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高產粳稻新品種鐵粳1603 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

2024-03-18 09:20李殿平
農業科技通訊 2024年3期
關鍵詞:品比單株遼寧省

李殿平

(鐵嶺市農業科學院 遼寧鐵嶺 112616)

深化農業良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農業的緊迫任務, 要充分發揮良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作用, 加快推進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不斷提高農業良種的核心競爭力。 黨中央高度重視種業振興,2021 年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 是新時期國家對種業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國種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1]。水稻是我國重要的口糧作物, 全國60%以上居民以稻米為主食[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均稻米消費量逐漸減少, 而對稻米品質及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3]。 為滿足市場消費需求,選育優質、穩產、綜合性狀好的水稻品種是水稻育種者的重要任務[4]。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鐵嶺市農業科學院選育出適合遼寧北部地區種植的優質、 高產、 抗病、 抗倒伏能力強的粳稻新品種鐵粳1603。 該品種于2023 年入選遼寧省和鐵嶺市農作物優良品種推介名錄。

1 品種來源及選育過程

鐵粳1603 是鐵嶺市農業科學院于2006 年以超級稻鐵粳7 為母本, 以吉124 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新品種。 2006 年得到F0代種子15 粒;2007 年在試驗地淘汰偽雜株后混收全部種子, 得到F1代種子118 g;2008 年F2代種植232 株于后代選種圃,選出28 個單株系;2009 年得到F3代,將上一年的28 個單株系在試驗地中種植, 最終選出18 個株系;2010-2011 年F4~F5代進入選種圃,每株系種植100 株, 進行單株選擇, 共選擇單株6 株;2011 年F5代按組合單株插秧,絕大部分單株系性狀基本穩定,秋季選出6 個單株;2012 年種植單系, 秋季選出457 號單系進入下一年院內新品系預備試驗;2013 年參加院內預備試驗,秋季選出第15 號預試進入下一年品比試驗。 2014-2015 年進行院內品比試驗。 院內預備試驗、品比試驗都同時送開原市農科所做自然誘發稻瘟病抗性鑒定。2016-2017 年以代號鐵163 參加遼寧省聯合品比試驗,2018 年參加省中熟組預備試驗定名為鐵粳1603,2019-2020 年參加省中熟組區域試驗,2020 年同時進行省中熟組生產試驗。 2021 年5 月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遼審稻20210004)。

2 產量表現

2.1 省聯合品比試驗

2016-2017 年參加遼寧省聯合品比試驗,平均畝產629.1 kg,10 個點次, 不設重復, 比對照沈稻6 號(588.1 kg/畝)增產7.0%。

2.2 省預備試驗

2018 年參加遼寧省中熟組預備試驗,3 個點次,不設重復, 平均畝產673.1 kg, 比對照沈稻6 號(620.6 kg/畝)增產8.5%,增產點比例100%。

2.3 省區域試驗

2019 年參加遼寧省中熟組區域試驗,6 個點次,不設重復,平均畝產664.3 kg,比對照沈稻6 號(CK)(631.1 kg/畝)增產5.3%,增產點比例100%;2020 年繼續參加遼寧省中熟組區域試驗,6 個點次,不設重復,平均畝產617.3 kg,比對照沈稻6 號(593.9 kg/畝)增產3.9%,增產點比例100%。 2 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0.8 kg,比對照沈稻6 號增產4.6%(表1)。

2.4 省生產試驗

2020 年同時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生產試驗,6 個點次平均畝產647.5 kg, 比對照沈稻6 號(CK,616.3 kg/畝)增產5.1%(表2)。

表2 2020 年鐵粳1603 省中熟組生產試驗產量表現

3 品種特征特性

3.1 主要農藝性狀

生育期155 d。 株型緊湊,劍葉直立,分蘗力較強,平均每穴17.0 穗,株高110.1 cm,主莖15~16 片葉,活稈成熟,稈強抗倒伏,適應性廣。 半直立穗型,穗長17.8 cm, 有效穗數28.3 萬穗/畝, 每穗粒數134.9 粒,結實率84.7%,谷粒莖稈黃色,穎殼黃色、無芒,熟相好,千粒重26.0 g。

3.2 稻米品質

經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進行品質分析,糙米率81.4%,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9.7%,粒長4.9 mm,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9.0%,堊白度1.6%,透明度1 級,堿消值7.0 級,膠稠度70 mm,直鏈淀粉含量17.6%,蛋白質含量7.7%,品質各項指標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 級。 通過品嘗鑒定,蒸煮米飯香味濃郁,適口性好,冷飯不回生。

3.3 抗性表現

經沈陽農業大學稻瘟病課題組定點調查, 鐵粳1603 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2019-2020 年2 年分別為1.7 和2.3,穗瘟損失率最高級1 級,抗穗頸稻瘟病。莖稈抗倒伏能力強,無倒伏現象。 抗害性強。

4 栽培技術要點

鐵粳1603 具有分蘗力強、產量高、增產潛力大等優點,在栽培管理上應注重稀播種育壯秧、適時插秧、合理施肥、科學水分管理及預防病蟲害等。

4.1 培育壯秧

采用隔離層旱育苗或缽盤旱育苗[5]。 4 月中上旬播種,秧齡應控制在30~35 d。 普通旱育苗播種量為200 g/m2,大棚育苗每盤播種量為90~100 g,播種前澆足底水,秧盤擺放整齊,裝入2.5 cm 厚的營養土。播種前浸種消毒。播種后到小苗1.5 葉前主要是提溫保濕,促進快出苗、出齊苗,棚內溫度不超過32℃時一般不通風;1.5 葉后要注意通風煉苗, 適時揭去塑料薄膜或無紡布,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嚴防高溫燒苗和秧苗徒長;2.5 葉后做到晝揭夜蓋, 棚內溫度控制在22~25℃,調整好溫度防止秧苗徒長,提高秧苗素質,增強秧苗對病害的免疫能力。 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白天底部棚膜可完全打開。 大棚盤育苗水分管理應堅持缺水澆水、不缺不澆、只澆不灌、見濕見干,整個苗期要嚴格控制水分,澆水要透,但盤土和置床不要有積水,更不能用灌水方式進行補水。小苗長到1.5 葉時,可用3%的惡·甲水劑500 g 兌水200 倍噴灑苗床防治青枯病和立枯??;小苗長到2 葉時, 每畝用10%氰氟草酯 (千金)100 mL 乳油兌水15 kg,均勻噴灑防除秧田雜草;小苗3 葉期,即插前3~4 d 追施1 次送嫁肥,每平方米用硫銨50~80 g、硫酸鋅10 g 兌水100 倍噴施,后用清水沖洗葉片2 次,以防燒苗。

4.2 適時插秧

根據當地常年氣候條件, 適期早插有利于水稻早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以獲得高產[6]。 鐵粳1603 分蘗力較強,插秧適宜密度為中等肥力土壤為30.0 cm×13.3 cm、高等肥力土壤為30.0 cm×16.5 cm。 每穴栽3~5 株苗,個體與群體生長協調,產量達到最優[7]。 避免插秧過密,穴苗數過多易產生夾心苗,造成生長不良。 最佳移栽期以5 月中下旬為宜。

4.3 科學配方施肥

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與鋅、鐵、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均衡配方施用。 根據地力情況,中肥地畝施農家肥2 000 kg 及氮肥50~60 kg、 磷肥50~60 kg、鉀肥10~15 kg。要施足底肥,底肥、蘗肥、穗肥按照4∶4∶2 的比例施用, 后期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少追肥或不追肥。磷肥作底肥施用,一般施用P2O56~8 kg/畝, 缺磷土壤應適當增加磷肥。 鉀肥隨蘗肥施入,微肥適量施用。

4.4 水漿管理

采用淺濕干間歇灌溉技術,淺水插秧免漂苗、淺水緩苗促生根、足水分蘗保證有效穗,有效分蘗期保持3 cm 水層淺水灌溉,增溫促蘗。 分蘗末期曬田后干濕間歇管理,要結合苗情和土壤適時擱田[8],秧苗達到計劃莖數的80%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 保證根系活力,促進活稈成熟且籽粒飽滿,收獲前7~10 d 逐漸落干水層。 總的原則:帶水插秧、淺水返青、淺濕分蘗、夠苗晾田、過旺烤田、中水護胎、干濕抽穗、寸水開花、淺濕灌漿、濕潤壯粒、黃熟落干、干田收獲,做到淺濕干結合、后水不見前水,達到“以水調氣、以氣養葉、以葉增?!钡哪康?。

4.5 病蟲害綜合防治

大田初期注意防治稻水象甲、潛葉蠅,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等。

稻水象甲防治可用佳多頻振殺蟲燈誘殺, 移栽后發現稻水象甲成蟲啃食水稻葉片時可采用化學藥劑防治, 每畝施用20%三唑磷乳油100~150 mL 或5%氟蟲腈30 mL 或25%殺蟲雙水劑200 mL,按說明兌水噴霧, 如用藥7~10 d 后仍有成蟲發生為害時需再次用藥。

苗瘟和葉瘟防治要掌握在發病初期, 特別是急性型病斑出現時應立即噴藥防治。 穗瘟防治應在破口前2~3 d 用藥, 齊穗期再用藥1 次。 藥劑可選用40%富士一號乳油1 125~1 500 mL 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噴霧。

二化螟是遼寧省水稻生產中的主要害蟲, 為害時期為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6 月末至7 月初, 可用稻豐靈250 g/畝兌水10~20 kg 噴霧防治二化螟,也可適用25%阿克泰水分散顆粒劑、5%銳勁特懸浮劑、20%好年冬乳油、8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50%巴丹可濕性粉劑及康寬、福戈等藥劑防治。

4.6 適時收獲

在完熟期或者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獲,有利于實現水稻高產[9],這個時期水稻的營養積累達到最大值,適時收獲是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收獲太早,籽粒灌漿不充分,千粒重低,影響稻谷產量。 收獲偏晚,稻谷水分含量下降,造成稻谷田間裂紋米率偏高,加工整精米率偏低,稻谷的外觀品質下降,商品性降低。 機械收獲可以降低勞動力投入和稻谷損失率,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采用全喂入或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機收獲, 對于實現不了機械收割的田塊采取人工收割。 脫谷損失率要控制在3%以內,破碎率不大于0.5%。

4.7 適宜區域

適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區和遼寧省中北部稻區、寧夏引黃灌區、內蒙古赤峰地區等中熟稻區種植。

猜你喜歡
品比單株遼寧省
2021年壽光市玉米品比試驗分析
無為市太平山楓香樹不同單株葉片性狀多樣性分析
種植密度與行距對秋閑田飼用甜高粱單株生產力的影響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與遼寧省氣象局進一步深化合作
遼寧省自然環境分類探索
遼寧省建環保舉報獎勵制度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闊葉樹組單株生長模型構建
秋播蠶豆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相關性和通徑分析
福建莆田地區茄子引種品比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