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面工作的作用機制與本土化發展

2024-03-20 07:47徐洋趙冰菲羅楠余璇凌藝張云飛
社會科學進展 2024年1期

徐洋?趙冰菲?羅楠?余璇?凌藝?張云飛

摘 要|體面工作(Decent Work)概括了人們在工作生活中的抱負,是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體面工作這一核心變量,工作心理理論因能幫助人們應對來自工作的挑戰而受到了廣泛研究和關注?;诠ぷ餍睦砝碚?,本文系統梳理了體面工作的概念測量、前因后果,以及作用機制,指出未來研究應豐富體面工作的研究方法,探究體面工作的作用機制,并從研究對象、結構維度和形成機制等方面推進體面工作的本土化發展。

關鍵詞|工作心理理論;體面工作;本土化發展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工作不僅是一種謀生手段,更是實現個人良好發展的途徑,體面工作(Decent Work)的概念于1999年6月由國際勞工組織在第87屆國際勞工大會上提出:“如何工作不僅為人們提供收入,增強個體及其家庭乃至社區的幸福感,還為整個社會和經濟進步鋪平道路?!痹谶@一背景下,體面工作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歷經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體面工作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然而,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體面工作研究提出了一些質疑。同時,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當前研究分布廣泛而零散,并呈現難以深入的狀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學者建議從工作心理理論的角度更具體地關注個人經歷,從而振興體面工作議程(Blustein et al.,2016)。工作心理理論(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是建立在職業心理學、多元文化心理學、交叉性和工作社會學基礎之上的可經驗性檢驗的理論。工作心理理論的建立使得體面工作的研究突破了重大瓶頸,有望改變以往國內將“decent work”稱為體面勞動的時代,改善以往國內研究系統性不強、實證研究難以推進的局面。盡管以往存在關于體面工作(勞動)的綜述,但鑒于工作心理理論視角體面工作研究的重要意義,我們認為依然有必要從工作心理理論(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的視角梳理體面工作研究的總體概況,以推進體面工作研究的本土化進展。

自2016年以來,工作心理理論視角下的體面工作相關研究不斷涌現,為了追蹤國外關于體面工作的最新研究情況,本文以“decent work”和“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為關鍵詞,在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展開了檢索,結合中國知網中與工作心理理論視角有關的體面工作或勞動相關研究現狀進行梳理,明晰體面工作的概念測量、前因后果,以及作用機制,指出未來研究應豐富體面工作的研究方法,探究體面工作的作用機制,并從研究對象、結構維度和形成機制等方面推進體面工作的本土化發展。

1 體面工作的概念與測量

1.1 體面工作的概念

有學者[4]基于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標準定義和概念化了體面工作(Duffy et al.,2016),認為體面工作應當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1)能夠確保身體和人際安全的工作條件;(2)擁有自由時間和充足的休息;(3)組織價值與家庭、社會價值互補;(4)足夠的報酬;(5)足夠的醫療保健措施。

1.2 體面工作的維度和測量

學者等[8]首先開發了體面工作量表,將其劃分為五個維度進行測量,包括安全的工作條件;自由時間和休息;與家庭和社會價值互補的組織價值觀;足夠的報酬;醫療保健措施,共15個題項(Duffy et al.,2017)。該問卷題項使用李克特7分制進行測量,被試對每個題項的回答從“強烈不同意”到“強烈同意”。

該量表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效度在巴西、英國、法國、意大利、葡萄牙、土耳其、瑞士、韓國、中國等多個國家得到了驗證,并且該問卷在女性群體[22]、性少數群體[23]、少數種族/民族[24]、小腦下垂群體[25]等可能面臨經濟限制和邊緣化的群體中得到一致性檢驗(England et al.,2020;Douglass et al.,2017;Duffy et al.,2018;Tokar et al.,2018)。

除了上述研究沿用成熟的量表外,劉盾和徐巖(2021)結合工作心理理論以及以往體面工作的研究,在對北京市39 家企事業單位的271 名工作者展開深度訪談后,構建了體面工作的主觀多維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工資收入體面感、就業保障體面感、工作氛圍體面感、勞動強度體面感、民主參與體面感、職業發展體面感、社會地位體面感七個維度,共38個條目。

2 體面工作的前因、后果及相關作用機制

2.1 體面工作的前因變量

根據工作心理理論,經濟約束和邊緣化作為遠端的背景因素會通過自主擇業能力和職業適應力對體面工作產生影響。

(1)經濟約束。研究者使用了許多變量來衡量個體在實現體面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經濟約束,比如主觀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多項研究發現主觀社會階層是體面工作的重要前因之一,感知到的社會階層越高,個體受到的限制越少越有可能獲得體面工作(Wang et al.,2019;England et al.,2020;Douglass et al.,2017;Duffy et al.,2018)。個體對自己經濟狀況的描述或感知也會預測體面工作,經濟狀況越差,對體面工作的負向影響越大(England et al.,2020;Tokar et al.,2018;Duffy et al.,2019;Duffy et al.,2020)。

(2)邊緣化。研究者使用了許多的變量來衡量個體在實現體面工作過程中的邊緣化體驗,比如邊緣化感知、少數群體歧視、工作場所氛圍等。邊緣化感知是體面工作的預測因子之一(England et al.,2020;Duffy et al.,2019;Duffy et al.,2020)。

(3)心理資源。研究還指出除了經濟約束和邊緣化之外,個體的心理資源也會對體面工作有直接預測作用,比如自主擇業能力(Work Volition)、職業適應力、心理所有權,以及工作不安全感都是體面工作的重要預測因素(Masdonati et al.,2019;England et al.,2020;Tokar et al.,2018)。

(4)人口學變量。研究者們發現一些人口學變量會對體面工作產生重要影響。學者[17]發現年齡可以直接預測體面工作、性別、失業經歷,受教育程度可以通過自主擇業能力影響體面工作(Masdonati et al.,2019)。學者研究表明,員工工作年限越長,他們對個人價值觀和組織價值觀之間的契合度越高,工作年限較長的員工對獲得醫療保健的看法也往往更積極(Nam et al.,2019)。

2.2 體面工作的作用后果

(1)對個體的影響。學者的研究發現體面工作會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Duffy et al.,2019)。學者在韓國樣本中體面工作與心理健康呈正相關,與影響心理健康的負面情緒呈負相關(Nam et al.,2019)。此外,許多研究者都發現體面工作可以顯著預測生活滿意度(Masdonati et al.,2019)。

(2)對家庭的影響。學者研究證明體面工作與工作生活對家庭生活的積極影響、家庭生活對工作生活的積極影響呈顯著正相關,并且與工作生活對家庭生活的負面影響(工作對家庭的沖突)以及家庭生活對工作生活的負面影響呈負相關(Vignoli et al.,2020)。

(3)對工作影響。體面工作可以顯著預測工作滿意度(Duffy et al.,2017)。同時,學者在對葡萄牙工作者的研究中發現體面工作可以顯著預測工作投入和工作倦?。‵erreira et al.,2019)。其他研究還發現體面工作可以顯著預測個體的離職意圖,以及工作意義(Nam et al.,2019)。

2.3 影響體面工作的其他作用機制

2.3.1 前段作用機制

前段作用機制包括體面工作的前因變量與體面工作之間的作用機制。

(1)中介機制。自主擇業能力(Work Volition),即個體不受外部限制做出職業決策的能力(黃麗 等,2021)。學者們發現自主擇業能力是經濟約束和邊緣化經歷與體面工作之間最有力的中介(England et al.,2020),并且在經濟約束無法直接預測體面工作的時候,可以通過自主擇業能力這一中介因素對體面工作產生影響(Duffy et al.,2019)。研究發現自主擇業能力可以中介主觀社會地位、感知社會階層、失業、定量工作不安全感和低教育水平與體面工作之間的關系(Masdonati et al.,2019;Wang et al.,2019)。學者發現社會階層和工作場所氛圍通過自主擇業能力間接預測體面工作(Allan et al.,2020),職業適應力可以中介自主擇業能力與體面工作之間的關系(England et al.,2020)。

(2)調節機制。學者發現主動性人格在低主觀社會地位與工作意志之間起調節作用(Kim et al.,2020),進而影響到社會地位通過工作意志對體面工作的間接效應,這一點在學者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此外他們的研究結果還顯示出社會支持在主觀社會地位和體面工作之間發揮調節作用,進而影響體面工作(Wang et al.,2019)。

2.3.2 后段作用機制

后段作用機制包括體面工作與體面工作的結果變量之間的作用機制。

(1)中介機制。學者指出體面工作之所以能帶來有意義的工作(Allan et al.,2020),部分是因為它能幫助員工滿足他們對社會聯系的需求,基于此研究使用了社會接觸、幫助他人和社區歸屬代表社會聯系來檢驗其中介作用,最終結果顯示人與人之間的社區歸屬感和個體內部的幫助他人在體面工作和有意義工作之間起中介作用。學者發現體面工作通過生存需要、社會貢獻需要和自我決定需要的滿足可以預測個人的心理健康,并且通過滿足生存需要進而促進身體健康(Duffy et al.,2019)。

(2)調節機制。學者發現心理資本在體面工作與情感耗竭之間起負向調節作用,在體面工作與員工幸福感之間的正向調節作用呈邊緣性顯著(朱天姝,2020)。

3 研究總結與展望

3.1 拓展體面工作的作用機制

從體面工作的前因研究來看,現有前因主要分布在個體與社會方面,而對來自家庭、組織,以及工作本身等方面的影響因素關注不夠。因此,我們建議未來體面工作的前因研究可以進行進一步拓展。

從體面工作的后果研究來看,現有結果變量主要集中的個體和工作層面,卻沒有研究指出體面工作對組織層面的影響,而工作無法脫離組織而存在,體面工作對組織也有深遠影響。因此,我們還可以利用跨層分析技術,將體面工作對個體產生的影響聚合到組織層面判斷其是否會提升組織整體績效等。最后,體面工作一旦得到滿足,可以讓人們體會到幸福和滿足。因此,體面工作的結果變量也可能會體現在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上。

3.2 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隨著工作心理理論的深入發展以及體面工作研究的不斷推進,學者們認為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必須開始實施縱向設計,以證實理論化的因果關系模式。比如工作心理理論框架將邊緣化和經濟約束的終身經歷作為預測更多特定領域結構的全局變量,這些影響的方向性只能用縱向數據來檢驗(Duffy et al.,2019),并且在實證研究中使用除自我報告以外的客觀數據也有助于擴大我們對體面工作潛在關聯的理解。此外,質性研究方法也是擴大體面工作研究影響力、加深人們對體面工作理解的有效方式,學者提出從心理學視角討論體面工作的一個方向是使用定性的、發現導向的研究作為工具來揭示人們如何體驗他們的工作環境(Blustein et al.,2016)。對工作性質使用嚴謹和相關的敘事數據可能有助于回應對體面工作議程的一些批評(Burchell et al.,2016),因為過去關于體面工作的研究深深植根于統計和宏觀層面的數據而忽略了人們在工作中生活經歷的重要方面。他們認為質性研究在詳細說明不穩定工作增長的影響方面可能提供特別的資料。目前有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通過對訪談內容的編碼和概念提取形象地展現無證移民在獲取體面工作時所面臨的障礙(Autin et al.,2018),為后來研究者開展質性研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范式。

3.3 推動體面工作的本土化進展

為了檢驗工作心理理論提升其適用范圍,我們有必要推動體面工作的本土化發展,而本土化工作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推進。

3.3.1 中國情境下體面工作的結構與維度

目前關于體面工作的測量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學者開發的量表(Duffy et al.,2017),但是這一量表主要是基于西方的文化背景所構建的,難免存在于中國本土化情境不相適應的地方,而目前國內開發的量表或測量指標體系則缺乏普遍的驗證[2]或者量表維度題項過于繁瑣,因此,我們認為還應重新對體面工作的結構維度進行梳理,建立適合中國情境的量表工具。

基于工作心理理論和關于體面工作的定義(Duffy et al.,2017),體面工作必須滿足以下五個條件:(1)能夠確保身體和人際安全的工作條件;(2)擁有自由的時間和充足的休息;(3)組織價值與家庭和社會價值一致;(4)足夠的報酬;(5)足夠的醫療保健措施。其中確保人際交往安全(例如,沒有人身、精神或情感虐待)以及組織價值與家庭、社會價值一致的要求可以看作是滿足個體心理被尊重的需要,其他關于確保身體安全的工作條件、自由或休閑時間、足夠的醫療保健措施都是工作中關于滿足個體物質需要的方面。同樣的關于體面工作類似的組成結構也體現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比如工資收入體面感、就業保障體面感、勞動強度體面感與職業發展體面感可以看作是工作可以帶來的物質體面,而民主參與體面感、工作氛圍體面感與社會地位體面感則更接近心理體面的維度(劉盾、徐巖,2021)。因此,本文認為體面工作可以劃分為心理體面和物質體面,并根據心理體面的高低水平和物質體面的高低水平將一份工作劃分為四種類型,只有既滿足心理體面又滿足物質體面的工作才是真正的體面工作。

3.3.2 中國情境中體面工作的相關影響因素

中國社會關于體面工作的看法現在正處于一種矛盾中,一方面,中國人常把工作與面子結合起來(楊中芳,2009),“面子”是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概念,它指個體在特定的社會交往過程中極力主張的正向社會價值,也是其他人認為該個體所具備的社會價值,它是一種以被認可的社會屬性加以描畫的自我意象(Goffman,1955)。受中國傳統理念以及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或國企、央企里從事公務員、教師、醫生等職業才被看作是受人尊重的職業,是讓人有“面子”工作,有面子的工作可以讓人們獲得滿足和被尊重的體驗,因而滿足了體面工作心理體面的維度;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社會要素活躍起來,私營企業開始林立,許多私營企業從業人員或者可以獲得不菲的薪資,此外伴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一些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如快遞員、外賣員等盡管他們辛苦但也能獲得不錯的薪資。盡管這些工作不屬于傳統的“體面工作”范疇,但滿足了體面工作中物質體面的要求,有了“里子”。

因此,我們在推動中國情境下體面工作相關研究時,必須要考慮到中國的社會規范以及工作所包含的“面子”與“里子”的關系。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彈性工作制已經變得普遍,一份終身穩定工作在未來可能變得幾乎不可能(Aubert-Tarby et al.,2018),在這種情況下,工作質量對生活和個人價值成就的實現方式是至關重要的,一份體面工作既要讓人有面子(心理體面)又得不失里子(物質體面)。未來的研究還需要關注國人的心理體面(面子),為這些勞動者提供相應的尊重,也不能缺少相應的物質保障。

3.3.3 將體面工作研究擴展到本土特殊群體中

不同于側重于職業決策和目標的職業理論,工作心理理論框架強調了與代表性不足的人群更相關的背景因素,這一框架為學者們推薦了一個基礎廣泛的議程,以考察不同社會經濟階層的個人工作經歷,并將工作概念化為滿足大多數個人基本需求的途徑(Duffy et al.,2017)。因此,關于體面工作的研究還應更多地聚焦到特殊的群體、邊緣性地位的人群。目前體面工作研究已在性少數群體、少數族裔、小腦下垂群體、女性,以及無證移民等在工作選擇時缺乏特權的群體中得到開展。除了上述群體外,我們認為在中國環境中,還存在一些特殊的邊緣化群體值得我們去研究關注,比如農民工群體。

參考文獻

[1]Allan B A,Tebbe E A,Bouchard L M,et al.Access to Decent and Meaningful Work in a Sexual Minority Population [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18,27(3):408-421.

[2]Autin K L,Duffy R D,Jacobson C J,et al.Career development among undocumented immigrant young adults:A psychology of working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8,65(5):605-617.

[3]Aubert-Tarby C,Escobar O R,Rayna T.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on employment:The case of press digitisation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8(128):36-45.

[4]Allan B A,Autin K L,Duffy R D,et al.Decent and meaningful work:A longitudinal study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20,67(6):669-679.

[5]Burchell B,Sehnbruch K,Piasna A,et al.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nd decent work:definitions,methodologies,and ongoing debates [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14,38(2):459-477.

[6]Blustein D L,Olle C,Connors-Kellgren A,et al.Decent Work: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6(7):407.

[7]Duffy R D,Blustein D L,Diemer M A,et al.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6,63(2):127-148.

[8]Duffy R D,Allan B A,England J W,et al.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Decent Work Scale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7,64(2):206-221.

[9]Douglass R P,Velez B L,Conlin S E,et al.Examining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Decent work among sexual minorities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7,64(5):550-559.

[10]Duffy R D,Velez B L,England J W,et al.An examination of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with racially and ethnically diverse employed adults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8,65(3):280-293.

[11]Duffy R D,Gensmer N,Allan B A,et al.Developing,validating,and testing improved measures within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9(112):199-215.

[12]Duffy R D,Kim H J,Gensmer N P,et al.Linking decent work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 psychology of working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9(112):384-395.

[13]Duffy R D,Kim H J,Allan B A,et al.Predictors of decent work across time:Testing propositions from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20(123):103507.

[14]England J W,Duffy R D,Gensmer N P,et al.Women attaining decent work:The important role of workplace climate in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20,67(2):251-264.

[15]Ferreira J A,Haase R F,Santos E R,et al.Decent work in Portugal:Context,conceptualization,and assessment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9(112):77-91.

[16]Goffman E.On face-work: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J].Psychiatry,1955,18(3):213-231.

[17]Kim N-R,Kim H J,Lee K-H.Social Status and Decent Work:Test of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20,68(3):208-221.

[18]Masdonati J,Schreiber M,Marcionetti J,et al.Decent work in Switzerland:Context,conceptualization,and assessment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9(110):12-27.

[19]Nam J S,Kim S Y.Decent work in South Korea:Context,conceptualization,and assessment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9(115):103309.

[20]Wang D,Jia Y,Hou Z-J,et al.A test of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among Chinese urban workers:Examining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decent work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9(115):103325.

[21]Vignoli E,Prudhomme N,Terriot K,et al.Decent work in France:Context,conceptualization,and assessment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20(116):103345.

[22]Tokar D M,Kaut K P.Predictors of decent work among workers with Chiari malformation: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8(106):126-137.

[23]朱天姝.體面勞動測量表的修訂及應用 [D].開封:河南大學,2020.

[24]黃麗,陳維政,邵思軍.自主擇業能力的概念、測量、作用機制與研究展望 [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35(1):70-81.

[25]劉盾,徐巖.體面勞動的內涵結構與指標測量:基于質性訪談的量表開發與驗證性因子分析 [J].管理評論,2021,33(2):227-238.

[26]楊中芳.傳統文化與社會科學結合之實例:中庸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23(3):53-60.

The Mechanism and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Decent Work

Xu Yang1 Zhao Bingfei1 Luo Nan2 Yu Xuan3 Ling Yi3

Zhang Yunfei3

1.Southwest Branch of CNPC Well Logging Company Limited, Chongqing;

2. Business Schoo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Abstract: Decent work, which encapsulates peoples aspirations in their work and liv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appiness. Focusing on the core variable of decent work,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has received extensive research and attention because it can help people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from work.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oncept, measurement methods,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chanism of decent work, and points out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enric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ecent work,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decent work, and promote the localization of decent 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object, structural dimens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Decent work;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Localiz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