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評促學:新課標視域下的初中科學教學實踐研究

2024-03-08 18:41余敏
教育·校長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飽和溶液食鹽硫酸鎂

余敏

以評促學是指教學評價不再脫離教學環節而存在,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診斷與發現問題,促進未來的學習,落實新課標要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F以“物質的結晶”為例嘗試開展以評促學的教學方式。

一、立足中考,研究題目

2020年杭州中考卷第32題考查了水的凈化裝置;2021年考查了蒸發操作、粗鹽提純、鹽的性質及用途(如圖1)。其中蒸發操作和粗鹽提純就是“物質的結晶”中的教學內容,學生只有經歷過蒸發操作,親眼看到過蒸發所得的物質才能理解余熱蒸干的作用,才不會誤認為氯化鈉不純是蒸發的緣故。

所以蒸發的實驗操作是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粗鹽提純的過程中通過量表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再通過實驗現象和數據分析突破難點得出海水精制的方法并進行拓展練習,提升思維。

二、立足新課標,凝練驅動性問題

(一)新課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準”

“物質的結晶”對應新課標的核心概念是“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現對新課標進行解讀(如表1):

通過分析新課標發現,“物質的結晶”這節內容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會用結晶的方式分離、提純物質。而分離、提純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比如自來水的凈化、蒸餾水的制取、食鹽的生產、撈堿現象等。所以教學設計要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身邊發生的物質變化,圍繞核心概念展開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學情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石”

本節內容安排在物質的溶解之后,學生已經學了溶液及濁液的相關知識,也已經動手操作過溶液配制與稀釋,小學科學也初步學過了過濾知識。這里如果提出“物質混合后能否再分開”的問題學生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可以判斷能還是不能。在此基礎上可以創設一個情境,提出驅動性問題:“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食鹽,它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三)以評促學,優化設計

三、以評促學教學實踐

(一)以前置量表促進實踐能力

1.情境引入

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食鹽,它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并提出驅動性問題:如何制鹽?

2.量表促學

(1)量表現問題。因實驗較基礎簡單,認識儀器后,在第一個班里教師直接讓學生按前置量表(如表3)進行分組實驗。

結果是學生錯誤百出,基本每組都出現問題,如海水取多了、蒸發皿下墊石棉網、酒精燈放好再點燃、加熱后儀器直接用手拿、還剩大量水時停止加熱等。最后就1—2個組成功制得食鹽,嚴重干擾了后續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該實驗發現學生按裝置圖組裝一個簡單的裝置進行實驗存在極大的困難。

(2)量表初更改。根據第一個班的上課情況,在上第二個班上課前筆者馬上調整了量表的內容和要求(如表4),并在量表下方加了一個要求“注意:請仔細閱讀并識記量表(3分鐘),讀完沒問題請在橫線上打鉤(√)”。

[注意:請仔細閱讀并識記量表(3分鐘),讀完沒問題請在橫線上打鉤(√)]

3分鐘后筆者提問:“對量表上的內容有不懂的請提出來?!苯Y果沒有一位同學提出問題。在學生實驗中,筆者通過巡視發現,實驗才剛開始做,部分學生已經把量表上的“已達成”全部勾畫好了。和前一個班比,實驗操作的錯誤率明顯下降,只出現了少量問題。

筆者發現量表的使用能暴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根據量表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量表再升級。鑒于學生在使用量表時仍然存在沒仔細閱讀和敷衍了事的現象,筆者課后反思后繼續更改量表,把表4的表頭評價規則更改為表5,其中內容不變,把閱讀改為讀一項勾一項,把是否完成改為評分制,后面增加量表的使用說明及實驗的成績,最大程度避免學生應付了事。

說明:①請逐條仔細閱讀,沒問題的在對應格子內打鉤(√),有問題的打問號(?),閱讀時間3分鐘

②一邊實驗一邊自評,完成得1分,未完成0分。

③得分為8—11分,實驗操作優秀;得分低于8分的需反思實驗中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4)量表體效果。同事使用升級后的量表反饋說:基本所有的同學都逐條閱讀,避免了偷懶應付,也沒出現實驗未做先打分的現象,整個實驗的流程很順暢地進行下去了。但是同樣的對于剩余多少水停止加熱,學生的把握不到位。筆者采用實驗后小結的方法,和同學們一起歸納出“當蒸發皿中的剩余水沒有明顯流動性時停止加熱”比較合適,再通過多次實驗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經驗就能控制好這個量了。

(二)分析現象、數據以促進思維進階

1.以答促學

(1)發現問題。蒸發溶劑實驗結束后師問:“實驗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生:“析出晶體?!睅煟骸笆且婚_始就出現晶體嗎?”生:“從無到有少量到大量再到全部析出?!睅煟骸罢埛治鰹槭裁磿霈F這種現象?!鄙骸半S著蒸發水分減少,晶體不能溶解析出?!痹摶卮鸩荒苤赋稣舭l溶劑時析出晶體的條件。

(2)改善提問。師補充提問:“那為什么一開始沒有晶體析出?晶體什么時候會析出?”學生思考后能正確回答:“飽和后繼續蒸發水分才會析出固體?!边@個知識點涉及溶液是否飽和的判斷,也是物質溶解中的一個重難點問題。所以筆者請同學用簡單的流程圖表示現象產生的原因(如圖2和圖3),著重搞清楚溶液的狀態是否飽和以及析出晶體的臨界點。

(3)優化解釋。筆者和學生一起分析后,發現文字式不夠形象,而畫圖式形象但不夠簡潔,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筆者嘗試用坐標圖表示實驗現象,發現坐標圖能直觀看出臨界點以及表示出溶液的狀態,既能清晰說明原因也能培養學生的作圖讀圖能力,坐標圖如圖4:

分析得出結論:蒸發溶劑可以制得食鹽。引導學生歸納出結晶的定義,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2.以思促學

(1)進階提問促思維。師:“我們得到的是餐桌上的鹽嗎?如何才能變成餐桌上的鹽?”分析資料后,學生說:“把食鹽與硫酸鎂等物質分離開或除去硫酸鎂等雜質?!睅煟骸霸趺捶蛛x食鹽與硫酸鎂的混合物?”

(2)分析數據促思維。第一次設計時,筆者直接給出食鹽和硫酸鎂的溶解度表,分析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同,猜測可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分離兩種物質的混合物,再用實驗驗證冷卻熱飽和溶液時硫酸鎂會析出而食鹽不會析出,并用量表評價實驗過程。結果一節課不能完成教學目標。

(3)思維進階。第二次設計時,為了節省時間,并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提升學生思維,筆者用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更大的硝酸鉀替代了硫酸鎂。先直接觀察80℃的食鹽和硝酸鉀飽和溶液降溫,會出現什么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晶的第二種方式:冷卻熱飽和溶液。然后再給出食鹽和硫酸鎂的溶解度表,請學生找不同,一起分析得出分離兩者的方法:先蒸發溶劑析出部分食鹽,趁熱過濾,再冷卻熱飽和溶液析出硫酸鎂;重復幾次,實現兩物質基本分離,制取出可食用的鹽。隨堂練習:①如何分離蔗糖與食鹽的混合物?②如何除去硝酸鉀中少量的食鹽雜質?應用:根據溶解度表解釋“青海等地夏天曬鹽,冬天撈堿現象”。

(4)反思促學。課后反思時,筆者認為先分析食鹽和硫酸鎂的溶解度表,得到冷卻熱飽和溶液時一種物質出另一物質不出,得出能分離兩物質的結論。再分別提供75℃左右的兩者的熱飽和溶液,降溫觀察,驗證分析結果。這樣內容設計上更流暢,更符合本節課的驅動性問題。把兩個隨堂練習作為知識遷移的運用也可以達成筆者的教學目標,但是難度提升了。

(三)開展拓展促進素養落地

因為時間關系,課堂上僅僅通過蒸發溶劑得到了粗鹽,然后從理論上分析了提純的方法,沒來得及做提純粗鹽的實驗。筆者設計了本堂課的實踐作業,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1.作業內容

廚房有一罐調味罐內的調味品比較少,按照原來調味品的放置順序,我加入了白糖,加好才發現調味罐的順序被換過了,我把糖加到鹽里去了。請同學們想辦法設計實驗幫老師把兩種物質分離開,并通過實驗證明你的方案可行。作業要求:(1)寫出實驗的方案、原理、過程、現象及結果;(2)標出實驗注意事項;(3)說出能證明你實驗成功的依據;(4)上傳3張照片至釘釘;(5)把實驗報告做成小報形式。

2.作業成果

展示評價之后,同學們普遍反映單:小報做得很精美,但是僅僅通過小報和照片沒有辦法確認實驗成功與否。

3.作業進階

反思之后,筆者讓感興趣的同學重新做了該實驗,要求邊做邊說:在做什么,出現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并拍成視頻傳給老師。然后利用課后輔導時間大家一起看視頻,進行評價,表揚肯定。這樣的作業方式,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加長了,評價的要求更高。但是對培養學生說實驗和做實驗的能力很有效,能說會做一定也能寫,就與中考要求接軌了。

四、反思與展望

通過這節課的設計、評價、調整,再設計、再評價、再調整,不斷優化教學手段,能明顯從學生的課堂反應看出“已評促學”這種教學方式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比傳統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拓展能力。能有效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和精神,增加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融合中考要求,做到學、能一致。也能有效提升教師的課堂設計和教學能力,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避免教師因年齡增長、教學方法落后而慢慢與時代脫節。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采用團隊合作能使“以評促學”迅速優化,但是如何讓團隊能長期合作共贏,還需繼續探索。

猜你喜歡
飽和溶液食鹽硫酸鎂
硫酸鎂對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分析
源于生活的課前初探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治療妊高征的臨床效果
巧稱食鹽
新修訂的《食鹽專營辦法》相關表述之探討
食鹽PK風疹塊
探討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妊高癥的臨床療效
愚人食鹽
溶解度曲線的涵義及應用
硫酸鎂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