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據挖掘探討中醫藥治療青光眼術后的用藥規律

2024-03-12 06:09師宜鵬于琦張豐李雪菲謝立科解曉斌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利水滲濕桃仁利水

師宜鵬,于琦,張豐,李雪菲,3,謝立科,解曉斌

青光眼是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1]。據估計,2020 年全世界約有7,602 萬人患青光眼,預計到204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1,182萬人,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青光眼患病人數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2]。眼壓升高是青光眼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降低眼壓是青光眼治療的主要目標,除了藥物和激光治療之外,抗青光眼手術是重要的降眼壓手段[3]。中醫學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重視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臨床實踐[4-8]表明,在青光眼手術后使用中醫藥治療對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手術后患者的視功能等,均具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中醫藥治療青光眼術后的文獻進行分析,總結其組方用藥規律,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建庫至2022年8月31日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數據庫中關于中藥治療青光眼術后的臨床研究類文獻。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明確診斷為青光眼;(2)行手術治療;(3)術后服用中藥湯劑,單獨使用或聯合其他方法使用;(4)處方藥物組成完整。

排除標準:(1)綜述、理論探討、Meta 分析、會議摘要、研究細胞或動物等基礎實驗類文獻;(2)同一中藥處方的多篇文獻只納入1篇。

1.3 研究方法

語種限制為中文,主要采取主題詞結合自由詞方式在上述數據庫中進行檢索,主題詞為“青光眼”“青風內障”“綠風內障”“五風內障”;自由詞為“中醫”“中西醫”“證型”“中藥”“術后”“手術”。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學》[9-10]將涉及的中藥名稱和藥性進行規范化處理,如“酒軍”統一為“大黃”;“綿芪”“北芪”統一為“黃芪”;將“微寒”“寒”統一為“寒”,“微溫”“溫”統一為“溫”等。將信息錄入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藥物頻次及高頻藥物用量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Statistics 26.0 軟件對高頻中藥進行聚類分析,選擇最小聚類數為5,最大聚類數為10,聚類方法為組間聯接,度量標準的區間選擇Pearson相關性,得出高頻藥物聚類分析樹狀圖;運用SPSS Modeler 18.0 的Apriori 算法對高頻中藥進行關聯規則分析,設置最低條件支持度25%,最小規則置信度65%,最大前項數2,挖掘中藥間潛在的關聯規則。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共納入文獻57 篇,包含處方64 個,涉及中藥113 味,累計使用頻次703 次。中藥四氣以寒性藥最多(圖1A),共50 味(44.25%),其次為溫性藥37 味(32.74%)、平性藥21 味(18.58%)、涼性藥5 味(4.43%)。五味以甘味藥最多(圖1B),共46 味(40.71%),其次為苦味藥30 味(26.55%)、辛味藥26 味(23.01%)、咸味藥7 味(6.19%)、酸味藥4 味(3.54%)。歸經以肝經最多(圖1C),共42 味(37.17%),其次為肺經22 味(19.47%)、脾經17 味(15.04%)、心經16 味(14.16%)、腎經13 味(11.51%)、膀胱經2 味(1.77%)、胃經1 味(0.88%)。

圖1 治療青光眼術后中藥四氣、五味和歸經分布圖

2.2 高頻中藥用藥頻次

使用頻次≥10 次的中藥(高頻中藥)共21 味(表1),排在前5 位的依次為當歸(43 次,6.12%)、川芎(42 次,5.97%)、丹參(33 次,4.69%)、茯苓(27 次,3.84%)、黃芪(26次,3.70%)。

表1 治療青光眼術后高頻中藥使用頻次統計

2.3 高頻中藥功效分類

以補虛藥最多(表2),共6 味(28.57%),其次為活血化瘀藥(5 味,23.81%)、利水滲濕藥(3 味,14.29%)、清熱藥(3 味,14.29%)、解表藥(2 味,9.52%)、平肝息風藥(1 味,4.76%)和開竅藥(1 味,4.76%)。

表2 治療青光眼術后的高頻中藥分類情況

2.4 高頻中藥聚類分析

對高頻中藥進行聚類分析,截距設為24,可得到2 個聚類結果(圖2)。第Ⅰ類功效為益氣活血利水:麥冬、郁金、桃仁、葛根、石菖蒲、地龍、黃芪、茯苓、白術、川芎、生地黃、丹參;第Ⅱ類功效為行氣活血利水:紅花、赤芍、車前子、當歸、白芍、甘草、澤瀉、柴胡、梔子。

圖2 治療青光眼術后的高頻中藥系統聚類分析

2.5 高頻中藥關聯分析

對高頻中藥進行關聯規則分析,設置支持度為25%,置信度為65%,且提升>1,得出20 組二項關聯分析結果,并將所得結果以提升度降序排列。關聯性較強的前5位分別是白術-茯苓、黃芪-地龍、川芎-桃仁、丹參-葛根、當歸-白芍(表3)。

表3 治療青光眼術后的高頻中藥關聯規則分析

3 討論

青光眼是一組以特征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眼病,屬中醫學“五風內障”等病范疇,手術治療是青光眼西醫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11-12]。本文對治療青光眼術后的中藥處方進行挖掘分析,以便為青光眼術后的中醫藥治療提供參考。

從中藥的性味分析顯示,藥性以寒、溫為主。寒性藥以清熱為主;溫性藥以溫里散寒、溫經通絡為主。藥味以甘、苦、辛為主,《本草從新》[13]載:“甘者,能補、能和、能緩;苦,能瀉、能燥、能堅;辛者,能散、能潤、能橫行”,即甘味中藥具有補益、和中、緩急止痛的作用;苦味中藥具有瀉熱、燥濕、堅陰的特點;辛味中藥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歸經分析顯示,大部分中藥以入肝經為主,其次為肺、脾、心、腎經,可見青光眼術后患者發病部位在目,與肝的關系最為密切,其次還與肺、脾、心、腎相關。肝開竅于目,目為肝之外候。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視。肝主疏泄,調暢氣機,《靈樞經·脈度篇》[14]云:“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由此可見,藥性寒、溫,藥味甘、苦、辛,歸肝經的中藥能切中病因,直擊病位。

高頻中藥使用頻次顯示當歸、川芎頻次排位靠前。兩味中藥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15]證實,活血化瘀類中藥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此外,實驗研究[16]發現,當歸中的有效成分當歸多糖對慢性高眼壓下視網膜組織神經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可促進輕微受損或瀕臨死亡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恢復軸漿運輸,促進軸突再生[17]。

高頻中藥功效分類結果顯示,補虛藥、活血化瘀藥、利水滲濕藥使用較多。有學者[18]認為,手術本身對人體也是一種侵害因素,人是一個整體,局部損傷可造成整體生理調節與防御功能失衡。手術后人體氣、血、津液運行失常,可導致出現氣滯血瘀水停,故活血化瘀藥、利水滲濕藥應貫穿始終,同時也應兼顧補氣養血以固護正氣,以防正氣消耗太過導致正虛邪戀。

從高頻中藥聚類分析結果看,治療青光眼術后的核心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第Ⅰ類藥物由補陽還五湯化裁而來,黃芪補益元氣,令氣旺血行,瘀去絡通;桃仁、丹參活血化瘀;郁金、川芎行氣活血;生地黃、麥冬養血益陰;地龍、葛根通經活絡;茯苓、白術健脾利水;石菖蒲開竅化濕。諸藥合而用之,共奏益氣活血利水的功效。第Ⅱ類藥物為血府逐瘀湯化裁而來,紅花、赤芍活血祛瘀止痛;白芍、當歸養血活血;柴胡理氣行滯,使氣行血行;梔子清熱涼血;澤瀉、車前子利水滲濕;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而用之,共奏行氣活血利水的功效。

關聯分析結果顯示,白術-茯苓、黃芪-地龍、川芎-桃仁為提升較高的藥對。白術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甘溫補虛,苦溫燥濕,既能補氣健脾,又能燥濕利水;茯苓味甘而淡,可利水消腫。白術和茯苓合用可健脾利水。黃芪甘溫,既能補氣,又能利水;地龍性善走竄,長于通行經絡。黃芪和地龍合用可益氣活血利水。川芎辛香行散,溫通血脈,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氣導滯,為“血中氣藥”;桃仁味苦通瀉,入心肝血分,善瀉血滯,祛瘀力強。川芎和桃仁合用可行氣活血。

綜上,本研究通過數據挖掘發現治療青光眼術后用藥以補虛、活血化瘀和利水滲濕類藥物為主,大多選擇藥性屬寒、溫,藥味屬甘、苦、辛,歸肝經的藥物。另外,還得到治療青光眼術后的核心藥物組成,并探究潛在的藥物組合配伍規律,這為今后青光眼術后的中醫藥治療提供一些借鑒和新的思路。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納入文獻的樣本量較少,納入文獻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仍需臨床實踐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挖掘出的潛在中藥組合。

猜你喜歡
利水滲濕桃仁利水
桃仁炮制歷史沿革及現代研究進展
桃仁和酒
《古今名醫臨證金鑒》論治淋證的用藥規律研究
何復東運用自擬益氣活血利水方治療虛損性疾病經驗
基于分級用藥理論的沈氏女科利水滲濕藥應用分析*
玉米薏苡仁利水湯可改善小腿腫脹
不同產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狀鑒別
益氣活血利水復方塌漬治療大鼠深靜脈血栓的實驗研究
豬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及其藥理活性研究
葶藶子、薏苡仁、車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