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的用藥規律*

2024-03-15 05:49楊璐呂素張麗潘煥煥陳茜岳婷盧改會
中醫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白芷面膜痤瘡

楊璐,呂素,張麗,潘煥煥,陳茜,岳婷,盧改會

1.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2.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尋常型痤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多由患者情緒不穩定、飲食不健康、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常發生于青春期,臨床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發病率非常高,嚴重者還伴有結節、囊腫和瘢痕等皮損,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2]。目前,西醫治療該病以口服抗生素、激素、維A酸及理療為主,但療效低、復發率高、易產生耐藥性。中醫治療該病可以整體為導向,多途徑、多靶點協同作用。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在預防和治療常見痤瘡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3]。

中藥面膜是以多種中藥為主要成分的傳統配方,具有獨特的組成規律和配伍原則。數據挖掘技術可將處方特征、藥方配伍信息進行深層次挖掘,是揭示其復雜相互關系的有效方法[4-6]。因此,本研究運用數據挖掘分析方法對中國知網、萬方、讀秀、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中2013年5月5日至2022年5月5日已發表的有關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以確定常見的痤瘡類型和核心藥物組合,為臨床辨證用藥提供參考及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檢索方式本文以中國知網、萬方、讀秀、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為數據來源,檢索途徑為主題檢索,時間范圍:2013年5月5日至2022年5月5日。使用中文關鍵詞“中藥面膜”和“痤瘡”,中文關鍵詞“外用”和“粉刺”;“Acne”是英文的主題性詞語;“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sk”“Acne”為英文主題詞,“external treatment”為英文自由詞。

1.2 文獻納入標準(自擬)(1)明確診斷為痤瘡;(2)干預方法以中藥敷貼為主,可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對痤瘡進行臨床療效觀察;(3)確定中藥面膜的使用方法;(4)中藥面膜處方相同者僅納入樣本量較多的文獻;(5)療效判定標準明確。

1.3 文獻排除標準(自擬)(1)動物實驗、機制的研究分析;(2)研究對象為小兒、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的文獻;(3)研究方法采用針灸、推拿或口服中藥的文獻;(4)治療藥物僅為單味中藥的文獻。

1.4 中藥名稱規范將符合納入標準的中藥錄入Microsoft Excel處理,建立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的數據庫。參照2015年版《中藥學》和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將藥名、性味、歸經進行規范處理,如“雙花”統一為“金銀花”,“生薏苡仁”“炒薏苡仁”統一為“薏苡仁”,“丹皮”統一為“牡丹皮”等。

1.5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庫中規范好的中藥錄入Microsoft Excel進行頻次、性味、歸經的統計分析,利用Clemen-tine12.0以及SPSS 25.0軟件,利用Apriori算法進行中藥的關聯規則分析,并且利用系統藥物聚類進行聚類分析。

2 結果

共檢索出文獻589篇,根據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后獲得符合要求的文獻181篇,共涉及181首方劑,189味中藥。

2.1 高頻中藥分析將符合要求的181首方劑進行排序,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分析共有藥物189味,使用頻次超過40次的有11味藥材,且頻次最高為104次,最低為44次。清熱解毒藥類大黃出現104次,占比57.46%;活血藥類丹參出現100次,占比55.25%,見表1。

表1 中藥面膜治療尋常痤瘡處方中高頻藥物(使用頻次≥40次)頻次、頻率分析

2.2 藥性藥味分析參照2008年版《神農本草經》對納入所有藥物的藥性、藥味進行統計分析,見表2、表3。

表2 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處方中藥性分析

表3 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處方藥味分析

2.3 藥物歸經分析對納入所有藥物的歸經進行統計分析顯示,189味中藥涵蓋12經,見表4。

表4 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處方中藥物歸經分析

2.4 高頻藥物聚類分析將11味高頻藥物進行聚類分析,根據中醫理論和臨床用藥的經驗,將其分為3種類型,分別為:清熱類(蒲公英、野菊花、丹參、連翹、金銀花、黃芩、黃連、黃柏)、消腫散結止痛類(白芷)、解毒療瘡類(大黃、苦參),其中以清熱類藥物使用頻次最高,占比高達69.37%,見表5。

表5 高頻藥物聚類分析

2.5 關聯規則的中藥處方分析以181篇文獻中的中藥面膜配方為研究對象,運用 Clementine 12.0軟件,對其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分析顯示:共得到關聯規則42條,大黃-白芷的置信度較高,大黃-丹參的支持度較高,見表6。

表6 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處方用藥關聯規則分析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用于治療粉刺的中草藥,其四氣分布主要是寒、涼、溫、平,五味分布主要是苦、辛、甘、淡,歸經分布主要是肝、胃、心、肺、脾經。中藥面膜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中藥有大黃、丹參、白芷、黃芩、金銀花、黃柏、連翹、蒲公英、黃連、玄參、板藍根等,其中以大黃、香附、黃連、玄參、板藍根為核心?,F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具有潤腸通便、解熱鎮痛、止血、利膽、抗菌、收斂、抗癌等作用[7-10]。中醫認為,痤瘡是由于體內陽熱偏盛,加之飲食不節、肺胃有熱、受風,使經絡氣血上蒸,血隨熱行,壅塞皮表,不能充盈所致[11-13]。大黃可發揮抗炎的效果[14-15]。丹參味苦、性微寒、無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養血安神的功效,丹參中含有的丹參酮能抗雄激素,減少皮脂分泌,從而減輕炎癥反應[16]。白芷具有消炎、抑菌殺菌的效果,可以讓人體的微循環得到改善,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還具有瀉下攻積、清熱解毒、瀉火的效果,可緩解胃腸濕熱、肺經郁熱,從而發揮治療痤瘡的作用[17-21]。

痤瘡的病因多種多樣,但其確切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也有可能是由于雄激素代謝紊亂,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迂曲堵塞,皮脂堆積,形成丘疹[22-24]。通過聚類分析,可將高頻藥物分為清熱類(蒲公英、野菊花、丹參、連翹、金銀花、黃芩、黃連、黃柏)、消腫散結止痛類(白芷)、解毒療瘡類(大黃、苦參),根據病因病機針對性地從清熱、解毒、散結等方面對痤瘡施以治療。在中醫配伍方面,關聯規則分析顯示,支持度最高的10項組合分別為丹參-大黃、白芷-大黃、黃芩-大黃、金銀花-大黃、黃柏-大黃、黃連-大黃、硫黃-大黃、白芷-丹參、黃芩-丹參、金銀花-丹參。研究表明,丹參所含的丹參酮可抑制雄激素,減少皮脂分泌,緩解炎癥反應,同時能改善微循環,促進皮損愈合[21];大黃所含的游離蒽醌、黃芩所含的黃芩乙酸乙酯;白芷所含香豆素類成分具有明顯的解熱抗炎鎮痛作用;黃連、黃柏所含的小檗堿對痤瘡丙酸桿菌等痤瘡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黃芩所含野黃芩苷還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過敏介質的釋放,進而抑制炎癥[25-26]。

本研究分析了近10年中藥面膜治療痤瘡的用藥規律,所用藥物以性寒味苦為主,清熱類藥物使用居多,且多從肝、胃、肺經論治,藥物關聯規則發現大黃-丹參的支持度最高,有望為痤瘡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本研究尚存在不足,如樣本量太少、文獻質量參差不齊、數據挖掘技術本身的局限性等,最終所得藥物在配伍之后的功效仍有待于驗證。

猜你喜歡
白芷面膜痤瘡
霧面膜
不同等級白芷飲片HPLC指紋圖譜
面膜里的新乾坤
哈哈鏡 面膜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三子湯配合放血療法治療痤瘡病150例
面膜DIY
熏硫與未熏硫白芷抗炎鎮痛作用的對比研究
熏硫與未熏硫白芷的體內外HPLC圖譜對比分析
消風清熱散治療面部痤瘡69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