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障人獲得感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

2024-03-11 07:20呂催芳周永紅王亞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際殘疾人量表

呂催芳,周永紅,2,王亞麗

(1.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重慶 401331;2.重慶市特殊兒童診斷與教育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 401331)

獲得感指的是多元利益主體在改革和發展客觀過程中對自身實際所得的主觀評價[1]。作為一種主觀態度和心理感受,獲得感既強調人們物質層面的實際獲得,又關注文化精神層面的真實需求[2]。對于獲得感的內涵,學界較為一致地同意獲得感包含客觀獲得與主觀感覺兩個層面[1,3]。前者是獲得感的生成基礎,強調在國家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收獲”,包括收入、報酬等物質層面的實在獲得,也包括公平正義、自我實現等精神層面的意義獲得[4,5];后者是獲得感的約束條件,強調獲得感的生成中多種心理活動的調節影響[6],如對參與機會、認同程度、成就水平和滿足狀況的綜合感受。主觀感受基于客觀獲得產生,二者具有一定的因果遞進關系[3]。

對于獲得感的實際測量,學界存在兩種代表性的路徑:一是通過對社會調查項目的直接擬合考察獲得感的內容多維性和時序差異。如文宏、劉志鵬利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SGS)調研數據從經濟獲得感、政治獲得感、民生獲得感對獲得感進行測量[7]。呂小康、黃妍利用2006至2015年間的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數據,從個人發展感、社會安全感、社會公正感和政府工作滿意度四個維度的縱向比較對獲得感進行了測量[3]。二是圍繞具體研究對象實際需求編制心理測評工具。如何小芹等人通過自編量表從經濟條件、家庭支持、人際關系、學校支持、教師關懷、發展機會等六個方面考察了貧困大學生的相對獲得感現狀[8]。董洪杰等人從獲得內容、體驗、環境、途徑和共享五維度編制量表,考察了中國人獲得感現狀[9]。

總體而言,現有兩種獲得感測量路徑均不太適用于殘障人獲得感測評?;谏鐣{查項目進行回溯式的測量通常項目較少,內容上較側重于客觀物質獲得,可能會遺漏獲得感的豐富內涵的重要方面,如主觀精神獲得;基于研究對象實際需求編制的心理量表多局限于具體領域的普通人群,也難以客觀全面反映當前我國殘障人獲得感的需求特點。鑒于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礎上,結合殘障人群體的需求特點及當前殘障人服務工作實際,編制殘障人獲得感量表,為該群體獲得感的實證研究奠定基礎。

1 方法

1.1 問卷的編制

1.1.1 理論建構 從殘障人獲得感本身的生成邏輯來看,首先,殘障人獲得感的產生不是來自“給予”,更不是“恩賜”,而是來自“權利”[10]。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實現是殘障人獲得感產生的基本要求,需要國家和政府通過各種制度安排保障殘障人各方面權益[11],切實提高他們的物質和社會生活水平,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其次,作為一種心理認知和體驗,殘障人獲得感的生成與其需求的滿足程度密切相關。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方面統合了低層次的生理物質需求和高層次的精神心理需求,較為全面反映了殘障人群體的獲得感來源的多維性。對于身處弱勢的殘障人士而言,物質生活和社會保障等物質需要的滿足是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要,但其獲得感不能止步于物質上的滿足感,滿足情感和歸宿的需要乃至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應是殘障人士獲得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他們不滿足于只是被動地得到,也希望自己能參與社會生活和建設進程,并得到社會的承認。只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和實現發展,平等分享因經濟和社會發展而改善的生活條件,他們才能真正享受成就感和獲得感,進而上升為幸福感[10-12]。

殘障支持理論和我國殘疾人支持和服務實踐為殘障人獲得感的豐富內涵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持。殘障支持理論強調,殘在個體,障在社會?!皻垺笔莻€體具有的結構缺陷與功能限制?!皻垺笔欠駥е隆罢稀?,則取決于個體活動和交往的社會物理環境、信息環境有無障礙,人文觀念有無歧視[13]?!皻垺蓖ǔJ怯捎谙忍旎蚝筇煲馔馑a生的不可選擇因素,但“障”更多是由于社會文化認知與思維所造成的人為性障礙[14]。當前“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事業發展目標明確要求政府和社會要為殘障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服務支持,使得殘障人能夠在支持協助下獨立生活和工作,真正體現殘障人士的尊嚴和自我價值,全面融入主流社會[15-17]。殘障人獲得感本質上是殘障群體評價社會改革方案對自身發展的資源供給程度和發展包容度,與我國當前殘疾人社會事業發展具有目標一致性。因此,在內容結構上,殘障人客觀獲得感的評價內容既應有物質生活和社會保障的物質“獲得”,也應有人際情感和自我價值的精神“獲得”。

獲得感是人們對于自身實際收益在特定階段前后變化的評價,是人們對于自身所得的客觀比較和對比后產生的主觀感受[2]。因此,殘障人獲得感不僅取決于其“絕對獲得”狀況,也取決于其“相對獲得感”:個人利益在不同時間前后對比的“縱向獲得感”抑或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獲得和實現狀態對比的“橫向獲得感”。前者是理解在不均衡狀態下持續保持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樞機,而后者則是把握社會公平正義現實狀況的鮮明顯示。已有研究提示,對于殘障人群體而言,相對獲得感尤為重要。作為事實上的弱勢群體,發展過程中不斷被邊緣化的可能性更大,更易產生相對剝奪感[18]。相對剝奪感與獲得感是正負極的兩端,如果說“獲得感”是人們的收益感,那么,“相對剝奪感”則是人們的失落感,具有負能量特性[2]。當他們在與他人的橫向比較和時序的縱向比較中,體會到自身的不利方面,則易產生憤怒、不滿等消極心理體驗[19],會極大地降低甚至消解掉“獲得感”,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活。鑒于我國當前殘疾人事業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較之于橫向獲得感,縱向獲得感能夠更加充分地體現中國殘障人獲得感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趨勢。

基于上述理論構想,本研究將殘障人獲得感概念界定為:在當前殘障人相關法律及福利政策下,殘障人在一定時期內對于自身在物質生活、社會保障、自我價值、人際情感等物質及精神獲得的主觀認知。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物質生活、社會保障、人際情感、自我價值四個維度的縱向相對比較測量殘障人獲得感。

1.1.2 項目收集與量表編制 基于理論構想和訪談資料進行項目收集。本研究選取包括6名視障人士、14名肢體障礙人士、2名聽障人士、2名智力障礙人士(具備基本溝通交流能力的輕度智力障礙人士。下同)的24名殘障人士進行了線上線下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內容包括:(1)您感覺自己的獲得感來自哪里?(2)您覺得自己目前的獲得感如何?(3)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影響了您的獲得感?(4)您希望自己未來獲得感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5)您認為身邊獲得感比較高的人有哪些特點和表現?

使用Nvivo11Plus對訪談資料進行兩次編碼,編碼的內部一致性達91.3%。同時邀請另外一位研究者對訪談資料進行重新編碼,編碼一致性達90.6%。編碼結果整理如下:與原物質生活、社會保障、自我價值、人際情感的四維理論構想一致,其中物質、金錢、工資、存款、補貼、吃穿、衣食、住房、收入、看病、工作、生活、購買、衣服、衣物、美食、飲食、消費、電影、旅游、經濟歸納為物質生活;就業、教育、權利、養老、社保、醫療、服務、政策、障礙、交通、公共、設施、接納歸納為社會保障;精神、價值、幫助、學習、獨立、態度、心理、開心、快樂、尊重歸納為自我價值;家庭、朋友、家人、爸爸、媽媽、愛情、婚姻、戀愛、關愛歸納為人際情感。

基于理論構想,結合訪談編碼結果編制量表初始條目,得到80個初始條目的項目庫。由24名參與訪談的殘障人士、24名未參與訪談的殘障人士、5名殘障人事業工作人員、3 名心理學專家、9 名特殊教育學研究生對初始條目的可讀性、相關性等進行討論,并提出修改建議。最終得到初測條目共40 題,量表采用Likert 5 點記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為1~5分。

1.2 被試

本研究分為初測與正式施測兩個階段。初測階段選取270 名被試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47份。其中視力障礙者70 人,聽力障礙者59 人,肢體障礙者80 人,智力障礙者23 人,自閉障礙15人。男性103人,女性144人。年齡處于14~84 歲之間(18 歲以下60 人,19~35 歲86 人,36~60歲65人,61歲以上36人)。該部分數據被用來對初測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正式施測被試共600名,獲得有效問卷574份。其中視力障礙者139 人,聽力障礙者73 人,肢體障礙者278 人,智力障礙者65 人,自閉障礙19 人。男性312 人,女性262 人,年齡處于14~84 歲之間。該部分數據隨機抽取一半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另一半用于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檢驗。

1.3 效標工具

采用董洪杰等人[12]編制的中國人獲得感量表作為殘障人獲得感量表的效標工具。該量表共包括28 個項目,采用Likert 7 點評分,從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評分越高說明獲得感水平越高。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4.0和AMOS 24.0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2 結果

2.1 項目分析

對初測收集的247份問卷進行項目分析。采用臨界比率法和題總相關法對初測問卷的40 個項目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所有項目的CR 值均在3.00以上,題總相關系數在0.469~0.817之間。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初測的247 份問卷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KMO=0.875,χ2=2527.25,df=253,P<0.001,說明本樣本數據適合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并用最大方差進行旋轉,選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4個,累計方差解釋率為56.343%。同時刪除因子負荷和共同度低于0.4 以及交叉載荷較大的項目,重復多次后,共刪除17 個項目。剩余的23 個題目形成正式問卷。采用正式量表調查的287份數據再次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0.897,χ2=3251.60,df=253,P<0.001。結合碎石圖,最終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4個,累計方差解釋率58.865%(見表1)。根據理論構想和各因子所包含的具體題項將第一個命名為社會保障,第二個因子命名為自我價值,第三個因子命名為物質生活,第四個因子命名為人際情感。

表1 殘障人獲得感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n=287)

2.3 信度檢驗

隨機抽取正式施測中的另一半287 份問卷數據,對殘障人獲得感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遵循自愿原則,對其中的33名被試進行重測信度檢驗,兩次問卷填寫時間間隔19天。殘障人獲得感各因子及總體獲得感的信度指數詳見表2。

表2 殘障人獲得感問卷的信度分析

2.4 效度檢驗

2.4.1 結構效度 隨機抽取正式施測中的287份問卷數據,對殘障人獲得感問卷的四因子結構模型進行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模型擬合良好(χ2/df=1.665,CFI=0.966,TLI=0.958,RMSEA=0.048,RMR=0.056)。

對287 名殘障人數據進行Pearson 相關分析發現,殘障人獲得感問卷四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588~0.766,四因子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17~0.938。見表3。

表3 殘障人獲得感問卷的內部相關矩陣

2.4.2 效標關聯效度 殘障人獲得感問卷各維度及總分與中國人獲得感問卷的相關系數為0.376~0.799,呈中等程度顯著正相關(P<0.001)。

3 討論

作為一種主觀態度和心理感受,獲得感的形成與人的需要的滿足密切相關?;隈R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殘障支持理論所構建的殘障人獲得感多維發展模型符合目前殘障人相關法律及福利政策下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要求,據此編制的殘障人獲得感量表由物質生活、社會保障、人際情感和自我價值四維度構成,因素分析相關結果支持四因子的殘障人獲得感理論構建模型,與當前殘疾人事業發展平等、參與、共享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一致[2,12]。

“物質生活”反映了個體在一定時期內感知到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質生活的滿足是個體獲得感生成的基本需求。我國當前殘疾人社會支持工作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工作緊密結合,在制度設計、政策安排、項目實施上給予支持,從而為殘障人獲得感的生成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吧鐣U稀狈从沉藗€體在一定時期內感知到的醫療服務、養老保險、就業支持等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支持體系的改善狀況。政府對殘障群體在醫療、教育、養老和就業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及財政支持,全社會對殘障人士的尊重、關心和幫助是增進殘疾人福祉,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殘疾人平等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程[20],平等分享發展成果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一環?!叭穗H情感”反映了個體在一定時期內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體驗到的人際互動與情感支持狀況,“自我價值”則反映了個體在一定時期內日常工作生活中感知到尊重和欣賞,積極主動參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意愿?!叭穗H情感”和“自我價值”兩個維度體現了主動接納、充分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只有實現了社會與殘障人之間在心理、情感上交流與互動的認知、認同與認可,幫助殘障人積極主動參與社會、融入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平等、參與、共享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保證殘疾人真正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4,6,12]。

殘障人獲得感量表的編制嚴格遵循心理學量表編制的步驟。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與效度考察結果表明,該量表可以作為測量殘障人獲得感的有效工具。

猜你喜歡
人際殘疾人量表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戰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我驕傲
方便殘疾人用的櫥柜Chopchop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量表的初步編制
PM2.5健康風險度評估量表的初步編制
為殘疾人筑一個“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