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
——基于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的機制分析

2024-03-16 07:33潘丹丹
蘭州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吸收能力專利創新能力

杜 晴 潘丹丹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將創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在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企業單純依靠內部學習模式進行創新變得愈加困難。因為單靠企業內部自我積累進行創新不僅耗時長,而且成本高且風險大;此外,隨著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產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單靠企業自身內部研發新產品很難達到快速進入市場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并購作為企業間資源重新配置的手段,可以幫助企業從外部獲取知識技術資源和創新思想,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補充內部創新的選擇。①徐慧琳、楊望、王振山:《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基于中國滬深A 股上市公司跨國并購的經驗研究》,《國際金融研究》2019 年第11 期??梢?,并購對于企業創新的影響不容忽視。

學術界廣泛研究了并購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當前針對并購創新能力的研究中存在促進論、抑制論和無關論三種觀點。冼國明和明秀南②冼國明、明秀南:《海外并購與企業創新》,《金融研究》2018 年第8 期。、張文菲等③張文菲、金祥義、張誠:《跨國并購、市場化進程與企業創新——來自上市企業的經驗證據》,《南開經濟研究》2020 年第2 期。分別研究了海外并購和跨國并購對企業創新產出的影響,研究結果均顯示并購顯著提高了企業創新產出的數量和質量。朱治理等④朱治理、溫軍、李晉:《海外并購、文化距離與技術創新》,《當代經濟科學》2016 年第2 期。研究海外并購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時發現海外并購對并購方的技術創新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陳玉罡等⑤陳玉罡、蔡海彬、劉子健、程瑜:《外資并購促進了科技創新嗎?》,《會計研究》2015 年第9 期。在研究外資并購是否影響目標公司科技創新時發現,外資并購對目標企業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均沒有顯著作用。程新生和王向前⑥程新生、王向前:《技術并購與再創新——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中國工業經濟》2023 年第4 期。研究發現技術并購能夠提高企業新穎性的創新成果,而對企業創新效率的影響隨著并購企業間知識距離與知識規模的不同而不同。綜合來看,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影響結果不一致的現象除了受企業創新指標選擇的影響外,有學者還認為這一結果受多重因素的干擾。⑦韓寶山:《技術并購與創新:文獻綜述及研究展望》,《經濟管理》2017 年第9 期。

現有文獻對并購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也進行了廣泛研究,主要從技術管理、產業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視角進行分析。Ahuja 和Katila⑧Ahuja G.,Katila R.,“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a Longitudinal Stud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No.22,2001,pp.197-220.研究發現知識庫的絕對規??梢栽鰪妱撔驴冃?,相對規模降低創新產出,而并購雙方知識庫的相關性對創新產出具有非線性影響。Phillips 和Zhdanov⑨Phillips G.M.,Zhdanov A.,“R&D and the Incentives from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ctivity”,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Vol.26,No.1,2013,pp.34-78.研究并購市場對研發創新積極性的影響時發現企業研發響應能力隨著需求、競爭和行業并購活動的增加而增加,這些效應對小型企業的影響要強于對大型企業的影響。Desyllas 和Hughes⑩Desyllas P.,Hughes A.,“Do High Technology Acquirers Become More Innovative”,Research Policy,Vol.39,No.8,2010,pp.1105-1121.研究發現收購時杠桿率呈現高增長的收購方并購后研發強度往往顯著降低。劉威和聞照[11]劉威、聞照:《遺傳距離對跨國并購后的企業創新有影響嗎?——基于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檢驗》,《世界經濟研究》2021 年第1 期。研究國家間遺傳距離對中國跨國并購后創新水平的影響時發現遺傳距離與企業并購后的創新水平存在“倒U 型”關系。綜合來看,并購后企業創新能力受企業間資源、競爭水平、融資水平、相對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有很多學者從技術管理視角關注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作用。

那么,吸收能力如何在并購活動中影響企業創新能力呢? 現有文獻對于吸收能力影響并購企業創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吸收能力對企業并購創新能力的直接影響。文獻集中研究并購雙方知識基礎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對創新能力的影響[12]Cloodt M.,Hagedoorn J.,Kranenburg H.V.,“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ir Effect on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in High-Tech Industries”,Research Policy,Vol.35,No.5,2006,pp.642-654.[13]張崢、聶思:《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并購創新績效研究》,《科研管理》2016 年第4 期。[14]嚴焰、池仁勇:《技術相似性與并購后創新績效關系的再調節——基于企業技術吸收能力的調節作用》,《科研管理》2020 年第9 期。,收購方技術知識規模對企業研發生產率的影響①Desyllas P., Hughes A.,“Do High Technology Acquirers Become More Innovative”,Research Policy,Vol.39,No.8,2010,pp.1105-1121.。二是吸收能力在企業并購創新效應中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跨國并購中吸收能力(研發強度)對企業創新提升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②賀曉宇、沈坤榮:《跨國并購促進了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嗎?——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微觀證據》,《現代經濟探討》2018 年第7 期。三是吸收能力在企業并購創新效應中的中介作用?,F有研究發現,在海外并購中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提升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其中,整合程度對吸收能力中介效應具有顯著調節作用③張玉梅、吳先明:《海外并購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質量嗎? ——一個被調節的中介模型》,《世界經濟研究》2022 年第11 期。;并購中吸收能力對不同生命周期企業創新產出提升均具有顯著中介效應④杜晴、范從來、胡恒強:《不同生命周期企業并購是否促進創新產出? ——基于吸收能力中介效應的研究》,《經濟體制改革》2022 年第5 期。。綜合來看,現有并購創新效應文獻中所關注的吸收能力主要是基于Cohen 和Levinthal⑤Cohen W.M.,Levinthal D.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35,No.1,1990,pp.128-152.在1990年所提出的吸收能力理論,兩位學者將吸收能力界定為“識別新的外部知識價值,吸收并將其應用于商業目的的能力”。在此基礎上,Zahra 和George⑥Zahra S.A.,George G.,“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7,No.2,2002,pp.185-203.進一步從過程觀的角度將吸收能力四個相互聯系的過程:獲取、吸收、轉化和應用劃分為兩個維度——潛在吸收能力和實際吸收能力。目前學術界關于企業并購如何動態地通過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作用于企業創新還缺乏較為完整的理論和經驗分析。

鑒于此,本文以A 股上市公司并購為研究對象,基于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作用機制,考察企業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企業創新能力一般包含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三個方面,創新投入是指創新活動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⑦沈宏婷:《中國創新投入與創新產出的重心演變及耦合關系研究》,《現代經濟探討》2023 年第4 期。;創新產出是指企業創新資源的轉化成果⑧熊愛華、張質彬、張涵:《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創新績效影響研究》,《科研管理》2021 年第6 期。;創新效率是指企業創新過程中創新投入所產生的創新產出⑨吳延兵:《不同所有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考察》,《產業經濟研究》2014 年第2 期。。因此,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視角方面,區別于僅關注單一的企業創新能力指標,本文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三個維度更加全面地檢驗企業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二是機制研究方面,基于已有關于吸收能力的研究,本文將吸收能力細分為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深入探討吸收能力在企業并購創新效應中所發揮的中介作用;三是異質性分析方面,考慮到橫向并購與縱向并購在吸收目標企業技術知識方面存在差異性,本文對并購方式進行異質性檢驗,從而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潛在吸收能力和實際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此外,考慮到不同類型專利所展現的創新產出質量不同,因此,本文對專利類型進行異質性檢驗,從而有助于理解并購給企業創新產出所帶來的實質影響。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企業并購、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

開放式創新理論認為,有目的地利用知識的流入與流出,將內外部創新資源整合到一個結構中進行技術研發可以促進企業內部技術創新。①孫佳怡、楊忠、徐森:《創新主體、創新行動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基于創新鏈理論的元分析》,《系統管理學報》2023 年第4 期。②陳勁、吳波:《開放式創新下企業開放度與外部關鍵資源獲取》,《科研管理》2012 年第9 期。并購正是企業獲取外部性知識的一個快速途徑,企業通過并購可以獲得那些不能通過要素市場進行單獨購買的技術資源。③Cefis E., Marsili O.,Rigamonti D.,“In and Out of Balance: Industry Relatedness,Learning Capabilities and Post-Acquisiti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Vol.57,No.2,2020,pp.210-245.外部創新資源進入企業內部后需要研發人員進行分享和轉化,與內部知識進行整合,才能實現創新。④付敬、朱桂龍:《知識源化戰略、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產出的影響研究》,《科研管理》2014 年第3 期。根據吸收能力理論,企業獲取、消化、轉化與應用知識的動態能力表現為吸收能力。其中,企業獲取和消化外部知識的能力表現為潛在吸收能力,企業轉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表現為實際吸收能力,兩種能力相互補充和聯系。

知識基礎理論認為,企業是知識元素的有序集合,創新的本質是內外部知識元素的獲取、整合、積累與重組的過程。⑤趙黎明、陳妍慶:《創新存量、技術互補性與跨國并購技術創新績效》,《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9 年第2 期。根據來源的不同,知識可以分為內部知識和外部知識。通過兩類知識的有效融合,企業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存量,提升企業創新能力。⑥Prabhu J.C.,Chandy R.K.,Ellis M.E.,“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Innovation: Poison Pill,Placebo,or Tonic?”,Journal of Marketing,Vol.69,No.1,2005,pp.114-130.具體來看,首先,并購為企業注入異質性的外部新知識,更新原有的知識儲備,打破原有研發過程中的僵化和慣性,為知識元素之間建立新聯系,突破現有技術路徑,從而進一步拓展知識邊界,形成創新成果。⑦程新生、王向前:《技術并購與再創新——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中國工業經濟》2023 年第4 期。其次,創新遵循量變到質變的規律,知識儲備是企業實現創新突破的出發點,并購過程中的知識轉移和共享增加了企業集團的知識存量,在此基礎上的知識迭代和發展有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最后,一般來說知識創新活動滿足最小單位不可分性⑧劉輝、溫軍、豐若旸:《收購兼并、異質企業與技術創新》,《當代經濟科學》2017 年第2 期。,只有在具備一定知識規模的基礎上,公司的創新成果才能實現非線性增加⑨Kogut B.,Zander U.,“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Organization Science,Vol.3,No.3,1992,pp.383-397.。對于目標企業知識的收購正好可以擴展并購方的知識基礎,在已存在知識元素基礎上的再組合有利于實現創新成果的提升。

并購不僅可以獲取目標企業已有的知識儲備,增加顯性知識的存量,還有助于雙方企業研發人員之間建立新的合作關系,增強企業集團研發綜合實力。根據知識創造理論,知識可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創新知識通過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方式進行傳播,其中隱性知識高度個人化,可編碼性較低,依附于經驗、訣竅、技巧、心智模式和洞察力,難以復制和模仿⑩陶鋒:《吸收能力、價值鏈類型與創新績效——基于國際代工聯盟知識溢出的視角》,《中國工業經濟》2011 年第1 期。[11]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Vol.5,No.1,1994,pp.14-37.,只能通過直接的互動和交流,在特定區域范圍內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或者不斷接觸進行傳播[12]趙勇、白永秀:《知識溢出:一個文獻綜述》,《經濟研究》2009 年第1 期。。具體來看,并購雙方研發團隊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隱性知識的傳遞,減少隱性知識傳遞過程中的交易成本[13]周小虎、陳傳明:《企業社會資本與持續競爭優勢》,《中國工業經濟》2004 年第5 期。;大量隱性知識的溢出、轉移和整合有助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并購雙方企業研發人員之間頻繁密切的交流合作或整合,可以增強企業整合內外部知識資源的能力,實現對內外部知識的有效利用,有助于企業將機會轉化為實際生產力。①戚湧、宋含城:《技術并購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研究——以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例》,《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 年第19 期。

綜合來看,吸收能力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并購后雙方企業間知識共享、研發人員相互學習與交流,知識創造與利用的能力得到提升②張紅娟、譚勁松:《聯盟網絡與企業創新績效:跨層次分析》,《管理世界》2014 年第3 期。,企業創新能力獲得提高③Uzzi B., Spiro J.,“Collaboration and Creativity: The Small World Problem”,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111,No.2,2005,pp.447-504.?;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假設1: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具有正向激勵作用,即并購能夠提升企業創新產出水平與創新效率

假設2:并購通過提高企業潛在吸收能力和實際吸收能力,進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二)橫向并購、縱向并購與企業創新

現有研究發現技術關聯性和市場關聯性對于并購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具有明顯的影響作用。④Cassiman B.,Colombo M.G.,Garrone P.,Veugelers R.,“The Impact of M&A on the R&D Process”,Research Policy,Vol.34,No.2,2005,pp.195-220.具體來看,同一技術領域的企業并購能夠產生研發規模經濟,互補或者多元化技術領域的企業并購能夠實現研發范圍經濟;而產品市場的關聯性會反饋到研發過程中,從而間接刺激研發。

雙方研發資源和基礎知識具有相似性的橫向并購,企業之間聯系緊密,并購方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吸收、利用和整合目標方資源,提升并購企業的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實現知識與資源的協同,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具體來看,首先,由于雙方資源相似,企業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可以削減重復投資,減少知識創新活動的冗余,降低單位研發投入,產生研發規模經濟。其次,由于雙方資源相似,并購企業對目標企業的知識儲備、研發人員和團隊情況更加了解,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⑤陳仕華、姜廣省、盧昌崇:《董事聯結、目標公司選擇與并購績效——基于并購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研究視角》,《管理世界》2013 年第12 期。⑥Higgins M.J.,Rodriguez D.,“The Outsourcing of R&D through Acquisi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80,No.2,2006,pp.351-383.,降低調研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更有針對性地獲取和利用創新資源,吸收能力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提高創新能力。此外,由于并購雙方存在關聯性,并購雙方研發團隊也更容易磨合。再次,盡管并購雙方企業資源的同質化可能會帶來信息和知識的冗余,使得企業難以獲得創新所需要的多樣性知識⑦孫玉濤、臧帆:《企業區域內/間研發合作與創新績效——技術多元化的調節作用》,《科研管理》2017 年第3 期。。但是當新知識與已知知識相似時,使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增強⑧Cohen W.M.,Levinthal D.A.,“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35,No.1,1990,pp.128-152.。最后,橫向并購企業能夠對目標方的知識儲備有所了解,在并購后的整合階段能夠迅速找到合適的知識進行吸收,并且整合的阻力也較?、崞轀?、宋含城:《技術并購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研究——以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例》,《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年第19 期。。即使目標方的知識儲備很大,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整合,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

與橫向并購不同,縱向并購雙方企業研發資源和基礎知識具有互補性或者多元化的特征。在并購雙方知識整合過程中,互補性與多元化資源一定程度的重疊性有利于知識更好的吸收,一定程度的差異性有利于新知識的創造。①Cloodt M.,Hagedoorn J.,Kranenburg H.V.,“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ir Effect on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in High-Tech Industries”,Research Policy,Vol.35,No.5,2006,pp.642-654.具體而言,首先,互補性或者多元化并購能夠豐富企業的研究團隊,在研發合作中傳遞更加多樣性的隱性知識,在知識整合中豐富對既有技術資源轉化再利用方向的認知②王宛秋、張瀟天:《雙元創新傾向對跨界技術并購績效的影響研究》,《科研管理》2022 年第6 期。,提供交叉融合的效果。其次,互補性或者多元化的研究團隊,在交流碰撞中更容易激發雙方智慧,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研發人員知識創新路徑依賴,降低應用慣性形成的技術吸收阻礙②,提高公司研發人員對外部新知識的敏感性、學習和再創造的能力。再次,并購雙方互補性或多元化資源、知識和技術可以建立包括并購企業核心技術和目標企業異質性技術的知識基礎庫,豐富企業知識基礎,實現相關領域的知識積累,促進企業實際吸收能力提升。③田潔、張信東、呂艷娜:《并購網絡技術多元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證券市場導報》2023 年第8 期。最后,互補性或者多元化并購企業的整合可以使并購企業從目標企業吸收額外的刺激和信息基礎④Ahuja G.,Katila R.,“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a Longitudinal Stud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No.22,2001,pp.197-220.,提高公司研發部門創新效率,促進企業創新。

綜合來看,并購雙方企業之間的關聯性是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當雙方知識互補或多元化時,重疊性與差異性并存有利于新知識的創造;當雙方知識相似時,研發團隊容易磨合,能夠在短時間更有針對性地整合創新資源轉化為自身儲備,從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谝陨系姆治?,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假設3:橫向并購與縱向并購均能夠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縱向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更大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8—2019 年中國非金融類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其中,并購數據和財務數據來源于wind 數據庫,企業專利數據來自CNRDS 數據庫。

(二)變量選取與說明

1.被解釋變量

(1)創新產出。參照現有研究的一般設定,創新產出采用企業當年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來衡量。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相關規定,專利按照創新質量不同可以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類型。因此,為了拓展并購對企業創新產出質量的影響,本文在異質性分析時將專利分為三種類型進行研究。根據已有相關文獻的經驗,本文對專利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即專利數加1取自然對數,從而得到創新產出變量:Pat、Inv、Uti、Des、PatG、InvG、UtiG、DesG。

(2)創新投入。參照現有相關文獻⑤顧海峰、朱慧萍:《高管薪酬差距促進了企業創新投資嗎——基于中國A 股上市公司的證據》,《會計研究》2021年第12 期。,本文使用研發支出與總資產的比值(RD)構建企業創新投入強度的代理變量。

(3)創新效率。創新效率體現了企業對研發投入的利用效率①虞義華、趙奇鋒、鞠曉生:《發明家高管與企業創新》,《中國工業經濟》2018 年第3 期。,主要關注單位研發支出轉化為專利授權的數量。參照現有相關文獻②羅長遠、吳夢如:《美國出口管制、技術距離與企業自主創新:基于2010-2018 年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的研究》,《世界經濟研究》2022 年第10 期。,本文使用專利授權與研發投入對數的比值(PR)構建創新效率指標。

2.控制變量

綜合借鑒現有研究中關于并購與企業創新的相關文獻,本文在模型中控制了相關變量,控制變量詳細說明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

3.中介變量

(1)實際吸收能力(RAC)。根據吸收能力理論,特定領域的既有知識水平會影響企業的吸收能力③王天力、張秀娥:《吸收能力構念解析與理解誤區解讀》,《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 年第2 期。。一般來說,吸收能力與企業知識儲備密切相關④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術創新、技術引進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研究》2014 年第7 期。,知識儲備的多少影響著企業所能夠獲得外部知識的能力。參照現有文獻⑤付敬、朱桂龍:《知識源化戰略、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產出的影響研究》,《科研管理》2014 年第3 期。,本文使用企業基礎知識儲備來衡量實際吸收能力。

其中,PSit表示企業i 在第t 年的專利存量,Pit-1表示企業i 在第t-1 年的專利存量,δt表示第t 年專利的折損率,本文假設δt為15%。

(2)潛在吸收能力(PAC)。與專利存量類似,技術人力資本存量也具有連續性、累積性、經驗性等特征,企業的吸收能力與員工個體的吸收能力密切相關,即個體認知是企業吸收能力的基礎。換句話說,企業吸收能力與企業技術人員關系密切。相關技術人員的數量或比例能夠更加真實地洞察企業吸收能力①吳曉波、陳穎:《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發模式選擇的實證研究》,《科學學研究》2010 年第11 期。,也就是說,技術人員反映的是企業可能獲得的并加以利用的外部知識的能力,即潛在吸收能力。因此,參照現有文獻②蘇屹、李忠婷:《區域創新系統主體合作強度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管理工程學報》2021 年第3 期。,本文選擇研發人員對數來衡量企業潛在吸收能力。

(三)模型設定

由于參與并購的企業并不是隨機選擇的,而是受企業規模、資本密集度、資產收益率等諸多因素影響③徐經長、何樂偉、楊俊華:《創新是公司并購的驅動因素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2020 年第12 期。④張文菲、金祥義、張誠:《跨國并購、市場化進程與企業創新型——來自上市企業的經驗證據》,《南開經濟研究》2020 年第2 期。⑤張鵬飛、陳鳳蘭:《外資并購促進了目標企業創新嗎》,《國際貿易問題》2021 年第11 期。,在研究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時需要考慮樣本選擇偏差和雙向因果造成的內生性問題。目前關于并購創新效應的文獻中沒有公認可靠的工具變量,一般通過傾向得分匹配法和雙重差分法相結合來緩解內生性。⑥Stiebale J.,“Cross-Border M&As and Innovative Activity of Acquiring and Target Firm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No.99,2016,pp.1-15.⑦Stiebale J.,Vencappa D.,“Acquisitions,Markups,Efficiency,and Product Quality: Evidence from Indi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No.112,2018,pp.70-87.⑧Haucap J.,Rasch A.,Stiebale J.,“How Mergers Affect Innov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o.63,2019,pp.283-325.因此,參照現有文獻⑨陳愛貞、張鵬飛:《并購模式與企業創新》,《中國工業經濟》2019 年第12 期。,本文綜合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雙重差分模型來評估企業并購對創新能力的影響。

首先,使用logit 回歸估計傾向得分,通過傾向得分匹配法構建兩組樣本。其中,完成并購的上市公司為處理組,與完成并購企業具有相似企業特征(總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密集度、資產負債率、企業規模、流動比率、有形資產比率和專利存量)的未發生并購的上市公司為反事實控制組。本文使用傾向得分最近鄰1∶3 構建控制組。

然后,在傾向得分匹配法構建反事實控制組的基礎上,使用雙重差分模型評估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本文構建雙重差分模型如下:

其中,因變量為企業i 在第t 年的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投入、創新產出與創新效率;MAit為企業并購虛擬變量,只有當企業完成并購后取值為1,其他情況均取值為0;Xit為控制變量集合,見表1;αi為企業固定效應;γt為年份固定效應;εit為誤差項。

基于前文理論分析,為了進一步檢驗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在并購影響企業創新過程中的機制作用,本文根據現有研究⑩段軍山、莊旭東:《金融投資行為與企業技術創新——動機分析與經驗證據》,《中國工業經濟》2021 年第1 期。[11]謝紅軍、張禹、洪俊杰、鄭曉佳:《鼓勵關鍵設備進口的創新效應——兼議中國企業的創新路徑選擇》,《中國工業經濟》2021 年第4 期。,構建如下中介效應模型:

其中,ACit為企業i 在第t 年的吸收能力,包括實際吸收能力(RAC)和潛在吸收能力(PAC);αi為企業固定效應;γt為年份固定效應;εit為誤差項。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首先,根據傾向得分最近鄰匹配法按照1:3 的比例為處理組樣本匹配控制組,在此基礎上使用雙重差分模型評估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2。表2 第(1)至第(4)列分別代表企業并購對創新產出(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創新投入和創新效率的回歸結果。具體來看,第(1)列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當控制時間和企業固定效應后,MA 的回歸估計系數為0.390,在1%水平顯著,說明企業并購使企業專利申請量提高39.0%,證明了并購能顯著提高企業創新產出水平。第(2)列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當控制時間和企業固定效應后,MA 的回歸估計系數為0.374,在1%水平顯著,說明并購使企業專利授權量提高了37.4%,這也證明了企業并購能顯著提高企業創新產出水平。第(3)列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當控制時間和企業固定效應后,MA 的回歸估計系數為-0.001,在5%水平顯著,說明并購使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下降0.10%。對此,本文的解釋為并購后企業規模擴大從而使得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顯著下降。第(4)列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當控制時間和企業固定效應后,MA 的回歸估計系數為0.459,在1%水平顯著,說明并購使企業創新效率提高45.9%,這也證明了企業并購能顯著提高企業創新效率??傮w來看,并購有利于企業創新產出的增加和創新效率的提升。相對于未發生并購的企業而言,并購后企業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和創新效率都得到顯著提升,而創新投入強度有所下降,從而初步驗證了研究假設1。

表2 企業并購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二)異質性分析

1.按不同專利類型分組檢驗

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創新含金量的高低依次將專利分為三種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其中,發明專利的質量最高,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特點,是一國乃至微觀企業創新能力最為重要的指標。①張杰、鄭文平、翟福昕:《競爭如何影響創新:中國情景的新檢驗》,《中國工業經濟》2014 年第11 期。因此,本文將創新產出按照專利類型進行異質性分析,以檢驗企業并購對不同質量水平創新產出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3。表3 第(1)列至第(3)列反映了企業并購對不同類型專利申請量的影響。具體來看,發生并購的企業其發明專利申請量、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分別提升了36.3%、35.2%和9.4%,均在1%水平顯著。第(4)列至第(6)列反映了企業并購對不同類型專利授權量的影響。具體來看,發生并購的企業其發明專利授權量、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量和外觀設計專利授權量分別提升了27.8%、34.1%和11.3%,均在1%水平顯著。

表3 不同專利類型分組檢驗

綜合來看,不管是對專利申請量還是對專利授權量進行細致劃分,企業并購有利于企業創新產出提升的結論均不變;但是企業并購對發明專利數量的影響會有一些變化。具體來看,對比不同類型專利申請量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企業并購對發明專利申請量的影響作用最大;對比不同類型專利授權量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企業并購對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量的影響作用最大。當分別對比三種不同類型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的回歸結果時,可以發現企業并購對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的影響均大于對其授權量的影響,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其授權量的回歸結果差異最大,這也從側面驗證了發明專利的審核比較嚴格。

2.按不同并購類型分組檢驗

按照并購雙方企業關系可以將并購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其中,橫向并購是指生產相同或相似產品企業間的合并;縱向并購是指處在生產到銷售價值鏈上的不同階段公司的合并。本文根據并購雙方企業的相似性主要將企業并購樣本分為橫向并購和縱向并購,以檢驗不同類型并購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并購類型分組檢驗

表4 第(1)列至第(4)列反映了橫向并購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具體來看,發生橫向并購的企業其專利申請量提升41.0%,專利授權量提升37.6%,創新效率提升72.5%,均在1%水平顯著;而研發投入強度下降0.1%,不顯著。這說明發生橫向并購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而對創新投入強度的影響不顯著。第(5)列至第(8)列反映了縱向并購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具體來看,發生縱向并購的企業其專利申請量提升43.5%,專利授權量提升46.7%,均在1%水平顯著;創新效率提升49.1%,在5%水平顯著;研發投入強度下降0.2%,在10%水平顯著。這說明發生縱向并購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而對創新投入強度有所降低。

對比上述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橫向并購與縱向并購均能夠提升企業創新產出水平,其中,縱向并購對企業創新產出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顯著,從而驗證了研究假設3。對此,本文的解釋為:相對于橫向并購,縱向并購企業間交叉融合形成互補性知識基礎庫和研發團隊,有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吸收、利用和整合,從而更有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穩健性檢驗

本文使用三重方法對基礎回歸進行穩健性檢驗。一是平行趨勢檢驗,使用事件研究法對樣本進行識別假定;二是替換控制組樣本,檢驗不同樣本回歸結果的異同;三是考慮創新的時滯性,對創新能力變量進行超前一期處理。

1.平行趨勢檢驗

采用雙重差分模型的前提條件是滿足平行趨勢假定,本文參照Beck 等①Beck T.,Levine R.,Levkov A.,“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65,No.5,2010,pp.1637-1667.、陳波等②陳波、徐換歌、倪晨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基于“寬帶中國”戰略的經驗證據》,《蘭州學刊》2023 年第4 期。的研究,使用事件研究法來觀察并購相對時間內企業創新的變化進行平行趨勢檢驗。圖1 平行趨勢圖顯示在并購發生之前各期系數無顯著差異,處理組與控制組的變化趨勢相同,這表明數據集滿足平行趨勢假設。

圖1 平行趨勢檢驗

2.替換控制組樣本

在基準回歸中,本文通過傾向得分匹配法構建反事實控制組時采用1:3 的比例。為了檢驗不同樣本對回歸結果的影響,穩健性檢驗采用1:2 的比例為處理組匹配反事實控制組,在此基礎上進行雙重差分回歸。表5 第(1)列至第(4)列為替換控制組樣本后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企業并購對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和創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企業并購與創新投入強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均在1%水平顯著。估計結果表明,替換控制組樣本后回歸結果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從而驗證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表5 穩健性檢驗

3.考慮創新時滯效應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中國專利調查數據報告顯示,企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專利活動研發周期在2 年以下。①杜晴:《產業并購與非產業并購對企業創新產出的非對稱影響研究》,《現代經濟探討》2022 年第7 期?,F有研究表明對專利進行時滯一年處理是比較合理的結果②張璇、李子健、李春濤:《銀行業競爭、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中國工業企業的經驗證據》,《金融研究》2019 年第10 期。,因此,本文對雙重差分模型中被解釋變量進行超前1 期處理,以此檢驗基礎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回歸結果見表5 第(5)列至第(7)列?;貧w結果顯示企業并購對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和創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在1%水平顯著。估計結果表明,考慮創新時滯效應后回歸結果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從而驗證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五、機制檢驗

基于前文的理論可知,企業并購主要通過影響企業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實現對企業創新產出的提升。因此,檢驗實際吸收能力(RAC)和潛在吸收能力(PAC)是否存在,對于驗證企業并購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傳導機制至關重要。因此,本文構建了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具體回歸結果見表6。

表6 中介效應檢驗

第(1)列為基礎回歸,表明企業并購對創新產出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第(2)列和第(3)列為實際吸收能力機制檢驗結果。其中,第(2)列表示并購對實際吸收能力的影響,回歸系數為1.078,在1%水平顯著,表明并購企業實際吸收能力顯著提升。第(3)列中介變量實際吸收能力(RAC)的回歸系數為0.272,在1%水平顯著,表明實際吸收能力對創新產出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第(3)列中自變量MA 的系數為0.097,在1%水平顯著,這表明,加入實際吸收能力變量后,并購對創新產出的正向影響從39.0%下降為9.7%,即實際吸收能力對創新產出具有部分中介效應,這一正向間接效應約為75.1%。從而驗證了研究假設2。

第(4)列和第(5)列為潛在吸收能力機制檢驗結果。其中,第(4)列表示并購對潛在吸收能力的影響,回歸系數為0.349,在1%水平顯著,表明并購企業潛在吸收能力顯著增加。第(5)列中介變量潛在吸收能力(PAC)的回歸系數為0.045,在1%水平顯著,表明潛在吸收能力對創新產出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第(5)列中自變量MA 的系數為0.375,在1%水平顯著,這表明,加入潛在吸收能力變量后,并購對創新產出的正向影響從39.0%下降為37.5%,即潛在吸收能力對創新產出具有部分中介效應,這一正向間接效應約為3.8%。從而驗證了研究假設2。

第(6)列為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的綜合機制檢驗結果。第(6)列中介變量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275、0.072,均在1%水平顯著,表明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均對創新產出產生正向影響作用。第(6)列中自變量MA 的系數為0.069,在1%水平顯著,這表明,加入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變量后,并購對創新產出的正向影響從39.0%下降為6.9%,即吸收能力(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對創新產出具有部分中介效應,這一綜合正向間接效應約為82.3%。

綜合來看,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并購能夠顯著提高企業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吸收能力的增加又會帶來企業創新產出水平的提高。其中,實際吸收能力在企業并購創新產出效應中具有更加顯著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并購后知識基礎庫的整合為企業的持續創新提供了更龐大更多樣化的知識資產,從而為創新產出的增加提供了巨大潛力。

六、結論與啟示

本文結合吸收能力理論和知識創造理論,以2008—2019 年非金融類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綜合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雙重差分模型,從總量和結構兩個視角探討了企業并購對企業創新產出水平、創新投入強度和創新效率的影響,并通過中介效應模型檢驗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發現:從總量上看,企業并購能夠顯著提高企業創新產出水平,促進企業創新效率的提升,但是對創新投入強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結構上看,橫向并購和縱向并購均能夠提升企業創新產出水平和創新效率,其中縱向并購創新效應更加顯著;但是縱向并購對創新投入強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橫向并購對創新投入強度的影響不顯著。從作用機制看,并購通過提高企業實際吸收能力和潛在吸收能力,進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其中實際吸收能力機制作用更加顯著。

本文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啟示。第一,除了依靠傳統的內生創新路徑外,企業可以對市場機會保持敏感性,實施必要的并購活動,均衡橫向并購與縱向并購目標企業,不僅有利于企業之間的信息傳播,集聚創新要素,融合企業創新力,同時,有利于促進行業內的開放合作,形成具有創新優勢的產業鏈。第二,企業要善于利用并購雙方的資源優勢。通過并購獲得研發難度高、研發周期長的技術知識來彌補并購企業關鍵技術缺口的同時,通過有效整合雙方資源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和效率,進而提高并購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第三,企業應建立健全內外部整合機制,加強并購雙方技術人員交流與合作,提高并購后企業吸收能力效率。具體而言,可以通過設立有效的研發人員培養和激勵機制提高并購雙方研發技術人員的穩定性和積極性,組建高水平研發團隊,確保并購后進一步激發研發人員的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吸收能力專利創新能力
專利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發明與專利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金融環境對OFDI反向技術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技術轉移二元視角:吸收能力與釋放能力的作用
企業知識搜尋、吸收能力對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吸收能力對校企合作績效的影響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