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體血清點眼對神經營養性角膜病變持續角膜上皮缺損的療效評估

2024-03-15 03:22王文瑩馮珺鄧世靖李上張陽接英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患眼滴眼液自體

王文瑩 馮珺 鄧世靖 李上 張陽 接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學與視覺科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730

神經營養性角膜病變(neurotrophic keratopathy,NK)以角膜敏感性下降和角膜愈合不良為主要特點,患眼淚液分泌減少,角膜對各種刺激更為敏感。早期NK類似淚膜破裂時間縮短型干眼[1],表現為表層點狀角膜炎(Ⅰ期)。隨病情進展,角膜上皮損害程度加重,角膜上皮屏障功能障礙,出現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PED),伴光滑、卷曲、混濁的邊緣,角膜基質受累時出現角膜水腫、條紋和Descemet膜皺褶(Ⅱ期)。暴露的角膜基質易受蛋白酶分解而引起角膜潰瘍或組織溶解,導致角膜穿孔(Ⅲ期)。依據疾病分期的不同,NK的治療包括藥物療法和手術療法,Ⅰ期給予人工淚液、眼皮貼、淚點栓等治療;Ⅱ期采用角膜接觸鏡佩戴、自體血清點眼、肉毒素上瞼板上緣或提上瞼肌肌腹注射、眼瞼縫合治療,必要時聯合抗生素治療;Ⅲ期采用重組人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滴眼液點眼、羊膜移植術、結膜瓣覆蓋術、角膜移植術或神經移植術等方法治療[1]。NK輔助治療包括充分的眼表組織潤滑和減少角膜暴露以及其他藥物和手術療法。臨床試驗已證實,0.002%賽奈吉明滴眼液(意大利Milan公司)對NK治療有效[2-3],但因其價格昂貴、增加角膜敏感性以及停藥后角膜瘢痕形成等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4-5]。板層或全層角膜移植術或瞼緣縫合術適用于有角膜溶解趨勢、累及組織較深的角膜潰瘍,但手術本身的風險以及角膜移植術后神經營養的缺乏易導致植片溶解和排斥反應[6]。研究發現,角膜神經再生手術操作復雜,且與對側正常眼比較,術后1年患眼角膜神經功能的修復仍不完全[7],該治療方法患者不易接受。此外,P物質、胸腺素β4等新的NK治療藥物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1]。自體血清與淚液的滲透壓、pH值和營養成分相同,含有生長因子、蛋白酶抑制劑和維生素,有利于受損角膜上皮的修復和生長,且其中的胰島素生長因子與P物質可協同促進角膜上皮的生長和移行,用于Ⅱ期(PED期)NK的治療可以避免NK向Ⅲ期進展[8],然而迄至目前相關的系統療效和安全性研究結果仍少見。本研究擬評估自制自體血清對NK導致的頑固性角膜上皮持續缺損的療效和安全性,為臨床上相關疾病的治療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系列病例觀察研究方法,納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診斷為NK導致的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患者20例20眼,其中男8例,女12例;患者年齡18~70歲;均為單眼發病;就診時病程為14~84 d。診斷標準參照2022年Birmingham大學的NK研究[1]。納入標準:各種誘因導致的NK伴持續角膜上皮缺損,2周標準支持治療(人工淚液、抗生素等滴眼液點眼,可聯合或不聯合角膜繃帶鏡)后裂隙燈顯微鏡聯合角膜熒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CFS)檢查顯示角膜上皮缺損直徑>2 mm,Cochet-Bonnet角膜知覺計檢查1個象限或以上有角膜知覺時絲線長度≤5 cm。排除標準:(1)對研究中所用藥物或試劑有變態反應史;(2)入組前1個月參與其他臨床試驗者;(3)裂隙燈顯微鏡和角膜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檢查證實為細菌、真菌或棘阿米巴等感染性角膜病變者或角膜混合感染者;(4)患者有相關全身疾病,如高脂血癥等。本研究嚴格遵循《赫爾辛基宣言》,研究方案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文號:TRECKY2021-110)。所有患者均有治療意愿并了解本研究診療方法、目的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入組前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呋€特征見表1。

表1 患者基線特征Table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1.2 方法

1.2.1患者自體血清的制備和保存 依據2020年中國自體血清滴眼液治療角膜及眼表疾病專家共識[10]推薦的標準方法操作:晨起空腹,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靜脈血25~100 ml,其中10 ml用于血清病原體及常規項目檢測,其余部分置于無抗凝劑的無菌真空采血管中。常溫下靜置2 h,離心半徑10 cm,3 000 r/min離心10~15 min。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取出上層血清,用未加防腐劑的0.9% NaCl溶液稀釋至體積分數為20%,置于注入4支無菌抗生素滴眼液瓶中,-20 ℃冰箱保存(最長保存1個月)。對制備好的自體血清滴眼液抽樣進行微生物培養48 h,若培養結果為陽性則須丟棄。

1.2.2眼科相關檢查 采用標準對數視力表(xk09,溫州星康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檢查患眼最佳矯正視力(LogMAR視力);采用裂隙燈顯微鏡(BQ900,瑞士Hagg-Streit公司)檢查眼前節表現;采用彩色數碼外眼照相機(BX900,瑞士科林公司)記錄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部位、深度及是否伴有角膜水腫、內皮皺褶等;采用2%熒光素鈉滴眼液點眼,裂隙燈顯微鏡下檢查CFS面積,以角膜上皮缺損區水平最長徑及垂直最長徑的乘積為角膜上皮缺損面積[11];采用活體共聚焦顯微鏡(invivoconfocal microscopy,IVCM)(HRT-3型,德國Hidelberg公司)觀察上皮缺損區域角膜各層結構,重點觀察基底下神經纖維的走行和數目;采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覺計(法國Luneau公司)測定患眼角膜知覺,患者取坐位,囑患者向正前方及周邊4個象限轉動眼球,用直徑0.11 mm尼龍線垂直輕觸角膜,至尼龍線變彎到開始可見彎度時(約偏斜5°)為止。先用6 cm的尼龍線進行試驗,如患者角膜無知覺,再依次縮短5 mm,直到患眼有瞬目反應為止,最長絲線出現的角膜知覺即為角膜敏感性,記錄絲線長度(cm)[12]。

1.2.3患者綜合治療 NK治療目標是終止角膜缺損進展和逆轉已發生的變化,其中PED的治療目的是促進角膜再上皮化和預防角膜基質溶解。NK治療需根據角膜病損的嚴重程度分級進行階梯漸進性多種方法的聯合治療。自體血清點眼前的綜合治療包括NK的病因治療、不含防腐劑人工淚液的局部應用、促進角膜上皮修復滴眼液點眼、局部廣譜抗生素滴眼液點眼[多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0.5%,5 ml,日本參天制藥株式會社),每天2次]及角膜繃帶鏡的佩戴等,干眼患者可聯合淚小點栓塞等治療。

1.2.4患眼自體血清點眼 自體血清點眼應按照自體血清使用共識的要求進行[10]。自體血清應用時每次從-20 ℃冰箱中取出1支,短期(1周內)應用時置于4 ℃冰箱保存。自體血清每日點患眼4~6次,使用1周應丟棄。治療療程可視角膜上皮生長和缺損區愈合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使用1~3個月。

1.2.5評估指標 治療后1、2、3、4、8、12、24周復診,共隨訪6個月,主要結局評估指標為:(1)角膜缺損直徑和面積。(2)患眼LogMAR視力改善情況。(3)患眼角膜知覺改善情況 角膜知覺檢查角膜上、下、左、右和中央5個方位,記錄絲線長度,對角膜知覺度進行評估[12];中央區的角膜知覺評分更能反映患眼的知覺情況。(4)角膜上皮愈合時間。(5)角膜神經纖維形態觀察 采用IVCM直接觀察基底細胞層和前彈力層之間基底下神經叢神經纖維密度、數量、彎曲度、反光度和分支,是否有生長節或截斷等。(6)治療前角膜上皮缺損特征對上皮愈合時間的影響。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患眼治療前后角膜上皮缺損面積和特征比較

患眼治療前角膜上皮缺損直徑為3~8 mm,缺損面積為6~48 mm2。角膜上皮缺損多位于角膜中央或旁中央,累及角膜組織深淺不一。角膜上皮缺損區清潔,無明顯分泌物。角膜上皮缺損伴有角膜基質水腫者占45%(9/20),伴內皮皺褶者占35%(7/20)。治療后數周角膜缺損邊緣邊界逐漸模糊,角膜潰瘍面積逐漸縮小并愈合,形成大小和深淺不一的淡灰色角膜瘢痕(圖1,2)。自體血清滴眼液治療前時程為2周~3個月,平均(39.55±25.34)d。

圖1 例8患者治療前后裂隙燈顯微鏡下左眼角膜表現 A:治療前角膜上皮缺損伴角膜水腫、內皮皺褶 B:治療前CFS面積約為8 mm×7 mm C:治療后2周角膜上皮缺損面積縮小 D:治療后2周CFS面積約為6 mm×4 mm E:治療后4周,角膜上皮缺損面積明顯縮小 F:治療后4周CFS直徑約為1 mm G:治療后6周,角膜上皮缺損區消失 H:治療后6周CFS陰性 I:停止治療后8周可見角膜上皮缺損復發 J:停止治療后8周CFS面積約為4 mm×1.5 mm K:再次治療后1個月角膜上皮痊愈 L:再次治療后1個月CFS陰性Figure 1 Slit lamp microscopy images of the left cornea of Case 8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with corneal edema and endothelial folds before treatment B:A CFS staining area of 8 mm×7 mm before treatment C: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reduced after 2-week treatment D:A CFS staining area of 6 mm×4 mm after 2-week treatment E:Obviously reduced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after 4-week treatment F:A CFS staining diameter of 1 mm after 4-week treatment G: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disappeared after 6-week treatment H:Negative CFS staining after 6-week treatment I:Recurr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8 weeks after the discontinuation of treatment J:A CFS staining area of 4 mm×1.5 mm 8 weeks after the discontinuation of treatment K:Healed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after 1-month treatment L:Negative CFS staining after 1-month treatment

圖2 例1患者自體血清聯合羊膜移植治療前后角膜表現 A:治療前患者左眼混合充血,可見角膜大面積潰瘍伴角膜水腫及下方Descemet膜皺褶 B:治療前PED CFS面積為8 mm×6 mm C:治療前可見角膜水腫,房水Tyndall征++,晶狀體前色素沉著 D:羊膜移植術后可見縫線在位 E:治療8周角膜上皮缺損消失,遺留角膜瘢痕Figure 2 Slit lamp microscopy images of the cornea of Case 1 before and after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serum A:Mixed hyperemia of the left eye before treatment,massive ulceration of the cornea with corneal edema,Desecmet member folds showed at the inferior part B:An 8 mm×6 mm area of positive CFS staining area of PED before treatment C:Corneal edema,aqueous humor Tyndall effect ++,and pigment deposits on the lens before treatment D:Sutures in place after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E:Corneal scarring when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disappeared after 8-week treatment

患眼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角膜上皮缺損面積和直徑總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3.130、28.265,均P<0.001),其中治療后1、2、3、4和8周角膜上皮缺損面積均小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治療后3、4、8周角膜上皮缺損面積均小于治療后1周和2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1、2、3、4和8周,角膜上皮缺損直徑均明顯小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3、4和8周,角膜上皮缺損直徑均小于治療后1周,治療后4、8周,角膜上皮缺損直徑小于治療后2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2)。

表2 治療前后角膜缺損面積和直徑、視力及角膜知覺絲線長度比較[M,Q1,Q3)]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defect area,diameter,visual acuity and silk length of corneal percep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Q1,Q3)]

2.2 患眼治療前后LogMAR視力比較

患眼治療前LogMAR視力為2.0~4.4治療結束后為4.0~4.8。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LogMAR視力總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229,P<0.001),其中治療后1、2、4、12和24周患眼LogMAR視力均優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4、12和24周患眼LogMAR視力較治療后1周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2)。

2.3 患眼治療前后角膜知覺度比較

隨治療時間延長,角膜知覺從周邊至中央逐漸恢復,部分患者周邊知覺恢復正常而中央區知覺仍缺失。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角膜知覺絲線長度總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295,P<0.001),其中治療后4、12和24周角膜知覺絲線長度均長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12和24周角膜知覺絲線長度長于治療后4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治療后24周角膜知覺絲線長度長于治療后12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4 角膜上皮缺損愈合時間

例1患眼角膜上皮缺損面積較大,自體血清點眼及輔助治療2周缺損面積仍無明顯縮小,行羊膜移植術與自體血清點眼聯合治療后角膜上皮愈合。其余19例患者患眼均以自體血清點眼治療作為主要療法,角膜上皮均痊愈,其中例3和例8患眼停用自體血清約1個月上皮缺損復發,再次用自體血清點眼后角膜上皮再次愈合,隨訪期內病變未見復發。

患眼角膜上皮修復時間為12~42 d,平均(19.68±9.25)d。8眼PED于治療后2周完全愈合,6眼于治療后3周完全愈合,3眼治療4周內完全愈合,另3眼分別于治療后32、41和42 d完全愈合。Ⅰ期3眼治愈時間為12~14 d;Ⅱ期14眼治愈時間為12~41 d;Ⅲ期3眼治愈時間為32~42 d。

2.5 患眼治療前后角膜基底神經叢形態比較

治療前患眼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經纖維數量和長度明顯低于正常(圖3,4)。角膜上皮缺損痊愈后直到末次復診,病灶處可見稀疏的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經再生,病灶附近正常組織內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經叢可見部分再生,表現為神經纖維數量增加,走行彎曲度增大,但隨訪期內角膜神經纖維形態和數量均未恢復至正常水平(圖5,6)。

圖3 例5患者治療前病灶區IVCM圖像 在角膜基底膜與前彈力層之間,角膜基底下神經幾乎不可見 圖4 例8患者治療前病灶區IVCM圖像 角膜基底下神經纖細,分支減少,密度降低。異常神經旁可見朗格漢斯細胞 圖5 例5患者治療后病灶區IVCM圖像 病灶邊緣可見角膜部分基底下神經出現 圖6 例8患者治療后病灶區IVCM圖像 病灶內角膜基底下神經數量較治療前增加,但仍纖細,上皮愈合后1年病灶區角膜神經未恢復到正常水平Figure 3 IVCM image of the lesion area of Case 5 before treatment Subbasal corneal nerve was invisible between corneal basement membrane and Bowman membrane Figure 4 IVCM image of the lesion area of Case 8 before treatment Subbasal corneal nerve was slim with reduced branches and density.Langerhans cell appeared beside the abnormal nerves Figure 5 IVCM image of the lesion area of Case 5 after treatment Subbasal corneal nerve appeared at the edge of the lesion Figure 6 IVCM image of the lesion area of Case 8 after treatment Subbasal corneal nerve increased in number compared to pretreatment,but the nerve was slim.One year after epithelial healing,the corneal nerves in the focal area did not return to the normal level

2.6 治療前角膜上皮缺損特征對愈合時間的影響

基線角膜上皮缺損等級、基線角膜缺損直徑和角膜缺損面積是上皮愈合時間的影響因素,其回歸方程為Y愈合時間=10.55×缺損等級-2.02×缺損直徑+0.49×缺損面積(R2=0.636)?;€角膜上皮缺損等級對愈合時間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β=10.55,P=0.032)?;€角膜缺損直徑和角膜缺損面積對愈合時間的影響無統計學意義(β=-2.02,P=0.501;β=0.49,P=0.199)(表3)。

表3 基線角膜缺損特征對上皮痊愈時間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corneal defect characteristics on healing time

3 討論

按照神經受損部位將NK病因分為:(1)眼部病毒感染或外傷、手術、藥物等所致的角膜神經分支損害。(2)腫瘤和各種激光、手術原因導致的三叉神經眼支及其分支睫狀長神經損害。(3)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結核及三叉神經痛治療中所致半月神經節損傷。(4)鄰近顱神經損傷(滑車神經、面神經和聽神經)所致節前三叉神經根損傷。(5)腦血管病、多發性脊髓硬化、脫髓鞘疾病、延髓空洞癥等所致腦干損傷。(6)一些可導致全身感覺神經功能減退的疾病,如糖尿病、麻風病等所致NK[9]。角膜損傷后,角膜緣干細胞在生長因子調控下增生、遷移,重塑細胞外基質。最終,基底上皮細胞錨定于原纖維的半橋粒與再生的上皮層黏附,實現重新上皮化,這一過程為7~14 d[13]。在標準治療下,14 d仍未上皮化和愈合,定義為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14]。NK是PED出現且難以治愈的重要原因[14],而后者有多種病因。

以往報道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是NK的主要病因,約占1/3,瞼板腺功能障礙也是常見原因,約占10.7%[15]。隨著對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和瞼緣炎等及時、足療程的治療,這部分患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本研究中皰疹病毒導致NK占5%(1/20),各種顱神經手術后伴眼瞼閉合不全的NK占20%(4/20),未見瞼緣炎所致NK;而醫源性NK比例升高,眼科手術后NK占55%(11/20),提示NK的誘因隨眼部治療干預發生變化,應重視且盡可能減少醫源性NK。另外,病毒性角膜炎治愈后患者的角膜敏感度仍長期處于低水平,容易被忽視。本研究中例7以右眼視物不清就診于白內障科,后確診為NK導致的PED。

本研究中55%的NK發生于內眼手術后。除了手術切口對角膜神經的損傷外,局部麻醉劑可干擾上皮細胞的遷移以及上皮和基底膜之間的半脂質體黏附機制[16],術前消毒液的化學損傷、術中持續暴露、眼表擦傷以及手術后的炎癥反應、眼部淚液動力學異常、局部滴眼液的毒性等均可導致上皮細胞的缺失超過角膜緣干細胞的愈合能力,尤其是術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容易發生PED。本研究中30%(6/20)患者有糖尿病史。6例患者按神經損傷部位分類發現合并2種誘因同時存在。對于糖尿病患者,或者病史中有多重誘因的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苯扎氯銨、氨基糖苷類、非甾體抗炎類滴眼液等藥物,以預防PED和藥物毒性角膜病變等的發生。

糖尿病相關的眼前節病變尚未被充分認識。約2/3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相關角膜病變。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經缺失并伴有角膜上皮基底細胞和基底膜改變,導致角膜上皮病變和黏附異常[17]。2000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把糖尿病列為屈光手術的相對禁忌證[18]。糖尿病神經病變和終末器官損傷等病變對NK的發生有預測作用[19]。本研究中角膜缺損面積最大的患者(例1)有糖尿病史。雖然缺損面積較大,但患者角膜知覺減退,并無明顯角膜刺激癥狀,延誤了患者的診療時機。此例患者聯合羊膜移植為角膜病灶區與正常組織之間提供了細胞移行的支架,同時羊膜作為基質促進角膜上皮細胞生長,釋放生長因子預防細胞凋亡,起到抗炎、抗微生物、抗纖維化、抗新生血管的功能,促進PED再上皮化。

另外,本研究中有2例合并全葡萄膜炎患者PED范圍較大,臨床癥狀也較重。免疫異常是否也是NK的誘因尚未得到證實,但免疫與干眼和眼表炎癥相關,可能影響PED愈合。

NK發病率低于1.6/10 000[19],目前治療仍很棘手。在早期,患者多由于角膜知覺減退掩蓋臨床癥狀不能及時就診;晚期,患者角膜上皮屏障破壞導致角膜潰瘍、感染、溶解,甚至穿孔,從而造成嚴重的視功能損害。

1999年,Tsubota等[20]成功應用自體血清治愈PED。自體血清中含有多種生長因子、神經介質、細胞因子和維生素,可通過生長因子和協調機體免疫反應等促進角膜上皮再生、增生和穩定眼表微環境,在復雜眼表疾病中的綜合治療效果是目前任何一種商品化的藥物滴眼液所不具備的[10]。Geerling等[21]應用自體血清治療PED有效率為54.55%~100%。Lee等[22]認為使用軟性角膜接觸鏡聯合自體血清滴眼液可以有效治療PED并預防角膜基質溶解。Jeng等[23]報道自體血清治療PED后6周71%愈合,治療后12周91%愈合,即隨治療時程的延長,治愈率升高。本研究中患者經過自體血清滴眼液治療后,長時間未愈合的角膜上皮最終愈合,而且治愈率隨治療時長的延長而提高,角膜知覺和IVCM檢查證實部分神經恢復,與上述研究結果類似。對NK引起的PED,自體血清可同時促神經和上皮修復。自體血清含有的NGF能直接促進神經再生,并且優化受損的神經細胞功能;其還有淚液中不存在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后者與P物質協同可促進角膜上皮的生長和移行[24]。

本研究患者接受自體血清滴眼液治療后視力逐漸提高,治療后1、2、4、12、24周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即使在上皮未完全愈合的早期(治療后1~2周)視力也較治療前有好轉,這一方面源于角膜上皮缺損面積減小后角膜透明性和屈光性的恢復;另一方面也與角膜損傷修復后瘢痕減小,配合度提高有關。角膜知覺檢查顯示,隨著角膜上皮的愈合,角膜知覺自周邊向中心區逐步恢復,且在角膜完全愈合后隨訪數月內仍有部分提高。但隨訪6個月以上大多數患者未能恢復到正常水平,IVCM下神經纖維仍呈稀疏排列。提示此類患者神經恢復較緩慢,應延長隨訪時間。臨床上,當角膜基質受累表現為明顯角膜水腫和內皮皺褶時,可能被誤診為角膜內皮炎,而前房內的細胞和積膿則可能因被誤診為感染性角膜病變而延誤治療。我國神經營養性角膜病共識建議對無痛角膜上皮缺損,尤其PED沒有改善的患者進行角膜敏感度測量[25]。IVCM角膜神經檢查和定量的角膜知覺檢測可明確角膜神經異常,有助于NK的早期診斷。

由于不同位置角膜上皮下神經分布不均勻,且IVCM觀察視野小、缺乏定位功能,不能保證對同一位置進行重復測量,使得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時間采集的圖像變異較大,難以進行比較,此類患者可以知覺檢查為主。對于延遲愈合的患者,及時通過IVCM檢查了解神經情況,更有助于明確病因,針對性選擇治療。相對于IVCM,角膜知覺檢查更簡單易行,可用于早期篩查可疑NK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角膜知覺主要檢查角膜上皮下神經敏感度,而IVCM只能觀察到基底下神經,IVCM下所見角膜基底神經的數量和直徑與角膜知覺評分不呈現正向關聯。

本研究中PED位置多發于中央或旁中央區,上皮缺損面積較大亦較深,隨深度增加,缺損愈合時間延長,不同等級角膜缺損的愈合時間有差異,而上皮缺損的面積和直徑對缺損愈合時間無明顯影響。既往研究也報道PED的愈合與診斷時上皮缺損時間、缺損面積和位置均無關,而僅與PED深度有關[26],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中2例(例3伴藥物毒性損傷,例8患糖尿病)患者停用自體血清后出現上皮缺損復發,與既往報道類似[27]??赡茉蚴切滦迯偷慕悄ど掀づc基底膜結合不牢固,容易因眼瞼與角膜摩擦而再次破損,導致病情反復。角膜知覺減退導致的角膜上皮屏障功能障礙也可能是PED復發的原因之一。再次應用自體血清滴眼液點眼后角膜均痊愈,提示較大較深的PED可適當延長自體血清治療時間。

另外,NK患者需常規進行顱神經檢查,明確病變位置。例如,動眼神經和外展神經同時受累提示病變位置在海綿竇或顱內動脈瘤;瞳孔異常常伴有動眼神經損傷或交感神經支配的虹膜損傷;與Adie瞳孔一致的瞳孔反應可能伴有角膜知覺異常等;面神經損傷導致的兔眼可能加重角膜暴露,Bell反射消失的患者NK預后會惡化等。愈靠近中樞神經損傷的患者,其知覺和神經修復更慢,易出現停用自體血清后復發的情況,可能需要適當延長使用時間。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以自體血清滴眼液為主的治療對NK導致的頑固角膜缺損安全有效。停止血清治療后個別患者角膜缺損復發,再次使用后仍有效。疑難病例可聯合手術治療。為方便患者隨訪,本研究的隨訪時間設為6個月,今后更多的病例、更長期的隨訪以及更詳盡的資料分組有望為臨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療依據。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王文瑩:參與選題、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起草及修改文章;馮珺:設計試驗、分析/解釋數據;鄧世靖:數據采集、共聚焦圖像分析;李上:采集數據;張陽:圖像采集;接英:醞釀/設計試驗、對文章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及智力性修改、文章定稿

猜你喜歡
患眼滴眼液自體
冰珍清目滴眼液聯合玻璃酸鈉滴眼液霧化治療干眼并發視疲勞的臨床療效觀察
用基于絡病理論的針藥結合療法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效果觀察
0.05%環孢素A納米粒滴眼液治療干眼癥的實驗研究
溴芬酸鈉滴眼液治療干眼癥的臨床效果觀察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嚴重眼外傷中的法醫臨床應用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效果
角膜球差對高度近視白內障術后影響
鹽酸卡替洛爾滴眼液聯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療開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
低損傷自體脂肪移植技術與應用
自體骨髓移植聯合外固定治療骨折不愈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