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追求現代化

2024-03-20 07:47韓東屏
社會科學進展 2024年1期
關鍵詞:目的手段現代化

摘 要|與其追求現代化,不如直接追求終極價值。因為現代化不僅含義不清,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并且它不屬于目的價值,所以把它作為目的直接追求,就會帶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相反,直接追求終極價值就不會這樣??梢缘玫酱_證的終極價值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它可以根據人的需求分解為康健、富裕、和諧、自由這四大指標。于是,一個社會只要能夠不斷地提高人們的康壽度、富裕度、和諧度和自由度,就是在不斷地推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即社會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現代化;手段;目的;終極價值;四大價值指標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現代化逐漸成為世界學界的一個重要議題,產生了大量相關理論成果。在此背景之下,盡快實現現代化,逐漸成為許多國家尤其是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共識和緊迫任務。

但是在筆者看來,發展中國家與其追求現代化,不如直接追求終極價值。

1 主張的理由

與其追求現代化,不如直接追求終極價值的主張,從現代化的方面說,有三個方面的理由。

首先,“現代化”是一個不清楚的概念。迄今為止,全球學界關于現代化的研究已有近100年的歷史,但關于“什么是現代化”的問題,卻還是眾說紛紜,各持己見。

這些不同觀點去掉明顯經不起推敲的,可概括為5種。

(1)現代化就是工業化。最早提出這種見解的似乎是中國學者,在1933年由《申報月刊》發起的“中國現代化問題”的討論中,張素民明確說:“就國家社會言,現代化即是工業化。凡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即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焙镌舱f:“所謂現代化不是別的,就是工業化,機械化的意思?!保?]西方學者則是在20世紀50年代才有類似的說法,如戴維·波普諾說:“現代化是指發生在一個傳統的前工業社會向工業化和城市化轉化的過程中發生的主要內部社會變革?!保?]

(2)現代化是多種“化”。這種觀點認為工業化不是現代化的全部,現代化還包括其他方面的“化”,只是不同學者的概括又有不同。丹尼爾·勒納的概括是城市化、工業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教育和新聞參與;[3]王勇的概括是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世俗化;[4]方雷的概括是工業化、社會化、法制化和民主化;[3]黃德發的概括是城市化、市場化、知識化、服務化、公平化和福利化;[5]陃正的概括是工業化、城市化、科學技術化、社會的民主化和人的現代化。[6]

(3)現代化是現代科技的應用。胡福明說:“現代科學和技術的應用,是現代化的實質?!睂O立平也說社會現代化是指人們利用近現代的科學技術,全面改造自己的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3]

(4)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阿歷克斯·英格爾斯強調現代化的最終要求是實現由傳統人到現代人的轉變,使之具備人的現代人格、現代品質。李秀林也認為“社會的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3]

(5)現代化就是社會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編的《中國社會科學前沿報告》(1998年)中的社會學綜合報告認為,“現代化”一詞的含義缺乏清晰性和確定性,隨著發展社會學在我國的興起,現代化理論成了發展社會學的一部分,而“現代化是什么”的問題也就轉變成了“發展是什么”的問題。[3]張憲文的回答是把現代化視為社會發展的大系統,“它是由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城市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生活方式現代化、社會結構現代化、組織管理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這八個基本系統組成的”。[3]

以上五種觀點,應該說都有一定的依據和道理,但相互之間又差異頗大,并且難以進行全部的通約統合。這就讓人無所適從,不知在實踐中,究竟該實現哪種說法的現代化。

由于“現代化”這個詞的本義是指在現代出現的變化,又由于在現代出現的變化實際上并不是一種或幾種,而是很多種,于是越是對現代化做更多規定性的界說,就似乎越是顯得更有道理和更具全面性,從而就有資格成為人們對現代化認定的首選。但是即便如此,人們對現代化的認定還是會有問題。因為“現代”和“現代化”是在不斷變化的,而這就是筆者的主張的第二個理由?!艾F代”是一個相對性的時間概念,它相對的是現代之前的時代和現代之后的時代。由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現代、前現代和后現代,這就意味,100年前人們所說的“現代”,對當下人來說就已經不是現代,而是前現代。而100年前人們所說的“現代化”,對當下人來說,也只是前現代的各種變化,而不是現代的各種變化,比如在當代才有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之類,盡管也屬于代表社會進步的變化,卻不可能被概括在100年前的“現代化”的含義之中。這就是說,在某個時刻,人們對現代化界說得再全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全面。這時,如果還想繼續維持現代化概念的全面性,就得不斷地往里面添加新的內容,使其規定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龐雜。這就說明,現代化就是一個永遠都說不全面或不能全部說清的概念。既然如此,人們不論是按“現代化”的哪種固定解釋去追求現代化,都會有所缺失。

最后,第三個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現代化”不屬于目的價值。凡是被人追求的東西,都是目的之物,即有價值的東西。但是,目的之物的價值并不都是同等的,而是存在等級差異。亞里士多德對此早有洞見:有的東西被設為目的,是“因它物而值得欲求”;有的東西被設為目的,是“既因自身又因它物而值得欲求”;有的東西被設為目的,只是“因自身而值得欲求”,更確切地說,是“始終因其自身而從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

顯然,在上述三種目的中,“那些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東西”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而只是追求另一目的的手段?;蛘哒f,它們形式上是目的,實質上是手段,并且是純粹的手段。例如我們耗時費力地鍛煉身體就并不是為了鍛煉本身,而是想通過鍛煉使身體變得健康。而“那些既因自身又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東西”,雖然不是純粹的手段,但也不是純粹的目的,而是手段和目的的混合物,既有手段的性質,也有目的的性質,一方面它因是某種手段的目的而被追求,另一方面它又因是實現另一目的的手段而被追求。對“另一目的”而言,它仍然只是手段,只不過不是純粹的手段。例如健康作為鍛煉的目的,也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能夠活得長久,并且活得長久也不是最終目的,因為活著的人總還是要有所追求。只有“始終因其自身而從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東西”,才是最終的目的,亦即真正的目的或純粹的目的,我們追求它就是為了它本身,再沒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在它之后并成為它值得欲求的原因。因此,真正而純粹的目的性價值,就是終極價值。終極價值不可能是多個,只能是一個。因為若是多個,相互之間必然又會有手段與目的或誰比誰更重要的關系。由此可知,有價值的東西存在三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是:手段價值、手段/目的價值(簡稱“工的價值”,其中的“工”即工具,代表手段,“的”代表目的)、目的價值。

據此判斷,現代化作為有價值的東西,最多屬于工的價值,而不可能屬于目的價值,因為我們實現現代化,肯定不是為了現代化本身,而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認為這會對我們有利。其實,人追求任何東西,最終都是為了自己。

既然現代化不是終極價值,就不應該把它作為目的來直接追求,而應直接追求終極價值這個真正的目的。相對于終極價值來說,現代化作為在現代出現的各種變化,其實不一定都是值得追求的變化或好的變化,例如被有些人提到的“文化世俗化”就十分可疑,還有也是在現代出現的殖民化、資本跨國擴張化和列強爭霸世界等變化,更難說是好的變化。這就說明,對現代的所有變化不加區分地一概追求,就不會都有利于終極價值的實現。此其一。其二,即便是那些一致被認為值得追求的屬于現代的變化,由于往往在現實中通常會存在多種不盡相同的表現形式,如民主化的表現形式在英、法、美等先發展國家均有不同,而對現代化的直接追求又不可能為此提供評價標準,這就會出現不知該學習其中哪一種的選擇難題。其三,追求終極價值所需要的各種手段或曰“工具”,并不都在現代化的既定外延之中,不僅傳統中會有,而且還可以在當下根據想象創造發明,因而如果直接照學、照搬世上已有的現代化,那些不屬于現代化卻同樣有利于終極價值的工具,就會受到無視或限制。

相反,直接追求終極價值就不會出現上述弊端。這時,終極價值就是最高評價標準。于是,只有那些有利于終極價值實現的東西或變化才值得肯定。并且,面對一種值得肯定的屬于現代的變化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同樣可以用終極價值做出評價結論,這就是其中只有最有利于終極價值實現的那種表現形式,才是值得我們模仿或選用的最好形式,這就可以避免盲目擇定和不斷試錯,能夠快速而有效地追求終極價值。不僅于此,既然是直接追求終極價值,那么,所有有利于實現終極價值的工具,不管它是屬于傳統、現有還是將有,也都能根據終極價值加以認定,而不會被無視或限制。

問題是終極價值究竟是什么?又能否得到確證?

2 終極價值的確證

人們追求這個,追求那個,就是不提追求終極價值,也有客觀原因,這就是在終極價值上難以取得共識。

終極價值即至善。至善對個人來說就是幸福;至善對社會來說,就是社會終極價值。在專制社會,社會終極價值是專制者的權力和利益,與其他人的幸福不僅無關,而且相互排斥,是對立關系。如皇權作為帝王國家的終極價值就排斥大眾的幸福。在人人當家作主的民主社會,如果人們對幸福有一致的看法,個人幸福就會同時成為社會的目的,亦即社會終極價值,二者形成統一的關系。只不過實際情況是,對于幸福是什么的問題,始終存在多種不一樣的說法,并且還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才導致民主國家的人們也就總是不能確定社會的終極價值是什么。

不過這個問題并非不可解決。

以往既有的幸福觀,不算非理性的以來世幸福為至善的宗教幸福觀,可歸為九種,分別是以生命為至善的幸福觀、以個人快樂為至善的幸福觀、以公眾的最大功利為至善的幸福觀、以道德為至善的幸福觀、以知識智慧為至善的幸福觀、以自由為至善的幸福觀、以“五福齊全”為至善的幸福觀、以社會進步為至善的幸福觀、以實現個人潛能為至善的幸福觀。[7]這些幸福觀由于在方法上,都是主張者根據自己的認定提出的,所以,雖然每種被指認的至善都是一種可以得到普遍肯定的善,卻都無法證明它同時還是至善,也無法否定其他人主張的至善就不是至善。這才導致了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局面。

然而,只要想到至善作為最高或最終的善,必然是能涵括其他一切善的善,從而具有完全綜合性的特點,就可以發現上述九種幸福觀所說的那些至善,沒有一個具有完全綜合性的特點,全都是片面的善,全都不夠資格充當至善,自然也不是幸福之所在。即便看似具有全面性的“五福齊全”的幸福觀也不是,因為它至少也未能包含知智、自由、社會進步、實現個人潛能這些具體善。

既然至善必須具有完全綜合性的特點,那么,只要我們找到了能涵括其他所有善的善,也就找到了真正的至善。而能達到或符合這個特點的東西,唯有馬克思所說的“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8]馬克思說的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其含義是指人的“全部才能的發展”不受任何分工限制。[9]這個觀點與潛能幸福觀以發揮人的潛能為至善的意思差不多,同樣不能包含其他的各種善??墒?,只要我們不拘泥于馬克思的解釋,而是賦予其新的涵義,就能使這個命題躍升為民主社會的個人和社會的終極價值。這就是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解釋為,在個人自主自愿的前提下,不斷提高人的各種需求的滿足程度。

世界上的所有具體善物,都是因為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求才成為善物的。換言之,沒有哪個善物不對應于人的某種需求。這就意味,人自主自愿地追求自己的全面發展,即各種需求的滿足程度的不斷提高,就是在追求所有的善,其中自然也包括前述九種幸福觀所看重的生命、快樂、福利、知智、自由、道德、社會進步和個人潛能的實現或曰才能發展等。于是,人的全面發展就具有了至善的完全綜合性特點,能夠涵括所有善物。

真正的終極價值作為人的純粹目的或終極目的,還應當具有現實可行性,不能只存在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還應當具有永久可欲性,不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被徹底實現。否則,都難稱“終極”。由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可以通過在現實社會中全面提升人的需求的滿足程度來實際地追求,所以它具有現實可行性;又由于人的需求沒有止境,這樣的追求可以持續而無限地進行,所以它也具有永久可欲性。

3 終極價值的追求

當既是社會也是個人的終極價值已被找到并得到確證,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真正的目的直接追求,并根據“是否對于追求它最有利”為評價標準,來選取用于追求它所需要的各種工具,這其中也包括對屬于現代化的各種變化及不同變化形式的篩選。

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作為高度抽象的命題,具有籠統性,在實際操作中,還不能直接用它作為選用工具的標準,這就需要對它進行一定的分解,使之具體化。其方法是根據人的四個需求層次,即在世需求、生活需求、交往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將這個終極價值分解為對應這四層需求的四大指標,即康壽、富裕、和諧和自由。[10]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來說,人的在世需求,就是個人保全生命的需求。保全生命一方面是指保護生命的完好無損性,另一方面是指保持生命的長久性,因而人的在世需求的滿足狀況是康壽,即健康和長壽。人的生活需求就是個人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物質生活需求包括吃、喝、住、行、性之類,文化生活需求包括休閑、游玩、娛樂、競技、求知、益智之類。由于滿足生活需求的對象不是物質財富,就是精神財富,因而人的生活需求的滿足狀況就是富裕,即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充裕。人的交往需求即個人在社會中進行各種人際交往活動的需求,直接包括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組織、個人與社會(國家)的交往活動,間接包括人與自然的交往活動,因為這種交往活動,也折射著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由于只有和諧的交往關系才能使人際交往產生有利于相互交往者的結果,因而人的交往需求的滿足狀況就是和諧,即融洽、溫馨而有序。人的自我實現需求是指個人發掘發揮其潛質、才能,以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需求,其基本形式是創造性活動。由于只有當人在自由的時空中,自主自愿而免受阻限地活動,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才能,因而人的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狀況是自由,可讓人在相對最大的時空中,自主、自愿且無所阻限地進行創造。

有了終極價值的四大指標之后,就可以評選出哪些工具才是最有利于滿足人的在世需求、生活需求、交往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同時可知,只要一個社會能夠不斷地提高人們的康壽度、富裕度、和諧度和自由度,就是在不斷地提升人的各種需求的滿足程度,不斷地推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自然也是這個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變得越來越好,從而總是現代的好社會。

參考文獻:

[1]羅榮渠.從“西化”到現代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233,327.

[2][美]戴維·波普諾.社會學(下冊)[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618.

[3]郭德宏.什么是現代化?[J].新視野,2000(2).

[4]王勇.論現代化的幾個“前提假設”[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1).

[5]黃德發.什么是現代化?[J].中國農墾經濟,2001(1).

[6]陃正.什么是現代化[J].世紀評論,1998(1).

[7]韓東屏.追問幸福[J].倫理學研究,2015(5).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83.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48.

[10]韓東屏.論終極價值[J].河北學刊,2013(1);韓東屏.關于自由的價值思考[M]//價值論研究(第2輯).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59-74.

Instead of Pursuing Modernization

Han Dongping

School of Philosoph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Abstract: It is better to directly pursue the ultimate value than to pursue modernization. Because modernization not only has unclear meanings, but also constantly changes over time, and it does not belong to the purpose value. So pursuing it as a purpose will bring some inevitable disadvantages. On the contrary, directly pursuing the ultimate value will not be like this. The ultimate value that can be confirmed is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t can be decomposed into four major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peoples needs: health, affluence, harmony, and freedom. Therefore, a society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peoples health, affluence, harmony, and freedom, which is constantly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at is,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Key words: Modernization; Means; Purpose; Ultimate value; Four major value indicators

猜你喜歡
目的手段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淺析高中生社會實踐的目的與方法
廉潔校園文化建設在預防職務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創新執法手段,提升執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邏輯接續及其表達手段
臨機的手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