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鏡器械設備的故障維護及消毒探究

2024-03-20 11:30王海玉徐州醫科大學鹽城臨床學院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鹽城224000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4年4期
關鍵詞:消毒液漏水器械

王海玉 徐州醫科大學鹽城臨床學院(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 鹽城 224000)

內容提要: 為了探究醫院設備科內鏡器械設備的日常故障維護及消毒管理,本文立足于內鏡設備的基本結構,從檢查、清洗與消毒等方面出發,對故障維護措施加以探討。經研究發現,內鏡設備在使用期間常發生漏氣、漏水、送氣不暢等故障,對此,醫院設備科需注重日常的點檢工作,并對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保障設備的運行性能,從而降低設備故障發生頻率。

隨著內鏡器械設備的應用愈加廣泛,凸顯了攝像與電子等技術在微創臨床方面的地位。與一般手術相比,內鏡手術有很大的不同,要同時依靠設備及輔助手術器械。內鏡器械設備直接關乎手術質量,而且器械的維護也關系到整個設備的使用壽命,因此必須重視設備的維護保養和消毒工作,探究內鏡器械設備的故障維護與消毒在降低器械設備老化速率及提高手術質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內鏡器械設備概述

1.1 內鏡器械設備的結構及特點

內鏡器械設備憑借其診療的高準確性、創傷小、不易感染、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備受醫學界的關注。電子內鏡是能夠插進人體體腔與臟器中觀察、診斷、治療的醫用光機電相結合的儀器,其組成部分為先端彎曲部、插入部、操作部與電氣接頭部。首先,由先端彎曲部送水、送氣,當角度彎曲時,就可以收集圖像數據;其次,由插入部插進患者的體腔中,各類器械由它進入患者體內實現治療目標;接著,由醫生進行操作,收集圖像并凍結相關數據,完成送水、送氣等一系列操作;最后,由接頭部與主機光源相連接,通過它可以傳輸及處理圖像信息[1]。

1.2 內鏡器械設備工作原理

大體上看,電子內鏡主要依靠鏡身前端的微型圖像傳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其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然后經圖像處理器的處理后,就會將高清晰度的圖像顯示在監視器上。具體而言,內鏡通過電荷耦合器件CCD作為圖像傳感器,此圖像傳感器具備光電轉換功能及信號存儲、傳輸等功能,CCD像元將入射光量子根據比例轉變為光生電荷,實現光電的轉換后,再將各像元生成的光電荷儲存于光敏二極管中,完成信號電荷的儲存,接著再將光生電荷順CCD移位寄存器轉移至輸出區域,最后讀出視頻信號[2]。

2.內鏡器械設備的故障維護

2.1 設備的檢測

2.1.1 漏水檢測

因為內鏡的檢查與診斷均處于液體環境下,所以須確保整個鏡體的密封性良好。降低鏡體密封性能的故障部位在鉗道管與彎曲橡皮,內鏡漏水嚴重,就會降低圖像的清晰度,有可能導致電路板短路而損壞CCD。對于彎曲部橡皮管漏水,因為使用的口墊質量較差,患者咬住插入部,就會使彎曲部橡皮管破裂,當彎曲部橡皮管老化時,也會損壞橡皮管,引起漏水。針對鉗子管道漏水,倘若使用治療附件不合理,會插破鉗子管道,若插入過程中受到較大阻力,用力過猛,治療附件的推進也會插破鉗子管道,從而引起漏水。

對內鏡故障維護來講,漏水檢測非常重要,倘若漏水檢測不當,就會增加其故障點。漏水檢測是前期發現內鏡出現漏水故障的一項必要工作,在對內鏡器械設備進行清洗與消毒之前,應采取合理措施開展漏水測試的工作。漏水測試的步驟為:先把水灌入全部管道,灌滿水后再把各個角度打到最大,時刻關注操作按鈕,檢查遙控按鈕,結合外觀點檢,重點檢查插入管有無壓痕;鉗子管是否折彎等,最后連接光源,測試設備的整體運行情況[3]。

2.1.2 漏氣檢測

內鏡鏡身外有一層合成樹脂,使內部和外部隔絕。例如,消化道內鏡的內部存在角度鋼絲、水、氣通道、活檢通道、信號傳輸電纜、導光束、CCD組件等,如果發生漏氣,人體內的粘液和分泌物就會利用泄露處反流至內鏡中,對其結構造成腐蝕。導光束容易遭到腐蝕、粘連與變硬,一旦轉動其角度就會出現抽絲現象。角度鋼絲受到腐蝕后容易斷裂,角度扭轉性變差。先端彎曲部及鏡頭受到腐蝕容易出現斑跡和霉點。

漏氣檢測也很重要,在使用完充氣裝置后要記得關閉氣瓶閥門,確保氣腹機中的剩余氣體可以完全釋放,并注意氣腹機的操作面板,當各參數均變為0后再關閉電源。如果發現存在漏點,經測漏后還是無法正常運行,必須送往專業維修廠家進行維修[4]。

2.1.3 日常點檢

①點檢內鏡的先端部,包括鉗子管道、導光束蓋玻璃、噴嘴、CCD是否破裂;②點檢內鏡的彎曲部,包括粘合膠是否脫落,彎曲管及橡皮處是否磨損和老化;③點檢插入部,包括插入管有無臟污、折彎、壓扁、變形;④點檢操作部,主要檢查角度按鈕旋鈕固定有無松動、破損,目鏡蓋玻璃有無損壞,名牌是否脫落,電子觸電有無銹蝕;⑤點檢導光軟管,具體觀察其有無損壞、折彎及變形;⑥點檢導光束,包括導光束亮度,是否與光源連接[5]。

2.2 常見結構類故障維護

2.2.1 插入部故障維護

首先,當插入管外存在結晶與發黃等情況時,可能是因為使用過后未及時擦拭鏡子的人體粘液,這種物質結晶之后會導致插入管發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硬。對此,使用過后應第一時間對表面臟污進行清潔,并使用酶液浸泡清洗,再用清水沖洗。其次,對于插入管中的導光束不導光及光暗等現象,造成此故障的原因是插入管打折角度過大,且受到碰撞與擠壓,增加了導光束及導向束光纖有斷裂的風險,對此,要避免接觸尖銳物品,防止鏡體被患者咬壞。

2.2.2 操作部故障維護

一旦角度旋鈕出現漏水故障,就會導致操作部內部進水,造成電氣短路,這是由于操作旋鈕和尖銳部件發生碰撞,應輕拿輕放,通過正確握姿,以防止旋鈕和其他設備的碰撞,不要把內鏡和治療附件疊在一起放到水中。當吸引口出現磨損時,可能會發生自動吸引的情況,盡管吸引量較小,但是將直接導致送氣量不足,不能完全撐滿胃,始終保持送氣狀態,這是因為抽出附件的手法不正確,致使吸引口出現磨損,對此應規范使用者的操作方式,手指托住下面,然后水平方向緩緩將附件抽出[6]。

2.2.3 先端彎曲部故障維護

送氣和送水噴嘴被異物堵塞,容易導致送氣或送水不暢,無法正常使用鏡子。對此,在吸引的過程中,需要先維持正常的送氣狀態,完成吸引以后,再進行送水或送氣操作,保障管道中沒有剩余液體,清潔鏡面。如果鏡頭蓋有缺口、劃痕與破裂,就會使監視器圖像存在黑點,顯示不清晰,不利于檢查病癥。為此,一旦發現有缺口與劃痕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若鏡頭蓋上有污物,需要使用軟紗布蘸取清潔液進行擦拭[7]。

2.2.4 電氣連接部故障維護

如果電氣連接口生銹,就會導致圖像異常閃爍,甚至毀壞CCD,這是由于在清洗電氣連接部時沒有蓋上防水帽。對此,在清洗鏡子期間一定要蓋上防水帽,再用干布擦拭鏡身,使用氣槍將電氣接口吹干。如果電氣連接頭在卡口沒有對準的情況下用力嵌入到連接座中,可能會折斷電氣連接頭中的金屬針頭,使圖像顯示異常,對此,電氣連接頭必須對準卡牢連接座插入,防止出現此類故障的發生。

2.3 設備的日常保養

2.3.1 設備整體的保養

每次用完內鏡器械設備后,需要把它放在超聲機內進行清洗,清洗20min,隨后通過高壓水槍進行清潔,清洗后用高壓氣體吹干設備內部。若器械設備放置的時間過長,可涂保護油,起到保護作用。針對可拆卸的設備來說,須使用軟性刷進行清洗工作,以防污物殘留在接口中,避免內鏡漏水或失效[8]。

2.3.2 對光學視管的保養

在完成內鏡手術以后,應及時將光學視管取下,單獨存放,放置發生碰撞的現象,從而對光學視管的性能造成影響。并且保護好鏡頭斜面,按時清洗光學視管,不可在光學視管上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其受到壓迫出現變形。

2.3.3 對光源裝置的保養

關閉內鏡器械設備之前,要及時調整光亮度,使其光亮度達到最低,開機時要從最低點開始調節,倘若在使用內鏡設備時發生了斷電的現象,要確保停留3min再開啟電源,這樣可以對光源裝置中的燈泡起到保護作用,延緩燈泡的使用年限。

2.3.4 對監視器的保養

若監視器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顯示的現象,需要及時檢查電源線與插線板的連接情況,確保攝像系統及顯示器開關已開啟,注意監視器輸入斷口和攝像系統輸出端口是否正常連接。同時,還必須保證監視器和磁體距離足夠遠,周期性地對監視器進行消磁保養。

3.內鏡器械設備的清洗及消毒

3.1 設備的清洗

3.1.1 輔助器械的清洗

設備清洗是消毒成功的重要環節,因為內鏡輔助器械的直徑較長,管腔很小,均存在內腔通道,必須運用特殊的清洗方法,將內部的血漬清洗干凈,若清洗不徹底,就會使內腔血漬干涸,難以將鉗端張開,導致鉗子發生斷裂,不利于后期的消毒工作。對于一般輔助器械的清洗,把全部能夠拆卸的部分拆開,在流動水下清洗污漬,采用高壓水槍充分沖洗管腔內部。使用小軟毛刷輕柔地刷洗有齒的部位,用針尖挑凈較小的腔隙部位。要想避免小部件在清洗中遺失,可將其放在彎盤內再進行清洗。洗凈所有器械后使用毛巾擦干,而后放在超聲酶清洗液中靜置6~10min左右,然后撈出用流動水進行沖洗,最后使用蒸餾水進行沖洗。

3.1.2 鏡頭和導光索的清洗

先在流動水下清洗鏡頭和導光索,之后放進酶洗滌劑內浸泡,將時間控制在2~5min,注意在清洗期間不要讓鏡頭與光源線碰撞,也不可讓光源線打折。并且,光源線及鏡頭能用超聲機進行清洗。清洗完全部器械后,可使用氣槍吹干,也可讓放進干燥箱烘干,涂抹保護油,存放在專門的放置區內保存。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導光索兩端及鏡面不能涂抹保護油,防止降低視覺效果。

3.2 設備的消毒

3.2.1 消毒要求

內鏡器械設備的消毒工作包括滅菌與消毒環節,滅菌是把物體表面全部微生物都消殺干凈,一般通過物理滅菌法消殺。消毒則是將病原微生物殺死,但不一定能將細菌芽孢殺死,往往通過化學消毒的方法消殺。在內鏡消毒工作中,必須對進入到人體的無菌組織、外科切口的無菌腔室附件,如腹腔鏡和關節鏡等進行滅菌。只要是進入消化道與呼吸道的內鏡必須滅菌,如胃鏡等。對于消毒液的使用,應滿足《消毒管理辦法》的要求[9]。

3.2.2 消毒液的選用

現階段,常使用2%的戊二醛、75%的酒精和氧化電位水等消毒液進行內鏡的消毒滅菌工作。2%的戊二醛具有高效消毒的特點,對內鏡的影響比較小,可消殺病毒、桿菌與真菌。75%的酒精揮發性很強,無法徹底達到消毒目的。氧化電位水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且消毒速度較快,但容易腐蝕內鏡。相較之下,可選擇2%的戊二醛消毒液開展內鏡的消毒工作。

3.2.3 消毒方法

對于內鏡而言,可采用的消毒方法比較多,一般采用浸泡、高溫高壓、熏蒸環氧乙烷滅菌等消毒方法,如表1所示。

表1.消毒方法及相關操作

浸泡法是選用2%的戊二醛消毒液,將內鏡器械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浸泡10h,切忌消毒液應每周更換一次,每日浸泡前要進行濃度測試,在浸泡的過程中,應完全打開器械的各個關節,管腔中利用注射器注滿消毒液,保證浸泡充分。熏蒸法對溫度溶液和規格的要求較高。高溫高壓法對溫度與壓力的要求較高。環氧乙烷滅菌法是在一定的濕度壓力下,通過環氧乙烷氣體和微生物蛋白質產生的非特異性烷基化作用,使蛋白質喪失反應基因,對微生物蛋白質的新陳代謝造成破壞,進一步實現滅菌目標。環氧乙烷滅菌法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且無管腔器械內鏡與長度的制約,滅菌效果好,有效期長,不會腐蝕器械,比浸泡、高溫高壓、熏蒸這三種方法要好。環氧乙烷滅菌法適用于電子儀器、胸腔鏡、輸尿管鏡、膽道鏡等不耐熱的內鏡器械設備[10]。

3.2.4 具體消毒措施

在明確內鏡器械設備消毒要求和消毒方法后,在正式消毒工作中,需要先對鏡體進行消毒,主要采用熏蒸的方法消毒。其次,對手術操作組器械進行消毒,可采用壓力蒸汽滅菌法處理,以免損壞操作器械。然后,對輔助耗材進行消毒,由于輔助耗材是一次性器械,使用的是消毒包裝,若要多次利用,就要通過熏蒸和浸泡法進行處理。最后,對醫用主機進行消毒,一般來講,醫用主機在出廠后均有防堿與防酸保護,若要對主機作消毒處理,應使用具有較小腐蝕性的消毒液進行消毒,避免使消毒液進入機械內。

4.內鏡器械設備維護保養成效

根據計劃每月對內鏡器械設備進行檢查,并加以記錄,而后編制月度報告和年度報告。以某醫院為例,其院內共有20個內鏡設備,2018年的維護保養次數為8臺次,維護保養經費為7.2萬元,2019年維護保養次數為5臺次,維護保養經費為4.36萬元。2020年到現在,維護保養次數為2臺次,維護保養經費為1.2萬元,如表2所示。

表2.2018年~2020年內鏡器械設備維護保養臺次與經費比較

由此看來,內鏡器械設備的維護保養頻率與維護保養經費都呈現出下降趨勢,促使器械設備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院的經濟效益。

5.結束語

內鏡是能夠插進人體體腔與臟器中觀察、診斷、治療的醫用光機電相結合的儀器。本文通過探究內鏡器械設備的故障維護,發現該設備經常出現漏水、漏氣、送氣不暢、顯示異常等故障,對此需要先進行漏水測試與漏氣測試,而后進行日常點檢工作,檢查有無其他故障,再進行各結構部位的維護與保養。在消毒之前,做好清洗工作,運用正確的清洗方法清洗設備,并合理選用消毒液進行設備的消毒滅菌,進而保障內鏡設備的使用效果。

猜你喜歡
消毒液漏水器械
84消毒液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房屋漏水后的“奇觀”,實屬罕見
漏水的鞋
下雨時才漏水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外來器械實行集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健身器械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