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在胸外科術后延續護理中的應用

2024-03-19 10:04李志慧
中華養生保健 2024年4期
關鍵詞:胸外科效能康復

李志慧 李 寧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胸外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胸外科手術作為臨床治療胸膜疾病、肺部疾病、食道疾病等常用術式,其可有效切除病變組織,遏制疾病進展。但胸外科手術創傷較大,術中肺葉擠壓、肺門刺激等,容易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影響術后肺功能,同時,術中組織損傷會引起劇烈疼痛,增加患者身心負擔,降低其生存質量[1-2]。目前,胸外科術后多展開延續護理,通過加強功能鍛煉指導、自我管理等,以改善患者身心狀況,提升生存質量,但研究指出,常規延續護理效果有限[3]。前饋控制作為臨床常用護理理念,認為在護理干預前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風險、后果,實施針對性預防措施,利于控制護理質量[4]?,F階段,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已用于各類疾病護理,且研究證實該方案具有較好干預效果,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在胸外科術后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擇期行胸外科手術的患者89例,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研究組(44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7 ~76歲,平均年齡(51.24±2.63)歲;疾病類型:胸腺瘤8例,肺癌18例,食管癌16例,其他3例;手術類型:開胸手術17例,胸腔鏡手術28例。研究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7~78歲,平均年齡(52.43±2.67)歲;疾病類型:胸腺瘤6例,肺癌19例,食管癌15例,其他4例;手術類型:開胸手術16例,胸腔鏡手術28例。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呔橥獗狙芯坎⒑炇鹬橥鈺?。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①具有胸外科手術治療指征,術后生命體征平穩;②年齡18~80歲;③預期生存時間≥6個月。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腎等臟器器質性病變;②合并其他部位腫瘤;③合并感染性疾??;④精神障礙; ⑤合并血液疾??;⑥言語障礙,交流異常。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延續護理,出院當天發放健康教育手冊,進行出院指導,對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強調按時用藥重要性,囑患者按時用藥,并引導患者積極自護;術后每周均進行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并適當調整管理方案,持續改進護理質量,護理周期為3個月。

研究組基于常規延續護理,行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小組。由1名主治醫師、1名護士長、4名責任護士成立護理小組,其中護士長任職小組組長,負責制訂健康教育方案,監督教育質量;小組成員均需接受前饋控制相關理念培訓,了解教育重點,并建立考核制度,考核通過方可展開教育。(2)教育前評估。教育前小組成員需收集患者基礎的資料,針對術后高危因素進行分析討論,如肺功能康復、疼痛、并發癥等事件等,提前制訂科學、系統的護理方案,消除護理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3)護理干預。①功能鍛煉:為避免患者功能鍛煉意識不佳、鍛煉內容掌握不明確,住院期間以PPT、視頻等形式宣教術后功能鍛煉重要性,提高患者鍛煉意識,并讓家屬參與鍛煉過程,監督患者每日鍛煉,同時以圖文、短視頻等形式宣教鍛煉內容,指導并正確示范教育方法。鍛煉內容有縮唇呼吸:指導患者用鼻子用力吸氣后保持2~3 min,再以魚嘴樣或吹哨狀緩慢呼氣,呼吸比為1∶2,2~4次/d;腹式呼吸:經鼻吸氣,吸氣時腹部鼓起,再以嘴緩慢呼氣,呼氣時腹部內陷,2~4次/d;咳痰:端坐身體,稍向前傾,吸氣后憋1~3 s,然后張口打開聲門,用力咳嗽2~3次;阻力呼吸:取一800~1 000 mL容積氣球或塑料瓶,用力吸氣后向氣球或瓶內吹氣,持續3~5 min/次,3~4次/d。②疼痛管理:為避免患者術后因疼痛影響鍛煉依從性,住院期間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術后疼痛原因,介紹鎮痛方法,如應用阿片類藥物、轉移疼痛注意力等,并告知疼痛可能會引起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疼痛管理意識,然后詳細告知鎮痛藥作用、不良反應等,并分享冥想、體位改變、按摩等轉移注意力法,囑患者合理選擇止痛方式;宣教結束后,可讓患者重復其接收到的知識,糾正錯誤內容,補充遺漏信息,確定其完全掌握疼痛管理內容。③自我管理:為避免患者自我管理意識低下,住院期間分享既往康復效果好的案例,講解自我管理對術后康復的意義,培養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并結合其個體情況,引導患者進行合理生活,如規律用藥、保持口腔清潔、睡前飲用牛奶等,并讓其養成良好睡眠、飲食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時間、少食多餐等。④情緒管理:為避免患者不良情緒影響康復效果,住院期間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及時解答患者及家屬現存疑惑,對于不良情緒明顯的患者,加強情緒指導,讓其以散步、聽音樂等形式減輕壓力,并告知積極情緒對康復的意義,囑患者保持樂觀心態等。⑤并發癥管理:為避免術后出現并發癥,住院期間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危害性,囑其做好居家預防措施,如按時進行功能鍛煉、保持清淡飲食等,強調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到院就診。

1.4 觀察指標

①疼痛程度:護理前、術后,兩組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評價,取一把長10 cm可游動尺,讓患者根據自覺疼痛感移動標尺,1 cm為1分,總分10分,分值越高則疼痛感越強。②自我效能:護理前、護理后,兩組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評價,量表涵蓋10項,各項均以4級計1~4分,總分40分,分值越高則自我效能感越高。③生存質量:護理前、護理后,兩組均用WHO生活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8]測定生存質量,量表涵蓋心理、軀體、環境、社會、綜合5方面,共26項,各方面轉化后總分均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④并發癥:記錄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肺不張、肺炎、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全部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中分位數間距[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疼痛程度對比

兩組術后VAS評分均較護理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對比 (±s,分)

表1 兩組疼痛程度對比 (±s,分)

組別例數護理前術后tP研究組444.72±1.031.31±0.2621.293<0.001對照組454.65±1.051.74±0.5816.133<0.001 t 0.317 4.496 P 0.752<0.001

2.2 兩組自我效能對比

兩組護理后GSES評分均較護理前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效能對比 (±s,分)

表2 兩組自我效能對比 (±s,分)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tP研究組4418.45±2.2432.15±3.5221.781<0.001對照組4518.30±2.4426.22±2.8414.122<0.001 t 0.406 8.756 P 0.686<0.001

2.3 兩組生存質量對比

兩組護理后WHOQOL-BREF心理、軀體、環境、社會、綜合方面評分均較護理前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存質量對比 (±s,分)

表3 兩組生存質量對比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相比,*P<0.05。

綜合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4451.24±5.4282.44±6.39*56.32±5.1380.44±6.78*60.28±5.3985.67±7.84*62.33±5.4486.32±7.42*60.21±6.3283.65±7.99*對照組4551.20±5.3675.25±6.21*55.43±5.1074.28±6.25*60.33±5.4380.21±7.63*61.84±5.4081.43±7.11*60.58±6.3876.98±6.87*t 0.035 5.3830.821 4.4580.0443.3300.4263.1750.275 4.226 P 0.972<0.0010.414<0.0010.9650.0010.6710.0020.784<0.001組別例數心理軀體環境社會

2.4 兩組并發癥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對比 [n(%)]

3 討論

3.1 胸外科術后延續護理現狀及基于前饋控制健康教育的應用

胸外科手術作為臨床常用術式,其手術創傷相對較大,術后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康復進程。研究指出,胸外科術后實施延續護理,通過連續提供系統、科學的護理服務,可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但部分患者疾病認知不足,康復護理依從性低下,從而影響整體護理效果[9]。前饋控制是從不變性原理上發展而來,又被稱之為預先控制,其指提前預判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實施相應措施,以消除可能發生的偏差,預防相關問題發生[10]。目前,前饋控制已用于臨床護理,付琛等[11]研究指出,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麻醉復蘇期采用前饋控制護理可減少不良事件發生,促進術后康復。劉娟[12]研究也發現,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提升護理質量。

3.2 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對胸外科術后疼痛的影響

疼痛作為胸外科術后常見現象,嚴重的疼痛不僅會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還會增加其身心負擔,降低治療信心與生存希望[13]。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研究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說明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用于胸外科術后延續護理利于減輕術后疼痛。分析原因在于,護理期間通過成立健康教育小組,進行前饋控制相關理念培訓,可確保護理質量;教育前結合患者個體資料評估可能出現的高危因素,利于制訂預防性管理措施;通過加強疼痛宣教,耐心講解疼痛原因、鎮痛方法等,可提高其疼痛認知,減輕不良情緒;指導患者選用合理止痛方案,可避免藥物副反應,讓患者重復接收到的知識,確保其有效掌握疼痛管理內容,從而緩解術后疼痛程度。

3.3 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對胸外科術后自我效能、生存質量的的影響

自我效能是指給個體對自身完成某一行為的能力主觀判斷,研究指出,高水平的自我效能能夠增強患者康復信心,提升康復依從性,且對提高生活質量有積極意義[14]。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GSES評分、WHOQOL-BREF各方面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說明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用于胸外科術后延續護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生存質量。分析原因在于,護理期間通過引導患者自我管理,講解自我管理意義,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同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加強情緒管理,可使其保持樂觀心態,從而增強康復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改善生存質量[14]。

3.4 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對胸外科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說明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利于減少胸外科術后并發癥發生。分析原因在于,護理期間以多元化形式宣教術后鍛煉重要性,可提高患者重視度,建立功能鍛煉意識,同時以短視頻、圖文等形式講解鍛煉內容,再由護士進行示范,可確?;颊哒_掌握鍛煉內容,從而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基于前饋控制的健康教育用于胸外科術后延續護理可緩解疼痛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提升生存質量,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并發癥發生。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且納入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因而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猜你喜歡
胸外科效能康復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療應對策略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胸外科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胸外科簡介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舒適護理在胸外科的臨床應用分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