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物語,感受跨學科融合之美

2024-03-19 13:57徐謙
教育家 2024年7期
關鍵詞:物語跨學科美育

徐謙

在學科世界里,課程是一個充滿著知識、概念、推理、規律的理智性跑道;在美學世界里,課程是一場充滿著驚奇、審美、想象、詩意的復雜性旅途。當前,學校美育教育存在學科之間、學科與自然、學科與社會割裂的問題,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基于相關思考,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深度開發自然四季及傳統文化的美育資源,融合學校文化、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建構“四季物語”特色美育課程,以沉浸式體驗、任務驅動實施課程,以表現性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融合:“四季物語”美育課程的構建思路

在學科融合理念觀照下,我校深度開發自然資源的美育價值,基于學?!跋蜿枴蔽幕?,構建了“四季為軸、自然為源、文化為魂”的“四季物語”特色美育課程。

運用“學科融合”理念?!皩W科融合”是打破學科邊界,將不同學科知識和方法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理念。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需要重新融合被人為劃分的知識;法國哲學家埃德加·莫蘭認為,學科“分”而不“合”會導致思維的偏狹?!拔逵毕嗷リP聯不可分割,德育具有精神統領作用,智育、體育、勞動教育內隱著多種審美對象,有機融合多學科美育內容,實施跨學科美育,對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挖掘“四季物語”內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萬物生命輪回的節律,也是人類生命活動的規律。浸潤自然,聆聽“四季物語”,可以領略四時風物,感受其精神氣象,還可以體察生命故事,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八募疚镎Z”是基于對自然四季中教育資源的再認識而提出的?!拔镎Z”原是故事的意思,“四季物語”可以理解為與自然四季相關的生命活動及文化。其內涵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自然風景與物候,二是順應自然的生命活動,三是蘊含在自然四季中的傳統文化。

架構“四季物語”課程?!八募疚镎Z”美育課程由四大類課程群組成。一是學科主題拓展課程,意在將國家課程與自然資源對接,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去發現、感受、表現自然中美的現象與美的精神,形成國家課程實施的有效路徑,如四季讀寫繪、律動四季、四季科學等。二是跨學科融合課程,立足一門課程,以“學科+”思路進行跨學科融合,如數學和科學融合發現蒜葉生長的規律,感受數理之美、生命之美。三是超學科主題實踐課程,圍繞同一季節主題,超越學科邊界,設計多學科學習任務,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以美育德、以美生智、以美健體、以美促勞。四是繽紛四季社團課程,利用學校與地域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按照“學?!昙墶嗉墶钡膶蛹?,可以是圍繞一個專項跨年級有序遞進的系列課程,也可以是年段化、班本化、生本化的獨立課程。

沉浸:“四季物語”美育課程的實施策略

遵循兒童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一般規律,“四季物語”美育課程著力研制超學科四季主題綜合性學習方案,以沉浸式體驗、任務驅動為主要策略,全方位、全資源、全要素實施。

融入自然資源,打磨教學范式。把課堂植根于自然世界和生活,進行溯源性學習,喚醒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生命體驗,讓課堂學習真正發生,讓審美創造成為可能。學校努力建構以“開放、靈動、融通”為特質的陽光課堂。各學科依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適切性需求,自覺將教學與自然資源關聯,形成了學科教學特有的內容結構和教學范式。如語文學科通過具身浸潤教學范式,將課本中的四季與生活中的四季緊密關聯,通過指導觀察、影像再現等方式引導學生豐富認知與情感體驗,提升語言的感受力與理解力,提高欣賞、表現、創造美的能力;美術學科形成印象自然教學范式,將自然萬物的色彩、圖案以及學生融入自然的活動場景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自然世界中獲得審美體驗,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打通學科壁壘,把握跨點跨度?!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學科必須拿出10%課時開展跨學科學習,足見國家對學科融合與綜合育人的重視。單學科主導的跨學科學習,即學生立足主導學科,通過關聯性學科學習或運用關聯學科知識、方法、技能、思維,加深對主導學科的理解?!八募疚镎Z”美育課程將跨學科融合學習作為重要策略,在主導學科教學過程中,從審美視角跨出,最終回到對主導學科的深度理解。適合適度是基本原則,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古詩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從想象詩中描繪的西湖六月碧葉連天、荷花映日景象跨出,將詩句內容化為具體畫面,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覺將美術的構圖與色彩運用到詩句描繪的畫面想象中,深度理解了詩句中風光美、情感美、意境美。

確立四季主題,研制序列方案。以自然四季為時間軸,由課程教學部與學生發展部頂層設計,以年級主任與各學科備課組長為核心團隊,依據本年級教學內容與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學習力,結合自然與社會美育資源,確立季節學習主題,精心研制序列化超學科學習方案,充分吸納學生、家長的意見,并形成有具體目標與系列進階性任務的研學手冊。以“夏長”課程為例,各年級依據夏季典型的風物與節日,確定跨學科學習主題,打通學科壁壘,長程設計序列活動。五年級夏長課程的主題為“風吹麥浪”,年級設計了“麥言麥語——發現小麥之美”“農耕體驗——親歷收割之喜”“自然食育——品嘗麥味之香”“自然藝術——體驗手作之樂”序列活動項目,融合了語文、數學、科學、美術、勞動等多學科內容。在“農耕體驗”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賞風吹麥浪,研究農具的前世今生,感受現代收割方式的快捷高效,品味糧倉的豐收之美。學生在親歷體驗中,感受自然之美、勞動之美、科技之美。

尊重兒童個性,走向私人定制。繽紛四季社團課程學習,在每學期初都要經過雙向選擇,能比較充分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即便是在年級超學科主題學習設計中,也給學生個體或團隊留有自由選擇與自主策劃的空間,讓課程走向私人訂制。在“春漾里運河”超學科主題學習中,六(3)班一組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創造性地開展“52杯咖啡計劃”,采訪身邊新時代運河人。兩個多月中,利用周末、節假日,學生們采訪了退伍軍人、暢銷書作者、公益慈善人、包子鋪的老板、收養流浪貓的愛心人士等,汲取他們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

表現:“四季物語”美育課程的評價方式

“四季物語”美育課程的評價不單單指向終結性成果,而更多地指向學習過程、指向學生的參與程度、指向學生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貢獻,將自評與他評、個體與團隊、質性與量化評價有機融合,最為鮮明的特點是注重表現性。

形成性與終結性融為一體。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改善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方向和動力。在超學科主題實踐課程中,各年級形成了既有固定任務又為學生自主學習與成果展示留有空間的研學手冊,將學習過程與結果評價融為一體。以“春漾里運河”超學科主題學習中“運河橋手繪名片評價表”為例,評價量規的設計中,首先評價的是學生的參與度,其次是任務完成的質量,再次是學習者的情感態度,最后是“運河橋手繪名片”課程中習得的經驗遷移能力及課程再生價值。

靜置狀與演示態節點同現。每一季超學科主題實踐成果展示,以年級為單位分區域設定展位。各年級創造性地呈現一季的實踐成果,包括靜態的手作、攝影作品、繪畫作品等,動態的農耕演示、茶飲美食制作、歌舞劇表演、詩文朗誦等。每一季的節點成果展示,都是師生共同期盼的校園重大節日,師生精心準備,一起布展,充滿儀式感。主題實踐成果展示本身也是審美創造的過程。從布展的整體構想,到展品的錯落擺放、形態搭配,再到動靜的變化、講解的語言,每一個細節無不需要美學原理的支撐。學生參觀成果展,猶如漫步藝術的殿堂,會主動將見聞與感受表達出來,并用作品表達對美的感受。

“四季物語”是隨自然四季而行走的美育課程,著力于融通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的美育課程的頂層設計、實施與評價,使學校美育從單一走向豐富、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被動走向主動,拓展了學生的審美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

猜你喜歡
物語跨學科美育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冬日物語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萌蟲物語
星月物語系列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