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整合的SWOT分析及優化策略

2024-03-19 13:58鍋艷玲司冬梅
北京檔案 2024年2期
關鍵詞:SWOT分析京津冀

鍋艷玲 司冬梅

摘要: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文化相通,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整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應有之義。通過SWOT法全面分析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整合工作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提出增強京津冀一體化認同感、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非遺數字化覆蓋面、建立統一的格式和標準、多元主體共建非遺檔案數據資源、完善非遺數據庫建設、建立非遺檔案共享和交流平臺等策略,旨在通過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非遺保護與傳承質量。

關鍵詞:京津冀 非遺檔案資源 檔案資源整合 SWOT分析

Abstract: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are connected by mountains,rivers and cultures. The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 chival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 gion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the coordi? 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digitization strate? gy.By utilizing SWOT metho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 chival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 gion,it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integrated identity of the Beijing- Tianjin- Hebei region,make full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improve the digi? tal coverag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estab? lish a unified format and standard,collaborationg multiple subjects to bui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 tage archival resources,improve the construc? 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atabase,and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sharing and communica? 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cords. It aims to enhanc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integration of intan? 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chival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Key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In?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chival resources;Re? cords integration;SWOT analysis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夯實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等八項重點任務,[1]文化數字化也自此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文化數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原文化部啟動了非遺數字化保護工程,推動了非遺建檔工作的進一步開展,使我國大量珍貴、瀕危的非遺得到真實、系統、全面地記錄。[2]非遺檔案能夠精確客觀地記錄非遺當下的狀態,系統全面地展示非遺的歷史,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媒體、網絡終端、展覽和研究機構等,助力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融合和再創作。非遺檔案資源整合順應文化數字化戰略下關聯形成文化數據庫、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等任務的要求,豐富了非遺文化內容供給,推進了全民共享。京津冀地域、民俗民風、生產生活方式相近相連,三地非遺也是同根同脈,開展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整合工作,推動三地檔案事業協同發展的同時,也有助于非遺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一、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整合現狀

非遺項目從日常生活中發展而來,與本地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京津冀山水相連,本是文化一脈的天然共同體。喬曉光教授認為,考慮三地的協同發展,地緣性文明是第一位,在趨向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地緣性文明資源的整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3]京津冀在非遺曲藝人才培養、非遺文化資源整合與交流等方面早已開展合作,在非遺名錄中就有體現,僅國家級非遺就有多個項目地跨京津冀,像太極拳、京韻大鼓、相聲等項目都是共同申報的成果。三地還多次舉辦京津冀非遺聯合展演,演出包括戲劇、民俗、工藝等不同種類,推行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通過強強聯合展示三地非遺文化古今風韻。2020年,186項京津冀特色非遺項目匯聚河北省滄州市,以線上線下聯展形式集中展示大運河文化盛景。2021年,天津市河西區、北京市石景山區和河北省廊坊市相關部門聯合承辦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京津冀非遺展演展示活動。三地雖已經建設或正在建設基于全市、全省的非遺數據庫,但還沒有聯合開展非遺檔案整合、共享工作,三地非遺檔案資源的整合尚未取得顯著成效。

從整體上看,京津冀各區域非遺檔案分布與保管還比較分散,管理水平不一。非遺檔案資源能夠全面反映非遺的具體內容、表現形式、流變過程、傳承實踐情況等,對歷史文化和申遺有著重要憑證價值,也是向公眾展示非遺、研究非遺、振興和發展非遺的重要載體。對三地非遺檔案資源進行統一有效地整合、建立資源庫,能更清楚地分析三地非遺的特性、共性、發展優勢等,推動三地非遺保護、非遺產業化、非遺學術研究的合作與共享,促進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增強三地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

二、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整合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過對研究對象內部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W)以及外部機會(Opportunity,O)、威脅(Threat,T)的系統調查,并將四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以得出決策支持性結論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也為了解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整合現狀提供了分析框架。

(一)優勢(S)分析

1.資源積累豐富。京津冀三地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這些非遺展現了京津冀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脈,是京津冀歷史文化的生動體現。北京市實施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開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形成視頻成果500余小時,收集資料1.1萬余份,整理口述文字稿370余萬字,搶救性征集到了非遺實物321件。[4]海淀區對現有非遺項目展開了充分調研和檔案整理,并形成大數據庫。2011年,天津市開始“項目親歷者”采錄,2016年分門別類、整合完善,先后進行傳統戲劇與曲藝類、傳統音樂和傳統舞蹈類60余個項目的口述錄制,拍攝照片1.4萬余張,整理文字100萬余字,對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了全面記錄。[5]河北省是非遺大省,有包括蔚縣剪紙等在內的6項非遺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162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990余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名錄。京津冀三地的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接近全國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總數的1/10。在非遺申報的過程中,經過廣泛的田野調查、挖掘、普查和保護工作,形成了豐富的非遺檔案資源,為無形非遺的有形承載打下了資源基礎。

2.三地非遺關聯性強。京津冀歷史淵源深厚,地理特征、文化習俗等相似,三地人民都喜好吃面食、聽曲藝、捏面人等。相近的文化認同,相似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對許多非遺技藝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與三地非遺的交融互通緊密相關。例如,京津冀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春秋多風且風向穩定,這與放風箏習俗的產生密切相關,進而發展了優秀的風箏制作技藝。泥塑技藝對用料要求嚴格,泥土中的黏土與細沙比例必須合適,白溝舊河道與天津古河道等華北地區的泥土便符合泥塑要求,這也是京津冀泥塑技藝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三地鑼鼓藝術雖然不盡相同,但大都以鑼、鈸、鼓等大音量打擊樂器為主,藝術風格以氣勢磅礴、節奏激蕩為主。三地非遺因相似的自然風貌和社會風俗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在文化方面具有廣泛的合作空間。在追溯非遺項目的發展歷程時,很難從一個地區摸清脈絡,許多項目都是一藝傳三地,同根不同枝,京劇便是形成于北京,后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盛行。[6]因此,也出現了許多非遺項目跨區域申報的情況,在第一批至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共有60項涉及京津冀多區域聯合申報,包括京劇、評劇、京繡、花絲鑲嵌制作技藝等,覆蓋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技藝等十個門類,充分體現了三地非遺文化的密切相關。

(二)劣勢(W)分析

1.非遺檔案保管分散。京津冀三地非遺檔案分散在政府、文化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手中,不同的保管主體有著各自的存儲優勢,但各機構之間缺乏交流和標準化管理,很難系統地展示非遺全貌。非遺項目的申報材料大多保存在各級非遺保護中心或文化部門,各類非遺項目的口述檔案、文字、圖片、聲像檔案等大多保存在各基層保護單位,配方、制作工藝等涉及知識產權的非遺檔案大多保存在傳承人手中,少量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非遺實物檔案保存在各地博物館,還有大量非遺實物檔案被民間機構或個人收藏,高校及科研單位承接的相關研究成果資料在本機構內部留存。非遺數字檔案和實物檔案資源分散,采錄和管理耗能過多,管控乏力,給非遺檔案的集中管理與整合帶來困難。

2.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在當前的非遺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和非遺數據庫建設中,缺乏一套統一的標準。規范標準缺失,不同地區之間的檔案信息建設、整合、共享工作會出現一系列技術問題。京津冀各級非遺保護中心對不同種類的非遺項目進行采集、整理、挖掘、數字化保護和申報工作時,采用的標準不同,數字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所形成的檔案數據難以實現信息全面對接。非遺數據庫建設所使用的元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在不同系統下不能自由轉換,影響非遺資源的整合、傳播和利用。標準化是非遺檔案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建立與非遺檔案創建、描述、組織、檢索、長期保存的需求相配套的技術標準,三地非遺檔案資源的整合、共享、統一管理才有依據。

(三)機會(O)分析

1.戰略支持。2014年2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決策。2014年8月,京津冀檔案部門在檔案事業協同發展共識的基礎上,簽訂了《京津冀檔案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2015年6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自此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近些年《京津冀三地文化產業協會框架合作協議》《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等相關協議的簽署,確定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原則性框架,[7]完善了三地文化協同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機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檔案事業協同發展的政策為三地非遺檔案資源整合、三地檔案資源共享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戰略支持。

2.數字技術支撐。數字技術的發展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為非遺建檔、保護等工作帶來機遇。虛擬現實、數字掃描、增強現實、三維建模、主題圖技術等在非遺數字化項目中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數字工具已經融入非遺檔案資源的采集、整合與存儲。許多非遺項目的制作工藝、表演過程、道具設計等檔案都以多媒體形式記錄,檔案載體從單一的實物、文字載體到圖像、音視頻一體的立體式載體,從靜態到動態,非遺的呈現形式多樣而靈動。[8]主題圖技術可以實現非遺資源與相關文件的關聯,用來展示非遺關聯的知識結構,從而滿足用戶對某個非遺項目相關信息快速定位的需要,實現非遺數字資源的充分展示,滿足一些分類整合的要求。非遺檔案保存需要的空間、管理流程隨著數據存儲載體、容量、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大大降低,提高了非遺資源編輯、利用和傳播的效率。數字技術為非遺資源的整合、共享提供了保障,為京津冀非遺文化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威脅(T)分析

1.文化數字化推進對人才要求提高。文化數字化借助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影音編碼等數字技術對文化內容生產體系和文化產業生態系統進行數字再造,包括數字修復、數字記錄、數字保存、數字創造、數字傳播等生產活動。隨著這些先進技術在檔案保護、管理、傳播等領域中的應用,檔案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備基本的檔案專業素養,更要擁有數字素養、現代化管理能力和創新思維等。在非遺檔案工作實踐中,京津冀大多數地區設有相關的管理機構,但其中配備的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難以滿足數字時代的要求,無法充分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非遺檔案的采集、管理、保護和整合中。檔案專業人員少,非科班出身的人員較多,具備文科背景又精通數字技術的人員更加稀缺。非遺數字化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對非遺有著深入的了解和專業的見解,還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良好地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

2.非遺數據庫建設進程緩慢。2019年《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提出要建立規范化的非遺檔案及相關數據庫,將非遺相關數據納入全市統一數據庫,目前全市統一數據庫尚未建設完善。2012年,天津市非遺保護中心啟動了天津市非遺數據庫的建設,并于2013年在天津市非遺網正式上線。但是其提交的全部內容僅市非遺保護中心可見,還未形成一個開放共享的平臺。早在2008年,河北省就表示正在建立省級非遺檔案資料數據庫,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個免費欣賞和瀏覽非遺的平臺,但后續進展緩慢。京津冀非遺數據庫建設總體上還不夠完善,當前在進行的建設形式主要是地方自建數據庫、城市記憶類數據庫中包含非遺板塊和專題數據庫。[9]北京記憶數據庫中包含著非遺傳承模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表示要繼續實施數字化記錄工程,建立“河北省大運河沿線非遺資源數據庫”,積極挖掘工匠技藝、漕運歷史、武術雜技等。數據庫建設工程一直在進行,但建設進程比較緩慢,還未形成功能完善、開放性服務強的數據庫平臺。

三、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整合的優化策略

(一)優勢-機會(S-O)策略

1.增強京津冀一體化認同感。長期以來,北京、天津、河北分別屬于不同的行政區域,管理體系、文化政策等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一體化意識不足。首先,要在區域認同上,增強京津冀是一個整體的區域認同感,樹立“一盤棋”的觀念。文化認同可以增加區域間的友好往來,而非遺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是京津冀文化聯結的重要節點,文化認同也是開展三地非遺檔案工作區域協同的重要外驅力。其次,加強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頂層設計,共同出臺促進京津冀非遺協同發展的規劃和相關政策,建立高層協商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協商交流,共同探索非遺檔案共建共享的辦法和機制。最后,對三地非遺檔案資源進行全面梳理、系統整合和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優勢的同時對接三地互通的非遺文化大市場,打造京津冀特色非遺品牌,充分達到非遺檔案整合與京津冀一體化相互推動的效果。

2.充分運用數字技術。運用數字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真實、系統地記錄非遺項目,全方位、多維度展現非遺的形象、技藝、發展歷程等信息。[10]數字化存儲技術為非遺檔案資源的存儲、整合、共享提供了許多新手段。VR技術可以將非遺技藝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公眾面前,關聯數據技術具備的統一標識、標準描述、多維揭示、整合共享等功能可以有效解決非遺檔案資源整合面臨的地域分散、保管主體多元等問題。如河南省中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老家河南黃河之禮”非遺數字館小程序,以河南九地非遺為切入點,用戶可在線“探索”河南非遺地圖,并在“傳習”模塊中學習非遺知識,深入了解這些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人工智能技術也已經應用于檔案數據化、分類與劃控、檔案影像修復著色、智能安防等工作場景中。[11]例如,浙江省檔案館與科大訊飛公司合作開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音視頻檔案整理利用中的應用研究》,通過綜合運用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語音全文數據化、人物智能聚合等。[12]有孚網絡開發的scale-out存儲架構能夠實現高效擴容,加上其涵蓋京津冀的數據中心布局,能夠解決京津冀非遺數據大規模存儲的需求。數字化賦能非遺,讓非遺獲得了更強的生命力。

(二)優勢-威脅(S-T)策略

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數字化為非遺檔案的整合帶來了機遇,也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因此,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首先,要開展好非遺傳承人的培養工作,以老帶新,保證非遺傳承不斷代。其次,聯合高校加強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重視與設有相關專業高校的交流合作,根據時代要求更新教學課程,為學生提供非遺數字化實踐培訓和實習崗位,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最后,加強對現有檔案工作人員數字化技術運用能力的提升。要積極開展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培訓和學習,建立復合型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2.提高非遺檔案數字化的覆蓋面。數字檔案是開展檔案資源整合、共享、數據庫建設等工作的基礎,影響到非遺保護、傳承等一系列工作。非遺檔案資源的采集和數字化工作范圍廣、任務重、時間跨度久遠,京津冀許多地區對非遺數字化建設的緊迫感不足,存在“上熱、中溫、下冷”的現象。提高非遺檔案數字化的覆蓋面,不僅要對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檔案進行數字化,市級、區級的非遺檔案數字化建設也不可以忽視。建議在京津冀整個地區范圍內開展一次全面的摸底調查,對各層級的非遺一一摸清現狀,加大田野考察和走訪力度,注意一手原生資源的收集與數字化,采用數字采集、處理、存儲、展示等技術,將非遺轉換成可共享的數字形態。單單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難全面完成非遺的數字化工作,要擴大非遺數字化建設主體,與各類文化組織、社會組織開展合作,通過準確翔實的普查,摸清非遺數字化建檔情況,進而建立非遺保護和數據整合平臺。

(三)劣勢-威脅(W-T)策略

1.建立統一的格式和標準。在對非遺數字化建檔、構建數據庫和共享平臺時,如果數據結構、類型不統一,就難以進行資源的整合。為了實現非遺檔案資源的集成和共享,在檔案形成階段就要實現格式標準和相關規范的統一。如整理編撰的文字資料要詳盡,用中性詞語進行客觀描述;圖片提交原始數據RAW格式,并提交jpeg格式索引,視頻采用1920*1080像素或720*576像素;訪談錄音用MP3格式提交,錄音標準應符合32KHz及以上采樣率、64Kbps以上編碼率等。[13]進行紙質檔案數字化時可以統一借鑒《紙質檔案數字化技術規范》建設相關技術標準。在構建云平臺的過程中,可以基于《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構建技術標準,具體包括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和利用模式標準、網絡及軟件服務的協議標準、數據交互組織方式的整合及云計算運行過程中相關業務系統的協議標準和數據規范等。[14]制定資源數字化采集、資源描述、資源組織、資源管理、資源長期保存等技術標準,使各類非遺素材成為統一標準格式的數字資源,實現不同平臺、不同類型非遺檔案數據的集成和共享。

2.多元主體協同推進非遺檔案數據資源建設。京津冀各地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高校檔案館等保存著數量眾多的非遺館藏資源?!侗本┦小笆奈濉睍r期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也提到檔案館與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要在檔案文獻資源共享方面加強合作。[15]首先,檔案部門積極開展同這些單位的業務交流與合作,共同研究探討非遺檔案元數據標準及相應的著錄、標引體系等內容,為非遺檔案數據的組織工作提供科學指導。[16]其次,還有許多非遺檔案資源保存在公眾手中,非遺檔案的有效整合離不開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梢詫⒐娂{入非遺檔案數據資源組織的過程中,提供參與非遺檔案數據資源組織的渠道和正確引導,篩查公眾提交的檔案的內容、格式、質量,切實保障非遺檔案數據組織的規范化。最后,檔案部門要在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的同時積極尋求與技術專家和團隊的合作。近年來,鄭州量子偉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紫光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光典信息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漢王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以“技術”為專長的主體紛紛與上海市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及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以“資源”“科研”為專長的主體組建團隊,共同承擔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共同攻克檔案領域中亟待破解的難題,這樣的團隊合作為檔案數據資源共建提供了重要助力。

(四)劣勢-機會(W-O)策略

1.完善非遺數據庫建設。京津冀三地非遺數據庫建設和發展不同步,已有的數據庫相對獨立,融合性較差,各地區非遺檔案資源形成“信息孤島”。應將文化館、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擁有的非遺檔案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全面系統的集成,避免數字資源重復建設的現象。[17]建設非遺數據庫,主要模塊包括存儲系統、著錄系統、檢索系統、備份系統、安全管理和共享等。數據庫檢索方面,除了關鍵詞檢索,還要有分類瀏覽、跨庫檢索的功能,不斷提高檢索的智能性。數據庫展示方面,要在文字、圖片、視頻的基礎上,多采用三維、虛擬現實等技術,立體地呈現非遺資源。Shiro是一個功能強大且靈活的開源安全框架,可以通過身份驗證、授權、加密、會話管理等方式進行數據庫系統的權限管理,支持具有并發功能的多線程應用程序,有效應對非遺檔案數據庫的安全管理問題。

2.建立非遺檔案共享和交流平臺?!丁笆奈濉狈俏镔|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指出:“加強資源整合共享,推動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公共數字平臺,推進非遺檔案和數據資源的社會利用?!盵18]多數非遺網絡平臺的重點內容是各級非遺名錄、傳承人簡介、非遺保護工作的資訊、非遺的學術研究等,大多來自管理者、學者等主體,缺少對傳承者在傳承、保護過程中形成的檔案資源的有效揭示,內容更新不及時,不全面??梢允褂没贛VC模式的Java多層架構的整合框架,構建京津冀非遺檔案資源共享和交流的平臺,主要功能結構包括用戶管理、統一認證與單點登錄、數據管理、申報、資源展示、互動交流等。融合各個數據庫的資源,在京津冀整體范圍內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讓公眾一站式體驗三地的非遺文化。通過多種媒介在平臺上展示非遺檔案資源,設置評論區和信息交流提醒等功能,增進非遺愛好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也方便及時獲取用戶對平臺服務的反饋,使平臺成為非遺交流和傳播的窗口。建立個性化機制,根據受眾的檢索和瀏覽足跡實行智能化篩選和匹配,進行個性化信息推送,形成數字化非遺資源的有效推廣和普及,進一步實現平臺資源的共享。

京津冀協同發展如火如荼,為三地非遺協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但是目前三地非遺檔案資源整合仍處在初級階段,需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文化數字化戰略契機,集成不同主體的優勢,充分進行技術和人才的交流,整合三地非遺檔案資源,搭建共享平臺,展現京津冀非遺的獨特魅力。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檔案資源協同整合機制研究”(項目批準號:20BTQ09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新華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EB/OL].[2022- 11- 20]. http://www.news.cn/poli? tics/2022-05/22/c_1128674022.htm.

[2]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中國非遺數字化保護工程(一期)”項目通過驗收[EB/OL].[2022-11-20].http://www. gov.cn/gzdt/2011-12/27/content_2030693.htm.

[3]楊云倩.京津冀非遺:地緣和日常|京津冀協同發展系列訪談[EB/OL].[2022-11-05]. https:// www.sohu.com/a/130092854_117977.

[4]方永磊.構建非遺保護傳承的“北京樣本”[EB/OL].[2022- 11- 05].http://ent.cnr.cn/ylzt/feiyi/ baohu/20210611/t20210611_525511090.shtml.

[5]天津非遺中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非遺保護取得豐碩成果[EB/OL].[2022-11-20].https://mp. weixin.qq.com/s/g8Vz_N5IBLBQVvPXHgT_iA.

[6]黃仲山.京津冀一體化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傳承與協同保護[J].中華文化論壇,2017(1):85-89.

[7]馬明.京津冀共奏文化協同發展交響曲[N/ OL].光明日報,2023-06-04(12)[2024-01-27].https://news.gmw.cn/2023-06/04/content_36607952.htm.

[8]聶云霞,龍家慶,周麗.數字賦能視域下非遺檔案資源的整合及保存:現狀分析與策略探討[J].檔案學通訊,2019(6):79-86.

[9]丁琬霖,王運彬.檔案部門在非遺數字化存檔中的責任擔當和協同路徑[J].浙江檔案,2021(10): 17-20.

[10]談國新,張立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芻議[J].圖書館,2019(4):79-84.

[11]陳會明,史愛麗,王寧,金文光.人工智能技術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與發展芻議[J].中國檔案,2020(3):72-74.

[12]浙江省檔案學會.全省優秀檔案編研成果暨檔案學優秀成果(2019—2020年度)獲獎項目出爐[J].浙江檔案,2021(9):6,11.

[13]馮莉.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實踐與理論探索:以《中國唐卡文化檔案》項目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8(3):109-119.

[14]段雪茹.大數據環境下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分析及提升策略[D].沈陽:遼寧大學,2017.

[15]中國檔案網.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檔案事業發展規劃[EB/OL].[2022-09-03].http://www.chi? naarchives.cn/home/category/detail/id/36626.html.

[16]孫大東,向曉旭.新《檔案法》規制下非遺檔案數據化管理策略研究[J].山西檔案,2021(6):90-97.

[17]倪曉春,張蓉.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字資源庫建設的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7(2):53-57.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通知[EB/OL].[2022-09-03].http://zwgk.mct.gov.cn/ zfxxgkml/fwzwhyc/202106/t20210609_925092.html.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SWOT分析京津冀
京津冀三地將首次開展聯合執法檢查
國產手機行業戰略管理研究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關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企業運營管理與財務戰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京津冀醫療衛生大聯合
京津冀一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