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傳播領域人工智能狂歡的風險及治理

2024-03-17 23:06管媛輝蔣佰迎
傳媒論壇 2024年3期
關鍵詞:工作者個性化領域

管媛輝 蔣佰迎

自人工智能誕生開始,到ChatGPT4問世,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人工智能領域共經歷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主要集中在“知識工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專家系統。專家系統的目標是模擬專家在特定領域中的決策過程,使計算機能夠提供類似決策和建議。第二次浪潮是在20世紀80年代,其主要特征是“機器學習”。通過使用算法和統計模型讓計算機自動學習和改進,無需明確編程。第三次浪潮出現在21世紀初,其核心是“深度學習”。在此階段,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各種類型的數據,如圖像、語音、文本等,人工智能迎來了迅速發展并引起廣泛應用。

現階段的人工智能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等領域都取得了全新突破,也使新聞生產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1]。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新聞傳播領域也迎來了技術狂歡。在人工智能為新聞傳播領域輸出海量內容的同時,也必須預防可能帶來的風險。

一、新聞傳播領域人工智能引發的變革

(一)新聞采集的智能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信息采集路徑僅僅依靠人工。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爆炸時代也隨之到來。面對海量碎片化信息,新聞媒體工作者應接不暇,大數據成為重要的信息采集路徑。信息挖掘技術可以為新聞機構更好地追溯新聞事件起源、優化報道策略,同時也為用戶提供自動化和精準的新聞服務。大數據分析可以對新聞采集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搜集、整理和挖掘,圖像、語音、視頻識別等技術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效率和準確性。例如今日頭條就運用了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收集、分析和篩選新聞內容,從而提供更個性化的新聞推送。人工智能可以被用在新聞采集的各個環節,包括新聞收集,內容分析和個性化推薦等,為用戶提供更加高質量和個性化的新聞內容。目前,主流媒體將采集到的海量信息借助大數據技術快速整理、分析,提高了新聞工作者對龐大復雜數據處理的時效性[2]。

(二)新聞生產的自動化

新聞時效性始終是新聞工作者競爭的關鍵。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從發生到發布有一定的時間差,隨著用戶對新聞時效性要求不斷提高,新媒體利用新技術形成了“實時新聞”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工智能技術代替了傳統人工寫作和編輯的過程,通過自然語音生成引擎撰寫新聞稿件。比如ChatGPT作為AIGC的產品之一,新聞工作者只要在對話框中輸入標準化、結構化的關鍵詞,給予機器指令,ChatGPT就可以自動生成相應信息,并且行文邏輯嚴謹,語言流暢。人工智能還可以根據不同平臺的傳播要求,生成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不同形式的新聞內容。此外,人工智能寫稿可借助數據分析,增強新聞內容生產和推送的精準性,優化處理海量數據,深化新聞內容的全面性[3]。人工智能撰寫新聞可以幫助新聞機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力成本。但是人工智能只能作為輔助工具,無法生成深度化、富含人文關懷的新聞報道。

(三)新聞分發的個性化

個性化推送是指依據用戶自身行為和需求屬性建立不同標簽,進行精準消息推送的過程[4]。在傳統媒體時代,受眾只能被動接收信息,且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篩選出自己需要或感興趣的新聞。但在智媒時代,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實時的數據和算法分析用戶興趣、偏好和需求,再對新聞進行個性化分發。既滿足了受眾的信息偏好,推送個性化信息,還為用戶“私人訂制”新聞提供可行路徑。人工智能會根據用戶的瀏覽、訂閱或者關鍵詞搜索等行為,建立詳細的用戶畫像,從而實現精準的信息推送,還可以將小眾、冷門的信息進行個性化推送,也減少了信息浪費。個性化分發提高了新聞媒體用戶黏度和留存率,還增加了廣告收入和商業價值。但是個性化分發也存在著一些爭議,比如個性化分發可能會導致信息偏差和過濾氣泡,只推薦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形成信息繭房。

二、新聞傳播領域人工智能狂歡的風險

(一)釋放了虛假新聞的生產和傳播空間

人工智能技術在信息獲取、生成和傳播方面的突破,雖然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也給虛假新聞的產生提供了更多機會。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生產新聞,需要調用數據庫對海量的信息進行分析。但信息的復雜度高并且調用內容受限,就有可能導致信息源的誤差,信息源的失實就導致了新聞失實。并且在人工智能廣泛使用的今天,新聞生產的把關環節如果也由人工智能獨立完成,就會助長虛假新聞的出現。若虛假新聞在生產環節時未能被識別,而是通過算法對該新聞進行個性化分發,則可能擴大虛假新聞的傳播范圍[5]。

(二)機器人寫作缺乏個性化和人情味

機器人寫作是根據預先設定好的模塊程序進行寫作的,因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無法靈活地根據不同的場景和情況做出相應調整,簡單的報道就會顯得單調和同質化,難以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它們無法像人類一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有特色的新聞報道。比如遇到災難性新聞,機器人寫作只是單一的陳述事實,沒辦法產生情感共鳴,無法和人類感同身受,所寫的新聞報道就沒有溫度。

(三)算法推薦導致信息繭房

人工智能通過研發主體編寫的算法和模型黑箱的特性,向受眾進行精準投送,只推送受眾感興趣和與受眾產生強關聯的信息,在信息過載的社會減輕了受眾壓力。但是,算法根據用戶的興趣和關聯度來篩選內容,減少了多元化信息的推送,用戶只能接觸到與自己觀點相符的信息,失去與其他多元化觀點和信息接觸的機會,這種過濾和偏向可能導致用戶思維愈發固化,仿佛置身于一個信息繭房。此外,算法推薦也可能被濫用或被操縱,一些媒體為了追求利益,會將一些未經核實的信息推送給受眾,更有甚者利用算法操縱輿論。

(四)受眾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人工智能生產新聞主要依賴于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而這些數據和模型往往源于有限的信息,甚至可能涉及個人隱私信息收集和權限使用。人工智能的個性化推薦雖然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它是通過搜集用戶的個人信息來完成推送,比如對某類信息的閱讀量、點贊量等,以此挖掘用戶的喜好。某些媒體公司可能會為了增加閱讀量,對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挖掘,造成侵犯他人隱私權等問題。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但隱私問題仍然是技術公司需要改進的重點。

(五)減少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機會

在人工智能越來越精進的今天,其可以高效地完成部分傳統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新聞采編、新聞生產、新聞分發都可以運用人工智能完成,自動化過程減少了人力投入,新聞機構可能會裁減新聞團隊的人員規模,致使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機會減少。這也可能會導致新聞領域人才的整體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下降。由于機器能代替完成一部分工作,新聞工作者失去了運用專業技能的機會,導致威脅行業發展??偟膩碚f,人工智能狂歡導致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機會減少,挑戰與機遇并存。

三、新聞傳播領域人工智能狂歡的治理

(一)明確人的主體地位

新聞工作者在生成新聞時越來越離不開人工智能的幫助,但在依賴人工智能的同時,也要明確人在新聞生產中的主體地位。目前,人工智能只能編寫機械式的新聞,無法進行辯證思考,難以滿足用戶對新聞的多樣化需求。新聞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新聞敏感性,對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進行判斷和決策,并根據不同的事件策劃報道方案。目前大部分新聞媒體機構都是利用“人工+機器”的新型生產模式。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新聞客觀性和廣泛性,媒體工作者則可以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寫出更有深度的報道,與人工智能相輔相成,生產出更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新聞。新聞媒體工作者在這種新的生產模式中,要始終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加強技術學習,讓技術為我所用。同時,聚焦腦力、眼力、腳力、筆力,生產出更有溫度和人文關懷的創新性新聞報道,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6]。

(二)優化新聞分發和傳播機制

人工智能通過分析用戶興趣和訪問歷史,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新聞內容,雖然滿足了用戶的信息需求,也導致了信息繭房的發生。因此,運用人工智能編寫新聞需要優化新聞分發和傳播機制,打破信息繭房。一方面,可以豐富個性化推薦算法的數據記錄和分析范圍,綜合考慮用戶行為習慣和信息環境變化;另一方面,新聞傳播機制需要更加透明,維護用戶的知情權。算法需要大量數據作支撐,新聞媒體機構有責任向受眾披露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流程,接受受眾的監督和建議。例如,建立新聞生產流程的可追溯性,記錄和公開人工智能算法的數據來源、處理過程和判斷依據,以便公眾和監督部門對新聞內容進行監督。新聞媒體要積極創新技術手段,完善智能設備,保障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生產領域中的運用效果[7]。

(三)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制度化監管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傳播領域的融合不斷深入。但在個人隱私保護、個人敏感信息識別等領域的技術還不夠完善,用戶的隱私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為此,首先,相關部門應加強立法,法規可以涉及數據隱私保護、知識產權、內容審核和責任承擔等方面,應明確人工智能獲取數據的領域、范圍和邊界。其次,政府應加強監管,確保相關企業和機構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不被濫用或泄露。相關企業要增加算法的透明度,需向用戶提供詳細的算法解釋,讓用戶了解其推薦機制原理。還可以建立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算法過程進行審查。最后,要明確新聞工作者把關人的作用,加大對新聞工作者的培養力度,定期對人工智能的知識進行普及宣傳,明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傊?,完善法律法規和加強制度化監管是確保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合理、公正、透明的重要手段。政府、企業和相關機構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監管機制,保障新聞傳播的質量和可信度。媒體從業者應群策群力,引導受眾參與技術監督[8]。

四、結語

人工智能作為新興力量,給全社會帶來了一場技術狂歡。人工智能與新聞傳播的結合是必然趨勢,同時給新聞工作者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這場機遇和挑戰需要通過新聞工作者、政府、公眾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如何有效降低人工智能狂歡帶來的風險,提升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社會效益,是新聞工作者始終需要思考的問題。

猜你喜歡
工作者個性化領域
關愛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們
——致敬殯葬工作者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領域·對峙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經”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