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體驗視角下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比較研究

2024-03-12 05:28肖婉季一木
現代教育技術 2024年2期
關鍵詞:學習體驗在線開放課程高質量

肖婉 季一木

摘要: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對于促進在線教育優質發展、推動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在線開放課程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實踐應用中存在課程完成率低、學生參與度低、學習體驗差等問題,亟須重視在線開放課程質量研究,以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為了解國內和國際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的特點,文章基于學習體驗視角,首先對20門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評論進行文本挖掘,揭示其學習體驗的八大構成要素;然后文章從感官體驗、內容體驗、情感體驗和價值體驗四個維度對其進行整體比較,并從素質類課程、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三個方面對其內容體驗與體感體驗進行了特色分析。文章通過多維度及多層次比較研究,從學習體驗視角揭示了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的共性和差異,以期為我國在線課程的質量提升和國際化傳播提供實證參考。

關鍵詞:學習體驗;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MOOC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24)02—0081—09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4.02.009

一 問題提出

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變軌超車的“教育新基建”[1]。當前,國內外已建設了一批成熟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如國外的Coursera、Udacity、edX,以及我國的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愛課程等,這些平臺紛紛上線了諸多門類、不同學科的豐富課程,極大地滿足了各類學習者的廣泛需求。然而,在線課程的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實踐應用中出現課程完成率低、學生參與度低、學習體驗差等問題[2][3][4],因此如何提升在線課程質量成為教育研究者持續關注的重點話題。目前,學界對在線課程質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種路徑:以專家評審為主、以機構自查為主、以學習者調查為主[5]。其中,專家評審和機構自查是基于標準的、階段性的、權威主導的評價[6],通過自上而下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在線課程的內容、資源、平臺等多個維度進行質量評估;學習者調查則基于學習體驗視角,從學習者對在線課程環境、學習活動、學習交互等多方面的感知來評價在線課程質量[7],從而“反推”在線課程應如何設計以滿足學習者的真實需求。當前,我國對專家評審及機構自查的在線課程質量評價研究較為成熟,為系統全面地指導在線課程的整體設計、開發與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學習體驗視角下的在線課程質量評價研究則相對不足,且主要局限于本土學習者。然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學習者對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的感知共性和差異,可以探尋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的核心特征,為實現面向主體需求的在線開放課程設計提供重要參考,同時也為促進我國在線課程的國際傳播奠定基礎。因此,本研究嘗試從學習體驗視角,通過多維度多層次比較,探究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的共性和差異,為我國在線課程的提升優化和持續發展提供實證參考。

二 研究設計

1 研究問題

學習體驗是學習者對在線課程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的感知與情感反應,包括對在線課程環境、學習活動以及學習效果等要素的主觀心理感受[8],它不僅從主體視角反映了課程質量及實際效果,也間接映射了學習者的內在需求,能夠反向賦能在線課程的優化設計[9]。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學習體驗,對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進行比較研究,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①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構成要素比較。學習體驗是學習者內在狀態(如需求、動機、情感等)、學習平臺(如操作難易度、界面清晰度等)以及教育者(如教學活動組織、講課風格等)相互作用的產物[10],從整體視角探尋在線課程學習體驗的構成要素尤為重要。那么,學習者對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感受的構成要素有哪些?有何共性和差異?

②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不同維度學習體驗特征比較。學習體驗是學習者對在線開放課程感官、功能、價值等多方面的主觀感受,需要多維度、分層次對學習體驗進行深入剖析。那么,在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中,學習者在不同維度的學習體驗有何共性和差異?

③不同類型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特征比較。在線開放課程涉及領域眾多、學科廣泛,學習者對不同領域或學科在線課程的體驗可能存在差異,明確這些差異有助于針對不同在線課程類型進行特色設計。那么,在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中,學習者對不同類型課程的學習體驗有何共性和差異?

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學習者視角下的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為對象,具體篩選標準包括:①以中外知名在線課程平臺中國大學MOOC和Coursera平臺作為案例來源;②在線課程的選課人數反映了其應用規模和吸引程度,課程評分反映了學習者對課程的滿意程度和質量評價,將兩者作為典型案例選取的參考指標;③選取的典型案例盡可能覆蓋多個學科。綜上,本研究分別從兩個平臺選取了2022年10月選課人數前十名、總課程評分不低于4.0,涉及多個學科的課程(合計20門),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對課程案例的學習者評論進行研究,數據來源的依據為:①課程評論直接反映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直觀感受;②課程評論匯聚了各地區、多時段的學習者,有利于通過學習者群體大數據實現對課程的客觀畫像。本研究利用“八爪魚”對以上20門課程評論進行爬取,獲取中國課程評論72397條,剔除無效數據后為72140條,提取詞匯約80.5萬;獲取國外課程評論數據74632條,剔除無效數據后為73724條,提取單詞約105.6萬。

為了實現對文本的內容解讀與量化比較,本研究借助KHCoder軟件[2]進行數據分析:首先,將中、外課程評論數據分別導入KHCoder軟件。然后,利用詞頻分析、語境分析、編碼分析、聚類分析、交叉分析、應分析進行處理。具體來說,通過詞頻分析發現課程評論中被學習者頻繁提及的詞匯,揭示學習體驗的重點內容;利用語境分析將詞匯回歸于原文語境以進行理解和核驗,避免對學習體驗的淺層理解;編碼分析可以實現意義相近的詞匯、同一意義層面詞匯的主題建構,進而更加抽象地分析學習體驗;聚類分析、交叉分析、對應分析則可以實現編碼和課程變量的關系建構,從而揭示不同課程變量(如課程類型)下學習體驗的差異。

三 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構成要素比較

為了從學習者視角探究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的構成要素,本研究對課程評論進行詞頻分析、語境分析和編碼分析:首先,利用KHCoder工具分別對中、外課程評論進行詞頻分析,各提取出前20個名詞高頻詞[3],來呈現學習體驗的重要內容。接著,利用語境分析查看高頻詞所在語境的含義,實現對高頻詞的還原式及情境式理解。然后,利用KHCoder的編碼規則對高頻詞進行主題編碼[4],建構學習體驗的構成要素。最后,本研究得出授課教師、知識內容、學習基礎等八個學習體驗構成要素。此外,本研究還利用KHCoder編碼統計功能,對各主題編碼進行頻率計算,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中外課程學習體驗的共同構成要素包括授課教師、知識內容、學習基礎、學習資源、時間投入、學習收獲。首先,授課教師和知識內容均排名前二,中國課程的授課教師占比最高,國外課程的知識內容占比最高。其次,學習基礎和學習收獲占比也較高,反映了學習者在線學習動機的清晰性和目標的明確性。進一步對高頻詞的語境進行分析發現,中外課程在學習基礎、時間投入兩個要素表現出較高的相似性,易于學習、有效學習是學習者的主要訴求,說明學習成本投入的評估是學習者考察在線課程質量的重要因素。再次,中國課程注重教師講授的條理性、對問題的解答,以及提供實例和練習以促進理解;而國外課程凸顯了教師的語言表達特色,關注概念的闡述和主題的設計,重視教學材料的提供和課程作業的布置,使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此外,在中國課程中,學習者關注課程的教學設計;而在國外課程中,學習者比較注重課程平臺支持及工具應用。綜合以上比較可以發現,中國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主要為基于良好教學設計的、強調教師講授引導的、以教為主的在線課程,而國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主要為具有豐富知識內容的、依托資源材料支持的、以學為主的在線課程。

四 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不同維度學習體驗特征比較

為了解學習者的不同維度學習體驗有何共性和差異,本研究基于學習體驗維度框架對課程評論進行詞頻分析、語境分析和編碼分析。已有研究從不同理論視角提出了學習體驗維度模型,如安哲鋒等[11]基于用戶體驗理論和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了MOOC學習體驗模型,包括感官體驗、行為體驗、情感體驗及實用價值體驗四個方面;黃璐等[12]提出了包括感官層、功能層和精神層三個維度的在線課程學習者體驗模型,并著重分析了課程內容對學習者功能層和精神層體驗的滿足。參考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設計了包含感官體驗、內容體驗、情感體驗和價值體驗的學習體驗分析框架。由于在線課程內容是學習體驗的重要維度,本研究參考閆寒冰等[13]提出的學習者在線課程內容感知框架,設計了內容的難易性、豐富性、新穎性、趣味性、實用性、清晰性、透徹性、權威性、生動性、啟發性十個指標。此外,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具有一定的層次性[14],為了更細粒度地展示學習者情感體驗的內容,本研究從認可度、愉悅度、感激度三個層次進行分析。綜上,本研究建構的學習體驗維度框架、內涵及指標如表3所示。

首先,利用KHCoder工具分別對中外課程評論進行詞頻分析,各提取出前500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高頻詞[5]。然后,基于本研究建構的學習體驗維度框架,利用KHCoder編碼規則,分別對中外課程前500個高頻詞中涉及學習體驗各維度、各指標的詞匯進行主題編碼,形成編碼文件[6]。建立編碼文件后,利用KHCoder進行編碼統計分析,得到中外課程各體驗維度及具體指標編碼占比,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中外課程的內容體驗和情感體驗占比較高,其次為價值體驗,感官體驗占比較少,說明高質量的在線課程能夠有效激發學習者的深層學習體驗;中國課程情感體驗的占比高于國外課程,國外課程感官體驗和價值體驗的占比明顯高于中國課程,說明中國課程能激發學習者的情感強度,國外課程則更重視學習者的感官刺激和價值獲得。從內容體驗的具體指標來看,難易性在中外課程中均居榜首,豐富性也占較大比重,說明是否易于學習、內容是否豐富是在線學習者考慮的關鍵因素。從各指標占比多少來看,中國課程更關注課程內容的清晰性、透徹性和生動性,三要素均與教師對內容的講授直接相關;國外課程則更關注內容的豐富性、權威性和啟發性,更反映出課程內容的內在質量。此外,在編碼過程中,國外課程評論中出現了設計指標以外的重要高頻詞匯,如engaging、relevant、challenging、interactive、accessible,反映了在線課程內容的互動性、相關性、挑戰性、易得性在國外課程內容體驗的重要性。綜合來看,中國課程在內容體驗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注重以教師為媒介對知識內容的講解傳達;而國外課程更注重課程內容本身質量,旨在通過資源支持和參與互動激發熱情、啟發思維。從情感體驗的層次來看,認可度在中外課程中占比均為最高。進一步分析語境可以發現,中國課程的認可度主要集中于對教師的肯定和贊賞,而國外課程表現為對內容質量的認可。同時,國外課程中學習者在愉悅度和感激度層面的情感體驗比中國課程更強,主要表現為在課程學習中的愉悅感、滿足感、享受感,以及對授課教師、課程團隊、課程平臺的感謝,并樂于將課程推廣給其他學習者。綜上說明,授課教師是中國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的靈魂,高質、高效的授課受到了學生的高度好評,而國外課程更注重調動學習者的熱情和愉悅感。

五 不同類型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特征比較

為探究不同類型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的特征與差異,本研究基于學習體驗的四個維度特征,采用KHCoder對中外10門課程進行聚類分析。結果顯示,中外課程均可聚為三類,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可將其概括為素質類課程、基礎類課程及專業類課程,如表5所示。

為了發現這三類課程在學習體驗維度上的具體差異,本研究根據聚類結果分別在KHCoder中外項目中設置課程類別變量,然后將不同維度學習體驗的主題編碼與課程類別變量進行交叉分析,并生成氣泡圖,結果如圖1、圖2所示[7]。圖1和圖2的相似之處在于:中外三類課程中,內容體驗和情感體驗的主題氣泡均較大,說明這兩個維度是所有類型課程學習體驗的核心內容;中外素質類課程價值體驗維度編碼顏色最暖,說明這類課程的核心在于提高學習者的知識獲得感,讓其感受到所學知識對學習、生活的實際價值。但是,中外不同類型課程在內容體驗和情感體驗兩個維度的氣泡顏色分布相差較大,說明其具體特征表現出一定差異。為探究差異,本研究分別將中外課程內容體驗和情感體驗各個指標的主題編碼與課程類別變量進行對應分析,結果如圖3、圖4所示。圖中的虛線交叉點為原點,方框為課程類別變量,圓圈為課程特征主題編碼,箭頭虛線為向量。在對應分析圖中,可以通過角余弦法分析不同變量或類別之間的伴隨性。以探究中外素質類課程的內容特點為例,分別由原點向課程類別變量、內容體驗主題編碼做正向量,若某主題編碼正向量與課程類別變量正向量夾角越小,表示該主題編碼與該課程類別伴隨性越高??梢钥闯?,在內容體驗方面,中國素質類課程的內容特征為實用性、生動性、啟發性、趣味性和新穎性,國外素質類課程的內容特征則為實用性和啟發性,在內容生動性、趣味性及新穎性上的表現稍遜于中國課程。同理,中國基礎類課程的內容特征為豐富性,而國外基礎類課程的內容特征為權威性,兩者表現出較大差異。對于專業類課程,中國課程的內容特征為清晰性、透徹性及難易性,國外課程也表現出這三個特征,同時在豐富性、生動性、新穎性和趣味性方面表現較強。在情感體驗方面,中國素質類課程給學習者帶來的愉悅感較明顯,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中表現為認可和感激;在國外課程中,素質類課程給學習者帶來的愉悅和感激較多,基礎類課程更易獲得學生的認可,而在專業課中學習者情感體驗相對不明顯。

六 結論與啟示

以上研究結果揭示了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的構成要素,比較了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體驗的共性和差異,可以為面向主體需求的在線開放課程設計提供重要參考。

1 結合受眾社會文化的心理差異,加強參與性與互動式在線教學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突出教師講授和教學設計,而國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則更強調知識內容提供和平臺工具支持。這不僅體現了中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本身的特點,也反映出受眾群體的社會文化心理差異,可以為我國在線開放課程邁向國際化共享、傳播和發展提供參考:首先,轉變教學設計理念,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在線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學習,借鑒通用學習設計理念,通過豐富性的呈現方式、多樣化的參與方式和多類型的學習方式,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和興趣[15]。其次,繼續發揮我國在線開放課程中教師講解的優勢特色,加強教師在互動性和參與性上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習者對知識的內在熱情和挑戰欲望,引導其進入沉浸式學習,獲得心流體驗。

2 基于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特點,優化在線開放課程的教法設計

研究發現,學習者對中外素質類、基礎類以及專業類課程的內容體驗存在較大差異。素質類課程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啟發性、生動性,基礎類課程注重內容的豐富性、權威性,而專業類課程則強調內容的清晰性、透徹性、難易性。一方面,這體現了不同類型課程內容的獨特性,需要進行針對性和差異化的教法設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優化學習體驗。例如,針對專業類課程,教學應重視知識講解是否清楚透徹,知識傳達是否易于理解吸收;而對于素質類課程,教學應強調課程的實用價值和啟發作用,如對于學習者視野提升、思維訓練、能力培養、生活體驗等方面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這也揭示了在線學習者的不同學習動力,并表現出與教育目標的內在一致性,即既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力資源,也為個人追求生命的繁盛和有價值的生活做準備[16]。因此,進行在線開放課程設計時,需要明確課程目標與內容定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習者的不同需求。

3 豐富情感體驗的層次及類型,優化在線開放課程的情感化設計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能夠有效喚起學習者的情感體驗,但在情感層次上相對單一,主要表現為對課程的認可;國外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則更能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情感,如愉悅、感激等。由于學習情感體驗的不同層次對調控行為動機、調節行為過程、調整行為結果發揮著合力作用[17],因此應盡可能調動學習者多個層次的情感體驗。此外,從不同類型課程的情感體驗來看,中國專業類課程情感體驗較強,而國外素質類課程情感體驗更為明顯。分析發現,專業類課程更突出教師講解的作用,而素質類課程更強調知識內容的價值,說明中國課程在情感體驗的激發上主要與授課教師相關。但由于在線課程中教學和學習時空的分離,容易造成師生及生生之間的“情感疏離”[18],需要將情感化設計融入在線課程的整個過程,以增強學習者的情感投入和情感聯結。同時,由于在線開放課程中的情感體驗是在學習者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課程資源、授課教師等多種體驗對象交互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應將情感設計融入各個要素,從而豐富學習者的情感體驗類型,加大情感體驗強度,提升情感投入程度。

參考文獻

[1]李運福,周效章,楊曉宏.面向主體需求的在線開放課程優化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22,(1):104-110.

[2]毛雁冰,李心羽,趙露.教育數字化轉型中在線教育質量提升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2,(9):38-42.

[3]劉倩,李穎.主動選擇:在線課程“高輟學率”的積極理解——基于學習者投資理論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21,(4):45-52.

[4]汪玉峰.在線課程討論環節“低參與率”現象的積極理解與應對——基于對話教學理論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22,(5):47-52.

[5][6][13]閆寒冰,段春雨.面向學習者感知的在線課程內容質量分析框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5):95-103.

[7][8][9]劉斌,張文蘭,江毓君.在線課程學習體驗:內涵、發展及影響因素[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90-96.

[10]Albers M J. Communication of complex information: User goals and information needs for dynamic web inform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2004,(1):15-26.

[11]安哲鋒,張峰峰.MOOC學習質量立體模型的構建研究——基于學習者體驗視角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8,(6):18-23.

[12]黃璐,裴新寧,朱瑩希.在線課程內容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新探——基于學習者體驗和知識付費的視角[J].遠程教育雜志,2020,(1):104-112.

[14][17][18]李同同,譚多寧,譚紹華.在線學習情感體驗的維度、特征及其作用機制[J].成人教育,2022,(10):63-70.

[15]王志軍,余新宇.在線課程設計與開發:要素、理念模型與過程模型[J].開放教育研究,2022,(3):81-92.

[16](美)凱瑟琳·埃爾金,李雁冰.教育的目的[J].教育發展研究,2016,(18):1-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gh-quality Open Online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Experience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open online cour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wer. However, the current quality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s uneven, leading to issues such as low course completion rates, low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oor learning experienc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is urg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research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high-quality online open course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d the texts of 20 high-quality online open courses revie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revealed the eight components of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Then, the paper made an overall comparison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ensory experience, content experienc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value experience,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ontent experience and somatosensory experi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y courses, basic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level compara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high-quality online open courses in China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experience, expecting to provide empirical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online courses in China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Keywords: learning experience; high-quality;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

猜你喜歡
學習體驗在線開放課程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
基于學習行為數據的在線學習時間規律探析
基于CRP平臺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
契合感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從“3號文件”看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