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高校獨特優勢 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2024-03-17 00:57青島科技大學黨委
黨員干部之友 2024年3期
關鍵詞:科技人才專業

□青島科技大學黨委

近年來,青島科技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統籌推進的戰略部署,發揮高校獨特優勢,深化落實“四鏈”融合工作機制,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一、緊扣產業需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聚焦培育產業急需人才,主動打造一流育人體系和環境,自覺擔負起人才自主培養的時代重任。一是優化專業結構。聚焦國家戰略、全省經濟發展和產業需求,積極做好專業學科調整、優化、升級等工作。成立本科專業結構調整專班,以專業建設現狀、社會評價、資源配置等為主要依據,實施專業動態調整與管理,2023 年度增設合成生物學、能源化學、儲能科學與工程3 個專業,近三年為全省輸送各類專業人才1.4 萬人、78.19%的畢業生選擇留魯發展。二是深化產教融合。依托在先進高分子材料、綠色化工、智能制造等方面優勢和24 個國家級一流專業,與萬華化學、賽輪集團、海爾集團等知名企業建設20 個現代產業學院,共建科研與實習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課程體系,覆蓋61.34%的在校生,持續提升教育教學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度。三是創新培養路徑。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改革,打造本碩貫通培養計劃,設立卓越工程師學院,與行業領軍企業聯合共育高素質、復合型的工程技術人才,2023 年共培養60 名卓越工程師,獲批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實踐基地。聚焦化學工程、新能源材料等優勢特色專業,深化實施英才培養計劃,學校獲批山東省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

青島科技大學汪傳生教授團隊在進行有組織科研攻關

二、深化科研攻關,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開展科研攻關,以省“811”建設項目——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為牽引,全面加強創新體系建設,集聚資源力量催生大成果。一是建強科研團隊。全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近三年全職引進院士1 名、培養“長江”系列學者5 名,實現國家級人才引育歷史性突破,為建設高水平科研團隊奠定堅實基礎。圍繞化工、材料等優勢學科,瞄準大獎、大項目、大成果,組建在國內具有競爭力的代表性團隊,實行重點團隊校領導服務制,推行“揭榜掛帥”,在崗位聘任、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最大限度賦予團隊科研組織權。二是做大科研平臺。緊抓山東省“1313”四級實驗室體系建設機遇,深度參與地方創新驅動發展實踐,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建設11個部級以上、40 個省級科研平臺,打造集群式、多層次、高水平科技創新陣地。三是夯實科研保障。成立科研工作促進委員會,提供政策咨詢、知識產權保護、市場推廣等專業服務。建立職稱評聘、績效考核、收益分配等18 項保障機制,打造充滿活力的科創生態。目前,學校已在多個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比如,特種合成橡膠等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解決了國家戰略物資天然橡膠自給率嚴重不足的問題;著陸器航天自主導航技術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著陸提供技術護航。

三、服務地方發展,持續提供創新創造智力支持。緊緊圍繞區域戰略和產業布局,創新合作模式,暢通轉化渠道,更好推動人才優勢、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是開展校地融合行動。積極發揮橡膠化工特色優勢,高效對接黃河流域產業鏈,黃河三角洲石化工行業等2 個創新平臺落戶學校。先后與濟寧、棗莊、德州共建“非實體”“輕資產”型校地融合創新發展中心,推動20 余個項目落地,簽約經費超3.5 億元,簽約項目數量和金額均實現新突破。二是開展校企鏈合行動。實施“百企協同創新伙伴計劃”,堅持“一企一策”,鼓勵各學院、科研機構與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行業領軍企業等全面合作,開展多元協同共建。2023 年選派20 余名教師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科技特派員等,組織開展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培訓400 余人次。三是開展轉化攻堅行動。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與橡膠、化工、集成電路等領域企業聯合建設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室、研究所等“科創飛地”15 個,打造從成果產出至產業化全鏈條、多維度、深層次的轉移轉化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推動實現從技術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的無縫銜接,近三年先后簽訂7.7 億、2.2 億、1.1 億三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猜你喜歡
科技人才專業
人才云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科技助我來看云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