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目標的設定與落實

2024-03-12 06:31賀雨桐徐文彬潘禹辰
關鍵詞:語文要素小學語文

賀雨桐 徐文彬 潘禹辰

摘 要:單元教學目標向上承接課程目標,向下統領單元內的課時教學目標,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要以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為主線,微觀和宏觀相結合,初步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以相關單元為參照,已知和未知相呼應,準確定位單元教學目標;以語言運用為指向,學科內與學科外相關聯,精準落實單元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目標;語文要素;人文主題

教學目標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教學評價和測量的依據,是師生教學的向導,也是教學重難點的來源。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可以劃分為課程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三個層級。其中,單元教學目標向上承接課程目標,向下統領單元內的課時教學目標,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如何設定并落實單元教學目標?本文以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為例進行剖析。

一、以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為主線,微觀和宏觀相結合,初步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統編語文教材的自然單元按照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雙線組元 ?[1] ,因此,“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應是設定單元教學目標的兩條主線,也可稱之為單元教學目標的語用目標和人文目標。單元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微觀與宏觀相結合,微觀層面分析單元文本,宏觀層面呼應學段要求。

(一)微觀層面分析文本,補單元提示之留白

設定單元教學目標首先要沿著兩條主線,開展單元文本分析,補單元提示之留白。

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由《古詩三首》(《芙蓉樓送辛漸》《塞下曲》《墨梅》)和《黃繼光》《“諾曼底號”遇難記》《挑山工》三篇記敘文構成。凝練單元提示中羅 ??曼· 羅蘭的名言,我們可將人文主題維度的目標定為“人物品質”,語文要素維度的目標定為“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學習從多個方面寫出人物特點”。二者可進一步整合成“通過品讀細節描寫來感受人物品格,運用細節描寫來展現人物品格”。然而,三首古詩和三篇記敘文是如何體現這一目標的?單元導語對目標的提示是否有留白?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行細致的文本解讀。

三篇記敘文分別描述了船長對崗位的堅守、對乘客的負責與對生命的關懷,革命者以生命為代價換取戰爭的勝利、國家的安定,以及普通人腳踏實地實現個人的價值。參照丁錦宏對品格教育的劃分,三者分別體現了“人對他人”的責任、關懷,“人對國家”的尊重、責任以及“人對自我”的尊重、責任。 ?[2] 三篇記敘文都是通過刻畫事件中的人物展現人物品格的,語言、動作描寫都是亮點,但呈現方式不同?!吨Z曼底號遇難記》更注重語言描寫,展現在緊急情況下船長與手下真實的對話,作者的提示語甚至都沒有出現。這些簡短但擲地有聲的對話,反映了船長的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和對婦女兒童的關懷備至?!饵S繼光》中動作描寫是一大特色,作者似在人物行為處按下暫停鍵,予以細致的動作描摹。特別是黃繼光在暴風雨般的子彈中站起來的段落,將英雄的革命形象定格?!短羯焦ぁ穼幼髅鑼懞屯饷裁鑼懴嘟Y合。挑山工們在重壓下曲折前行,腰臂、膝蓋自然與他人不一樣,但在日復一日的勞苦中,他們仍然顯出“得意的神色”,因為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對工作的負責。這其中蘊含的哲理,實際是作者對比自己的心浮氣躁而獲得的啟示。只有厘清三篇記敘文在展現人物品格的寫作手法上的共性與個性,才能真正落實單元提示中的目標。

與三篇記敘文不同,三首古詩的出彩處

不在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而在于通過意象的描摹營造獨特的意境,用意境烘托人物的品格。比如,《塞下曲》中的“月黑雁飛高”“大雪滿弓刀”營造了塞外雪夜,將士們準備率兵追敵的肅穆、緊張的氛圍。寶刀出鞘等待已久,在茫茫夜色中,落滿全身的大雪也壓不住他們乘勝追敵的決心、誓死衛國的忠心,體現了將士對國家的責任擔當。另兩首詩則體現了堅守自我、不與世俗為伍的人物品格?!盾饺貥撬托翝u》中“寒雨連江夜入吳”“楚山孤”先是描述了雨夜孤山圖,營造了濕、冷、暗、空、孤的凄冷意境,接著筆鋒一轉,用“冰心”“玉壺”自喻,表達自己承受得了孤獨、堅守本心的高潔品格?!赌贰纷鳛轭}畫詩,借物喻己,“淡墨痕”“清氣滿乾坤”,表達自己如墨梅般無意爭奇斗艷,只愿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意志。如此,本單元的目標就需要加入“通過品味古詩意象的選取、意境營造的精妙來感悟人物品格”一條。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文本分析后逐漸鋪展開,在此基礎上將單元提示中的目標具體化,并補其缺漏,促使單元目標覆蓋到每篇選文。需要說明,“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中的學習要求較為明確,這里不做深入分析。

以單元提示為基礎,結合文本分析所提煉的單元目標指明了教學的大體方向,它是我們設計學習活動的“航標燈”,確保教學不旁逸斜出。

(二)宏觀層面呼應課標,與單元內容相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的學段要求明確了學段目標。

在設定單元目標時,我們還需根據課標中的學段要求,細化單元目標內容,讓目標表述既符合學段特色,又與本單元內容相融合。 課標分四個維度提出學段要求,其中的“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屬于語言理解層面的目標,“表達與交流”屬于語言運用層面的目標,“梳理與探究”則是為達到語言理解運用而采用的方法,可以不單列,只在前述目標中滲透。每一學段要求之后另列一段提示,是課標希望學生在完成以上具體目標時達到的文化與情感目標,即人文目標。因此,我們沿著兩條主線可以將本單元教學目標劃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文化與情感”四個維度:

1.識字與寫字

(1)分類整理表現人物不同品格的詞語;

(2)感知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漢字與生活中事物、行為的關聯。

2.閱讀與鑒賞

(1)初步把握選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人物的何種品格;

(2) 初步感受三篇記敘文中描述的生動的人物形象,品味其中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

(3)在詩文誦讀中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分析意象的選取、意境的營造的精妙。

3.表達與交流

(1)觀察社會、積極思考,注意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事情寫清楚;

(2)清楚明白地說出自己理解的人物品格,并有禮貌地向他人請教、回應。

4.文化與情感

(1)初步感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2)體驗語言文字中的人物情感,品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思想智慧;

(3)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品質。

基于單元內容和學段要求梳理出的單元教學目標,時時觀照核心素養的培育,以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旨歸,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教育目標為導向,豐富了教學的內涵。

二、以相關單元為參照,已知和未知相呼應,準確定位單元教學目標

建構主義學習觀告訴我們,學生進入課堂前擁有自己的經驗,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及已學知識經驗。教學的功能在于把已有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以往的學習經驗決定了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教師檢驗其學習情況,把握其最近發展區,提出適合其年齡特點的更高的目標,才能挖掘其學習潛能。因此,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已知與未知,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準確定位最適合學生的適切的單元教學目標。

梳理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從三年級上冊開始,與“人物品格”相關的內容編排如下頁表1所示。這幾個單元的人文主題都是感悟人物品格,只是側重點不同。本單元之前的三個單元,主要聚焦兒童顯現的純真品質,包括革命者如司馬光、周恩來在少年時代的愛國品質;而五年級之后的單元大多展現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屬于革命文化類選文。本單元在其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既描繪了普通人默默奉獻、腳踏實地的品格,又展現了革命者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精神。從語文要素來看,三年級下冊“多彩童年”的單元目標“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與本單元的單元目標“學習從多個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類同,但本單元選文的人文目標是“展現人物的品質”,因此,寫作目標也要隨之增加難度,人物特點由一個到多個。三年級時寫作展現的是人物幽默、粗心、愛闖禍的特性等,但本單元更多是通過語言和動作描 ??寫展現人物的品質,即通過行為展現人物的思想、品性等,而非表面上的性格,由具象走向抽象。同時,這一單元的目標也為五、六年級的目標設定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這樣的目標設定,避免了不同年級目標的低效重復,而是依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三、以語言運用為指向,學科內與學科外相關聯,精準落實單元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應用。一方面,學生需要將單元選文中的所學應用到單元習作中;另一方面,學生要將本學科所學的言語智慧、讀寫技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前者關注讀與寫的關系,是學科內的應用;后者關注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是學科外的應用。

(一)學科內的應用

首先是讀與寫轉化的學科內應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兩個方面,聽、讀是語言輸入的過程,為說、寫的輸出做準備。寫作心理學提示我們,學生在進行表達之前,需要通過推敲詞語、斟酌語段、調整結構、增改內容來構思 ?[3] 。因此,我們需要在閱讀選文時,積累語言材料、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敘述結構,以此作為寫作構思的基礎,語言表達的樣例。

從敘述結構來看,閱讀和寫作有相同的結構特征,即閱讀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獲得文章的結構圖式,成為寫作的先行組織者。 ?[4] 本單元三篇記敘文的結構都可作為學生敘寫人物品格故事的借鑒。品格故事的情節類型多以問題解決型和發現型為主,比如,《諾曼底號遇難記》《黃繼光》甚至鏈接材料《祖國,我終于回來了》都是典型的問題解決型故事,遵循著“事件發生背景”“陷入危機”“危機解決”和“結局”的情節線索。 ?[5] 其中,背景和陷入危機是故事的起因,危機解決是人物道德品質的集中展現,是文章的關鍵,也是學生在寫作時需要重點記敘的。其結局不僅是事件的結局,更是被敘人物的結局,借助危機的解除與人物的犧牲兩者結局之間的強烈沖突,呈現人物品格的偉大。而發現型的故事,如《挑山工》,隱含著作者在不經意間發現的被敘人物的品質。這種品質不如問題解決型故事中的人物品質來得強烈、鮮明,是讓人在仔細品味咀嚼后恍然大悟,帶有人生哲理的意味。學生在仿寫此類故事時,要善于在平凡生活中見偉大。

再者,選文對人物的細節描寫也值得借鑒。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馴致以繹辭”,學習他人作品來雕琢文辭就是這個意思。本單元選文細節描寫的精到之處上文已有闡述,在此不再贅述。古詩詞中含義豐富的詩句可直接用以評價人物品格,敘議結合,給文章增色,深化主旨。例如,“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就可用來評價堅貞純潔、不隨波逐流、淡泊名利之人。綜上,單元教學目標落實過程中,讀與寫的目標要相互呼應,語言表達的要求要建立在語言理解的基礎上。

(二)學科外的應用

葉圣陶先生認為,為了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學習語言:“盡量運用語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6] 課程改革也強調課程實施要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習情境,在完成實際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因此,落實單元教學目標時應關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

比如,本單元可歸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根據此學習任務群中的教學提示“整合聽說讀寫”“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前述單元目標落實到以下任務中:?一年一度的“班級好少年”評選活動開始了,請你推舉心目中的好少年人選(可毛遂自薦),撰寫演講稿,并做主題演講。

當然,教師在發布這一任務時需要細化要求。比如,用一件事或幾件事展現人物事跡,結尾可用上學過的古詩對人物作評價等。

再如下面這個任務:“在十歲成長儀式上開展‘撰寫同學錄活動,用凝練的詞語概括同學美好的品質,并簡要記錄‘他讓我感動的事情?!边@些生活中的活動,滲透進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適時適地勾連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讓單元目標落地生根,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在現實生活中踐行。

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具有極大的關聯性,不可完全分割。因此,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描述及實施建議等部分也都應在制定單元教學目標時納入考量,讓單元目標充分體現新課標理念。

參考文獻:

[1] 王尚文,王詩客.語文課是語文實踐活動課[J].課程·教材·教法,2009(4):26 30.

[2] 丁錦宏.品格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8.

[3] 董蓓菲.語文學習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86.

[4] 黃偉.讀寫結合的理論基礎[J].江蘇教育,2013(45):7 9.

[5] 盧楊.敘事學視角下的文本解讀方法與案例[M].北京:華文出版社,2021:122 123.

[6]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

猜你喜歡
語文要素小學語文
立足語文要素喚醒美妙體驗
淺談一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基于語文要素優化教學路徑策略的研究
正確解讀課后習題 有效落實語文要素
在“雙線并進”中落實“雙線組元”思想
落實語文要素,教好單元習作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