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太空政策調整與中俄太空合作

2024-03-19 09:00劉瑩
國際問題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太空俄羅斯國家

劉瑩

〔提? ?要〕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為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威脅、西方制裁帶來的新挑戰和來自大國太空競爭的新壓力,持續調整太空政策,提升國家對太空活動的主導作用,強化太空防御能力建設和自主創新發展,拓展太空多元合作。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俄羅斯太空事業發展受到國家主導模式、西方全面制裁及大國太空競爭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太空合作是中俄全方位戰略合作的組成部分,中國太空能力的提升及俄羅斯外部環境的惡化強化了雙方太空合作動力、推動雙方合作逐步深化。

〔關 鍵 詞〕俄羅斯太空政策、烏克蘭危機、太空安全、中俄太空合作

〔作者簡介〕劉? ? 瑩,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教授、俄羅斯研究

中心副主任

〔中圖分類號〕V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2 8832(2024)1期0074-17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太空強國,其太空政策對太空力量格局和太空治理有著重要影響。烏克蘭危機持續影響俄羅斯內外政策環境,為適應環境變化,俄羅斯持續調整其太空政策。研究俄羅斯太空政策變化有助于厘清地緣政治沖突和大國太空博弈對俄太空政策造成的影響,對拓展中俄太空合作、推進太空治理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俄羅斯太空政策的調整

俄羅斯繼承蘇聯絕大部分航天遺產,一直高度重視太空事業,努力維護自身太空大國地位。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與西方關系陷入僵局。2022年俄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其與西方關系進一步惡化。這一外部環境變化,連同俄羅斯太空政策自身發展邏輯,推動其太空政策的調整。

(一)完善機制建設,強化國家主導

烏克蘭危機爆發后,西方的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科技發展造成沖擊。為提升自身太空和國防整體實力、應對太空領域面臨的挑戰,俄強調依靠國家主導力保障和鞏固本國航天工業技術的發展。

2015年7月,普京總統簽署關于成立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的法案,改組俄羅斯航天局,將其與聯合火箭航天公司合并組成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Roscosmos),統一負責管理俄所有太空活動項目。在軍隊建設方面,俄羅斯在2015年8月將空軍和空天防御部隊合并為空天部隊,由其統一管理防空、反導、航天器發射、太空監控等工作??仗觳筷牭某闪⑹苟砹_斯的太空安全架構更加優化。為加強國家對航空航天活動的監管力度,自2022年3月1日起,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開始對空間活動實行聯邦國家許可證控制制度。同年12月,俄羅斯頒布法令,批準了在對空間活動實施國家控制(監督)過程中防止對受法律保護的空間資產造成破壞的計劃,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在太空活動中的主導權??紤]到電子元件基礎生產是本國太空產業的薄弱環節和西方制裁的關鍵領域,俄政府決定將這一領域的生產國有化,交由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負責。俄政府還依托大學、工程學院等機構培養高素質人才,涉及航空、火箭技術、核能、機械制造等40多個工業領域。為了在管理架構層面加強國家主導力,2022年7月,普京任命尤里·鮑羅索夫擔任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要求在航空航天技術法規制定、行業監管、資源分配以及航天企業授權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國家管理,對外宣示“技術主權”。

(二)強化太空防御能力建設

俄羅斯太空戰略的首要目標是維護國防和國家安全利益,在太空領域實現自主發展。2014年版俄羅斯《軍事學說》強調,一些國家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行為對俄羅斯構成了嚴重威脅,俄必須維護本國在陸地、海洋、空中和太空的優勢地位,以此掌握戰略主動權。在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方面,針對美國研發X-37太空戰機等加劇太空軍備競賽的舉措,俄羅斯提出了“非對稱反擊”的概念,大力發展A235反導系統、S-500防空系統等反制武器。俄羅斯政府還宣布加大對太空領域的資金投入,一半以上的經費將用于開發運載火箭、航天器、武器以及軍事技術裝備等太空防御項目,還有部分撥款投入與俄羅斯軌道站、地球遙感、衛星星座研發及應用有關的科學領域。2023年10月,俄國防部宣布,到2025年俄將在其領土上部署超過12個光電和無線電綜合體,用以識別和探測對俄構成威脅的空間物體,緊密跟蹤和監測太空局勢。

為配合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俄羅斯進一步明確并強化了空天部隊在監測太空局勢、識別太空威脅、探測彈道導彈發射和襲擊、航天器發射、控制軍民兩用衛星系統以及軍事技術人員培養等方面的重要責任。2023年以來,俄羅斯空天部隊監測了1.5萬多枚國內外彈道導彈的發射,對2000多顆航天器的發射進行了有效監控,同時發布了3次空間物體接近并威脅俄飛行器的警告。俄羅斯空天部隊還從普列謝茨克、東方和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13枚運載火箭,將55顆衛星送入軌道,為俄烏戰事提供各類保障。2023年10月,普京正式任命維克托·阿夫扎洛夫上將接替謝爾蓋·蘇羅維金出任俄聯邦空天軍總司令。身為防空專家的阿夫扎洛夫具有深厚的軍事技術背景,其任命也體現了俄羅斯加強空天部隊軍事科技基礎、提升作戰能力的決心。

(三)加強太空技術自主創新

實現太空技術創新不僅是俄羅斯重振國力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在太空領域擺脫限制、謀求發展的關鍵。普京在對俄航天工業發展進行工作部署時表示,為與美國新空間技術進行競爭,俄羅斯必須改造自己的空間基礎設施,創建新的火箭發射系統,同時不斷提升創新技術、產品和服務在空間系統中的份額。為保障國家主導的太空技術基礎優勢,同時在西方技術封鎖和合作“部分脫鉤”的壓力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俄羅斯謀求在電子對抗系統、星載電子元件、衛星應用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2019年俄政府頒布了關于批準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2019—2025年創新發展計劃的法令,強調對航空航天防御系統進行現代化,以期在五年內實現該系統中現代化武器和設備達到80%的目標,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2020年1月,俄羅斯推出的新太空政策除了強調發展軌道星座、載人航天等項目,還提出重視太空基礎科學研究,力爭夯實基礎,積累博弈資本。2021年,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推出2025—2030年發展規劃,再次強調創新發展是國家空間活動領域的優先事項,同時確認所有次級發展項目將被逐步整合到統一的國家太空活動規劃結構中,由空天部隊保障俄羅斯的戰略安全和獨立。

2022年4月,根據俄羅斯政府第735號法令,俄“航空航天創新谷”成立,主要科研項目囊括航空航天設備、激光導航系統、運載火箭、無線電工程、無人駕駛、數字建模等基礎學科?!靶擎湣毙l星在俄烏戰場的首次啟用,展示了這一系統在軍事通信、導彈預警、天基偵察監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2023年7月,俄成功將“黎明-1”(Рассвет-1)系統中的三顆低軌道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標志著俄版“星鏈”邁出了重要一步?!袄杳?1”系統計劃到2030年將通信服務覆蓋包括北極和遠東在內的所有俄羅斯領土,2035年前完成發射900多顆低軌道衛星升空的任務,最終為全球提供高速寬帶數據傳輸的商業服務。

為回應西方在太空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制裁措施,2022年7月,俄羅斯宣布將在2028年退出與西方合作的國際空間站項目,并于2024年全面啟動俄羅斯軌道服務站的建造工作。俄羅斯國家航天局還在2023年4月宣布,其自主創新研發的核動力太空拖船“宙斯”號將在2030年投入使用,參與中俄合作的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爸嫠埂碧柨蓪⒋笮驮O備從近地軌道運至月球軌道,還可安裝新型激光武器,未來或將成為空間站的主要運載工具。

(四)拓展太空合作伙伴

西方制裁對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俄不得不暫?;蚪K止與美歐在航天器芯片、火箭發動機、太空發射、月球和火星探索等項目上的協作計劃,積極拓展太空多元國際合作的空間,擴大與獨聯體國家、金磚國家成員等有太空活動能力的國家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協商共同利用空間技術預防和處理氣候變化等緊急情況。2018年,俄羅斯批準了《獨聯體國家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領域合作公約》,為與白俄羅斯等國開展太空合作鋪平了道路。俄計劃借助白俄羅斯在制造高科技設備、光電和無線電技術領域的優勢,與其在衛星遙感、建設沃斯托奇尼航天港及其配套城市齊奧爾科夫斯基市等方面進一步合作。俄羅斯政府已經批準白俄羅斯航天專家參與東方發射場的建設和維護工作。

俄羅斯業內人士認為,太空行動是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高風險的活動,俄羅斯的太空實力與中國、美國差距極大,俄沒有能力參與太空博弈。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與中國、印度等金磚國家成員進行太空合作。借助金磚機制擴員,俄與金磚國家新老成員的太空合作進一步擴大。2021年8月,俄羅斯與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簽署了關于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合作的協定;2022年5月,金磚國家航天合作聯委會正式成立,相關國家開始在遙感衛星星座聯合觀測及數據共享領域開展合作,同時致力于在太空治理領域加強影響力。俄國家航天集團宣布,將在計劃于2032年建成的俄羅斯軌道站上為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專門建造艙段模塊,方便金磚國家合作開展航天科學研究。此外,俄羅斯還通過發展地面基礎設施、擴展格洛納斯系統、培訓航天員等項目,與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區域的非太空大國發展空間合作計劃。

二、俄羅斯太空政策調整的主要考量

俄羅斯調整太空政策,雖有應對烏克蘭危機所帶來系列沖擊的現實考量,但也是其應對大國太空競爭、維護太空大國地位的既有戰略的延續。

(一)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威脅

俄羅斯早在1993年就以《空間活動法》的形式確定了太空任務與國家安全利益和軍事行動之間的聯系,其后俄總統和政府又在多個太空政策聲明和文件中強調太空活動對維護國家及國際安全的重要意義。隨著空間要素對現代戰爭的影響與日俱增,太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愈演愈烈。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安全威脅讓俄羅斯進一步認識到,太空力量正成為西方攻擊其他國家的主要工具,太空技術和力量博弈可以直接影響國家間軍事行動的過程和結果。俄羅斯多次在其太空政策或國家安全戰略中提及美國推動太空軍事化和軍備競賽對太空安全造成的威脅。在外部威脅壓力逐漸加大的形勢下,俄羅斯將太空活動更多地與國家安全利益結合起來。俄實施太空任務不只是為了提升經濟和軍事實力,更是為了消除安全威脅,維護國家戰略安全。俄總統普京和國防部長紹伊古曾數次強調要提升空天部隊的戰斗力和作戰效率。

但與現實需求相悖的是,俄面臨在軌衛星老化、太空裝備配件供給短缺、裝備亟待更新、組織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必須在政策上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制定更加符合現實的新太空發展戰略,提高國家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力。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表示,美國不斷為太空軍事化創造各種優勢條件,俄羅斯不得不作出“非對稱”的回應。為提高航天部隊的實戰化能力與戰術層級的支援能力,俄羅斯必須加強偵察預警系統、攔截系統以及防空反導系統的建設,同時注重對空天部隊進行現代化改革。

(二)應對西方制裁的新挑戰

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聯合盟伴對俄羅斯實施了全面制裁,相關制裁對俄羅斯太空活動形成直接和間接的沖擊。從直接挑戰看,美國宣布禁止向俄國防、航空和海事部門出口包括半導體、激光、傳感器、導航儀在內的技術設備,歐洲航天局中止與俄在月球項目和火星生命探測計劃的合作,相當于在太空技術領域與俄“脫鉤斷鏈”。美僅保持與俄在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合作。面對西方的制裁,俄一方面需要強化自主創新,爭取在航空電子元器件、衛星通訊等“卡脖子”技術上實現應用突破,并在載人航天領域做出大膽實踐,為月球登陸和深空探索奠定必要基礎,維護俄在主要空間大國中的地位,加強其在國際空間服務和技術市場的作用。另一方面,俄羅斯尋找與其他國家在太空領域的合作機會,特別是加強與金磚國家在太空領域的合作,擴大市場并實現優勢互補。從間接挑戰看,西方制裁將鉗制俄羅斯經濟的發展,這將傳導到俄太空活動的預算開支。目前,俄太空經費似乎沒有明顯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例如,2020—2022年俄撥款超過6000億盧布用于實施空間活動計劃,而2023—2025年俄對太空活動的投入將增加逾700億盧布,主要用于開發空間通訊系統、發射衛星星座、研發小型航天器等。從具體年度預算來看,俄相關經費支出處于小幅波動之中,但現有預算無法滿足太空活動發展的需求,制裁的間接影響已在顯現。

(三)應對太空競爭的新壓力

太空具有特殊的地緣戰略價值,被很多國家視為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場域。俄始終將太空領域視為自己的權力工具。這種對大國權力和地位的追求將在太空領域重塑俄羅斯的太空政策和產業,同時也會重新定義俄的太空大國地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航天大國地位受到削弱,但并沒有放棄做太空強國的夢想。俄學者認為,當前世界正面臨“第二次太空競賽”,與冷戰時期的美蘇太空爭霸相比,現在大國的太空博弈更是一種政治斗爭,而不僅是太空探索行為。一方面,太空技術的發展增加了安全保障,提高了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戰略穩定性;另一方面,空間資產提高了使用軍事力量作為政策工具的效率,導航、通信、高精度武器等技術為航天大國提供了政治先發優勢。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只體現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還與其太空行為緊密相關。俄羅斯于2023年4月頒布了新版《外交政策構想》,其中特別提到,“作為軍事行動新的發展領域,外層空間和信息空間凸顯了國家間的對抗”。俄羅斯太空政策的目標是和平探索和使用外層空間,保障俄在太空產業、工程和服務市場的領先優勢,同時鞏固俄作為主要太空大國之一的國際地位。

對俄羅斯來說,美國是其首要太空競爭對手,與美國博弈是左右其太空戰略最重要的外部壓力。美國是最早開展反衛星試驗的國家,其長期致力于太空武器化,近年來更是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強化其太空軍事霸權。從奧巴馬政府的《美國國家太空戰略》到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國家太空戰略》《美國國防太空戰略概要》,再到拜登政府的《美國太空優先事項框架》,都體現出美國的太空訴求不僅是單個太空項目的領先,更要打造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綜合性作戰優勢。在美國不斷發展太空軍事科技、加速太空武器化、追求太空絕對優勢地位的壓力下,俄羅斯意識到,太空軍備競賽是大國政治博弈的延續,俄必須采取行動強化自身太空實力,應對來自美西方的挑戰。同時,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就,也加快了俄羅斯調整太空政策的步伐。

三、俄羅斯太空政策發展的挑戰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美西方料將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力度,俄羅斯與西方太空合作會進一步“脫鉤”,相關因素將持續影響俄羅斯太空活動。而一些固有問題對俄太空事業發展的制約將進一步顯現。

(一)西方制裁的持續影響

西方對俄國防和航天工業的制裁對俄太空實力造成嚴重打擊,導致俄羅斯與美歐在運載火箭及發射、近地軌道空間站運營及深空探索研究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受烏克蘭危機延宕不決影響,西方對俄羅斯的技術封鎖和禁運將持續甚至加碼,俄羅斯太空事業面臨經費匱乏、人才流失、技術受限等困境。

在西方制裁和封鎖下,俄經濟雖然展現了出人意料的韌性,但政府軍事支出的增加仍將影響其對各領域的經費投入。俄政府承認,對太空領域的經費撥款會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累計虧損超過900億盧布(約13億美元)。2021—2022年該集團收入310億盧布(約4.21億美元),虧損500億盧布(約7.3億美元),2019—2020年虧損18億盧布(約2800萬美元)。俄政府用于格洛納斯系統的預算支出在2021、2022年分別是249億盧布、270億盧布,但2023、2024年相關預算不升反降,分別是247億盧布、245億盧布,遠低于2009—2010年和2015—2018年期間。支撐格洛納斯系統的25顆衛星,已有14顆超期服役,由于經費問題,用下一代格洛納斯-K衛星替代老的格洛納斯-M衛星將更加困難。經濟實力是太空活動的主要支撐,俄經濟形勢若不能根本改觀,其太空事業將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二)太空市場競爭加劇

太空已成為世界各國展示綜合實力的重要平臺,主要航天大國尤其注重在航天科技、太空軍備、太空探索等方面加強投資和發展。美國、中國、俄羅斯在2022年的航天支出分別為620億美元、119.4億美元、34.2億美元。截至2022年底,美中俄在軌衛星分別為4529顆、590顆和174顆,位居世界前三,共占繞地球運行衛星的70%以上。在俄與美西方關系陷入困境、美國加速太空武器化進程的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會繼續給俄羅斯航天事業發展制造阻力。

大國的太空競爭不僅僅體現為太空資產的部署和規則權的制定,也體現在對太空市場的爭奪上。自最后一次太空飛船發射后,多年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依靠俄將宇航員送入空間站。但美航空航天局從2020年開始使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波音公司也將開始提供運載服務。雖然短期內NASA仍依賴俄運送一些貨物和部分宇航員,這種情況很快將發生變化。2023年3月,NASA與SpaceX、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塞拉太空公司(Sierra Space)簽訂貨物運輸合同,這將進一步減少俄太空收入。在人員運送上,俄長期依賴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但哈方每年收取高昂費用,并在2023年3月因俄方拖欠債務扣留俄太空資產。俄方曾試圖建立新的發射場以減少對拜科努爾發射場的依賴,但新項目因建設拖延和腐敗而止步不前。國際空間站曾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成為美俄空間項目的關鍵紐帶,但這種紐帶作用將逐漸消失。NASA計劃在2030年建立下一代商用空間站。俄羅斯擬在2028年退出國際空間站,并部署自己的軌道空間站。美方專家認為,俄能在21世紀30年代部署新的空間站已是樂觀的估計,因為“它將不再是一個先進的太空強國,其在超越低軌地球軌道將不會再取得進步”。

在太空競爭中,除中美俄歐外,印度近年也強勢崛起。2023年8月,在俄月球探測器登月失敗后不久,印度的月球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南極,成為第四個在月球表面著陸的國家。這一成就證明了印度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實力和潛力,也預示著印度將成為未來太空市場的重要競爭者。

(三)國家主導模式的固有制約

俄羅斯在太空領域加強國家主導力,顯示了航天工業在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地位,但過度依賴政府也會給俄太空活動國際商業化和市場化轉型帶來一定阻礙。在大國太空博弈加劇的背景之下,為了抵制西方制裁并提升競爭力,俄羅斯航天工業正在轉向自給自足甚至自我隔離的發展模式,在國家主導、政治指揮的思想指導下發展自主性強的優勢技術。這種轉變將進一步增加軍方對俄太空活動的影響,導致俄航天工業更加倚重國有企業。借助對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實施管理架構的垂直重組,俄政府試圖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對載人太空飛行、發射系統、無人駕駛航天器、火箭系統、軍用導彈、航空航天電子器件等太空活動項目加強國家主導的控制,但這種調整會對俄航天工業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價值鏈產生一些限制性影響,如出現職能重復和與國家所有權責任有關的法律問題,給消除產能過剩、把控質量、規范部件采購等工作帶來困難。同時,受西方對俄制裁的影響,俄羅斯經濟發展仍處于不穩定狀態,國家主導的模式難免缺乏全球戰略視角,相關計劃的不透明性依然存在,太空活動規劃的持續變化也會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國家主導模式不可能兼顧商業價值和績效最大化,這種模式不能維持長期有效性,也不能幫助俄羅斯達成空間治理的目標。實際上,近年來俄太空活動多次出現問題,雖然俄方常歸咎于外部原因,但管理模式的弊端也可見一斑。2018年“聯盟號”火箭發射助推失敗。2022年12月,進入國際空間站的“聯盟號”MS-22出現冷卻劑泄漏,導致俄宇航員取消太空行走計劃。2023年2月,“前進號”MS-21貨船亦出現冷卻劑泄漏,俄方解釋為外部影響,并分解了該貨船。同年8月,俄“月球-25”號月球探測器偏離設計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而墜毀。同年10月,俄羅斯國際空間站科學艙外部(備用)散熱器回路發生故障,部分冷卻劑泄漏到太空中。美專家認為,上述事件的頻繁發生,“標志著俄羅斯民用太空項目的全面衰落”。部分俄羅斯民眾和航空航天專家對俄太空事業發展持不樂觀的態度,逾65%的被訪者認為俄羅斯在大國太空博弈中表現欠佳。

為解決國家主導模式可能帶來的限制影響,俄羅斯會繼續在航空航天領域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提高軌道資源的可用性,以此促進俄國防科技及國民經濟的發展。俄羅斯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一方面是讓太空活動服務于國內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嘗試將太空活動由一種消耗資源和財力的消耗型實踐轉化成一種可為國家帶來發展紅利的增值型實踐,以此緩和國內發展與國際競爭訴求間的矛盾”。俄羅斯專業人士也指出,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國家更應該將資金投入衛星、導航、地球遙感等與民生發展相關技術的研發中,深空探索等項目并不能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直接的益處。

四、快速發展的中俄太空合作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俄開啟太空合作。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前,兩國太空技術合作屬于淺層次合作,此后兩國合作逐步擴大和深化,成就可圈可點。

在衛星導航領域,2014年1月,兩國設立“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委員會”。該委員會每年舉辦一次會議,磋商北斗系統與格洛納斯系統的具體合作事宜,并解決出現的問題。目前,兩國聯合開發設備(包括芯片、信息接收模塊),實現了兩個系統相互兼容和數據共享;兩國在對方國土相互設立地面站點,提高了兩個系統定位與導航的精度。2022年,中俄簽署了北斗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互聯合作協議、兩國境內北斗和格洛納斯跟蹤站互相建設和運維項目合同、聯合提供北斗與格洛納斯系統用戶信息支持服務的聲明;2023年3月,兩國又簽署了重要議定書,成立分委會推進北斗和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合作。

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2016年中俄簽署了太空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協定,為兩國開展太空技術深度合作掃除了法律障礙。

在深空探測領域,2016年11月,兩國確定探月合作的意向。2018年兩國討論開展月球與深空探測合作的可能性,并于2019年簽署協議,建立月球與深空探測數據中心,共享包括月球、火星在內的相關信息。2021年3月,兩國正式簽署協議,商定“兩國利用在空間科學、研發、使用空間設備和空間技術方面的經驗,將共同制定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路線圖,并在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的規劃、論證、設計、研制、實施和運營等方面開展緊密協作”。中俄聯合推出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旨在開展月球環境探測、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日地月空間環境探測及科學試驗,還計劃建成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為載人登月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測提供服務。2023年8月,作為項目重要環節的俄“月球-25”號月球探測器登月失敗,但并未影響中俄在月球科研站項目上的合作。俄羅斯還計劃在2027年和2028年發射“月球-26”號軌道飛行器和“月球-27”號著陸站,后者將配備鉆探月壤的設備。

在火箭研發領域,中國購買俄羅斯RD-180火箭引擎,并就兩國聯合生產這一引擎進行了談判。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于2019年初獲得了協助中國開發超重火箭發動機的許可證。2019年,俄航天集團宣布與中國進行火箭引擎數據交換。

在太空安全治理領域,俄羅斯加強了與中國在防止太空軍事化和武器化方面的合作。繼2008年中俄聯合向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提交“防止在太空放置武器、對太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PPWT)草案后,兩國于2014年6月提交了該條約的更新草案。2022年11月,第77屆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再次高票通過中國和俄羅斯共同提出的“不首先在太空部署武器”和“防止太空軍備競賽的進一步措施”決議。俄羅斯外交部認為,中俄兩國應該“在太空安全方面采取一致的措施……在專門的多邊平臺上進一步加強密切協調”。

中俄太空合作近年來取得快速進展,這一方面得益于兩國戰略互信的不斷加強,另一方面也源于俄方對太空合作態度的轉變。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的相當長時期內,俄羅斯基本上沒有認真考慮與中國進行真正的太空技術合作,部分原因在于中俄尚未就太空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簽署協定,但真正的原因在于俄羅斯認為自己的太空技術先進,擔心與中國進行“嚴肅的”合作會把中國培養成競爭對手。近年來中國在載人登月、衛星導航技術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彰顯了中國的太空實力,逐步改變了俄方對開展雙邊太空科技合作的態度。俄方專家認為,中國是未來太空探索領域的領導者之一,而對月球、火星和深空進行探索將是中俄深化太空合作的重要基礎。與中國在太空科技領域合作,不但可以消解西方對俄制裁的壓力,更可助俄羅斯在衛星發射、月球探索、空間站等項目上實現新的突破。烏克蘭危機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使俄逐步失去從西方引進太空技術和設備的途徑。在與西方部分“脫鉤”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得不加快與中國的合作步伐,兩國在載人航天、月球空間站、衛星導航系統、空間科學、基礎元器件、火星探索等領域拓展新的合作空間。

當然,中國太空科技實力和整體國力迅速增長,而俄羅斯航天項目和產業受制裁影響舉步維艱,將導致中俄兩國間產生一定“落差”。妥善解決這種落差,實現優勢互補,是實現兩國在太空領域共同進步的最佳選擇。

五、結語

太空政策是俄羅斯強國戰略的重要一環,其發展成效是考察俄國家復興的重要指標。受烏克蘭危機影響,俄太空之路充滿坎坷。未來能否重鑄蘇聯時期的輝煌,仍需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仍將是太空角逐中的重要玩家。中俄作為太空大國,在發展太空技術和經濟、維護太空安全與良治方面擁有共同的利益,深化和拓展兩國太空合作對推動兩國太空事業及兩國關系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有助于維護太空秩序和戰略平衡。

【責任編輯:肖瑩瑩】

猜你喜歡
太空俄羅斯國家
上太空,安個“家”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太空遇險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同舟共濟
暢游太空
欲蓋彌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