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氣管動脈CTA 與肺動脈CTA 聯合應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2024-03-19 12:11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4年3期
關鍵詞:肺動脈栓塞陰性

彭 攀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無錫市傳染病醫院>影像科 江蘇 無錫 214011)

咯血是指氣管、支氣管或肺組織出血,然后通過咳嗽動作從口腔排出的過程,其發病因素不僅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還可由循環系統疾病、外傷及其他系統性疾病所致[1-2]。目前,咯血患者多以介入栓塞治療為主,屬于是一種在圖像監測下的微創手術,通過股動脈將導管沿著血管,送到需要栓塞治療的部位[3]。但在治療前明確血管的病變狀態對醫師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4]。支氣管動脈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肺動脈CTA 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影像學技術,它通過將特制的對比劑注射到人體內,并通過CT 掃描清楚顯示出患者的肺動脈情況,醫師從而可以判斷出患者的血管結構、血液流動狀況,進而對肺部、支氣管血管病變、病變范圍進行判斷,從而迅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5-6]。但因目前臨床對于兩種影像學檢查手段聯合的相關研究較少,故研究選取2021 年1 月—2023 年6 月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90 例疑似咯血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支氣管動脈CTA 與肺動脈CTA 聯合診斷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2023 年6 月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90 例疑似血管病變引起咯血疾病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接受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檢查,其中男性66 例,女性24 例;年齡23 ~98 歲;病程1 ~8 年,平均(4.69±0.47)年;病因:支氣管擴張、呼吸道感染、肺結核及特發性咯血等。

納入標準:(1)介入治療前,均進行接受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檢查;(2)入院患者均符合咯血的相關診斷標準;(3)對研究進展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4)具備溝通交流能力;(5)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存在甲亢等內科疾病患者;(2)存在精神、語言障礙;(3)研究患者不符合納入標準,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CTA 檢查 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介入栓塞治療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動脈、支氣管動脈CTA 診斷,具體方法為:(1)采用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 排128 層螺旋CT 進行掃描,從主動脈弓上緣入到膈頂、從腹腔干到肺尖分別對肺動脈和支氣管動脈進行掃描;(2)設定螺距1.2、重建層厚1.0 mm、層間距0.5 mm、電壓100 kV、電流采用自動射線劑量控制技術、對比劑350 mg/mL 碘比醇、注速5.0 mL/s、劑量分別30 mL、70 mL;(3)靜脈注射40 mL 生理鹽水,以肺動脈為觸發掃描,設定150 HU 的臨界值;(4)掃描完成后,以10 s 為間隔,進行支氣管動脈掃描;(5)掃描結束后,將掃描影像上傳并采用多角度旋轉、容積重建、多平面重組、最大密度投影等技術,確定病變血管。

1.2.2 介入治療 在飛利浦UNIQ FD20 DSA 下行介入栓塞治療術,術前行心電監護,術中依據CTA 圖像對可疑的病變血管進行DSA 檢查并定位,待確認病變血管后,于遠端采用同軸微導管超選,以彈簧圈、明膠海綿、聚乙烯醇顆粒等為填充物進行栓塞,術后隨訪。

1.2.3 隨訪 術后6 個月進行隨訪,觀察6 個月后的恢復情況和復發情況。

1.3 觀察指標

(1)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檢查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在疾病中的診斷結果;(2)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檢查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的臨床診斷價值,包括靈敏度、準確率、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性預測值;(3)對比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對病變血管征象的檢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頻數(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種檢查方式在病變血管中的診斷結果

依據DSA 下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療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檢查結果:在90 例咯血介入栓塞治療患者,支氣管動脈CT 檢查的陽性檢出42 例,陰性檢出48 例;而肺動脈CTA 檢查的陽性檢出41 例,陰性49 例,而聯合診斷的陽性檢出43 例,陰性47 例。見表1。

表1 三種檢查方式在疾病中的診斷結果 單位:例

2.2 三種檢查方式的臨床診斷價值

對比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可知,聯合診斷的靈敏度93.33%、準確率95.56%、特異度97.78%、陽性預測值97.67%、陰性性預測值93.62%均高于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檢查(P<0.05),見表2。

表2 三種檢查方式的臨床診斷價值[%(n/m)]

2.3 三種檢查方式對病變血管征象的檢出率

對比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可知,在45 例確診咯血患者中聯合診斷對于支氣管動脈、肺外體循環動脈、支氣管動脈-肺動脈畸形、肺動脈假性動脈瘤、體肺動脈分流各個病變的檢出率均高于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見表3。

表3 三種檢查方式對病變血管征象的檢出率[n(%)]

2.4 咯血的影像表現

咯血引起的肺部影像變化包括支氣管擴張、肺纖維化、肺結核、肺毀損和胸膜病變等。主要的直接征象是肺泡積血,呈現為肺部磨玻璃片狀影,以病變側為主。CTA 能顯示咯血相關責任血管,如支氣管動脈或肺外體循環動脈,在病變區域走行時呈現增粗、迂曲、分支增多,遠端可見異常血管網影。

3 討論

咯血是一種在臨床比較常見的急危重癥,通常是由于病變導致的支氣管擴張破裂出血、先天性血管異常、肺部出血等因素引起的[7-8]。由于咯血多是由支氣管動脈損傷引起的,故在臨床上通常采取內科、外科和介入三種治療方式,其中內科的治療方式以止血藥物及對癥治療為主;而外科手術治療是一種徹底清除病灶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創傷大、出血部位不明確、治療難度較大,故對咯血患者采取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其是臨床治療的有效方法[9-10]。由于該治療手段具有快速止血、可反復使用、并能保護患側肺功能等優點,故在臨床上獲得廣泛應用。然而由于支氣管動脈來源多樣、數目變異以及非支氣管動脈直接參與病變的血液供應,明確患者的病變血管尤為關鍵[11-12]。在診斷方面,目前常用方法為CT 血管造影檢查,其具有成像快、安全、簡單、無創等優點,是一種可以進一步開發的掃描技術。該檢查方式可以提供立體、特異的支氣管動脈的解剖結構和形態,從而使臨床醫師能夠更清楚地顯示出患者的病變血管并獲得高質量和高清晰度的影像[13-14]。

研究結果顯示,以DSA 及介入栓塞治療診斷結果顯示:在90 例咯血介入栓塞治療患者,支氣管動脈CT檢查的陽性檢出42 例,陰性檢出48 例;而肺動脈CTA檢查的陽性檢出41 例,陰性49 例,而聯合診斷的陽性檢出43 例,陰性47 例。對比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可知,聯合診斷的靈敏度93.33%、準確率95.56%、特異度97.78%、陽性預測值97.67%、陰性預測值93.62%均高于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檢查(P<0.05)。說明了對比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聯合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該結果分析為:支氣管動脈的起始位置及數量各不相同,主要是因為所需的動脈有很多種,包括支氣管動脈、胸廓內動脈、肋間動脈、冠狀動脈等。(1)聯合診斷CTA 可以在多個水平方向上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多個橫向處理,從而實現了圖像的重構,保證了圖像的質量,具有很高的分辨率;(2)能更敏感地顯示出病變的血管癥狀,顯示出病變血管的數目,協助醫師找到導致咯血病變血管;(3)該方法操作簡便、速度快,屬于非侵入性檢查,患者接受程度較高;(4)聯合診斷CTA 能清楚顯示支氣管、肺動脈栓塞的部位,從而為介入性栓塞術提供可靠的依據。最后,對比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 與聯合診斷三種檢查方式可知,在45 例確診咯血患者中聯合診斷對于支氣管動脈、肺外體循環動脈、支氣管動脈-肺動脈畸形、肺動脈假性動脈瘤、體肺動脈分流各個病變的檢出率均高于支氣管動脈CTA、肺動脈CTA。該結果說明了CTA 可有助于醫師對病變的血管特征進行識別,從而更好地理解病變血管,為臨床醫生制定介入治療計劃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肺動脈、支氣管動脈CTA 聯合應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效果顯著,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有利于臨床醫師掌握病變血管的位置、形態,為患者手術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猜你喜歡
肺動脈栓塞陰性
慢阻肺患者HRCT檢查肺動脈直徑與超聲心動圖檢查肺動脈壓的相關性
81例左冠狀動脈異常起源于肺動脈臨床診治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幫你清理血管栓塞
鉬靶X線假陰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進展
介入栓塞治療腎上腺轉移癌供血動脈的初步探討
體外膜肺氧合在肺動脈栓塞中的應用
hrHPV陽性TCT陰性的婦女2年后隨訪研究
黃癸素對三陰性乳腺癌MDA-MB-231細胞的體內外抑制作用
肺癌合并肺動脈栓塞癥的CTA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