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的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

2024-03-07 08:30寶雞文理學院王彥平
內江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專業技能競爭力計算機

◇寶雞文理學院 王彥平

隨著近兩年來全球疫情影響,國際國內經濟遭受重創,許多中小型科技企業采取“斷尾”方式求生存,出現裁員以及減少校招名額的現象,高校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競爭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急劇攀升。本文結合高校計算機類專業背景的特點,構建該類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評價體系模型,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計算各評價指標相對權重,為高校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提供相應的建議,為學校開展就業教育和推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達1158萬,同比增加82萬,當下的畢業生人數從2001年的114萬到2023年的1158萬,在這22年間增長了十倍。伴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的上升,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這一特殊群體,受到學生自身素質和社會需求的因素影響,就業結構性矛盾矛盾日漸突出??萍夹凸炯毙璐笈寄苋瞬?,但部分大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均與公司的招聘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提高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使學生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中脫穎而出,獲得相對優質的就業機會和高質量的發展空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就業競爭力影響的要素較為廣泛,需要以整體視角出發開展全方位的研究。因而,基于AHP建立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競爭力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得出的結果有利于計算機類學生更明晰未來就業努力方向以及自我完善的要素,為高校的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就業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 層次分析法在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評價體系中的運用

AHP法即層次分析法,由20世紀70年代美國享有盛譽的薩帝教授找到的擁有不止一個的標準且相對實用的判斷方法[1]。這種方法既符合思維規律又符合心理規律,通過定性與定量的分析,得出較為合理的決策,從而使得整個得出過程更為遞進和遞進化。AHP法常用在無法完整對包含多個元素的概念進行量化研究[2]。就業競爭力源自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是指個體所具備素質和才能與市場和社會需要相吻合,就業競爭力同時也是個體首次參加招聘活動、在工作崗位中以及更換工作崗位必備的素質。而高校學生就業競爭力表示大四離校前找到工作的比例。

在人才交流市場以及未來職業生涯當中,能夠相對于其他就業競爭者比較過程中,高質量且快捷的向工作單位輸出自身擁有的專業技能優勢和素質能力,以此充分維護自身長久立身之本[3]。本文從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為主體出發,探究個體就業競爭力的因素,分解就業競爭力評價各項指標,并構建其評價指標結構層次模型[4],進而運用矩陣判斷各評價者指標的相對權重,從而得出就業競爭力因素重要性的排序,最終搭建評價體系,是分析和探求大學生如何在找工作階段從同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途徑[5]。為計算機類專業學生提供對策將層次分析法運用在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整個過程使得學生更為清晰且完整的思考目前參加校招過程中影響的因素和遇到的問題。同時對學校相關部門在指導計算機類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提供科學性的建議。

2 AHP法應用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目標層進行逐層分解。首先將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決策目標整理分解成部分,再將這些指標按照相同的屬性進行歸納,從而得出相互匹配和制約的層次。第二步,將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目標層分為三個層次。目標層中僅包含單獨模塊,常常指整個探究和列舉項目的初始對象。其次為準則層,準則層由多個指標來組合,代表實現目標層的中間環節。方案層則是以初始對象為終點,選擇不同種辦法或運用不同途徑的詳細策略。同一層級中的元素在含義上并無相同之處,上下層級之間的元素在含義上是層層遞進的關系,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共同構成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在前期組建的模型基礎上以上一階段模塊作基準,與相同階段的各個指標予以對比,推斷其關鍵性并予以量化[6]。根據評價尺度,確定各個方案的相對重要度,最終,依次構建判斷矩陣,通過計算各個判斷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出每個層次的要素之間的相對重要度,最終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

3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使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加客觀,在構建該類結構模型時邀請了,20位計算機類行業HR,20位從事計算機類就業輔導員,10位計算機類已畢業學生,共同完成此項數值的標度。首先,從研究對象出發,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網上調研和用戶訪談的途徑獲得了30個相關的評價指標,對其進行初步的整合,使用JK法以及,專家小組討論,最終得到了12個最具代表性的方案指標。結合相關專家的建議,最終將列舉出來的因素構建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判斷矩陣并算出每個指標的權重,最終進行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模型成立。

就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評價A分為三個方面評價指標,分別為應聘素質B1,專業素質B2和能力素質B3,構建一級評價指標集A={B1,B2,B3}構建二級評價指標集B1={C1,C2,C3},B2={C4,C5,C6,C7,C8,C9},B3={C10,C11,C12},最 終得到評價指標體系,如下圖。

采用專家打分法確認指標之間的權重,通過構建比較判斷矩陣并計算判斷指標相對權重,從而得到方案層當中因素的重要性和相對權重。通過矩陣得出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將層次A與層次B,層次B與層次C,層次C與層次相對照,在開展一致性檢驗來計算權重。依據數據結果尋找出影響目標層A的12個指標中,前5位的分別是C5專業技能掌握占0.245,C4實習相關經歷占0.198,C10責任擔當能力占0.158,C12人際溝通能力占0.092,C1學生求職定位占0.088。由此看出,影響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要素為專業技能和成績、科技公司實習經歷、人際溝通能力、責任擔當能力、求職定位,為后期提升計算機類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供參考和指導方向。

4 增強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4.1 提升綜合素質,強化能力培養

隨著社會各項事業的不斷進步,科技企業對招聘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的條件和需求隨之增長。學生綜合素養指標中責任擔當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就業競爭力影響因素。職場中不僅僅看重的是,專業技能實習經歷以及專業成績,更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比如責任擔當能力、心理抗壓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這些綜合素質在短期內不容易提升。因此,需要學生自身注重長期的醞釀以及積累。一方面,在校學生在課余時間,可多嘗試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潛移默化提升自身在一個團隊當中與人交流的能力、組織協調活動的能力以及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各個高??砂l放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手冊宣冊,拍攝就業心理相關小視頻,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就業心理。高??砷_設針對于情緒管理,心理調適和挫折等方面的心理選修課程,在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有選擇性的參加,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幫助學生了解面對各種壓力的正確態度,提升自身心理能力。

4.2 加強職業規劃,引導正確觀念

目前部分的學生缺乏對未來就業的思考和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大多存在隨遇而安、漫無目的心態。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首先應實時更新自身思想觀念,正確認識社會存在的諸多挑戰與機遇,主動對自身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明晰自身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同時在成長中有意識的彌補不足,對未來更好的就業做好鋪墊。其次,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就業指導方面的相關講座,不斷了解前沿招聘信息,盡早與社會接軌。同時,也能夠根據社會對計算機類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自身的職業定位和努力方向,進一步提升自身就業核心競爭力。

高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課程中,應提高學生主動為自身從事本專業就業方向進行安排和計劃意識,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深度,幫助學生正視社會具有的機遇和挑戰,讓其自身意識到計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喚醒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在校期間應充分對自身進行全方位審視,全面了解個體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充分了解計算機類專業發展方向與未來工作前景后,科學的做好自身學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并且,高校應根據就業形勢的變化,指導學生合理的調整自身對職業定位的預期,明確就業目標,鼓勵畢業生先就業再擇業,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與此同時,還應提高大學生專業認同。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專業認同不僅影響到未來專業學習、態度,與此同時也深刻影響到社會就業擇業和未來從事工作的態度。高校應積極在學生專業學習、專業考試、專業認知和專業未來規劃等方面及時做好引導,將專業介紹和專業生涯規劃制度化,在新生剛入學時做好專業認同主題系列宣講活動,邀請專業老師和企業科技類人員定期進行班級宣講,將實踐經驗與理論積累相結合,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實現資源共享,并有針對性的解答學生對專業的困惑和好奇,增強學生對專業歸屬感,從而提高專業認同度。

4.3 拓寬專業視野,產學研一體化

根據層次分析法計算結果,專業技能掌握和實習相關經歷是決定計算機類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絕大多數科技公司校招過程中,將人才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是否全面且嫻熟放在只能要求的第一位。因此,高校首先應根據科技公司對人才技能的需求,對于計算機類專業前沿出現的新技術、新軟件、新思想和新動態,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專業的判斷力。不斷的結合社會外界變化,對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適當的添入新內容,動態調整適合的課程設置、專業設置以及教學計劃,確保學生接納理論知識和自身具備專業技能的先進性。其次,在人才培養環節中要重視學生所學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相銜接,可通過帶領學生頂崗實習,參加科技公司實訓等多元化的實踐方式,幫助他們較好地把課堂上獲得的理論實踐于真實工作體驗過程,使學生盡早了解計算機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實踐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以實踐環節提升教學成效。同時,高校也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解決學生無法實時了解科技行業發展動態,實習和設備條件不足等痛點,努力提升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猜你喜歡
專業技能競爭力計算機
計算機操作系統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淺談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與課堂教學的有機銜接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不斷提高攝影記者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日本競爭力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之思
Fresnel衍射的計算機模擬演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