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夢游天姥吟留別》談文化氛圍對李白一生的影響

2024-03-15 01:03劉妍妍
語文世界(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道士道家李白

劉妍妍

李白的詩歌中有著濃厚的神話情結,主要表現在對上古創世神話應用上,初唐盛行道家思想,一些上古的神話融入其中,李白接受的道家思想,直接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

一、 社會環境對李白的影響

李白從出生地回到家鄉青蓮鄉時,正值大唐盛世,中國社會從南北朝時期的動蕩不安,轉入相對安定的時期,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各地文化的交融,社會空前繁榮,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景象。為了加強統治,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唐朝皇帝自稱老子是自己李姓的始祖,崇信道教。在主流社會的這種濃厚的道家文化的熏陶下,許多遠古的神話故事被人們搜尋出來,融入道家思想,便于道士在談經論道時,激發百姓對主流思想的認可,豐富素材,吸引聽眾。李白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走出四川走向長安的念頭逐漸變得強烈,他也想遍尋名士,了解更多的未知之謎。

他以大匡山為起始點,游歷附近的一些州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踏遍各處名勝古跡,拜訪各地的高人隱士。他曾作詩描繪了自己當年訪道的所聞所見,記錄了當時道士的不同凡響的生活情景。后來,他去梓州長平山拜訪趙蕤,二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忘年交。趙蕤把自己的畢生所學《長短經》傾囊相授,趙蕤的教誨激發了李白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在四川家鄉,他結識了一生的好友道士元丹丘,元丹丘對李白的生活、學習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李白對瀛洲的向往

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提到的瀛洲,就是傳說中的海外仙山之一。在古代的神話故事中,瀛洲是連接天神與人類的通道之一,共工怒觸不周山后,不周山倒了,能與天神連接的通道就只剩下海外的瀛洲,這就是唐代諸多文人夢想找到瀛洲的原因。因此,瀛洲深得當時世人的喜愛,只是大海茫茫,出海艱難,仙跡難尋,少有瀛洲確切的信息,世人求之不得。很多文人筆下都提到過瀛洲,李白在《題雍丘崔明府丹灶》寫道:“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伴赤松歸?!笨梢?,在神話故事里,瀛洲的影響力的確很大,只是“煙濤微?!?,人們不知道它在哪里。在《西游記》中,孫悟空去尋求醫人參果樹的良方時,也來到了瀛洲,找“瀛洲九老”。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瀛洲的記錄,可見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三、夢幻與現實的落差

天姥山比起王屋山要略差一點,但也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六福地,是真人魏顯仁修行的地方。傳說此處可以聽到天姥的歌聲,還有天雞的叫聲,當地流傳著天雞除蝗災的神話,大雨過后,天姥山的景色美到了極致,簡直是人間仙境。天姥山很早以前就是文人雅士向往的天下名山,自然也成為李白追求精神自由的樂園。

李白離家以后,希望謀得一官半職,施展自己的抱負,因為才情太高,性格傲岸,多次被人嫉妒,一直郁郁不得志。后來,在好友元丹丘和吳筠的推薦下,李白做了供奉翰林,無奈唐玄宗只是看中了他的才情,沒有給他施展政治才華的機會。李白仕途遭受挫折,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李白加入道士的行列,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圓了童年的夢,也圓了人生的夢。

李白癡迷于修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態度,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想去找一個遠離塵俗的山林,尋求高人的提攜。李白追慕前賢足跡,開篇先從越人的傳說寫起,夢中尋訪天姥山,穿越千里,跟隨謝靈運的足跡神游天姥山,那夢中的天姥山云霞明滅,凡人中的有緣人可以一睹天顏,這種神來之筆,不落俗套的表述方式,開篇就成為驚天之語。正因為是夢,所以他在寫作時就不拘一格,把夢境中離奇的場景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借著越人的傳說,一夜就飛越千里,在明媚的月光下,飛過平靜的湖面,湖水如鏡,映照著太白的仙姿。月亮是李白的最愛,他一生中關于月亮的詩很多,“小時不識月”“床前明月光”“我寄愁心與明月”等膾炙人口的句子很多,或許,明月才是李白心里一生的執念。

身著謝公屐,虔誠地攀登天姥山?!鞍氡谝姾H?,空中聞天雞?!碧祀u是神話故事中的天上的雞,傳說桃都山有一棵很大的樹,樹上有一群天雞,太陽從大海里升起,陽光照到這棵樹上時,天雞就開始打鳴,天下的雞都跟著打鳴。在這里,李白就將神話故事移花接木,為他所用,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天姥山的高大神奇?!扒r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鄙綆r重重,道路盤桓,崎嶇的山路在崇山峻嶺間穿梭,山間的奇石嶙峋,奇花異草引人駐足,美麗的景色使人逐漸迷失了方向,這是神話故事中常見的情節。在夢中,猛獸出行,大地震顫,黑云密布,電閃雷鳴,恐怖的氣氛令人壓抑,使人驚心動魄,隱藏在深山里的仙府,緊閉的石門突然打開,仙府里是從未見過的奇異世界,眾仙歡迎李白加入他們的行列,紛紛從天上下來,駕著長風,踏著彩虹,坐著車馬,密密麻麻,那些猛獸都乖巧地彈奏樂器,慶祝這一時刻。李白正在享受著美好的時刻,突然間魂魄驚動,他從夢中驚醒,留下一聲長嘆。

古來萬事如向東流淌的水,一去不再復返,多少夢想,多少努力都如一場大夢。李白這樣執迷不悟,更待何時?他高喊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掀起了那壓在心頭的多年的石頭。他追求自己精神上的幸福,不再向權貴們低頭諂媚,在有限的日子里,去追求無限的快樂。是不是李白不想去施展自己的抱負了?其實,這是李白在發牢騷,表達對現實不滿。他的內心其實是很矛盾的,詩歌里流露出詩人的愁緒。他借神話故事起頭,認為自己的人生就如同這場夢一樣,還是要珍惜世間的快樂,帶著神異的白鹿,到各地的名山去拜訪仙人,探討長生之道。

總之,李白的一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熏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與神話傳說有關的描寫,這既與他狂放不羈的性格,隨意揮灑的文筆有關,也是他博學睿智的體現,他對祖國文化的熱愛,與他對上古先賢的仰慕不無關系。李白不經意間弘揚了傳統文化,讓后人有機會尋覓前人的足跡,感受文化對我們成長的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道士道家李白
A New Way of Dao
《道士下山》
紙上的李白(三)
紙上的李白(二)
紙上的李白(一)
漫畫道家思想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生“十不過”
一頂神奇的道士帽
倒下的那一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