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究

2024-03-07 08:30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
內江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課標作業素養

◇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 薛 朵 屈 潔

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作業有承載啟學的功能,而以往的作業設計盲目的追求數量,加重學生負擔,作業效果難以保證。在新課標背景下,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對小學高段語文設計優化方面展開探究,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有序的成長。優化作業設計已成為教師不可回避的課題,通過重構作業,有機賦能,讓作業內容、結構、類型更加的科學、合理、豐富,運行指向核心素養的全能設計,高標準地對接新課標。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課程目標、內容、學業質量以及作業設計提供了諸多有力的指導意見。結合教育減負和新課程改革,作業設計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同時也是教學改革的方向。作業設計作為教學的重要一環,對知識運用、素養提高、教學改進都有重要意義。

1 新課標政策下的作業分析

1.1 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作業作為課程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教師與學生、聯絡著學校與家庭。作業不僅是每個學生學業生涯中的中心,而且緘默地決定著校內教育的水準,還牽動著家庭對教育的關注[1]。王月芬博士認為應該把作業設計和作業實施的質量作為衡量課程改革成效的關鍵尺度[2]。作業是基于學業質量標準設計的,要完整、充分地反映核心素養地要求,折射著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白鳂I”作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角色,高質量的語文作業設計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作業設計即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也可以使學生減輕學生學業壓力,“事半功倍”的提高學習效果。

作業完成是學生脫離教師之外的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作業幫助學生在自己的時間范圍內深入思考和探索已學的知識點和技能,切實鞏固課堂中學到的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就是知識內化、自主學習、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因此,作業設計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架設思維框架,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給學生明確的指引和要求,包括作業的形式、內容和要求,但同時也要在指引中留有一些靈活度,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為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提升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促進。

1.2 作業問題的現實檢視

回顧已有的研究,由于受到價值觀念和研究范式的限制,教育理論界缺乏對“作業”進行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缺少適當的理論指導。中小學一線教師通常使用基于個人經驗理解的凱洛夫式傳統作業觀,這種作業設計缺乏科學性,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產生了嚴重影響,導致作業變得單調、低效,演變為機械性的重復練習。凱洛夫認為家庭作業主要通過不斷地練習來鞏固知識、技能,家庭作業的特點是它相較于課堂作業更能體現學生的獨立性[3]。凱洛夫式的作業觀把作業簡化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認為只要增加作業量就可以達到學業成績提升的目的,作業被視為重復性練習與技能熟化的過程。這種行為主義作業模式一旦成為教師的慣性思維,就會陷入“題海戰術”的泥沼。

作業設計的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大多數教師在作業設計時局限在學科內部,單純的注重知識的理解和考查,這與新課標的要求嚴重不符。這可能與學校制度不完善、教師作業設計能力較低、教研忽視了作業設計有很大關系,這就需要我們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1.3 作業設計從“新”開始

新課標強調要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完善培養目標、加強學段銜接[4]。與以往相比,新課標政策下的作業設計注重活動化、游戲化,重視學生的興趣和體驗;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以生活為基礎,加強課程的實踐性,通過生活與作業的鏈接達成知識內化與經驗升華。

傳統的作業設計主要是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書面作業,隨著教育減負和新課標的推行,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需要擺脫傳統的記憶型抄寫為主的方式,更多地注重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減輕學業負擔、提高學生成長。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需要從作業內容、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進,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的,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實際生活相聯系;作業形式靈活多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習成效和素質。確保作業科學、合理、有效,符合高段年級學生需求,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2 小學高段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作業內容枯燥,形式刻板機械化,不能突出趣味性;缺乏針對性,無法體現層次性;缺少生活化的作業內容脫離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難以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沒有有效發揮作業的正向功能。對作業設計問題總結了以下幾點。

2.1 過于重視書面作業

書面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以及功利性的影響,對作業設置的目的模糊,沒有意識到作業是學生學習的適切載體[5]。通常教師會布置很多書面作業,鮮有創新型以及實踐類作業,單純地注重“量”的積累,作業只是為了鞏固課堂知識,沒有長遠的計劃,機械地重復著相關類型的習題,使學生思維固化,只知道“做什么”而不知道“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拓展,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而機械應對,勞而無功。

新課標理念要求教師進行作業設計要貫徹融合課程內容、提升各階段作業設計的理念,突破傳統語文作業設計中的局限性限制。然而新課標的作業設計理念并沒有應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導致語文作業設計出現刻板化、狹隘化的問題。如教學《桂花雨》后,教師將目光聚集在呈現知識點、重難點,往往會布置抄寫詞語、完成練習冊、生詞注音這種偏向知識鞏固和理解,這樣機械重復、枯燥無味、重教材內容、輕融匯貫通的作業,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無法進行思辨、領悟。由此得出,作業設計缺少導向作用,無法發揮效用阻礙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

2.2 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

教師由于觀念落后布置作業會進行統一規定和硬性要求,缺乏分層設計作業的意識,也沒有切實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往往會忽視學生學習起點、知識的理解、內化差異,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楊曉夢強調中小學作業改革面臨科學的作業觀尚未形成、完善的作業研究與支持體系亟待構建[6]。新課標“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提到:在選定教學內容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陶行知認為培養人的過程就像養花養樹一樣,需要根據不同的植物和生長環境采用不同的肥料和灌溉方式,才能使它們茁壯成長。同樣,培養人也需要實行“因材施教”的方法,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個性、能力和情況采用相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是,教師進行作業設計沒有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布置,而是設計“大一統”的作業,能力強的學生不能通過作業提升思維能力和認知;而能力差的學生不能真正的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感覺統一的作業無法消化進而興味索然,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下”的現象,從而阻礙后續的教學活動。

2.3 作業內容和生活相分離

新課標強調作業設計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大語文”理念下,語文的外延似乎越來越大,致使許多教師不知道語文的邊界在哪里。語文的邊界在于從生活中習得具體的語文知識而不是盲目地將語文視為生活。教師教學會受到教材和以往經驗的束縛而“因循守舊”,通常布置一些與所教內容相關的作業,使知識空泛晦澀沒有實踐性。學生無法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失去了與課堂學習相關的現實應用背景,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下降。如教學《伯牙鼓琴》后,教師多設計背誦、抄寫類的作業,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鮮少涉及到學完這個傳統故事所賦予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深層次含義,以及融合的音樂、文化和情感元素,沒有聯系實際結合自身談談自己的“知己”,想象自己如果是主人公會怎么做,可以嘗試續寫一篇短文章,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充分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這樣與實際脫節的作業設計,缺少實際應用的情境,影響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3 新課標背景下作業設計的新樣態

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作業設計需要發生新的變化和創新,以滿足新課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終身學習的要求。突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習興趣;強調個性化學習,充分考慮個體差異;關注實踐能力的提升,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這就需要教師敢于突破傳統框架,深入審視作業的價值功能,科學選擇作業內容,不斷優化作業設計,作業改革之路定然會“行而不輟”。

3.1 突出趣味性,增加游戲化作業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模糊,跟隨著老師的引導學習,而作業完成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大多數學生對于作業的態度取決于作業內容是否有趣味性,當內容枯燥無味時學生對作業的態度也只是機械應對,影響新課標理念的落實以及核心素養的滲透。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有很強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作業設計應趨向于趣味性與創新性,考慮學生的興趣,推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7]。新課標的變化提到要注重活動化、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強調游戲、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靜態的、生硬的作業變得富有實踐性、體驗性、挑戰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在趣味性的任務驅動下提升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在輕松的氛圍下提升語文素養。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竹節人》,設計“做”“演”“畫”的多樣化作業,在“做”的方面:填寫竹節人制作指南表,了解準備工具、材料要求、具體步驟、注意事項,可以合作討論制作竹節人遇到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在“演”的方面:在“做”的基礎上用制作的竹節人進行“打斗”,填寫比拼大賽過程記錄表,比如使用什么材料、材料的優缺點、改進的優點和缺點,思考在比賽過程中如何操縱竹節人,怎么樣使它更有戰斗力,如何在戰斗中獲得勝利。在“畫”的方面:在“做”的基礎上將制作過程繪制成簡單的連環畫,也可以在“演”的基礎上將精彩的打斗的場景畫下來。通過學生的動手制作、繪畫、實踐的興趣點轉化為完成作業的興趣,切實體會到作者童年游戲的樂趣,享受作業帶來的學習樂趣,在趣味性作業中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

3.2 體現適切性,分層設計作業注重因材施教

作業設計要體現“雙基”,注重鞏固和提高,依據學生學情分層設計,滿足學生不同學情的需求。新課標指出,一切學習活動都要基于學情,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兼顧學生的情感、學習方法和習慣、思維差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并根據發展水平對學生進行科學分類,將同一發展水平的學生整合為一個水平,為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有差異的任務。顧明遠教授認為要為每個學生提供其最需要、最適合他的教育,這才是教育的公平[8]。改變傳統“一刀切”的作業模式,增強作業的彈性和梯度,使分層作業設計與學生差異相契合,從作業難度和作業量等方面進行“量體裁衣”。

例如,五年級下冊《從軍行》古詩預習指導中,教師針對從低到高的學生層級順序,設置不同的作業預習:類型一:誦讀古詩,能夠結合注釋,基本了解古詩詞內容;類型二:在完成第一個作業的基礎上,搜集關于作者的生平經歷、寫作背景等;類型三:學習和欣賞古詩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通過詩中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語文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分層作業設計的意義,以課標為依據,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結構,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堅定性,享受完成作業帶來的成就感,為小學生語文學習提供助力。

3.3 遵循實踐性,體現生活即教育

語文是實踐類很強的一門課程,是和生活緊密相連的,語文來源于生活,也必然應用于生活。新課標其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活動化、實踐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經驗,使學生在不同環境下習得語文知識、運用語文的意識。作業不再是停留在書面上,在實踐中發現、學習新的知識點。孫瑩瑩認為作業要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設計回歸生活的作業,捕捉到實際生活中的資源素材,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并且能夠在生活中解決問題[9]。作業設計要聯系生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語文教學資源,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使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

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北京的春節》作業設計除了正確讀寫生字之外,能夠讀好兒化音,了解節日相關的風俗習慣或者人們的活動;其次,布置與春節相關的作業,比如抄寫春節對聯并介紹最喜歡的一副春聯,或者自創一副春聯;也可以思考春節時候自己會做什么,閱讀春節相關的繪本感受喜慶祥和的團圓氣氛,試著創作一幅春節相關的畫。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方式完成,感受北京韻味,了解老北京人過春節的民風民俗,對比自己過春節感受老舍筆下“京味兒”的特點,聯系生活實際和閱讀體驗,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生活習俗,了解家鄉傳統習俗,進一步感受中華傳統習俗美。

4 結束語

在新課標和教育減負的大背景下,作業設計在內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創新和改變。好的作業設計能夠發揮作業的育人效果,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開闊教育思路視野,深度挖掘新課標政策的核心內容和要求,調整教育策略使作業設計更加科學化、有效化。在作業設計時根據學生個體特點和需求,注重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不斷提升在作業設計方面的專業能力,引導學生轉變為創造者、學習者、思考者,使其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素養。

猜你喜歡
新課標作業素養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快來寫作業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作業
初探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