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項目化勞動課程開發與實踐探索

2024-03-10 01:40陳芳郭金榮
湖北教育·綜合資訊 2024年1期
關鍵詞:應城市搟面花卉

陳芳 郭金榮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隨著《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勞動教育成為學生成長的必修課。圍繞勞動課師資不足、課程體系無整體規劃、勞動場域資源缺乏等問題,應城市勞動教育教研團隊進行了積極探索。

“項目+團隊”,讓勞動教育熱起來

城鄉聯動,勞動教研有平臺。為開發和實施“一大四小”勞動項目,應城市教研室教研員和四所學校(兩所城區學校:市實驗小學、蒲陽小學;兩所鄉鎮學校:長江小學、楊嶺小學)的骨干教師組成勞動教育教研共同體。為合理開發勞動項目,勞動教育教研共同體在應城市教研室統籌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一月一研的主題教研模式,探索開發出具有應城區域特色的勞動項目。這種教研模式,打破了校際壁壘,搭建了城鄉銜接、學科融合的教研平臺。

進階培訓,項目成員有發展。首先,創造機會開闊視野,特別是項目組成員作為未來培訓者,優先加強對培訓者的培訓。其次,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搭建平臺,讓團隊成員走上更高的舞臺,作專題報告、案例分享、經驗交流或主持教研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打磨促其快速成長。最后,以課堂為突破口,以“自學·交流”為主要方式,以校本教研為途徑,多角度、多層面開展研討,交融碰撞,以提升團隊成員專業素養。

因地制宜,勞動項目有載體?!读x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開發勞動項目要“強化勞動與教育的有機統一”,要“注重項目與其他課程的緊密結合”,要“關注課外、校外勞動實踐體驗的有效拓展”。勞動教育教研團隊因地制宜開發出“一大四小”勞動項目,使勞動教育有了活動載體,也逐步形成了應城市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豐富了勞動教育課程內容。

“一大四小”勞動項目中的“一大”指在應城市教研室統籌下,以“四校聯動,交流研討”的方式,共同開發并實施的花卉種植項目“三千繁花向陽開”。項目實施過程中,教研團隊圍繞花卉種植的勞動主題開發出“探秘花籽,我播種”“DIY花盆,我來做”“我的花卉,我養護”“賞花會,我來秀”“花的故事,我來講”等系列勞動項目,讓花卉種植這一勞動項目課程體系化。

“四小”是指四所實驗學校因地制宜,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勞動項目。市實驗小學圍繞應城市特有的膏塑、膏雕、黃灘醬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定了“弘揚非遺文化,我為家鄉代言”的勞動項目主題,開發了《學做工藝粉筆》《創意制作石膏娃娃》《我是小小推銷員》等勞動課程。蒲陽小學根據學生日常生活勞動開發了《水果拼盤我會擺》《我是家務勞動小達人》等勞動課程。楊嶺小學則充分利用校外實踐基地,帶領學生開展農耕勞動。應城市長江小學位于歷史古鎮——長江埠,這里的砂子饃、豬油餅、水汽包子深受人們的喜愛,歷代有“食在長江埠、醉臥小漢口”的美譽?;谶@樣的地域特色,學校圍繞“傳承家鄉經典美食”勞動項目,開發出系列“家鄉美食”勞動課程,有“學做砂子饃”“制作傳統美食——翻餃”“記憶中的糖畫”“私人訂制泡菜”等。這些勞動項目彰顯了各校辦學特色,豐富了校園文化,讓學生把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在進行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開展勞動實踐,體驗真實的勞動過程。

專業的勞動團隊,因地制宜的勞動項目,以“項目+團隊”的方式實施勞動教育,不僅整合了勞動教育力量,解決了勞動課程師資不足的問題,還將勞動內容與本土文化相聯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勞動教育真正從“冷”變“熱”,顯示出勃勃生機。我們趁著這個熱度,成功立項省級課題《基于花卉種植的小學農業生產勞動教育資源開發與實踐研究》,目前課題已進入研究實施階段。

“實踐+創意”,讓勞動教育活起來

采用“實踐+創意”的方式開展勞動教學,可以讓勞動教育活起來。以應城市長江小學左楊老師的《我做家常手搟面》為例,講一講“實踐+創意”具體實施的方式。

基于文化,設計勞動主題。左楊老師以視頻《面條的歷史》導入課程,讓學生了解我國面條種類及發展歷程,感受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課程結束時,用視頻拓展生活中飽含寓意的一些美食以及背后的文化,引導學生關注并認同,讓傳統、美食、文化余音繞梁。

成于嘗試,優化勞動流程。讓實踐成為課堂的主流。在本課每一個動手環節,教師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學法指導,以突破教學難點,真正做到了教學評一致性。

例如,學生在做手搟面時,看似簡單但問題百出,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再實踐操作”,不斷試錯總結,再在總結中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成功的操作方法。讓學生不僅在勞動,而且要規范勞動、專注快樂地勞動。

敢于探索,激活勞動創新。讓家常的手搟面不平常,讓傳統制作與創意相結合。結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我們的手搟面可以從哪些方面創新呢?比如,在面粉中加入青菜汁,使面條呈現綠色;加入不同配料,改變面條口味等。

煉于價值,體現勞動魅力。將勞動技能運用于實踐,提煉升華出其價值是勞動教育課程最有魅力的地方。孩子們學會了手搟面,有的學生回家后跟家人一起做,成為家務勞動的參與者;有的學生在家人生日時端上一碗親手制作的手搟面,感恩父母,服務家人。

一節普通的手搟面制作勞動課,呈上的是溫暖,收獲的是親情,彰顯的是價值。

“實踐+創意”的實施方式,是應城市勞動教研共同體開展項目實踐與探索的主要路徑。學生在勞動中不僅出力流汗,而且學創融合,在傳統、傳承與創新中磨煉意志,接受鍛煉。

“知行+融慧”,讓勞動教育優起來

知行強素養。以花卉種植項目為例,四所試點學校的學生自從參與花卉種植項目以來,每天都有故事,每周都有變化,每月都有收獲。課間打鬧的學生少了,查看種子萌芽、記錄花卉生長狀況的畫面多了;眉頭緊鎖、沉默寡言的學生少了,關于養花的話題多了?;ɑ芊N植牽動著學生的喜怒哀樂,讓學生心靈得到滋養,為學生生活帶來無限快樂。各學科教師也加入花卉種植的行列中來:語文老師指導學生寫日記、小詩;科學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形態、生長變化;美術老師讓學生畫出花兒最美的樣子……與學科融合,在“勞動+”實踐中實現“五育”并舉,開辟新時代勞動教育新路徑。

融慧新資源?!耙淮笏男 眲趧禹椖客诰蚋鞣劫Y源,區域聯動,智慧整合實施途徑,在方寸土地上融匯勞動智慧,創造性解決場域和勞動工具匱乏的問題。如,學校的大樹底下、校園的角落里,師生拿著鐵鍬開墾出一塊塊土地;老師把雞蛋托找來做育苗杯,從外面運來泥土,和學生一起自制營養土裝入泡沫盒、花盆里。孩子們用廢棄的磚塊給花壇做圍欄、用飲料瓶做灑水壺……多途徑解決團隊成員專業知識欠缺的問題。團隊成員不斷向書本學習,向校園的花匠學習,向農科所的專家請教;線上線下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時常交流課程實施進展情況,共享好做法、聯動解決問題。

應城市“一大四小”勞動項目課程資源開發與實踐中,師生互相汲取智慧和靈感,初步構建出一個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勞動思想在學生心中萌芽,勞動精神滋養學生不斷成長,勞動育人實效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王娜娜

猜你喜歡
應城市搟面花卉
新書推薦:《應城老年教育文集(2023)》
李鱓·花卉十二開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時光深處的手搟面
《花卉之二》
駐村隊里的手搟面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術
應城市農機局到陳河鎮湯廟村開展春節前走訪慰問
應城市規模畜禽養殖與污染治理的有益實踐
應城市不同性別居民中心性肥胖及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