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壘唐基積多少

2024-03-20 03:24周勵
書屋 2024年3期
關鍵詞:張充耶魯學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

耶魯的秋天是迷人的,金黃色、赤紅色的秋葉籠罩著牛津風格建筑的校園,時光未曾停滯,人們無從抵達的遠遠近近的山川自然,在這個最美季節綻放著絢麗華彩。我在校園里遇到的每個學生幾乎都是高中學校的佼佼者,俊男靚女個個氣宇軒昂、青春煥發、睿智活潑,與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繽紛的秋韻霓裳相得益彰,賞心悅目!

難怪著名作家、耶魯大學高級講師蘇煒時常對我說:“何等幸福,二十多年在耶魯教授中文,這個宏闊舞臺乃是命運予以我的最佳饋贈!”

在美國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普林斯頓董事掌權,哈佛校長當家,耶魯教授做主?!币數摹敖淌谥涡!迸e世聞名,耶魯憑借其優秀的學子創造了一個個政壇奇跡,故耶魯素有“總統搖籃”之稱,教師之間經常開玩笑說:“一不小心,你就會教出一個總統來!”

2023年10月,在耶魯東亞語言文學系深紅色的百年教學樓,我遇到蘇煒的第一個學生是一位外形高大、眼瞳深藍、陽光開朗的美國帥小伙,他到蘇煒辦公室來取筆記本電腦,非常有禮貌,對蘇煒既恭敬又親切,我為這對師生拍了一張合影。蘇煒介紹說:“古愛華(這位學生的中文名字)非常優秀,他的理想是從政,也許他將來會成為美國總統!”

“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給世界最優秀的學生上中文課,這是我最大的快樂?!边@是耶魯大學“理查德·布魯海德優秀教學獎”獲得者蘇煒的心聲。

此次耶魯行,我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觀摩了蘇煒教授初級班和高級班的兩堂中文課——“七旬教授”蘇煒被一群二十出頭的耶魯學生圍繞,給人一種春風桃李滿人間的欣慰。蘇煒講課時目光炯炯,激情四射,那些藍眼睛黑眼睛的學生們則聽得心醉神迷、津津有味。

中文初級班的“難度”超出我的想象,如蘇煒讓學生比較儒家的“有為”“入世”和道家的“無為”“出世”,延伸至“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而高級班學生則背誦《紅樓夢》與莫言、余華、王安憶著作的選段。蘇煒與學生積極互動,氣氛熱烈,坐在現場的我不由感慨,這二十六年來,蘇煒不知培養了多少美國漢學家和中美文化交流的耶魯使者。

蘇煒的得意門生有不少,最顯著的例子是溫侯廷(Austin Woerner),他翻譯的蘇煒《迷谷》英譯本(The Invisible Valley)在美國廣受贊譽。筆者參加了2018年7月在紐約舉辦的《迷谷》英文版新書發布會,可謂盛況空前,美國亞裔作家寫作坊座無虛席,許多蘇煒的耶魯學生遠道趕來,其中一位是《福布斯》富豪榜上有名的著名酒商。

譯者、耶魯學子溫侯廷是一位罕見的理想主義者,為翻譯此書、了解創作背景,他放棄了華爾街紙醉金迷的誘惑,與蘇煒一起回到海南島生產建設兵團橡膠農場舊址,體驗當地生活,接觸當地農民,繪制窩棚與山脈圖,以再現書中主人公的足跡與心路。蘇煒和溫侯廷的生動演講,尤其是他們燦爛的精神追求引來全場陣陣掌聲。

一個充滿耶魯學術氛圍的文學夏夜!蘇煒顯然是溫侯廷的精神導師,溫侯廷的發言充滿了對恩師的感激與贊譽,他們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令人感佩。溫侯廷曾在昆山杜克大學從事教學、寫作、翻譯,不少作品發表在《紐約時報雜志》《詩歌》《亞裔文學評論》等著名雜志上。

近年英國利茲大學特聘名揚學界的溫侯廷教授,為他開設了“創意寫作與翻譯”課。蘇煒對年輕漢學家溫侯廷的成就一定非常自豪。

蘇煒在新書《聽大雪落滿耶魯》代序中引用了羅曼·羅蘭的一段話:“幸福是靈魂的一種香味,是一顆歌唱的心的和聲。而靈魂最美的音樂是慈悲?!?/p>

朋友們眼里的蘇煒,正是以敬業熱忱、視野宏闊與坦誠正直著稱的“耶魯活地標”。

我與蘇煒認識將近十年,但我知道蘇煒的大名是在三十年前的一次留學生文學研討會上,有位學者作演講稱1991年出版的《北京人在紐約》和我的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在中國及世界華人中引起轟動,開拓了改革開放時代留學生文學的先河”。

另一位學者善意地表達不同意見,他說:“最早在八十年代寫留學生文學的是蘇煒和查建英,他們也是很優秀的旅美作家?!边@讓我記住了蘇煒的名字。

另一件事也讓蘇煒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2007年,蘇煒擔任教練和領隊,率四位耶魯氣度不凡的洋學生(包括溫侯廷)組成了中文辯論隊,先后打敗哈佛、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等名校,代表美國高校赴北京中央電視臺出席2007年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蘇煒與他的耶魯團隊躍馬揚鞭,嘔心瀝血,經過幾輪披荊斬棘的精彩回合,以流利的中文與深邃的歷史人文見識戰勝全球諸多名校,也征服了中國的觀眾,最終,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他們為耶魯大學捧起了世界大學生中文辯論賽冠軍獎杯!

我和蘇煒相識于2016年初秋,那天我和北美幾位知名作家參加了哈佛燕京圖書館張鳳姐精心組織的演講活動之后,驅車來到耶魯大學看望蘇煒。我和蘇煒曾分別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和海南島生產建設兵團的知青,都熱愛文學創作,個性開朗率真,因而一見如故。

蘇煒是《鄧小平時代》作者、哈佛大學著名漢學家傅高義的“干兒子”。我曾懷著艷羨之心聆聽董鼎山先生講述他如何在家中接待《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爾文·托夫勒,與美國著名二戰文學作家、《裸者與死者》作者諾曼·梅勒在梅勒寓所開酒會,與哈佛才子、二戰著名記者、普利策獎得主白修德共度周末等,而我面前的蘇煒,竟有緣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教授家住了兩年半之久。

2004年,傅高義在哈佛大學為他舉辦的榮譽退休盛大酒會上摟著蘇煒,向所有來賓介紹“這是我的中國兒子”,令蘇煒當場感動得熱淚盈眶。

最讓我感慨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中山大學擔任《紅豆》主編的蘇煒,居然帶著傅高義去海南島農場訪問當年朝夕相處的當地老鄉,傅高義在《聽大雪落滿耶魯》序《我們的“中國兒子”》中,以充滿感情的生動筆觸回顧了那一幕:

就在1980年的那個夏天,我有機會認識了一些中山大學的教授和學生。蘇煒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他很有文學才情,已經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

蘇煒被允許陪同我們一起去海南,回訪他當時下鄉的一個有名的國營農場……

蘇煒帶著我一起回到了他曾經下鄉的村子。那是蘇煒離開四五年以后第一次回去。當一個老農看到蘇煒時,立刻大叫“蘇煒!”然后緊緊抱住他,就像抱住一個多年不見的兒子。他看到蘇煒非常高興,蘇煒也非常高興。他們真的像是分別了多年的父子一樣。

我在中山大學認識蘇煒幾年以后,蘇煒作為中國文學專業的學生進入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他的良好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為訪問學者兼助理研究員。

蘇煒在哈佛大學兩年多的時間里,住在屬于我和我太太的房子的一個房間里……我和我太太真的把他視為我們的兒子……那時蘇煒又繼續發表了一些小說,他用中文和我談話,通過幫我閱讀他寫的小說,來教我學習中文。

蘇煒不僅與傅高義是摯友,他也是名篇《天涯晚笛》女主人張充和的“忘年交”,還是著名漢學家、美國文理學院院士、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主任孫康宜的摯友與得力助手。

蘇煒的赤子之心與魅力,感染著他身邊的人,尤其是與他朝夕相處的學生們。其中有一位高盛集團精英、耶魯大學校董會年輕董事李逸斌(Jerry Lee),為感謝蘇煒的中文課對他人生道路的巨大啟迪和影響,專門自掏腰包設立了“蘇煒獎學金”。許多學生因為選了蘇老師的中文課而愛上了中文,甚至改變了他們的學業選擇和生命情調。他的一位美國學生就曾在信中寫道:“我們這些學生大概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運?!?/p>

蘇煒在《聽大雪落滿耶魯》代序《講臺的詩與香味》中有一段生動感人的描寫:

若干年前的新學期開學的一個下午,我的恩師、我們東亞系德高望重的孫康宜教授突然給我打來一個電話,告訴我有一位大三的洋學生申請修讀她的“中國古典詩詞”課,這門課雖然以英語授課,卻需要學生具備中、高年級的中文閱讀水平。詢問之下,這位同學只學過一年中文,他的漢語程度還不足以應付這門課程的需要。孫老師笑著說:“沒想到,這位學生連著用中文成語跟我說,孫老師,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我已經大三了,只有您的這門課適合我的課程表安排,我會全力以赴的,請您一定收下我!”……

就這樣,這位中文名字叫“馬元邁”的牛高馬大的“Mr.全力以赴”(“全力以赴先生”——這是我給他的新命名),在新學期同時成為孫老師和我兩個人的學生。他每周二午后先到我的辦公室上獨立輔導課,再接著上周三孫老師的主課。孫老師課上需要閱讀的中文材料,都會提前一周在我的小課上為他預習一遍。他的“全力以赴”果真不是一句虛言。他是大學棒球隊的隊員,每周至少有三四個下午的訓練時間??稍谖业恼n上,我要求他提前朗讀、背誦、默寫的中文詩詞,他果然一絲不茍、一課不落地全都做到了。我知道他隨后在孫老師的古典詩詞課上表現踴躍出色,寫出了一篇漂亮的英文論文,得了一個A……獲得了他修讀的雙學位中的中文專業學位。就因為這個中文專業的學位專長,這位耶魯棒球隊隊員畢業后馬上就被美國職業棒球協會(MLB)看中,把他派駐中國北京,成為MLB駐中國的代表!

2023年初秋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蘇煒的學生馬森茂(Sam)來我在曼哈頓的家看望蘇煒和夫人小劉,大家相聚甚歡。

馬森茂的母親是波士頓大學教授,他本人以波士頓大學附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耶魯大學經濟系,他選擇的第一外語是中文,蘇煒是他最尊崇的老師和摯友之一。蘇煒的學生們幾乎都是馬森茂這樣的精英,不僅品學兼優,且顏值超高,馬森茂曾被好萊塢星探發掘,但他婉拒了。他曾在中國廣州工作數年,后回到紐約自行創業,娶了華裔妻子,正如蘇煒所說:“進入一種語言,就是跨入一條生命的河流?!?/p>

馬森茂中文流利,蘇煒和他談論我的歷史散文集《親吻世界——曼哈頓手記》,特別是其中《凡·高的眼淚》,他對馬森茂講:“這篇文章應當翻譯成英文和法文,我們一定要認真找到凡·高真正的遺骨與墓地?!眻雒妾q如授課,令人動容。

我也告訴喜愛文學的馬森茂,蘇煒的新著《聽大雪落滿耶魯》非常搶手,好評如潮。八年前我們因文學結緣,成為摯友。正如蘇煒所言:“‘我寫故我在,莽莽大千,劫幻輪回,文學之光,廓清混沌,照亮微塵?!?/p>

在2007年到2011年間,蘇煒的住所和張充和離得很近,因此他得以“時時傍在張充和老人身邊聽故事,學詩習字,聽曲品茗,受教受誨……”最后整理寫成了口述實錄《天涯晚笛》。開篇即是張充和與“三沈”的來往故事,字字珠璣,引人入勝。其一是沈從文(作家),其二是沈尹默(書法家),其三是沈傳芷(昆曲大腕)。

那年沈從文去世,沈侄專電美國,請她為其第二天的追悼會寫個挽聯。要得急,一時無從寫起,到半夜,忽來靈感,信筆寫下誄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眰髡娴奖本?,親朋好友齊聲呼絕。每句最后一字綴成隱語“從文讓人”,恰是沈先生一生的寫照。說到藏尾句,老太太笑著說,她寫時一氣呵成,根本沒想到這個。

抗戰爆發后,張充和隨沈從文一家輾轉大西南,在重慶任職教育部期間結識朱自清、梅貽琦、章士釗等前輩名流,也結識了一代書法大家沈尹默。沈尹默指點她的書法,謂之“明人學晉人書”,建議她多研習漢碑、墓志書法。沈先生拓寬了她的眼界,后來她的書法作品氣息靜穆、端莊秀逸、古雅敦厚,堪稱“古色今香”。董橋先生曾經撰文說,張充和“是民國最后一位才女了,又是當代小楷第一人”。

張充和十六歲時進入父親開辦的“樂益女中”求學,其間跟隨昆曲“傳”字輩名角沈傳芷先生學昆曲,小生、冠生、正旦、花旦、小旦都學。在重慶時,出演《游園驚夢》轟動一時,很多名家、詩人為之寫詩唱和??箲饎倮?,又曾在蘇州、上海登臺,還與俞振飛等昆曲名角配過戲。此外,她的古琴演奏也有著相當的造詣。

行筆至此,想起不久前收到蘇煒的恩師孫康宜院士發來張充和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蘇州庭院“明軒”落成典禮前的表演照片,以下是我與孫教授的微信對話:

孫教授:Yes!I was one of the organizers of the明軒event in 1981.(是的!我是1981年明軒活動的組織者之一。)

Before明軒was opened to the public,充和唱曲was special and was a historic event?。ㄔ诿鬈帉ν忾_放之前,充和唱曲是一次特殊的有歷史意義的事件?。?/p>

周勵:紐約明軒工程耗資二百九十萬美元,資金來自阿斯特基金會??!阿斯特夫人第三次結婚是嫁給了美國成功的房地產商文森特·阿斯特(Vincent Astor,1891—1959)。

文森特的父親就是泰坦尼克號悲劇中那個送懷孕的年輕妻子登上救生船的中年富豪阿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1864—1912)。紐約的阿斯特夫人(Brooke Astor,1902—2007)是美國著名的慈善家和作家。

阿斯特夫人從小開始跟著當美國海軍軍官的父親周游列國,并在北京一個庭院里生活了四年。夏天的時候家人經常在寺廟里避暑,那里只有她一個小孩,她久久地看著和尚燒香誦經。時光荏苒,然而中國庭院的那份寧靜一直留在阿斯特夫人的記憶里。

孫教授:Actually this picture was added to my book 《奔赴》 recently! As you can see, C. T. Hsia(夏志清) was sitting in the first row (左一),when 張充和 performed 《金瓶梅》 曲子 at the Astor court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in spring, 1981.(這張照片已加在我的新著《奔赴》中, 1981年春天當張充和在大都會博物館阿斯特庭院演唱《金瓶梅》曲子時,你可以看到夏志清坐在第一排。)

周勵:感謝!太珍貴的照片!令人激動不已。一定要加上去!

在西方漢學界,孫康宜院士聲譽卓著,而一位華裔女性擔任耶魯大學系主任,這在耶魯三百年的歷史中屬首開先河。

2015年,她因學術成果卓越而當選美國文理學院院士;2016年,臺灣“中研院”追贈其院士榮銜,孫康宜遂功成名就,成為“雙科院士”。

2023年10月9日,我與蘇煒、季進到耶魯大學附近的孫康宜府邸拜訪,陽光斜射,芳草茵茵。孫康宜當年面試才子蘇煒,將他招入耶魯東亞語言文學系成為高級講師,近年蘇煒更被評為耶魯優秀教師。孫康宜與蘇煒近三十年的友情以及與張充和高山流水覓知音,撰名篇,堪稱當代文學領域口述歷史的傳奇。

孫康宜教授回憶她撰寫張充和口述歷史《曲人鴻爪》的經過:多年來,張充和在耶魯教書法,課外兼教昆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張充和讓孫康宜翻看她存藏的《曲人鴻爪》三大集,她收集了諸多“曲人”給她的書畫,其中包括曲學大師吳梅、王季烈等人的書法,不論張充和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她都不忘將《曲人鴻爪》的冊子隨身攜帶,悉心珍藏。她總是抓住每個機會讓她的曲人知交在冊子里留下親筆題贈的書跡畫痕。

孫康宜的《曲人鴻爪》和蘇煒的《天涯晚笛》出版后引起轟動,廣受好評。五官秀氣、氣質優雅的孫康宜與蘇煒誠摯的個性很相似,她以燦爛的笑容望著我,問:“周勵,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你怎么不早來?……當年我去大陸看望施蟄存,施先生說:‘你怎么不早來?再晚一點我就要見老天爺去了。哈!”

我與孫康宜夫婦一見如故,大家歡喜無比,放著五張書桌的寬敞書房里洋溢著笑聲。孫老師贈送我《走出白色恐怖》《從抱月樓到潛學齋》(對應施蟄存、孫康宜著《從北山樓到潛學齋》)兩本大作,特地蓋上圖章,并在扉頁熱情題詞:

給周勵

你是上帝的禮物,

今天見到你真高興。

孫康宜? 2023年10月9日

震撼,感動,彌足珍貴。正如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所言:“孫教授風姿優雅,誠懇謙和,永遠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比欢@樣的學者風范下卻藏著一個憂傷的故事……

孫康宜也是季進的好友與恩師,她替季進聯系耶魯圖書館中文館藏負責人,在卷帙浩繁的藏品中找出了夏志清先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博士論文,遂使季進教授順利完成重磅論文《審美的普適標準與文學的大同世界——關于夏志清的博士論文及其他》。

世界是小的,新朋友的朋友有時居然是老朋友。孫康宜府邸的書房掛著她的恩師、普林斯頓大學著名漢學家高友工教授的遺照,而我在孫老師紀念高教授的文章和著名舞蹈家江青發給我的歷史散文集里,發現高友工是江青最親密的朋友!

白先勇在散文《舊情難忘——江青的往事追憶錄》中寫道:

2016年10月29日,高友工逝世,江青打電話來通知我,一開口她便哭了起來,江青是真的傷心了,失去這樣一位知音。她寫到高友工,稱他是“貼‘心朋友高友工”。高友工逝世,普林斯頓大學為他下半旗,這在美國大學里,是一項罕見的殊榮。

10月23日,孫康宜老師給我發來2017年3月普林斯頓大學為高友工教授舉辦的追思會上她與江青的合影。

后來,多才多藝的江青舉辦家宴,招待夏師母王洞、訪美學者季進、旅美作家之光和筆者。江青烹飪技藝高超果然名不虛傳,我們把余英時生前喜歡的美味佳肴一掃而空。王洞與季進近年合作推出的五卷本《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轟動海峽兩岸。

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是耶魯英文系博士,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可謂石破天驚,至今仍是美國大學漢語研究機構研究生考試必讀書目。夏夫人王洞是耶魯東亞語言文學系碩士,不久前孫康宜曾邀請王洞回到母校演講《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五卷本的成書背景與出爐經過。

從張充和、夏志清、王洞到孫康宜、蘇煒,再到他們一手培養的洋學生溫侯廷、馬森茂、馬邁元和古愛華等,他們銘記耶魯校訓——Lux et Veritas(真理與光明),正如清華“四大導師”趙元任(王洞曾為他工作)、梁啟超、王國維和陳寅恪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樣。他們傳播、傳承中國文化之精華,將其燃燒至世界各個角落。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三代人氣勢如虹的畫卷,折射出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中美關系發展史的一個側面。

行筆至此,收到才子蘇煒發來古體詩(除了小說、散文,他已出版多部古體詩集,被朋友戲稱是蘇東坡的后裔,他曾擔任郁達夫文學獎和《收獲》文學獎評委),10月20日為覓得老前輩題贈余杜甫句“為歷云山問,無辭荊棘深”之墨寶感吟——筆者將蘇煒此詩作為本文的結尾:

挽得天河洗濁流,再求藥石暖荒丘。

曾經峭立飆霆岸,不意雄馳遏浪舟。

短劍收匣臨斬折,高帆失櫓幸怱游。

云山荊棘憶聞問,歸鶴又逢紅葉秋。

猜你喜歡
張充耶魯學生
張充和欲扔進紙簍的《仕女圖》
趕不走的學生
耶魯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張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學農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愛情,是你窗外的風景
張充和: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
小金曼·布魯斯特:耶魯領航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