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對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謝及并發癥風險的影響

2024-03-20 11:30溫晴天津市胸科醫院天津300121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4年4期
關鍵詞:面罩呼吸衰竭根治術

溫晴 天津市胸科醫院 (天津 300121)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對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謝及并發癥風險的影響。方法:選取天津市某三級甲等醫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90例肺癌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患者,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案,觀察組采取常規治療加無創呼吸機治療方案,對此展開調查研究。結果:治療后觀察組ScvO2、PvO2、CER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66.67%;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22.22%;觀察組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66.67%。結論: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對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療效佳,大幅度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更加安全、有效。

肺癌是由于肺部支氣管粘膜或腮腺出現了惡性腫瘤,臨床多見為咳嗽、痰中帶血、低熱、胸痛或氣悶等癥狀[1],在我國男性肺癌發病率和病死率排第一,臨床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與化療、放療等治療方法[2]。外科手術治療是臨床最常用方案,具有治愈肺癌的效果,但由于手術創傷等因素影響,患者在術后常伴發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導致機體因缺氧產生一系列功能及代謝紊亂,且其治療困難會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甚至引起患者死亡[3]。為了更好的臨床療效,本文對不同治療方法開展調查對比,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天津市某三級甲等醫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90例肺癌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40~65歲,平均(43.28±3.15)歲;病程1~12年,平均(4.56±0.83)年;觀察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40~60歲,平均(42.56±2.88)歲;病程2~10年,平均(4.88±0.65)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肺癌,在本院實施根治性手術治療后,出現呼吸衰竭的患者;②臨床資料完整,可隨訪;③家屬同意患者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合并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③處于嚴重休克狀態者。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吸氧治療,在常規排痰、抗感染、平喘及糾正電解質紊亂的基礎上,給予低流量氧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使用口鼻面罩連接呼吸機,連接氧流量表,吸氧管路,呼吸機管路,調節氧流量,連接呼吸機電源。

裝呼吸機:①濕化器加滅菌蒸餾水,不超上限不低于下限;②濕化器與呼吸機出口連接,濕化器出口與呼吸管連接;③呼吸管另一頭與排氣閥、面罩連接。頭帶固定。

根據患者病情設定呼吸機參數,同時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出現不良反應時需及時進行處理,2組治療周期為1~4d。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氧代謝指標、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P)水平及并發癥發生率。

①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間空腹靜脈血5mL,其中采用美國ITC公司生產的IRMA-SL分析儀分析其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central venou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ScvO2)、混合靜脈血氧分壓(Mixed venous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vO2)及腦氧攝取率(Cerebral Oxygen Extraction Rate,CERO2)水平;②觀察兩組SP水平,離心處理剩余血液樣本,取上層血清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SP水平;③觀察兩組治療有效率,顯效:患者氧代謝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氧代謝指標雖然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已經改善50%及以上,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以顯效、有效為總有效;④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⑤觀察兩組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 兩組氧代謝水平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ScvO2、PvO2、CER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兩組氧代謝水平對比(±s)

表1.兩組氧代謝水平對比(±s)

組別ScvO2(%)PvO2(kPa)CERO2(%)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9.12±18.42 60.54±19.88 4.08±1.15 4.68±1.21 30.24±11.02 33.82±12.54觀察組58.26±18.20 78.81±21.08 4.09±1.16 5.88±1.82 30.25±11.04 48.08±18.12 t 0.235 4.459 0.043 3.882 0.005 4.576 P 0.815 0.000 0.966 0.000 0.996 0.000

2.2 兩組SP水平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SP 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兩組SP水平對比(±s,ng/mL)

表2.兩組SP水平對比(±s,ng/mL)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5 183.52±55.43 115.24±23.21觀察組45 184.36±56.24 165.48±32.54 t 0.075 8.888 P 0.940 0.000

2.3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22.22%,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2.5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5。

表5.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3.討論

手術治療是肺癌根治性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最常見并發癥為呼吸衰竭,該病表現癥狀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該病發生率極高,危害性大,是導致死亡最重要因素[4,5]。隨著年齡增大,尤其老年患者,器官都開始退化,肺泡可伸展性下降,是造成術后呼吸衰竭重要原因,長期吸煙患者,由于氣道進化能力減弱,導致術后出現呼吸衰竭并發癥[6,7]。呼吸衰竭是指氣管和肺不能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不能攝取足夠的氧,不能有效排出身體產生的二氧化碳[8,9]。很多胸廓、氣管肺部疾病病情不斷發展,會進展成為呼吸衰竭,另外很多其他疾病也會合并呼吸衰竭。這種病的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不能耐受活動、咳嗽、咳痰、白天迷迷糊糊、夜間煩躁不能休息、腹脹、心慌、水腫、乏力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方式若發生明顯變化,則引發呼吸性酸中毒與低氧血癥[10]。

對于呼吸衰竭并發癥的患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癥狀。目前,臨床中治療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主要應用左氧氟沙星、多索茶堿等消炎藥物,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這些藥物可有效地改善臨床癥狀與生命體征,但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引起諸多并發癥與不良反應[11,12]。輔助通氣是呼吸衰竭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療操作,近年來以無創呼吸機應用較多。無創呼吸機是一種無需開刀就能使用的呼吸機,它無需氣管插管即可使用。一般都是以面罩供氣,也有小鼻罩供氣[13,14]。在慢阻肺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中,無創呼吸機常用于幫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改善呼吸性酸中毒。

無創呼吸機亦可用于心衰患者,可改善心衰癥狀。另外一種常見的應用是睡眠呼吸暫停,無創呼吸機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這一方法無需將氣管切開,即可提供通氣輔助支持,能夠減少呼吸機應用給患者帶來的痛苦[15]。盡早應用無創呼吸機,可促使患者呼吸負荷大幅下降,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問題,從而促使患者的呼吸功能明顯改善,降低肺部感染這一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研究[16]還發現,盡早應用無創呼吸機,能減少病死率,可有效避免氣管插管或者氣管切開并發癥,不干擾患者自主呼吸特點,可提高患者舒適度,利于患者快速恢復[17,18]。

無創呼吸機具有痛苦小、應用靈活,還有可間斷或持續應用等特點。特別是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作用,已經達到專家共識,對縮短有創通氣時間、減少并發癥、提高生存率,以及降低醫療費用等有顯著作用,避免再次插管的成功率達到70%左右[19,20]。

根據本次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ScvO2、PvO2、CER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66.67%,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無創呼吸機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的氧代謝情況,促使患者氧代謝功能恢復正常,同時可以減輕患者的呼吸衰竭癥狀,減輕疾病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從而讓患者獲得更優良的就診體驗。

肺癌根治術后,患者出現呼吸衰竭時,身體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并發癥發生的風險較高,常見并發癥包括代謝酸中毒、呼吸道阻塞、VAP。一旦出現這些并發癥,不僅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同時還會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十分重要。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22.22%,觀察組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66.67%。由此可見,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對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有著良好療效,促進患者快速恢復,且更利于獲得患者對醫療工作的認可。

現如今,無創通氣治療技術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完善,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臨床實踐證實,該技術的臨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出現的概率較小,對于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來說能夠減輕痛苦。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具有以下顯著的優勢:①無創呼吸機的S/T模式是無創雙水平正壓,能夠使氧氣有效地進入患者的肺泡,對患者通氣狀態有效改善,能夠對支氣管出現的痙攣現象有效緩解,促使機體中的二氧化碳正常排出,對肺泡通氣量、肺血流量有效調整[21,22]。②使用無創呼吸機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通氣效果,幫助患者更好地克服氣道阻力,效果優于純藥物治療,對肺泡彌散功能有效提升。通過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能夠使氣體有效的、均勻地進入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從而對患者血液氧分壓有效改善,達到更加良好的治療效果。③無創呼吸機不僅體積小,所產生的噪音還小,能對患者交感神經張力、副交感神經張力有效改善,促使機體改善血液二氧化碳濃度、胸內負壓,從而使患者更好地恢復臟器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和睡眠質量,最終提高治療效果。

通過總結臨床實踐經驗,筆者有如下體會:在應用無創呼吸機過程中,需要將面罩置于患者面部,而可選取的面罩類型較多,如鼻面罩、口鼻面罩等。面罩通過管道和呼吸機直接連接,在吸氣時,提供一定壓力,促進呼吸。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時,自身呼吸易出現疲勞,這種情況下可使用無創呼吸機,能夠幫助患者提高呼吸效率,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同時還能降低呼吸肌對氧氣的消耗量,改善呼吸困難癥狀。因此,其應用效果十分明顯。不過,本研究還存在一定不足,主要體現在選取的樣本量相對較小,在后續研究中,可擴大樣本選擇范圍,將更多患者納入到研究中,并且選取更多能夠反映患者療效的指標。

綜上所述,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對肺癌根治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療效極佳,有效避免了氧代謝及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快速恢復SP水平,更適于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面罩呼吸衰竭根治術
一種新型防壓瘡無創面罩的設計與應用
理想面罩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前列腺癌根治術和術后輔助治療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民航客機上的氧氣面罩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