樹立“終身學習”“學以致用”的理念。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端正就業擇業心態,幫助解決心理矛盾和負擔,確定合理就業目標,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擇業觀和就業觀。

(五)加強實習實訓,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造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較高、基層經驗豐富的專業化師資團隊,帶領學生扎根農村基層學習實踐,為學生提供專業職業規劃。同時,將教師與學生到村實踐情況納入全年考核體系,加大表彰力度,通過激勵措施促進各方積極性,實現涉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創業。

(六)匯聚多方力量,拓寬就業市場。一是要提高對拓寬就業市場重要性的認識,落實就業創業職責。例如,本案例中,M校開創“就業創業校院兩級工作制”,黨委書記、校長負總責,各學院書記、院長抓好分管責任,全員參與落實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任務。二是要“走出去”,積極開展訪企拓崗行動,重點挖掘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明星村企、產學研深度融合實訓基地,打破畢業生與用人企業的信息壁壘,擴大畢業生就業面,提升畢業生到村工作能力。三是要“引進來”,積極吸納各類優質村企、鄉村創業服務團隊進校園,以面對面交流、講解演示等多種方式,提高畢業生到村就業創業的興趣,激發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熱情。四是要用好用活“云端招聘”,發揮網絡媒體信息傳播快、覆蓋面廣的優勢,以官方APP、抖音直播等媒介為抓手,以高校信用為背書,實現高校畢業生簡歷資料直通企業,提高畢業生到村就業創業成功率。

(七)延長服務鏈條,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強化對畢業生到村就業創業的后續關注,對畢業生到村就業創業后的工作情況進行及時跟蹤調查,開展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雙向滿意度調查,并根據反饋及時更換實訓企業、調整教學課程,將就業反饋統計數據運用到學校招生、學生管理等方面,不斷培養新時代適應農村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立足國家戰略的專業化鄉土人才。

參考文獻

[1]邵存林.鄉村振興視角下涉農高校新農村服務基地社會服務功能探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02):45-47+51.

[2]魏天賦,安美忱.高校農學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07):82-84.

[3]丁春福,姜雨晴.鄉村振興視域下促進大學生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2,(07):117-119.

[4]張文嘉.高校畢業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路徑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16):118-120.

[5]王靜.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有效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08):137-139.

[6]鄭曉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6):222-224.

[7]夏青.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探討——評《大學生農村創業指導與實踐》[J].中國農業氣象,2022,43(05):424.

[8]胡茵特,胡晨妍,丁佳觀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林類高校畢業生就地就業意愿研究——以浙江海洋大學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03):256-260.

[9]吳泳成,蔡冬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畢業生農村基層就業引導策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28(03):35-39.

[10]李玲慧,李一杉,張欣瑤.性別和生源地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單位選擇的影響[J].棗莊學院學報,2022,39(05):85-89+95.

[11]黃子睿,龍圣錦,趙睿.鄉村振興語境下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就業創業的法律保障問題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12):18-25.

(作者單位:1.山東省農村經濟管理服務總站;2.山東農業工程學院)

猜你喜歡
畢業生
9歲的高中畢業生
都江堰市:多措并舉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充分就業
傷心的畢業生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201名新大中專畢業生入職昌飛
畢業生上演現實版“歡樂頌”
網店“賣”畢業生值得推崇
最“叛逆”的畢業生
大學畢業生“回爐高考”的多重拷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