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項目化學習 提升勞動教育質量

2024-03-10 01:40席祖萍
湖北教育·綜合資訊 2024年1期
關鍵詞:夷陵區勞動評價

席祖萍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在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線的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面對當前勞動教育中重教育實踐輕素養培育的突出問題,宜昌市夷陵區嘗試將項目化學習引入勞動課程,以項目任務為驅動,用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大問題,讓勞動素養得以在課堂中生長,進而提升勞動教育質量。

圍繞目標,構建勞動項目化學習內容體系

在實踐中,夷陵區圍繞“聚焦項目化學習 構建素養課堂”這一目標,著力區域“橘都茶鄉 生態夷陵”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將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經常發現和感興趣的問題,轉化成一個個學習項目,形成區域可以共享的勞動項目群,各學校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勞動教育。

日常生活勞動項目群。日常生活勞動與學生息息相關,夷陵區把當地的飲食習俗以及日常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勞動任務轉化成勞動項目,形成日常生活勞動項目群。比如,每到冬季,夷陵區大小餐館的飯桌上都會上一份鄧村豆腐乳。鄧村豆腐乳為什么這么招人喜歡?它是如何制作的?老師將這個在真實情景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學做鄧村豆腐乳”勞動項目。鄧村中小學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走訪、調查,利用所學知識去實踐,學會做鄧村豆腐乳,并且不斷迭代升級,如“怎么把鄧村豆腐乳做得符合自己的口味?”“我為鄧村豆腐乳代言”等,學生在完成勞動項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勞動能力、培育了勞動精神。像這樣的勞動項目還有“我用粗糧來做餅”“舌尖上的節節根”“我是收納小能手”等。

生產勞動項目群。農耕勞動項目群。根據各鄉鎮的產業特點,夷陵區開發了系列“飄香”課程。各中小學根據區域勞動課程方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發勞動項目。如龍鎮小學結合“蔬果飄香”課程開發了“蘿卜的一生”勞動項目,三斗坪小學結合“種桑養蠶”課程開發了“養蠶繅絲”勞動項目,鄧村初級中學結合“茶韻飄香”課程開發了“搶時采制助茶農”勞動項目,等等。傳統手工藝勞動項目群。夷陵區有不少國家、省、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勞動教育如何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美術學科教學相結合?區域立足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學校美術特色校創建工作,有針對性地開發了相應的傳統手工藝勞動項目群,如小溪塔第二小學的“‘面向未來 ‘塑造多彩人生”項目、東湖小學的“扎染”勞動項目、太平溪小學的“牽花繡”勞動項目、霧渡河小學的“漢繡工藝我傳承”勞動項目等。

服務性勞動項目群。夷陵區結合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長江大保護等活動,將勞動項目進行整合,開發了系列公益勞動項目,如“創衛我參與”“我是夷陵小河長 爭當環保守護人”“保護母親河特別行動”等。

共享的勞動項目群,既體現了區域、學校勞動教育特色,又激發了學生參與勞動項目的興趣。

把握重點,推動勞動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施

為促進勞動項目化學習在學校勞動教育中落地實施,夷陵區在研究實踐中把握項目化學習實施模式構建、項目化學習資源庫建設以及項目化學習實施環境優化三個重點,讓勞動項目化學習在實施過程中有方法、有內容、有保障。

構建項目化學習實施模式。項目化學習是一種系統的學習設計,涉及六個維度,即核心知識、驅動性問題、高階認知、學習實踐、公開成果和學習評價。這種系統綜合的思考已經超出了原來“教學設計”的范疇,是在知識觀、學生學習、學習關系等多個層面進行的統合學習的設計和課程設計。根據六個維度的系統思維,夷陵區構建了勞動項目化學習的實施模式,即按照“立足生活、確定主題—圍繞主題、問題驅動—著眼素養、明晰目標—融入情境、開展活動—貫穿全程、實施評價”五個步驟設計實施。

如東湖初級中學勞動項目《巧做環保滅蚊燈,美化生態校園景》,項目主題來源于學?!芭c生態同行 為生命添彩”的辦學理念。隨著夏季來臨,校園里的蚊子難免影響師生的工作與學習,基于此真實情境,學生提出“如何消滅校園里的蚊子”的問題。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學科學習特點和年齡特征,將學生的勞動任務項目化,并利用相關知識與信息資料開展研究、設計和實踐操作,最終解決問題并展示和分享項目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勞動自理能力、勞動創新能力,明白“勞動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道理。

夷陵區勞動教育中心組深耕項目化學習,研究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與實施,各級課堂教學競賽成果顯著。其中:省級精品課2節、市級2節;湖北好課堂省級2節,其中現場展示課1節;省級培訓會上示范課1節;省級優秀課例3節。

建立項目化學習資源庫。為推動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為各年級勞動教師提供可參考的勞動項目實施案例,夷陵區組織了中小學勞動教育優質數字資源征集活動,內容包括項目設計、課件、微課、說課、優秀勞動教育案例等多個類別。經過評比和篩選,將優勝作品納入資源庫。目前,區教師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已建立起擁有勞動項目設計40個、課件80個、微課10節、說課10節、優秀勞動案例20個、勞動小能手制作視頻15個的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資源庫。部分學習資源被推送參加省級評比,獲評微課省級一等獎3節、優秀案例2個、“勞動小能手”5個。

優化項目化學習實施環境。勞動教育基地是學生開展勞動項目化學習的基礎和保障,是學校實施勞動項目化學習的重要載體。

立足家校。勞動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勞動項目實施的場所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為保證項目實施的順利進行,在開展勞動項目前,學校和家長需要提前做好溝通,明確教師、家長和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各自承擔的職責。依托校內基地。凡是建立了校內勞動基地的學校,進一步挖掘潛力,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領銜區域勞動項目的實施。如龍鎮小學建有比較規范的勞動種植基地和勞動教室,為全區“蔬果飄香”課程的開展提供了保障與示范。巧用校外勞動基地。勞動項目化學習可利用地方自然資源,依托周邊環境和校外勞動基地有效開展。勞動項目化學習與研究活動相結合,走進校外勞動基地,參與當地的勞動實踐,開展微勞動項目化學習。勞動項目化學習與德育活動相結合,如到福利院開展公益勞動,進行敬老愛老教育;到黃柏河畔,開展保護生態環境教育。

推進評價,促進勞動教育高質量開展

夷陵區著力推進勞動教育評價工作,促進區域、學校勞動教育高質量地開展。

學校評價。出臺《夷陵區學校勞動教育實施評價細則》,從整體規劃、組織保障、過程落實和評價機制等對學校勞動教育工作進行考核,評價結果納入區教育局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考核。

教師評價。出臺《夷陵區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學業績考核評價細則(試行)》,從開實課程、勞動成果、教研活動和師生獲獎四個方面對勞動課教師進行考核。在全區素養課堂競賽中將項目化學習納入考評細則,有效保證項目化學習的實施,教師評價結果納入區教育局優秀教師的考核。

學生評價。對學生的評價,采用勞動任務單、勞動清單、勞動檔案袋等工具,采用“學科測試+問卷調查”的方式,將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相結合,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地對學生勞動質量進行實時監測評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以評價促發展。通過各類評價,全區有10所學校被評為全區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夷陵區充分發揮示范學校的輻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促全區勞動教育開展。學校利用勞動周開展“勞動小達人”評選,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氛圍。

依托項目化學習,讓以“知識立意”的課堂轉向以“素養發展”為導向的學習,重新定義學習的同時不斷提升勞動教育的質量。

責任編輯/楊萬軍

猜你喜歡
夷陵區勞動評價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宜昌夷陵區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
湖北省夷陵區農民合作社發展實踐
我為群眾辦件事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