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中的教育思想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價值

2024-03-21 06:42劉渝琳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論語孔子漢語

劉渝琳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西安 710300)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中國正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漢語學習浪潮因此也日漸高漲。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帶著對漢語的憧憬來到中國,同時也有大量中國漢語教師肩負著傳授漢語的使命走向世界。然而,無論是對于漢語學習者,還是對于漢語教師,想要更好地理解漢語,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就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介紹。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儒家文化的地位雖在某些時期會受到其他文化的沖擊,但長期來看,儒家文化依然占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地位。上至封建社會的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墩撜Z》是一部有關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集,“是儒家的原始經典之一,成了解孔子和儒家學說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盵1]而《論語》中的教育思想,更是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日益深入,漢語教師面對漢語學習者進行傳道、授業、解惑時,依然可以從《論語》的教育思想中獲得些許啟發。

一、《論語》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論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的代表,早已成為中小學乃至本碩博課程內容的一部分,被世人廣泛地學習和研究,其中的經典思想現今依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但論語作為語錄體文集,其思想并不成體系,更不具備條理性,多是通過分析孔門對話梳理得出,其中的教育思想亦是如此。本章主要對《論語》中的主要教育思想進行整理歸納,使其教育思想更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1.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盵2]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導,不受種類的限制。人的原始出身雖然有貧富高低之分,智商有高下之別,道德水平有高尚卑鄙之異,但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力。

孔子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不光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更在他的教育活動中踐行著這一思想。[3]首先,孔子所處的時代官學走向沒落,他開設私學,開學授課,廣收門徒,號稱“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雖有夸張說法,但足以見其門徒之多??鬃邮谴呵飼r期魯國人,但他的弟子卻遍布當時的一眾諸侯國,可見孔子招學生已無國界之分。其次,孔子的學生年齡差較大,“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門弟子中‘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其中有年齡可考者35人,年齡最大的是子路,‘少孔子九歲’;年齡最小的是公孫龍,‘少孔子五十三歲’?!盵4]其三,孔子學生的智商水平差異也較大,《論語·公冶長》記載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孔子問子貢:“女與回也孰愈?”子貢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笨鬃颖硎菊J同并說:“吾與女弗如也?!盵5]可見顏回智商之高?!墩撜Z·先進》也記載了孔子的另外兩名學生:“柴也愚,參也魯?!盵6]說高柴愚直,曾參遲鈍,但是孔子依然收他們為徒。

總之,“有教無類”思想的提出,打破了官學的壟斷,使普通勞苦大眾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學思行結合

“學思行結合”[7]是孔子對教學方法的一大創舉。在闡釋學思行結合之前,不妨將其拆分開來,先從學思談起。

關于學思結合,孔子有一句經典論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盵8]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茫然無知;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學習和思考,前者可以比作日光,后者可以看作燈光,忽視學習而只顧空想,好比舍棄日光而只靠燈光,只能照亮一角,若沒有思考只顧埋頭苦讀,就像在黑夜中行路。[9]因此,學與思互相補充又相互促進,學是思的基礎和前提,先用力學習,掌握大量基礎知識,繼而就某一問題深入思考,學習的效果便上一層樓。

學與思結合后,就要上升到行的層面??鬃邮种匾暋皩W以致用”。首先,他認為“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10]學完《詩經》三百余篇,授予他工作,卻不能勝任,到周邊國家出使,卻不能獨當一面,雖然讀得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孔子認為學習的目的是要能應用到內政外交,否則無益。其次,孔子強調學習貴在實踐。即“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盵11]孔子說自己還沒有達到君子的標準,雖是自謙,但可見他對身體力行的重視。

總之,學思行三者緊密結合,學以行為目的,學是為了在生活中應用知識,讓知識成為行動的助推劑。

3.啟發式教學

在世界教育史上,孔子是啟發式教學的創始人。他的啟發式教學法在反映他思想的著作《論語》中得到了較為全面的體現。

《論語·述而》中記載,孔子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盵12]教育學生,不在于灌輸學生多少知識,而重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性,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只有學生自己思考得來的知識,才是最為有效的??鬃硬粌H創造了啟發式教學法,而且取得了可觀的教學成果,也獲得了弟子的認可和贊嘆。顏淵就曾這樣評價孔子:“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13]連顏淵這樣的聰慧之人都連連嘆服,可見孔子啟發式教學的成功之處。

4.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散于《論語》的各個章節,并不是由孔子本人系統提出,而是由宋代理學家朱熹最早歸納得出。

《論語·先進》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泵鎸扇讼嗤膯栴},為何孔子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孔子接著解釋道:“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盵14]問題雖同,但兩人性格有別,所以孔子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正是因為孔子善于啟發,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也造就了一批在不同領域有突出才干的人才,如德行方面,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最為突出;言語方面,宰我、子貢最為突出;政事方面,冉有、季路最為突出;文學方面,子游、子夏最為突出。

對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歷來已有較多研究和解釋,此處就不再過多贅述。

二、《論語》中教育思想對國際中文教育的啟示

對于國家來說,推廣漢語除了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做支撐,還需要有好的師資力量,如何提升漢語教學的質量,離不開對于教育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墩撜Z》中的教育思想對中國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國際中文教育亦可從中求得思路和啟發。本章將就上章所提到的教育思想進行探究,分析其對國際中文教育的啟示,并兼論《論語》對教師形象的塑造價值。

1.開放包容,面向全球

《論語》中記載的“有教無類”思想,是孔子關于教育對象的精辟論斷。他提倡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誨。在推廣漢語的過程中,上至國家層面,下至漢語教師,都應該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傳播漢語,面對滿懷興趣走向漢語的學習者們,應不計種族國別,不分性別貧賤,不論智力高下,敞開懷抱,一視同仁,平等地傳授和交流。國家層面,可出臺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歡迎世界人民學習漢語;漢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應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外國學生,要以“仁”待人,愛人敬人。

2.學思結合,重在實踐

孔子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時,雖然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但學習的規律是有共性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漢語教師除了要講授必要的知識外,更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將知識融會貫通,這一點可以和孔子啟發式教學聯系起來。外國學習者面對陌生的漢語,雖然最初會因漢語獨特的魅力而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但漢語體系龐大,內涵豐富,久而久之漢語學習者難免會產生畏難情緒,這時候就需要漢語教師邊講授,邊啟發,步步引導,逐步由教師主導過渡到以學生為主,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漢語思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起對漢語學習的興趣。而啟發學生自我思考,一個重要的方法便是提問題,但提問題并不意味著無限制的提,這需要漢語教師善于把握時機,在恰到好處時提出恰到好處的問題,也就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除了學思結合,漢語學習或者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實踐。不少中國本土學生都有一個感受,自小學開始就學英語,卷面功夫經過多年歷練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英語考試甚至能拿到滿分,但一旦讓他用英語開口交流,便瞬間梗住。造成這樣一種尷尬境地的原因正是在于缺少口語交流的練習。因此,漢語學習也應重視實際的練習,對于漢語教師來說,要多給學生創造口語交際的機會和場景,鼓勵學生開口說漢語;對學生來說,要在生活中自覺加以練習,尤其是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學習的學生,可以多和自己的漢語老師交流和對話,自我創造實踐機會。

3.兼顧集體與個體

通過對《論語》的解讀和分析不難發現,孔子善于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并且能夠敏銳地發現學生的特點,比如“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笨偰軌驕蚀_地把握弟子的特點。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漢語教師也應從學生的年齡、性別、國家、民族等方面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既要把握整體教學情況,又要兼顧少數群體。如何在國際中文教育過程中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第一,根據學生當下漢語水平,實行有差別的指導。[15]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盵16]孔子按照智力水平將人分為上中下三等,并且他認為只有中等以上的人才可以接受高深的學問,中等智力以下的人,就不適合學習高深學問了。漢語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根據學生當下的漢語水平進行分班,如高級班、中級班、初級班。其次,在同一班內,也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但實踐能力弱;有的學生擅長寫作,卻不善口語;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進步快,有的學生進步慢,即便是面對提問,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這就要求漢語教師不僅要把握學生的個人水平,更要為每個學生制定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計劃。

第二,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教學內容有所側重。[17]《論語·先進》中記載孔門有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不同學生所擅長的科目不同,各科都有代表性的學生。這些學生并不是其他科目一塌糊涂,而是在某方面表現出更強的興趣,孔子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所在,加以引導,使之各有所長。漢語教學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匯聚一堂,因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漢語教師要立足學生興趣,有針對性地教授漢語。

第三,根據學生個性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18]上文提到過,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請教同一個問題,孔子卻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原因在于兩人個性有別,可見孔子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立足學生主體。漢語學習者們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年齡、宗教信仰、習俗等方面差異巨大,學習動機上也會有所不同,有的學生把漢語當作工具,學習漢語是交際需要,有的學生對中國文化興趣濃厚,進而學習漢語來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這就需要漢語教師從學生主體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動機,幫助不同的漢語學習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4.做一名好老師

第一,師者要“內外兼修”。[19]孔子以培養君子為其教育目標,正如《論語·雍也》中他對子夏所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盵20]勉勵學生要立志成為君子。既然要成為君子,便少不了內外兼修。所謂“外修”,即君子要注重儀容儀表,外在端莊大氣,切不可猥瑣骯臟。所謂“內修”,即君子要完善自己的品性,也就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孔子看來,儒家君子必須恪守五項道德標準:“仁、義、禮、智、信”,其中“仁”是儒家核心道德標準,即尊重和關愛他人。如今,世界范圍內漢語學習熱度愈發高漲,而漢語教師作為傳播漢語的一線人員,不僅代表個人形象,更反映了國家形象,這就迫切要求廣大漢語教師要注重自身儀表,鍛造優良品性。

第二,師者要“坦誠為學”。[21]《論語·為政》中記載孔子對仲由說:“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盵22]這句話雖是孔子教導學生,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這才是有智慧。但放之漢語教師身上,同樣適用。漢語教師遇到自己解釋不通的知識時,切不可強行為學生解釋,更不能敷衍搪塞,而應該虛心求教,甚至可以大方地向學生請教。正所謂“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促進的,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進步。

第三,師者要“寬嚴相濟”。[23]在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也是影響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教師展現給學生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師生關系?!墩撜Z·述而》中有一句話反映了孔子的為師形象:“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盵24]說孔子兼具溫和嚴肅,給人一種嚴厲卻不兇猛的感覺,同時又很慈祥。即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師形象。但世界之大,每個個體都有他獨特的特點,不能強求漢語教師們成為同一個孔子,只是在面對學生時,要把握好寬嚴之度。

三、結語

國際中文教育雖然與中國本土教育存在一定差異,但教育的本質是相通的?!墩撜Z》作為中華民族的經典著作,歷經千年,如今依然熠熠生輝,其中寶貴的教育思想和做人道理值得每一位漢教工作者借鑒學習。漢語教育一方面要傳播漢語,另一方面也要重視中華文化的介紹和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因此,研究《論語》,借鑒《論語》中的寶貴思想,本身也是一種發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有益之舉。但值得注意的是,《論語》受限于其產生年代的歷史局限性,其中不乏一些落后思想,因此漢教工作者在求諸《論語》時,要敢于取舍,敢于創新,摒棄糟粕,將真正的精華發揚光大。

猜你喜歡
論語孔子漢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學漢語
孔子的一生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的一生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