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視域中解讀ChatGPT文本

2024-03-07 00:10張淵
關鍵詞:文學創作文本

摘 要:ChatGPT是OpenAI實驗室研發的一款聊天機器人,一經推出就受到各界關注,不過關注焦點大多集中在計算機技術變革和信息技術影響力等方面,從文學視域關照較少。本文以為應將目光聚焦在文學創作和文學鑒賞領域,跳出技術利弊探究的內部低效漩渦中,盡可能探索有關的可能性,讓所有的思辨和研判都建立在外部邊界的確定,而非已有已探明的物質內核中去。本文試圖以ChatGPT文本生成過程中顯示出的獨特性,放在創作活動的總體把握下,探究出其中值得深挖和思考的新內容新意義。文本的準確定位,使得鑒賞者能夠明確該以何種標準和角度來鑒賞文本的獨特韻味,在創作者和閱讀者的雙重加持下,ChatGPT生成文本更值得被關注和認可。

關鍵詞:ChatGPT;文本;文學創作;文本定位;文本鑒賞;

ChatGPT是由OpenAI實驗室研發的一款自然語言處理工具,以聊天機器人的形式呈現,自2022年11月30日發布以來就廣受好評,在自動化技術、信息經濟、計算機等多領域取得了一定反響。相關研究落腳點較多集中在ChatGPT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階段性產物應用落地的問題討論及新工具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利弊影響分析,而ChatGPT對于文學,特別是文學理論方面的效能推動角度的研究較為滯后。本文旨在討論ChatGPT對于文學創作以及文學批評領域的影響,試圖探究其中值得深挖的新內容新角度,讓文學理論懸置于全新的文學實踐視域中去。

一、ChatGPT特性新認知

OpenAI自GPT 1.0開始,就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視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rtif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的必由之路[1]。究其運行機制,ChatGPT在獲取到使用者的需求問題后,在算法的精準加持下調動龐大的LLM中的有效材料,憑借不斷學習更正的大型數據模型,匹配最適合的相關內容完成輸出,嘗試用一種能捕捉人類準確意圖并高度適配的LLM的運行邏輯,最終解決使用者的各種需求。

(一)成長性

ChatGPT是處于不斷迭代版本更新LLM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成長型聊天機器人,運維人員在數據、算法、算力維度上層層加碼,同時伴隨著人機互動次數的指數型增長,自然語言模型趨于成熟,成長性成了ChatGPT的首要特性,對于指令性提問,回答的優質程度與日俱增,特別是4.0版本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預訓練、轉換模型)的出現。

從技術上說,ChatGPT最終呈現出的優秀表現得益于龐大爬蟲數據、簡潔高效的算法、能承載繁雜運算的算力,可以說ChatGPT正是借助三者持續不斷的推力匯聚的成果。繁多的數據庫成為一切內容生成的前提和基石,回答使用者需求疑問的過程,即數據庫內容檢索的過程。數據庫的作用體現在兩點,一是資源檢索的范圍,數據庫內容的深度和層次的廣度是決定了互動生成結果內容的上限,數據庫的占比決定了內容生成的偏重,這種內容的局限性是無法逾越的,不過隨著數據庫的不斷建設和豐富將得到改善,但終究無法克服。二是內容的質量,數據爬蟲后可用于算法調動的內容與使用者需求匹配的內容間存在割裂和距離,數據內容的質量優劣成為彌補二者關系的主推要素,好的高質數據材料在最終內容的生成上更好適配使用者所需內容。之前ChatGPT所依賴的GPT-3模型,是1750億參數的模型,而最新的GPT-4則是超100萬億級別參數,模型參數的增長約是571倍之多,伴隨著數據庫量的陡增,ChatGPT反應速度和回答效率有了明顯增加。

ChatGPT核心技術是“采用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讓人工智能模型的產出和人類的常識、認知、需求、價值觀保持一致算法上使用反饋式學習模式”[2],通過不斷與人類使用者進行交流互動,用一種動態賦分的途徑,幫助引導算法選出最佳的路徑,以達到人類使用者所需要的內容信息,在月活躍用戶數達到億級后,數十億次的訪問,讓ChatGPT的算法不斷完善成熟,在高頻詞的訓練中規范模型算法,逐漸達到適配使用者隨時變更需求的問答互動體驗。與此同時,為滿足龐大的算力需求,OpenAI購進眾多服務器以滿足語言模型測試和使用。

伴隨著數據、算法、算力等方面的深入持續,爬蟲數據庫的實時更新配以動態反饋升級的算法,再輔以不竭算力,ChatGPT呈現出學習成長的特性,不過數據模型化學習過程,導致ChatGPT很難在創新性上有所進取,更多承擔的是分析和模仿功能。

(二)中介性

聊天機器人是ChatGPT最早進入大眾視野的初身份,檢索數據庫在算法的巧妙幫助下完成人類需求的精準解答,語言互動解答以基礎功能的形式得到認可,“自然語言是人類表達的邊界,但卻不是人工智能表達的邊界”[3],隨著互動探索實踐的推進,其他的身份或用途被逐漸得到肯定,如AI繪畫、外語學習、編碼助手等功能,互動解答基礎功能承擔了ChatGPT更多功能生成的可能性,一種可以鏈接更多領域的中介物由此出現。

AI繪畫效果呈現的關鍵在于AI對于使用者意圖的把握,在人機交流過程中,做到無損信息的傳遞尤為重要,但是言語的蘊藉性和含混性使得交互存在撕裂。AI繪畫則是解讀人類語言關鍵詞從而完成場景塑造的工具,將使用者輸出的關鍵詞信息變為圖畫輸出,在使用中極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使用者難以做到精準的言語描繪,在模糊化的關鍵信息運載中,最終的畫面輸出往往也就事與愿違,而ChatGPT在語言模型的訓練中能夠模仿捕捉到人類真實準確意圖,那ChatGPT輸出的關鍵詞信息就能較大程度上符合人類使用者的意圖,此時ChatGPT就成了構建人類使用者和AI繪畫的中介,自然語言模型成為了AI繪畫的接口。

外語教學實踐中,對話情景交流往往是不錯的語言學習方式,但往往受制于經濟、時空、環境等多要素,而ChatGPT的出現,讓情景交流更為便捷。ChatGPT的信息輸入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當加載上語音技術時,文字實時轉為語音文件輸出,在語音技術的幫助下使用者可以收獲到標準的情景語言教學。對于語言教學領域來說,ChatGPT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借助于龐大的數據庫和不斷學習成長的語言模型,該情景交流更具有針對性和仿真性,將有助于改善外語教學資源薄弱的偏遠地區外語教學實踐。甚至搭載ChatGPT的智慧家居系統,將人類使用者的語言信息進行編碼解讀,拆分流程尋找最優解決方案,打造更人性化的家居體驗。

ChatGPT的中介性,是憑借自然語言處理模塊作為基礎架構,增加多元媒介進行多層次互動輸出,根據使用的需要加載更多功能模塊,生成有序科學運行系統,此時處于主導地位的ChatGPT充當了“人腦”的作用,將任務拆分分配給各構成部件,協調各部分的實操以適應總體要求。

二、文學創作活動新視域

ChatGPT介入文學創作,使傳統的作家為主導的創作模式和流程發生了新變化,人機共創成了可能,由此衍生出的文學創作活動應該得到學界的關注。若以主客二分的觀點來看,創作主體變為了人機共創,甚至很大程度上ChatGPT占據了主導作用,引領創作方向和內容選取;客體對象也不再是模仿客觀世界,而轉為對于數據庫內容的抽取和篩選,從中將適配內容進行組合排列,內在情感世界的表達也轉向學習已有模本的情感類型模型。當文學創作活動在新視域中理解和探索時,對于文學本身的理解就該建立在新的內涵補充之下。

(一)創作主體的“人機性”

人類使用者提供關鍵詞信息,構筑文本生成的方向和前提,ChatGPT理解并分析意圖給出文本反饋,文學創作活動由此完成。ChatGPT的主要用途絕非工具性,即像筆記本電腦、錄音筆等工具性產品一樣提供簡單配合,完成文字的信息記錄和整理,而是像伙伴一樣真實參與到文學創作中,人機配合完成文學創作活動,會將人類使用者提供的文本語言進行編碼分析,快速抽取數據庫中相關材料,在算法的加持下選擇最優答案進行文本生成。

傳統創作主體由作者單一構成,文本內容的質量和作者個人素養密不可分,閱讀量的龐雜和廣博的學識通過主題的深邃、人物的鮮活、情節的有趣反映在文本作品中,吸引讀者沉醉于文本世界的絢麗多彩。ChatGPT介入充當人機雙主體后,數據庫中浩如煙海的一手材料、集結人類歷史上頂尖作家的創作模板都會成為其創作活動中的可供汲取的養分,總的來看人機雙主體的文學創作活動值得期待。不過,ChatGPT生成文本有一個較明顯特征是“重復感”嚴重,總感覺似曾相識,缺乏文本閱讀過程中讀者期待視野中所期冀的獨特性,文本內容同質化顯著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即便LLM處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但是創新性不足是先天的缺失。

文本生成活動,其本質是“人—物”之間的信息交互[4],“人”和ChatGPT共同參與完成的行為,人機雙主體的配合讓人只承擔想法提供和總體把控的工作,在創作活動的占比較多的材料收集、布局構思、行文運筆等統統由ChatGPT來完成,相比人類單主體來說,文學創作的難度在降低。不過在運思到行文的跳躍過程中,相比傳統文本創作活動的作者單獨的困擾,此時還增加了ChatGPT的困擾,運思時的規劃布局在落筆實操時變化是在所難免的,作家的思緒往往瞬息萬變,特別是在將“胸中之竹”轉換為“手中之竹”的過程,預設的種種在最終文本呈現時總會差強人意,而且語言的有限性更使得無限的思緒在嵌入文字軀殼時會有不適與脫節,這是意圖在尋求物質載體過程中不可阻擋的異化,而人機雙主體使得這種困擾變得更復雜了,在意圖到文本的進程中多了ChatGPT這一阻隔物,意圖的異化就由“人”對于文本創作活動的絕對把控下對語言釋意時不可阻擋的突變而產生的異化轉為“人”目睹ChatGPT曲解意圖并輸出文本而無法改變意圖被曲解的困擾,ChatGPT最終產出的文本內容就成了誤解的誤解,這種主體人機性所帶來的文學創作困擾會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完美克服的ChatGPT創作難題。

(二)創作客體的“機械性”

客體對象是文學創作活動中關鍵的一環,一方面客觀世界為創作提供了素材,主體在客觀感知中激發了創作欲,另一方面客觀世界也塑造著創作主體,定義著主體本身,主體的價值和意義由客觀世界所塑造。ChatGPT對于客體對象的認識是建立在數據庫中材料的堆砌,不同于人身處客觀世界用五感來綜合認知的方式,ChatGPT則是單線的邏輯推導來把握客觀世界,借助文字符號實質上是計算機程序在預設的模型中被動搬運材料機械式方式體會客體對象。創作客體在ChatGPT創作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性,即主客體關照中單線邏輯認知模式,在相互關系中ChatGPT模仿人類情感和情緒來完成認知體驗,這些新的變化對于認識創作客體來說都是值得關注的。

人同社會生活的關系往往是以多維感知而呈現的,通過身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將社會生活情感化,主觀情緒投射到客觀對象的過程,是謀求一種主客體融于一體的和諧感建立的過程。而ChatGPT先天是無法像人類一樣擁有感知器官和心理情緒的,因此與社會生活關系的構建上,只能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完成,通過尋找數據庫中已知相關內容進行理性歸納,把社會生活的種種描述在算法模型的制約下進行整理,概括出其中的共性材料,得出的是ChatGPT對于社會生活認知的全部,這個收集整理得出的過程等同于人類和社會生活和諧關系構筑的過程。

“無論人工智能創作的藝術語言多么奇特大膽,其并無神秘或難以理解的非理性因素,而是由技術理性操縱的預設結果?!盵5]分析以上流程,不難看出,ChatGPT對于社會生活的感知是一種建立在理性邏輯認知體系下的,是單線邏輯認知結果,和人類的多線多器官感知形成鮮明對比,感知完成后建構情感關系,人類是情感直接的投射完成主客體交融,而ChatGPT則是采用理性概括歸納的數據整理,用一種模仿人類情感投射的方式來完成主客關系建構。

上文所指創作客體的機械性,是建立在主體對于客體的認知和關系建構中來談的,拋開主體而直接空談客體對于文學創作活動的理解來說是缺少意義的。這種機械性,實質上是ChatGPT試圖以理性邏輯來彌補感性缺失的遺憾,但單線邏輯終究無法同等替代多線感性認知,這種嘗試反而同創作客體間拉開差距,讓文本客體與現實客體斷裂顯著,這是ChatGPT文學創作過程中另一個無法繞開的困擾。

三、文藝批評的“新問題”

ChatGPT在創作過程中,“人機性”和“機械性”是較為顯著的特征,而面對生成的亟待批評鑒賞的文本來說,還需要與之對應的新方法新角度。在批評文本的過程中,要明確的是文本的定位問題,對于文本的內容和價值衡量角度應有綜合性的看法,創作者和閱讀者的雙向互動定義著ChatGPT文本的特殊價值,批評的眼光投射到文本時,從主體性的角度出發要看到創作者應成為鑒賞文本的第一線作用,功能性角度來說要結合文本中介特性進行跨學科多領域的綜合鑒賞批評,讓文本批評更具科學性。

(一)ChatGPT文本定位問題

ChatGPT生成的文本能否被認可為文學作品,這是目前學界爭議較大的問題,本文不做深入討論,而是想著重討論另一個問題,即用何種目光來看待ChatGPT的生成文本,這涉及文本的定位問題,倘若文本缺失了價值定位標碼,那有關文本的文學性的討論只怕是空中樓閣,水中月影。

同傳統文本寫作相比,ChatGPT的生成文本耗時大大縮短,人類使用者輸入幾個關鍵詞或一段行文要求后,幾十秒的時間長文本就能生成,通過該方式獲得的文本往往是即時性的,這意味著使用者實驗創作的成本會低很多,只需要將文學作品進行拆分,利用文本的即時生成,充分挖掘每部分的生成可能性,再將滿意的文本組合拼接。對于創作者來說,ChatGPT文本優勢就在于此,可以充當創作時的實時訓練范本,將意圖快速生成文本,該文本是龐雜數據庫中優秀創作范本模型理性歸納出的,創作者將文本進行審美取舍并從中獲取創意靈感,要知道ChatGPT的文本是該既定主題下以往人類智慧庫中較高度匹配的文本,往往能為初學寫作的人提供范本參考和思路拓展。

除此之外,還應該看到ChatGPT文本也是想象力的試驗田,創作者主觀想象力在其中落地,閱讀者的想象期待在生成文本中滿足。ChatGPT文本,“既是對作者的全面瓦解,亦是對作者的深入建構?!盵6]對于創作者而言,文本生產方式改變的同時創作者想象力的釋放有了更多的可能,創作很大程度上是靠想象力驅動的,在落實中常常受制于主體精力的有限性、時間試錯成本高等多種原因,可ChatGPT文本將改善這種情況,讓主體的想象力可以隨意馳騁,想象力只需要指引方向,把控文本的走向,剩下的具體建構完善過程通通交出,甚至可以同時指令多個ChatGPT同時工作,把主體所能設想到的全部創作方向都一一完成,呈現給創作者以供選擇。優質的閱讀者有著大量的閱讀需求,特別是對一些文本有著特殊的需求和偏好,此時借助ChatGPT文本,閱讀者轉為創作者將想象期待滿足,陳述列舉各種需求沉醉于文本世界,對于很多閱讀者來說,文本更具有小眾性和特殊性,吸引著特殊的閱讀群體。

在文本定位中,應將認識思路放在文本所承擔的特殊意義上,對于創作主體來說,是創作路上實用的好幫手,節約意圖文本實現的時間成本,在交互中訓練精準提升創作能力和創作思路的培養,反觀閱讀文本者來說,滿足了特殊閱讀群體的小眾文本閱讀需求,甚至提供了閱讀者轉向創作者的可能性。這都是傳統文學文本難以實現的,對于ChatGPT文本的特殊性,不該將過多的精力投入文學文本的界定中去,而應該放到文本的內質挖掘上去。

(二)ChatGPT文本鑒賞問題

如何評價和賞析ChatGPT文本是一個學界亟待確定標準的現實問題,特別是隨著聊天機器人的風靡,人機共創文本的數量不斷攀升,倘若不及時處理,恐怕會滋生更多的困擾。對于文本后期發展而言,需要這樣一個明確地得到大眾認可接受并在創作實踐中遵循的一套鑒賞評判體系,讓文本獲得該有的認可。

上文已經明確ChatGPT文本的定位問題,將文本的創作者和閱讀者有機地統一在文本的實用性和功用性上,消解了圍繞其中的外部問題。接下來將要解決的是文本的鑒賞問題,是指閱讀群體應該懷揣怎樣的審美態度和批評方法來綜合關照文本的存在意義。ChatGPT文本的生命是創作者的意圖所賦予的,那文本的鑒賞就應該將目光放到對于意圖準確性的把握上,最終文本的呈現在何種程度上滿足預期應該是首要考慮的,這種目標實現的滿意程度衡量應取決于最終的文本與創作者的意圖之間的契合度,當創作期待得到滿足時,就可以認定說該文本是合格的,當超越預期后,文本的評定就應該是優異的。意圖滿意度成了文本衡量的標準,這種評價的首要參與者應該是創作者本人,作者作為第一見證人,目睹并全程跟蹤整個流程,是對意圖滿足程度最具發言權的人,由其所做的評價往往更有說服力。

同時對于ChatGPT文本,不僅僅應該當做是文學視域觀照下的普通文本,而是要結合ChatGPT的中介性來談,該文本具有無限可能性,搭載的插件模塊會使得文本呈現出一種可以隨意轉換形式的流動狀態,文本在AI繪畫插件的助推下就會變為圖像形式,色彩圖形線條會取代文字,物質載體處于一種可轉換模式下,根據要求和指令進行調整,這是ChatGPT文本的特殊性。正如“美學解釋學所捍衛的,正是作品的多義性和含義變遷”[7],面對這種以多種形式存在的特殊文本,就需要建立一種多視域的綜合評價,不僅僅是在文學的領域內去鑒賞文本,而是在一種跨學科多領域的綜合鑒賞中去分析和理解。

四、總結

ChatGPT文本的出現,也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能與傳統文學文本并駕齊驅的文藝對象,在文藝發展軌跡上互相吸引做量子纏繞運動,為文藝注入新鮮的活力與激情。亨廷頓(Samuel P.Huntington)說“現代性孕育著穩定,但現代化的過程卻滋生動亂”[8],一種新技術、新科技的出現,必然會有利弊兩種相伴而生的效用,作為使用者和受益者,不該糾纏于利弊的漩渦而陷入一種功利性質上的癲狂狀態,而應該盡可能探索有關的可能性,讓所有的思辨和研判都建立在外部邊界的確定,而非已有已探明的物質內核中去。

ChatGPT原本作為聊天機器人出現,因其具有文本創作的先天優勢,人類使用者廣泛使用生成了大量ChatGPT文本,本文通過審視特殊的創作流程,分析創作行為的主客二體,將人機互動交融驅動下機械性材料搬運再由理性加工而生成的文本定位于想象力釋放和意圖滿足的特殊文本視域中,嘗試用綜合性的鑒賞空間來生成ChatGPT的文本價值。

不過,就本文目前的研究來看,對于ChatGPT文本對象的認知仍很片面,缺乏理論性深度和系統性全面,僅從簡單的創作分析和鑒賞角度就試圖解讀這一現象,未來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研究水準,以期待能夠對其理解把握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繼續挖掘其中的深刻意義。

參考文獻:

[1] 朱光輝,王喜文.ChatGPT的運行模式、關鍵技術及未來圖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113-122.

[2] 錢力,劉熠,張智雄,等.ChatGPT的技術基礎分析[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23(3):6-15.

[3] 邵怡蕾.在愛(AI)中:重思AI世的創作[J].電影藝術,2023(3):28-36.

[4] 杜娟.從“人機協同”看人工智能時代的新聞倫理構建[J].社會科學研究,2019(4):197-204.

[5] 馬草.人工智能藝術的美學挑戰[J].民族藝術研究,2018(6):90-97.

[6] 鄭鵬.人工智能創作、“作者之死”與人的主體性之反思[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67-74.

[7] 方維規.文學解釋學是一門復雜的藝術——接受美學原理及其來龍去脈[J].社會科學研究,2012(2):109-137.

[8] [美]塞繆爾·P.亨廷頓,王冠華,等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1.

作者簡介:張淵(1999- ),男,山西長治人,山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藝學。

猜你喜歡
文學創作文本
梅卓文學創作論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曹文軒的文學創作作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論文學創作中的虛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