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探索路徑

2024-03-08 18:41高傳輝
教育·校長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欣賞課美術教師

高傳輝

美術欣賞課是初中美術課程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表達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的主陣地。由于欣賞課的課時較少,為了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欣賞課教學中有機融入趣味元素,創新課程程序設計,靈活運用情境教學,借助多元化教學對接點,激發學生美術欣賞興趣,利用多樣化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美術欣賞體驗,有效提升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成效。

一、整合欣賞資源,優化教學方案

美術欣賞是美術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欣賞課的教學方案設計時,教師借助多種渠道搜集、篩選、整合欣賞資源,為欣賞課提供更多欣賞素材,為學生帶來更多鑒賞機會,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美術學習眼界。

(一)精選教學素材

欣賞課需要豐富的美術作品素材,教師加強美術資料、作品內涵、制作步驟、網絡圖片等信息的收集、梳理,結合課堂教學的軟硬件設施,利用微課視頻、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等信息技術展開鑒賞教學。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適當布設美術作品信息搜集任務,將學生納入整合欣賞資源隊伍,讓學生在豐富的美術作品、美術資料中提升美術認知水平,并獲得更多學習啟發。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美術上冊“獨樹一幟的中國畫”時,教師精選一些古代中國畫,便于學生展開作品欣賞。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并提出引導欣賞問題:這幅畫是中國人物畫的哪一類?這幅畫的藝術特點是什么?傳神從哪里表現出來?學生仔細觀察,從表現技法、繪畫特點,以及人物表情、動作、服飾等方面進行分析思考,展開自由討論。教師關注學生討論進度,并跟進提示,確保欣賞學習順利推進。在欣賞觀點分享環節,有的學生認為這幅畫沒有夸張化,通過眼睛、面容、姿態描繪了一代帝王宏大的氣勢;有的學生認為太宗的眼神平和,充分凸顯出一代有學識、有修養的帝王形象;有的學生認為畫中人物的眼神、表情、手勢、動作、服裝、配飾等都是表現傳神的手段。教師肯定學生的欣賞表現,并引導學生做欣賞思考、觀點梳理,為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畫傳神寫照的內涵作好鋪墊。

(二)確定欣賞目標

美術欣賞課在初中美術教材中占比較輕,傳統教學模式容易忽視欣賞素養的培養。教師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整合教材內外欣賞資源,為學生制定具體的欣賞目標,引導學生有方向地深入解讀美術作品、影像、圖像和其他美術視覺符號。學生的審美能力、理解能力、接收能力等呈現不同層次,教師對此有理性判斷,從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構建美術欣賞認知體系。

教師對接學生的鑒賞能力,選擇合適的鑒賞角度推動學習進程,能夠為學生帶來更系統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異彩紛呈的中國古代雕塑、工藝和建筑”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一組雕塑作品的圖片,如《立馬》《盧舍那大佛》等,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鑒賞交流,分析這些雕塑造型的特色、表現手法、文化內涵等。學生進入觀察、思考、討論、探索等操作環節,教師觀察不同小組的鑒賞進展,跟進各小組互動,及時給予一定的思考導向和提示,并投放不同難度的思考問題,為學生順利啟動鑒賞思維提供助力。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表達自由,鼓勵學生發揮個性化思維,提出獨到見解,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我國古代雕塑、工藝和建筑的歷史源流、形式、風格,從而學會欣賞中國古代美術,樹立民族自豪感。

二、創設欣賞情境,啟動教學程序

美術具有視覺藝術的學科特點,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趣味性、實踐性、互動性的欣賞學習情境,創新教學方案設計,規劃欣賞操作流程,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強化學生美術欣賞直觀感受。

(一)規劃操作流程

美術欣賞教學方案執行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直觀思維較發達的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圖片、視頻、音樂展示功能,配合深入剖析講解,創設直觀美術欣賞環境,順利啟發學生欣賞學習思維。結合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需求,教師動態調整操作流程,推出契合度更高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自然過渡到美術欣賞學習環節,引導學生在細致觀察、深入思考、互動討論中建立欣賞認知基礎。

九年級學生對剪紙藝術有一定了解,但沒有太多實踐經歷。在教學“剪紙”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導入剪紙動畫《過年》中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視頻中人物、景物的剪紙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的剪紙技法,分析短片中剪紙的表現風格。動畫短片的導入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觀賞興趣,幫助學生自然進入剪紙欣賞環節,強化學生剪紙作品欣賞體驗。在觀賞體會交流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從剪紙操作步驟角度出發,總結剪紙欣賞特點。美術鑒賞角度不同,得到的欣賞體會也會不同,教師借助相關動畫作品調動學生欣賞思維,引導學生從學科語言表達角度展開鑒賞,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學習啟迪,確保美術欣賞活動的順利推進。

(二)創新授課方式

教師具備創新意識,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升級改進欣賞課的授課方式,以提升欣賞教法的契合度。欣賞課擔負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等學科素養的責任,要引導學生在欣賞實踐中獲得心理觸動,進而建立全面的美術欣賞認知體系,而不是讓學生單純看看、聽聽。教師在更新教學手段時,引導學生完成信息搜集、作品解讀、觀點分享、討論交流等學習任務,順利啟發學生美術欣賞學習思維。

例如,在教學“編結藝術”時,教師以欣賞編結藝術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欣賞和感受中國結的獨特藝術魅力。在執行教學方案時,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不同種類中國結樣品,分發給每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近距離觀察這些編結藝術品,并分析這些中國結的種類名稱、內涵、手法等信息。學生觀察過后,能夠對中國結的繁復性、藝術性有更清晰的認知。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美術欣賞的積極性,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更多種類的中國結,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一種中國結,對其制作步驟、文化內涵、圖案特點等做鑒賞分析。學生選擇具體的中國結樣式進行詳細分析,并配以鑒賞心得,將美術欣賞與文本創作有機結合。在學生互動討論環節,教師進行班級巡視,對鑒賞進度做監督,適時給予學生一些鑒賞建議,促使學生對中國結有深入了解,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底蘊。

三、開展欣賞活動,豐富教學形式

美術欣賞學習活動具備較強的實踐性,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組織各種形式實踐探索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機會,讓學生在探索性學習過程中內化欣賞學法,有效提升欣賞教學效果。

(一)組織實踐互動

在組織實踐活動時,教師結合學生欣賞基礎,開展生活觀察、信息搜集、社會調查、觀點展示、鑒賞交流等實踐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探索、互動交流中提升美術感知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帶領學生實地觀賞各類美術作品展覽,或布設親子活動任務,邀請家長帶孩子走向社會,讓學生現場觀摩各類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能夠自然激活學生美術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線材造型”時,教師出示“五月的風”線材作品照片,要求學生在觀賞的同時,思考這個建筑物位于哪里、看起來像什么、帶給人們怎樣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我去青島旅游時見過這個建筑,是坐落在青島五四廣場的標志性雕塑;有的學生說,這個形狀好像“龍卷風”;有的學生說,這個造型給人一種“有勁”的感覺,讓人感到震撼等。教師適時梳理、總結學生的賞析觀點,為學生講解這個雕塑取材于鋼板,并輔以火紅色外層噴涂,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洗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厚重的質感表現出騰空而起的“勁風”形象,給人以“力”的震撼。

(二)注重學法傳授

美術作品欣賞需要相應的學法支持,教師具備學法傳授意識,結合學生美術認知基礎,針對性地提供更多適合的學法支持,為學生的美術欣賞帶來更多學習啟示,逐步提升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視角往往停留在表象,這就需要教師對作品做深入解讀,拓寬學生欣賞視角,推出多樣化美術作品欣賞活動,引導學生探尋更多有效鑒賞方法和鑒賞角度,確保欣賞活動順利推進。

蠟染和扎染是我國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多感官沖擊,教師在教學“蠟染與扎染”時,從工藝技法角度展開鑒賞設計,先讓學生欣賞蠟染與扎染的作品,鼓勵學生對此項傳統工藝進行深入解析,然后示范較易操作的扎染運用方法。學生進入欣賞、體驗環節,深入分析不同圖案的印染步驟,嘗試用不同的顏料染出獨特圖案。教師鼓勵學生各自展示扎染的作品,并評選出優秀作品,作為班級節慶日重要輸出材料,能夠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學生在欣賞體驗情趣濃郁的藝術作品中,獲得更深刻的心理觸動,從而升華為保護和傳承我國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四、延伸欣賞訓練,拓寬教學視野

為了拓寬學生美術欣賞視野,引導學生步入正確、高效的欣賞學習軌道,教師對接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創新訓練形式,布設相應電子作業,為學生規劃訓練方案,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一)對接社會生活

美術與學生日常生活中有諸多對接點,教師圍繞這些關聯點展開教學引導,延伸欣賞訓練維度,為學生創造提升美術認知的契機。美術創作是對生活的藝術提煉,是視覺主體以美術視野對生活現象的解讀,為人們帶來豐富的藝術欣賞享受。社會生活蘊含豐富的美術資源,教師接軌社會實踐,布設相關生活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展開探索性學習,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陶土和瓷土用水調和后,按照一定規律進行設計,制作成造型后,經晾干、火燒制成陶器和瓷器,用以生活所需器皿和裝飾。例如,教師在教學“土和火的藝術”時,借助多媒體展示不同時期的陶瓷圖片信息,如唐代的三彩釉陶器、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斗彩瓷、清代的琺瑯瓷等。在學生觀察圖片環節,教師從欣賞文化內涵、裝飾文化特點、創作文化背景,以及制作手法等角度出發,展開引導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欣賞啟示。在結束教學程序時,教師布設相應生活化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家、商場、展會等場景中的裝飾品進行觀賞,探尋記錄不同陶瓷作品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索經驗,能夠獨立完成探索學習任務,通過對不同陶瓷作品的外形、顏色、圖案、工藝、用途等信息的鑒賞分析,進一步內化學科認知。

(二)布設電子作業

欣賞課在美術教材中的占比較輕、課時較少,而欣賞教學需要一定的訓練時間,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多樣化訓練任務形式,為學生創造更多欣賞訓練機會。在具體任務設計時,教師圍繞學生對信息技術應用興趣較高的心理特點,布設適量的電子作業,要求學生借助網絡渠道搜集作品信息、展開互動交流、推出展評活動等,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步內化欣賞認知。

例如,在教學“古城古鎮考察”時,教師要求學生回顧自己的旅游經歷,并對見到的風景、風俗、風情進行解讀,說一說記憶最深刻的旅游感受。學生進入討論、分享環節,以美術學習視角對游歷的景點進行回顧和思考,分享最難忘的一件事或是一處景,課堂學習氣氛高漲。為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布設搜集、整理更多古城古鎮信息的電子作業,要求學生借助網絡渠道探尋不同古城古鎮的歷史傳統、生活習俗、審美愛好、自然條件等,并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反饋到家校信息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性學習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學生順利進入具體操作階段,較高水平完成作業,美術綜合素養進一步提高。

美術欣賞不是讓學生觀賞幾張美術作品照片,也不能只停留在討論繪畫技法方面,而是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團隊協作中內化欣賞認知。在初中美術欣賞課程啟動后,教師扮演引導者角色,不僅要引導學生探索更多學法,還要引導學生在互動活動、實踐操作過程中構建欣賞認知體系,面對不同學力層次學生,針對性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所有學生都經歷完整的欣賞實踐過程,促進學生的學科核心能力成長。

猜你喜歡
欣賞課美術教師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創意美術
解開美術欣賞課的繩索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之我見
上好高中音樂欣賞課的幾點淺見
初中音樂欣賞課“劃唱律動”教學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