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客共享視域下城郊鄉村旅游地的社會空間演化研究
——以武漢柏泉古鎮為例

2024-03-09 03:00周盛雨
關鍵詞:主客東道主驅動力

周盛雨,馮 娟,2*

(1.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武漢 430079; 2.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 武漢 430079)

鄉村旅游是發生在鄉村地區的旅游活動[1],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人次達到30.9億,占國內旅游人次的一半. 城市郊區是城市和鄉村過渡的重要地帶[2],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熱點區域. 位于城郊的鄉村地區在旅游化和城市化的雙重影響下正在經歷著快速的轉型發展,其中,旅游影響下城郊鄉村社會空間的演化尤其值得關注. 根據列斐伏爾等對社會空間的定義[3-4],可以將城郊鄉村旅游地的社會空間定義為城郊鄉村地域中,地方政府、旅游企業、本地居民和游客等多元化利益主體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空間組成和相互關系.

國內外有關鄉村旅游地空間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演化特征[5-6]和影響因素[7-8]兩個方面,即描述性過程研究與解釋性機制研究. 這些研究主要采用GIS空間分析[9-10]、問卷調查[11]、觀察訪談[12]等方法,充分運用分形理論[13]、核心-邊緣[14]、社會網絡理論[15]、利益相關者[16]、生命周期等理論[17],較好地揭示了鄉村旅游地演化的空間格局與演化機制. 其中,一些學者聚焦空間生產[18],針對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的過程特征[19]和作用機制[20]展開探討,深入剖析了鄉村旅游地的社會空間. 然而,縱觀現有研究,國內關于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轉型的研究較為缺乏,而專門針對城郊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轉型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更為鮮有,亟待補充相關研究成果,以在科學總結城郊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轉型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城郊鄉村旅游地可持續發展.

基于此,本文嘗試綜合運用非參與式觀察、參與式觀察、半結構化訪談等方法,以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古鎮為案例地,探討城郊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演化規律,探索不同利益主體在此演化過程中的權利交織作用,以期為城郊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優化發展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1 理論探討

1.1 城郊鄉村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演化階段

1980年,巴特勒將旅游地的演化分為假想的六個階段,即探索、參與、發展、鞏固、停滯和衰退(或復興),對于這一周期階段的劃分,不少學者也提出了質疑,質疑的焦點在于“衰退階段”是否存在. 很多學者認為具有巨大國際影響力的景區不可能衰退,這類“永生型”旅游地的存在就是對“衰退論”的最大證偽[21]. 蓋茨[22]指出尼亞加拉瀑布探索階段明顯,但資源獨特性一經挖掘便受到世界推崇,沒有明顯的節點劃分參與或發展階段,其現狀則應用成熟階段來定義. 普利斯特列等[23]提出,一些西班牙的著名旅游地發展演化達到頂峰后通過重新定向而進入長久穩定的發展階段,不會立刻走向衰落. 陸林等[24]認為黃山、九華山等旅游地一直沒有出現停滯、衰落現象,只要有效引導,極有可能形成理想的、長久的成熟階段.

不少城郊鄉村缺乏高特異性和強影響力,旅游吸引力相對較弱,但亦可憑借良好的鄉村自然和人文環境以及鄰近市中心的區位優勢,對近距離游客產生較強吸引.這一類鄉村旅游地既不會出現過度旅游之困,也可因旅游業發展出現較為溫和的繁榮景象,其旅游地生命周期很有可能不會遵循巴特勒模型的一般規律,而是和很多具有巨大國際影響力的景區一樣,能夠通過有效引導而成為“永生型”旅游地. 其生命周期一般可呈現表4中所示的四個階段:1) 傳統鄉村階段:有主無客,人地和諧. 政府和當地村民重視農業生產,并未對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景觀變遷主要表現在自然景觀向農田景觀的墾殖化過程. 除了部分出于探親訪友目的的外遷居民,幾乎沒有任何游客. 2) 探索階段:主客相識,交往較淺. 少量冒險者進入該地,對東道主的影響不大,但政府和企業注意到發展旅游的潛力,嘗試投資修建旅游節點、拓展旅游通道,旅游服務設施初步呈現,鄉村城市化開始萌芽. 此階段,東道主將游客視為朋友和客人,游客將東道主視為朋友和主人,主客交往多為非商業式. 3) 參與階段:主多客少,主客和諧. 隨著外來游客數量增加,旅游接待和服務設施不斷增加,初步形成近郊周邊一日游市場. 東道主積極參與到旅游發展當中,鄉村城市化現象更為明顯. 此階段,東道主逐漸習慣游客的到來,游客則贊揚東道主的熱情,主客交往向良性商業式轉變. 如果繼續保持這種關系,城郊鄉村旅游地將進入一種穩定、理想的成熟狀態. 4) 成熟階段:主客共享,全域發展. 短途旅游市場日趨成熟,游客數量相對減少但重游游客增多,停留時間延長,甚至出現游客在當地建立第二家的情況,徹底融入東道主的生活. 東道主和游客將彼此視為鄰友,社會各界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共同享有全域旅游發展成果. 在此過程中,城郊鄉村旅游地可能出現發展、鞏固、停滯階段的部分特征,但主要還是保持在一個長期穩定的成熟階段,并不會發生衰退.

表1 城郊鄉村旅游地生命周期階段演替Tab.1 Benchmark to determine the life cycle stages of suburba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1.2 城郊鄉村旅游地的社會空間生產過程

“生產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成果,列斐伏爾運用“社會空間”的概念豐富和發展馬克思的生產理論,提出資本主義社會空間生產的關鍵在于“社會關系的生產之再生產”[4],掀起社會空間和空間生產理論的發展高潮. 哈維從城市化出發,認為資本是控制驅動城市空間生產的重要因素[25]. ??聫奈⒂^領域入手,提出國家借助空間治理控制個人的政治空間[26]. 瓦西利基等以愛琴海東部島嶼村莊梅斯塔為例,定性分析了旅游背景下鄉村空間的政治顛覆和矛盾沖突,重新聚焦鄉村空間的物質性、表現力和想象力,揭示了鄉村空間再生產過程中的意識形態和權利關系[27]. 鄭震對受限于時空的笛卡爾主客體“二元空間”進行了理論重構[28]. 孫全勝對列斐伏爾的生平及其空間生產理論形態的歷史、演進、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詳實的研究[29]. 這些理論研究極大地豐富了空間生產理論,為不同領域開展各類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本文依托列斐伏爾的觀點,將(社會)空間視作人類活動的產物,認為城郊鄉村旅游地的空間生產可以表現為相互聯系的三個層次,即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空間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space)和表征空間(space of representations)(如圖1). 具體而言,空間實踐是自然、物質的物理空間,通過物質生產描繪出空間可以被感知的部分,既包括自然景觀,又包括人居環境,在旅游地主要通過主客交往實現生產. 空間表征是設計、象征的虛構空間,運用知識生產展望了空間可以被構想的環節,主要由政府、規劃師和企業等利益主體發揮作用,主導主客交往程度,同時也會被主客交往影響. 表征空間是邏輯、形式的精神空間,通過意義生產規定著空間可以被體驗的內容,主要由游客和當地人雙方進行服從體驗,共同構成了絕大多數的主客交往環節. 這三個層次互相聯系,互相轉化,在不同利益主體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反映著城郊鄉村旅游地內人地關系、人人關系和資本循環的發展變化. 在此基礎上,“東道主-游客”之間是否能夠互利互惠,適應社會結構和物質環境的變遷,決定著主客交往能否達成平衡,形成更高層次合作共贏的主客共享階段.

圖1 城郊鄉村旅游地空間生產的理論框架Fig.1 Schema of the spatial production of suburba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2 研究案例與研究方法

2.1 案例地概況

柏泉古鎮是“柏泉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域的民間俗稱,又名“柏泉農場”,位于武漢市城郊結合部東西湖區西北部,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經濟發展區位優勢(如圖2).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包括以濕地資源為主的自然生態資源,以古鎮、古寺、古井為首的歷史文化資源,以養老產業為契機的現代服務業資源和殷商遺址、大禹治水傳說等非遺資源,旅游產品以農業休閑、文化體驗和濕地觀光為主,是目前武漢市城郊鄉村旅游的重要示范和發展先驅,屬于典型的城郊鄉村旅游地.

圖2 柏泉古鎮區位圖Fig.2 Relative location map of Baiquan Ancient Town

2.2 數據獲取

本文的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1) 訪談文本及觀察記錄數據.2021年12月—2022年1月,研究團隊不定期多次前往柏泉古鎮開展深入訪談以及采取非參與式觀察和參與式觀察深入景區、居民點等進行觀察記錄. 2022年2—3月,通過電話訪談補充完善訪談內容. 訪談對象包括政府工作人員、旅游從業人員、居民和游客等,重點訪談當地在空間實踐、空間表征和表征空間的情況,具體包括景觀環境、道路交通、政府規劃、旅游企業發展、主客情感空間和消費空間需求等方面. 最終獲取共計39 341字的訪談文本,其中政府工作人員10 839字,居民14 758字,游客13 744字,受訪人員基本情況詳見表2.2) 游客評論數據.2021年10—11月,研究團隊以“柏泉”為關鍵詞爬取互聯網權威平臺的相關網絡文本,包括2013年11月7日—2021年12月31日的微博綜合搜索數據,以及攜程旅游網和大眾點評網重要旅游景區、商戶的網絡游客評價數據. 3) 政府官方數據.通過網絡搜索以及地方政府部門走訪等方式,收集了大量關于柏泉旅游發展與社會空間演化的相關文本和圖片資料,包括各類規劃文本、數字地方志等,其中市志地方志、舊志、年鑒和其他地情圖書等文史資料80多卷,涉及“柏泉”部分的文本內容118 952字,相關圖片資料321張.

表2 柏泉古鎮重點訪談對象基本資料Tab.2 Basic information of key interviewees in Baiquan Ancient Town

2.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了非參與式觀察法、參與式觀察法、深入訪談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并通過扎根理論等對典型城郊鄉村旅游地柏泉古鎮的社會空間演變過程及機制展開實證分析與研究. 采取以上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1) 國內專門針對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演化機制的研究較少,缺乏科學權威的定量依據;2) 城郊鄉村旅游地的社會空間演化受到旅游發展和城市化的雙重作用,影響因素錯綜復雜,運用質性研究方法有利于深挖原始材料的潛在因素;3) 機制研究較難采用定量手段,更適合能夠探索抽象邏輯關系、找尋關鍵問題的質性研究方法.

針對獲取的訪談文本資料,采用自下而上的三級編碼操作程序[30],運用NVivo 11依次進行開放式編碼初步得出近20個相關范疇,通過刪選,排除了“教育發展”“衣著變化”等重復或頻率較低的編碼,最終得到13個相關范疇. 通過主軸式編碼,確立5個關系范疇. 最后運用選擇式編碼,挖掘核心范疇,結合主客交往理論,建構具體的邏輯框架(圖3和圖4). 同時,通過對官方二手數據和網絡游客文本數據的分析,對訪談文本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和補充分析,暫未發現有關柏泉社會空間變化的關鍵新信息.

圖3 柏泉古鎮社會空間三階段演化邏輯框架Fig.3 Three-stage evolutionary logic framework of social space in Baiquan Ancient Town

3 柏泉古鎮社會空間演化過程分析

當前柏泉古鎮的社會空間演化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 傳統鄉村階段(2000年以前):村民以農業生產勞動為主,生活條件艱苦,生產活動范圍規律性較強,主要圍繞標志物柏泉古井展開,唯一可能的旅游是探親訪友;2) 旅游探索階段(2001—2010年):村民生活條件有所改善,鄉村基礎服務設施得到修繕,出現了部分外來旅游探索者,政府和企業注意到發展旅游的巨大潛力,自然環境變化不明顯;3) 旅游參與階段(2011年至今):村民身份發生一定轉變,開始參與開辦農家樂等旅游企業,并在政府和資本主導下實現區域搬遷改造,景觀環境變化加速,初步形成近郊周邊旅游市場和良性發展的主客共享空間. 能否邁入成熟階段,避免衰退,仍待進一步跟蹤調查.

3.1 空間實踐:物質環境日趨完善

3.1.1 景觀環境功能完善 2000年以前,柏泉古鎮只有土地和荒山,房屋以草屋、磚瓦房為主,建筑品質最高的是紅磚房,幾代人共同居住在同一狹窄、潮濕的房子里,生活條件艱苦,許多歷史文化建筑遭到戰火摧毀. 2000—2010年期間,田埂和空地得到改建利用,景德寺等歷史建筑逐步修繕,零散住房拆除,改建農民新社區. 這一階段,柏泉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建設完成,出現不少旅游生態園、觀光區. 2010年以來,柏泉被列入武漢“旅游特色小鎮”試點,樓房和電梯房增多,大量居民住進改建后的茅廟集. 路網水網通達,配套設施完善,平均每家每戶擁有3至4套寬敞、亮堂的住房,最少的也擁有2套,村民總體獲益良多. 部分外遷居民回歸柏泉古鎮,不再留念城市生活.

3.1.2 道路硬化交通發展 傳統鄉村階段的柏泉以土路為主,坎坷泥濘,往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經過探索階段,部分道路得到硬化. 到了參與階段,道路普遍硬化,村民經常自駕往返市內和古鎮,方便快捷.交通變化縮短了柏泉古鎮與外界的時空距離,但柏泉古鎮目前只開設217路和87路等零星的公交線路,無法滿足距離較遠或尋求多樣化旅游需求的游客.同時,這些演化主要集中在區域內部,柏泉的邊界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3.2 空間表征:政策資本逐步累積

3.2.1 政府規劃不斷深化 隨著旅游的發展,柏泉街道辦事處注意到了當地的總體區位優勢和旅游資源開發潛力,編制了《東西湖區柏泉街全域旅游規劃(2021—2035年)》,該項規劃對接以往出臺的《武漢市旅游業專項規劃(2016-2030)》《武漢市政府關于加快新城區特色(生態)小鎮建設的意見》《武漢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東西湖區“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總體思路》等多項規劃,是統籌推進柏泉街道全域旅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柏泉街道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的基本依據,充分展現了政府對于營造主客共享空間的不懈努力.

3.2.2 旅游服務業快速發展 2000年以前的柏泉以農業為主,在政府引導下種植煙草. 探索階段,柏泉的加工業、旅游業逐步得到發展. 近年來,柏泉已形成了集現代農業、技術密集型加工制造業、商貿物流業以及觀光旅游業于一體的產業體系. 其中,旅游接待服務業處于資本積累階段,發展迅速,以農產品采摘、垂釣和餐飲服務等為主,大多為當地人開辦,基本上每天營業,營業時間自由.相較而言,客流量波動較大,休息日和時令季節較多,平時較少甚至沒有游客.

3.3 表征空間:主客共享協調發展

3.3.1 主客情感空間逐漸協調 社會主觀感受構成了柏泉古鎮當地人和游客的情感空間,包括“當地人-當地人”的鄰里關系、“當地人-游客”的主客印象和主客對于當地旅游的總體感知與評價.

參與階段的柏泉古鎮鄰里關系和睦,生活水平不斷增長,社會滿意度更高,地方歸屬感更強.非旅游從業者和游客之間的交流較少,并抱有“中老年游客群體”“只在景點聚集”“團體游和自駕游”等印象,認為游客是古鎮社會發展的證明,歡迎游客到來.但在進入參與階段后,游客數量增多,部分游客對當地人賴以生存的柏泉古井造成污染,使其生活習慣被迫改變.旅游從業人員總體對大部分游客抱有熱情,但在接觸到少數素質低下的游客時,積極性容易遭遇打擊.

傳統鄉村階段,零星的游客對柏泉古鎮的印象主要是“掃墓”“探親”和“返鄉”的目的地,把古鎮當作另一個家,把當地人當作家人,沒有外鄉人的隔閡. 探索階段,具有探索精神的游客出現,但數量仍然較少,對當地人更多的是一種尊重和好奇,彼此交往并不密切. 參與階段,游客數量逐漸增多,他們享受到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獲得了過去沒有的短暫安逸,對古鎮的整體感知較好,對當地人形成了“熱情好客”“樂于助人”和“自信洋溢”的良好印象.

3.3.2 消費娛樂空間趨向共享 柏泉古鎮當地人和游客對于消費和娛樂空間的使用,逐漸產生重疊. 2000年以前的柏泉古鎮物資匱乏,當地人長時間吃不到肉,喝不到湯,也較難向游客提供優質的消費場所. 2000—2010年期間,古鎮周邊大城市迅速發展,當地人逢年過節前去采購物資,與近郊客源市場共享城市消費空間. 前往當地的探索者增多,他們對于物資的需求不高,樂于體驗當地人的生活. 2010年以來,柏泉的城市化進程加快,當地采購場所和物種品類增加,高檔海鮮和天然蔬果應有盡有,當地人不需要離開柏泉即可買到想要的東西,生活水平飛躍提升,購物觀念改變,具備并能夠為游客提供一定的消費空間.隨著近郊鄉村旅游逐漸發展,柏泉客源市場中一部分初期大眾旅游者開始渴望西式現代化的接待服務. 雖然柏泉較過去得到很大改善,但基礎設施和大城市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可提供食宿購物的地點場所依舊較為欠缺.與此同時,游客渴望參與類型更豐富、文化更彰顯的娛樂活動,既包括采摘賞景、春游踏青等自然體驗活動,也包括廟會趕集等文化體驗活動.游客對于柏泉古鎮消費服務、娛樂活動的需求,不斷促進當地消費娛樂空間轉型升級,是消費娛樂空間趨向主客共享的必經之路.

4 柏泉古鎮社會空間演化機制探討

城郊鄉村旅游地的演化實質是以主客交往為核心的內-外驅動力的共同作用,其旅游發展建立在主客互動關系之上,是“東道主-游客”在歷史文化政策資本影響下對于和諧發展的相互平衡. 國內外研究主要將影響主客交往的要素分為文化差異[31]、歷史[32]、游客類型[33]、經濟[34]、出游方式[35]、交往動機[36]、交往特點[37]、社會人口[38]、政治[39]等方面,但始終沒有統一的標準[40]. 在文獻回顧和扎根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嘗試從主客共享視域來解構城郊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的生產演化機制,認為城郊鄉村旅游地的社會空間演化主要受到“東道主-游客”內驅力的作用和四種外驅力的影響. 從內驅力上看,城郊鄉村旅游地社會空間的生產演化受到東道主和游客的雙重驅動作用,前者主要表現為年齡和身份等人口特征機制,后者表現為出游動機和出游方式等出游選擇機制. 外驅力主要體現在歷史、文化、政策和經濟四個方面,歷史背景驅動力與東道主驅動力相互作用,形成了當地的語言習俗傳承機制;文化差異驅動力與游客驅動力相互作用,形成了城鄉文化交融機制;政策環境驅動力和經濟繁榮驅動力與主客交往的過程相互作用,分別體現在鄉村振興、環境可持續保障機制和農旅融合、產旅融合、文旅融合機制方面.內-外驅動力相互作用、協調發展,就可推動形成主客共享的旅游空間,使旅游地保持在成熟階段. 因此,只要通過對內-外驅動力的適當調節,城郊鄉村旅游地就不會輕易走向衰退.

圖4 城郊鄉村旅游地空間生產演化機制Fig.4 Special spatial production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uburba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4.1 主客生產推動空間實踐變遷

柏泉古鎮道路、標志物等可感知的空間變遷,最初主要受到東道主驅動力的影響. 由于固有的歷史背景驅動力,傳統鄉村階段,東道主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傳承維系固有的語言習俗.旅游探索階段,游客驅動力逐漸發展,但仍然以東道主驅動力為主,少數外遷村民以游客身份探親鄉村,城鄉文化交融對東道主產生沖擊,文化差異驅動力觸發東道主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勞動力外遷成為潮流,老齡化、幼齡化等人口特征機制進一步對東道主產生影響,改變了當地固有的生產活動.旅游參與階段,游客數量逐漸增多,出游動機以親子、懷舊和踏青等為主,出游方式則主要采取家庭、散客、團體等,游客出游選擇機制作用于游客驅動力,對柏泉旅游資源類型和內涵、道路和門檻等供給提出新的要求. 未來,“游客-東道主”驅動力將逐漸形成合力,引導當地人將資源轉化為新的產品服務.

4.2 主客需求影響空間表征方向

空間表征的變遷主要受到政策環境驅動力和經濟繁榮驅動力的影響,并服務于不同時期的“東道主-游客”驅動力. 傳統鄉村階段,政府重視實際民生,關注醫療教育等公共事業,由國有企業代為執行. 旅游探索階段,地方政府注意到巨大的潛在旅游市場,在關注村民生活的前提下挖掘旅游者需求,規劃旅游線路,企業成為建設主體.旅游參與階段,柏泉古鎮周邊游客源市場形成,游客不滿足于普通的觀光體驗,尋求研學、康養等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地方政府出臺多項旅游相關規劃,招商引資,在滿足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上,規劃建設“全域化、深度化”的旅游服務體系和“兩軸、三橫、四縱、五支”的旅游交通.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柏泉古鎮旅游發展提供優質環境,農旅、產旅和文旅融合為柏泉古鎮旅游市場重新賦能.

4.3 主客共享體驗表征空間和諧

表征空間是柏泉古鎮主客交往的最主要空間,其變遷是“東道主-游客”驅動力在外力作用下碰撞平衡的結果,呈現“共享化”趨勢. 一方面,政策環境驅動力和經濟繁榮驅動力帶來利好,東道主驅動力逐漸增強,東道主渴望迎接外來游客.另一方面,文化差異驅動力誘發近郊城市游客旅游動機,游客驅動力迅速增強,游客愿意前往柏泉古鎮.“東道主-游客”驅動力不斷尋求平衡,最終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主客共享”社會空間.

5 結論與討論

研究以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空間生產理論等為基礎,運用非參與式觀察法、參與式觀察法、深入訪談法等質性研究方法并通過扎根理論等對典型城郊鄉村旅游地柏泉古鎮的社會空間演變過程及機制展開了實證分析與研究. 研究發現: 1) 柏泉古鎮尚處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參與階段,社會總體滿意度較高,不同權利主體之間矛盾較弱,呈現出良性互動的主客交往關系; 2) 從空間生產的視角,柏泉古鎮社會空間演化過程可以分為物質環境日趨完善、政策資本逐步累積、主客共享協調發展三個層面; 3) “東道主-游客”權利交互作用成為柏泉古鎮社會空間演化的主導力量,具體表現為主客生產推動空間實踐變遷、主客需求影響空間表征方向、主客共享體驗表征空間和諧三個方面.

“主客共享、近悅遠來”是當今旅游目的地建設所應遵循的發展理念,處于旅游發展參與階段的柏泉古鎮在其演化過程中正悄然實踐著這一理念:主客間的良性交往與互動推動著旅游地的社會空間轉型. 柏泉古鎮能否進入相對穩定的成熟階段?“主客互動關系”會引導旅游地社會空間又發生怎樣的改變?有待進一步對其跟蹤觀察與長期研究.

猜你喜歡
主客東道主驅動力
東道主和“夏到主”
《紅樓夢》中的“打趣”之妙
東道主文化建構與旅游市場治理
油價上漲的供需驅動力能否持續
溫暖厚實,驅動力強勁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級功放
經驗與存在
突出文化產業核心驅動力
以創新為驅動力,兼具學院派的嚴謹態度 Q Acoustics
旅游目的地主客關系研究——以永定土樓為例
全運會東道主效應特征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