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三條殘酷事實

2024-03-20 07:35滕斌圣曹欣蓓
財經 2024年6期
關鍵詞:威馬價格戰造車

滕斌圣 曹欣蓓

2014年,隨著特斯拉首批Model S向中國車主交付,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統計,在2018年造車新勢力的巔峰時期,企業數量最高時超400家。

可在這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行業,新勢力們又以潮水般的速度退去,曾名赫一時的威馬、天際、奇點、愛馳,相繼陷入經營困境,走到窮途末路。

隨著行業發展的逐漸成熟,當繁榮淡去,造車新勢力們也步入了下半場,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以更冷靜的態度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行業。

圖1:新能源汽車銷量及滲透率變化

單位:萬輛。資料來源:Wind 制圖:顏斌

圖2:銷售凈利率

資料來源:Wind

我們發現:

1.新能源車企外表光鮮亮麗,內里冷暖自知。銷售凈利率就是市場內卷的一個縮影:即使是蔚來、小鵬這類屬于第一梯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銷售凈利率始終未能轉正;比亞迪雖然銷售凈利率始終為正,但截至2023年Q3還只是勉強超過5%。

2.不少新能源車企賣一輛賠一輛,對自身和母公司都形成巨大的財務壓力。價格戰更是純屬車企的無奈之舉,即使不斷有高端車型粉墨登場,但性價比始終是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新能源市場的主流依然是15萬-20萬區間。

3.價格鏖戰雖然殘酷,可更殘酷的是,能參加價格戰已然是一種幸運。在燃油車時代,車企倒閉的消息鮮少出現,可新能源汽車市場紛繁多變,即使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獨角獸公司,也難以抵御市場變革的沖擊。

4.國內市場競爭太過激烈,積極布局海外市場也是路徑。北汽、吉利、長城等企業先后在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建立工廠,實現“銷地產、產地銷”,推動汽車本地化生產及當地汽車產業鏈完善。

一、銷量上漲,但盈利微薄

新能源汽車行業有一種錯綜復雜感。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Wind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2.2萬輛,市場滲透率0.09%,但到了2023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31.5%,在10年的時間里得到顯著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到,中國新能源汽車2023年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一,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減少空氣污染的有效途徑。國際能源署發布《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顯示:2022年,電動汽車使得溫室氣體排放量凈減少了約8000萬噸,其中貢獻最大的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全球有近30%的減排量要歸功于中國的乘用車電氣化。

2024年1月22日,浙江寧波,吉利旗下極氪智慧工廠工人檢查焊裝的新能源車架。圖/中新

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到2030年,將進一步減少交通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

但另一方面,放眼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卻是一片焦頭爛額,行業競爭的加劇導致不少企業折戟沉沙,即使是活下來的新能源車企,也無非外表光鮮亮麗,內里冷暖自知。

新能源上市車企的銷售凈利率,是市場內卷的一個縮影。即使是蔚來、小鵬這類屬于第一梯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銷售凈利率始終未能轉正。

至于理想汽車,也是從2023年開始,銷售凈利率開始回正。而比亞迪雖然比值始終為正,但截至2023年Q3還只是勉強超過5%。

進入2023年,錯綜復雜的狀況加劇。

首先是政策變動。根據《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在2022年底終止,2023年起,上牌的新能源汽車不再享受補貼。

雖然國家補貼取消后,中國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還有諸如“雙積分”、購置稅減免、充電設施獎補、車船稅減免優惠等政策助力,但隨著“政策驅動”的帷幕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市場驅動”。

這對新能源車企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自我造血要求——只有能夠真正提升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在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表1:2023年三季度電車降價部分車型梳理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乘聯會,國金證券研究所

二、價格鏖戰下的“生死局”

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所面臨的不止國補取消,還有集體降價。

年初,由于主流車型上市已久且迭代有限,為了延緩訂單增量下滑速度,特斯拉率先開啟價格戰,部分產品給到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最低售價。

領頭羊的出手,導致業內其他新能源車企紛紛追隨,畢竟,面對紛繁多變又風雨飄搖的市場環境,維持并增加市占率顯得至關重要。

但問題在于,特斯拉是具有降價空間的,畢竟行業老大哥的“血條”足夠厚,更何況,憑借特斯拉的品牌吸引力以及這些年積累的眾多擁躉,無論漲價降價,始終會有人愿意購買。

也正是因此,當特斯拉發現銷量并未隨著降價猛增,反而引起了老車主的不滿甚至維權后,又在2023年10月下旬起,連續四輪漲價。

但對其他被動卷入價格戰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參與者而言,這場價格鏖戰一直持續到了2023年底,一直不斷有車企投身降價的浪潮。

新能源汽車降價的步伐之迅猛,甚至打破了傳統車市降價的慣例。

在燃油車時代,新車價格通常保持穩定,發布后半年至一年才會調整價格,但2023年11月30日,極越旗下首款車型極越01上市僅一個月,便宣布全系直降3萬元,售價調整至21.99萬-30.99萬元。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降價還會導致賠錢交付。

成立于2021年3月的極氪汽車,是如今賽道內風頭正盛的獨角獸,承載著吉利汽車實現高端化戰略的重任。但以2023年Q3為例,極氪凈利潤-53.6億元,如果以此除以交付量做估算,則極氪每交付一輛新車,虧損就達到6.78萬元。

虧損的不只是極氪一家,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23年Q3,小鵬和蔚來累計交付量分別為8.14萬輛和11萬輛,小鵬的單車凈虧損為11.09萬元,而蔚來由于上半年交付量低迷和研發費用的提升,單車凈虧損甚至達到了14.14萬元。

吉利2023年中期業績顯示:“分銷及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4%至48億元,主要受極氪直營渠道建設和運營的影響”,極氪的賠錢交付對母公司吉利的成本造成了壓力,導致吉利的利潤受到部分侵蝕。

這也成了極氪急于上市的重要原因,如果造車回血周期漫長,選擇上市融資不僅可以緩解極氪和吉利的資金壓力,還能增加品牌影響力,形成良性循環。

對車企而言,價格戰純屬無奈之舉,即使不斷有高端車型粉墨登場,但性價比始終是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新能源市場的主流依然是15萬-20萬元區間。

2023年廣州車展期間,極氪副總裁朱凌表達了對價格戰的態度:“極氪不想打價格戰,但從來不怕打價格戰。價格戰打起來,我們頂多是忍一忍,別人是在流血。我們打仗要么不打,要打就往死里打?!?h4>圖3:2023年Q3重點車企的“賠錢交付”

單位:萬元。資料來源:Wind,財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搜集

表2:部分國內自動駕駛公司技術路徑整理

資料來源: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公眾號、浙商證券研究所

圖4: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情況和單車均價

圖5:汽車出口和新能源汽車出口情況

較之于降價,還有另一種打法,即從一開始就以價格作為切入口。獨角獸廣汽埃安在2022年11月完成了182.94億元融資,是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可查最大單筆私募融資,也讓其成為國內未上市新能源車企估值最高的企業。

作為網約車領域的主力品牌,埃安以其20萬元以內的親民售價和優質產品廣受司機歡迎。然而,隨著網約車市場的日趨飽和,埃安需要將品牌向上突破,擺脫“網約車之王”的標簽,改變市場對其的固有印象,但這仍然需要努力。

三、活下來才是第一要務

價格鏖戰雖然殘酷,可更殘酷的是,能參加價格戰已然是一種幸運。

在生死存亡面前,活下來才是第一要務。在燃油車時代,車企倒閉的消息鮮少出現,可新能源汽車市場紛繁多變,即使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獨角獸威馬汽車,也難以抵御新能源汽車市場變革的沖擊。

成立于2015年的威馬汽車是國內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曾與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

威馬曾是光鮮矚目的獨角獸,它融資多,累積融資額超300億元,還曾在2020年9月,宣布完成總額100億元的D輪融資,創下彼時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輪融資,此外,威馬還擁有兩座自己的造車工廠和實打實超過11萬的用戶。

但自2022年下半年起,威馬相繼傳出降薪、停產等一系列負面消息,在2023年初,威馬深陷困境,創始人沈暉曾在微博表示“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圖6:考慮購買電動車各類因素受訪者占比

資料來源:J.DPower億歐、汽車之家、浙商證券研究所

2023年10月10日晚,威馬發布《告知函》稱,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10月7日受理威馬預重整申請,威馬在《告知函》中解釋道:“近年來因受疫情影響,資本市場不景氣、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及獲取經營發展資金受挫等客觀原因影響,威馬陷入經營困境?!?/p>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分別虧損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不同于極氪,威馬沒有含著金鑰匙出身的背景,為了緩解資金的壓力,威馬曾希望通過上市輸血,但始終未能成行,這也成了壓垮威馬的最后一根稻草。

威馬汽車表示,通過預重整程序將徹底審視公司的運營和經營模式,全面優化各個部門和業務板塊,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公司稱,將與債權人、持股人和潛在投資人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以達成最佳的解決方案。

可陷入困境的獨角獸威馬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在這場“生死局”中,即使曾經顯赫一時,如果沒有足夠的造血能力,也難逃終焉的陌路。

四、未來在于國際化和智能化

放眼國際市場,新能源汽車行業依然充滿機遇。

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持續攀升,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占比達總汽車出口量的24.5%,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回顧獨角獸哪吒汽車今年的業績表現,2023年全年僅交付12.74萬輛,相比2022年的15.2萬輛減少了2萬多輛,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更何況,目前的銷量還離不開降價的扶持,2023年10月,哪吒X正式上市,作為哪吒U的換代車型,哪吒X起售價比哪吒U下調5萬。

為了在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突破口,哪吒選擇了兩條腿走路,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2022年9月開業的哪吒汽車在泰國首家3.0形象直營體驗空間,成了首家登陸泰國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直營店”??焖僭谔﹪痉€腳之后,哪吒將目標瞄準了馬來西亞,并不斷拓展出海版圖,擴展中東、歐洲、南美等市場。

2023年11月底,哪吒汽車位于泰國的首家海外工廠——泰國生態智慧工廠正式投產下線新車。哪吒汽車并非唯一采取類似做法的公司,北汽、吉利、長城等企業先后在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建立工廠。

隨著“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國車企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并通過建廠,實現“銷地產、產地銷”,推動汽車本地化生產及當地汽車產業鏈完善。

此外,智能化也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J.D.Power研究顯示:中國汽車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智能化體驗的重要性已躍升至第三位,僅次于價格和環保。

在未來,智能交互和自動駕駛會成為智能化的重要方向。

在智能交互方面,操作系統又被稱為“車的靈魂”,直接決定了產品體驗。隨著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訊飛、京東等多家企業進軍大模型,也推動了大模型在智能座艙領域的運用,使人機之間真正的自然交互成為可能。

自動駕駛技術的蓬勃發展,則催生了一系列獨角獸公司,包括小馬智行、毫末智行、地平線等。

隨著大模型的發展,其強大的感知、決策、規劃等能力,為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效率和用戶體驗帶來了重大提升,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落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對整體行業而言是一樁好事。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步入下半場,市場步伐由急躁轉向穩重,內卷競爭倒逼車企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大浪淘沙中,只有真正有實力、有技術、有產品力的企業才能脫穎而出。

長期主義的耕耘終會結出碩果。

(編輯:王靜儀)

猜你喜歡
威馬價格戰造車
威馬沖刺
Cartoons
威馬M7
不打價格戰也能贏得漂亮! 2020年蝦苗企業要打的是價值戰
威馬汽車:將推出520公里續航版本威馬EX5
造車新勢力進入量產期
迎接升級版開門造車時代
沉著應對價格戰 創新引領行業良性發展
當資本無處可去時,可以造車啊!
威馬汽車9月底大規模交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