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型教育定位下的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改革
——基于職業教育適應性提升視域

2024-03-21 07:12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職業高職

黃 溦

(黎明職業大學 通識教育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的概念。所謂職業教育適應性,歸根結底要適應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需要[1]。職業教育所開設的課程決定了人才的規格和質量。作為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一員,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兼具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功能,在服務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及提升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對社會需要的適應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多年來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在“高等性”與“職業性”兩者之間持續搖擺,各高職院校對語文類課程目標和定位以及所承載的功能、角色、作用的認識不一,在課程實施力度上差異較大,導致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日益邊緣化[2]。高職院校如果要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就要將高職應用語文課程置于適應性提升的新視域中進行分析。

1 高職應用語文課程面臨的困惑與挑戰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首次強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5月1日實施的新《職業教育法》第三條明確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碑斍?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已然牢固確立。但多年來,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受限于“層次教育”思維,仍然將職業教育視為一種層次,認為中職學生不如高中學生,高職學生不如普通高校學生,忽視了高職應用語文課程的作用。雖然現有的多數針對高職應用語文類課程的研究,也指出應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但仍然沒有真正厘清適合“類型教育”的高職應用語文課程的目標與定位問題,在課程內容與載體、教學實施與評價等方面也存在困惑與挑戰。未來,在數字化時代各類AI寫作工具的沖擊下,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必然會面臨新的挑戰。例如,當前引起熱議的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擁有語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能通過連接大量的語料庫來訓練模型,在文科和素質學科場景下有著不錯的應用場景,能服務語文中的作文素材生成、教師的素材整理等備課工作,因此,加強數字化轉型也將成為高職應用語文課程的變革方向。

1.1 課程目標與定位問題

最早提出語文概念的葉圣陶先生強調,教育應當與社會互相適應;提倡生活教育的陶行知先生則強調,“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3]。高職應用語文課程不僅要服務于學生德、智、美的培育,而且要服務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應用,要培養學生全面的職業素養。

一部分高職院校將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定位為“解決人文素養培養的公共基礎課”,缺乏對不同專業領域進行差異化的定位[4];或簡單地將教學目標定義為人文素養的培養,以及培養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實際上,在新聞傳播、文化創意專業中,高職應用語文除了要承擔公共基礎課的功能,還需要具有部分專業基礎課的功能;而在機械、電子等理工科專業中,高職應用語文課程除了要作為人文素質課,還應該是一門寫作技能課。

多數高職院校過度強調以就業為導向[5],并在此思想指導下將高職應用語文過于簡單地定位為應用文體培訓。但“沒有以解讀力和批判思考技能為根基的STEM專長,也許可以幫你找到第一份工作,卻不能幫你升職進步”[6]。谷歌“氧氣計劃”指出成功的特質應包括:擁有良好的溝通和傾聽能力,可以洞察他人的想法,同情并支持同事,是一個優秀的批判思考者和問題解決者,有能力在復雜的想法之間建立聯系,等等[7]。因此,從提升人才培養適應性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學生既要具有勝任職業崗位的能力,又要具備職業生涯發展所需的綜合素養。

1.2 課程內容與載體問題

一方面,在課程定位和目標設定不夠準確的背景下,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在內容上呈現文化傳承功能不突出、德育美育培養乏力、專業特點不夠突出、技術技能培養差強人意的問題。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內容既沒有合理體現出專業的“德”與“美”,又沒有體現出專業的“技”,無法面向不同專業、不同基礎的學生,無法實行差異化的選擇和設定[8-9]。例如,沒有為財經類學生增加市場調查報告、市場預測報告等學習任務;沒有為旅游類學生增加旅游指南、解說詞、導游詞等內容;沒有為文創類學生提供培訓活動策劃案、廣告文案等文體;也沒有為工科類學生開展技術報告、產品說明書等寫作訓練。

另一方面,教材這一課程載體也存在不足?,F有的高職應用語文教材編寫體例往往采用“概念+特征+類別+格式+例文”的傳統模式,通過“學、練、評、改”結合,實現教學目標。這種內容設置與教學模式注重“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達成,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從提升人才培養適應性的角度來看,高職應用語文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至難、由簡入繁地設計教學項目,教學載體選擇方面應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性強、具有一定實踐性的課程內容。

1.3 課程教學與評價問題

由于教學理念的混亂,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在課程教學實施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高職應用語文教師對學生基礎和特點掌握不足,多數教師缺乏教改動力,教學方法不當,往往簡單地采用填鴨式、機械式的教學,導致學生難以適應高職語文課堂生態。另一方面,高職應用語文教師對學生職業性考慮不足,應用化改革缺乏合理目標,導致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反而弱化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功能[10]。

同時,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在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方面不夠完善,忽視了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和職業性,以及學生價值觀的評價內涵。在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背景下,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加大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力度,加強校企合作,融合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但是往往忽視了公共基礎類課程的職業能力導向改革。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高職應用語文,一般側重知識內容的考核,把對文體寫作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主要評價標準,造成“評”滯后于“教”的現象。而在評價實施主體方面,當前高職應用語文課程仍然面臨企業評價缺位的問題,這使得評價“指揮棒”作用難以發揮,學生難以真正進入“真題實境”的實戰體驗,未能有效實現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情境與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的結合[11]。從提升人才培養適應性的角度來看,高職應用語文也需要基于職業能力培養導向,融合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對“真題實境”的過程性和增值性評價。

2 類型教育定位下的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改革方向

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不僅從外緣上急需脫離社會的刻板印象,而且從內生角度上也需要進行培育。職業教育雖然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但絕不是單純的就業教育。要以“類型教育”定位和思維發展職業教育,就必須從根本上消除“層次教育”的思維[12]。而在這一過程中,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應基于提升人才培養的適應性,進一步明確目標定位,并對課程內容進行必要的梳理和改革。

2.1 三維課程目標的重定位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各專業教學標準,高職應用語文等類似課程屬于公共基礎課,有些高職院校對公共基礎課進行細分,將其劃分為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育課程等模塊。其中,通識教育與新時代高職人才培養在目標內涵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價值耦合與精神相契[13],因此,高職應用語文具有通識性。在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文化課與專業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要求高職應用語文在不同專業的功能定位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具有服務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的功能。因此,高職應用語文也具有專業性。此外,從高職院校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高職應用語文在高職院校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中主要承擔著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創新能力等職業素養培養的功能定位。如前所述,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都是實現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高職應用語文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職業道德育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應用語文還具有社會性?;诖?高職應用語文應具有培養語言文字通用能力、服務專業技能提升和服務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課程綜合定位。

2.2 通識素養與專業技能并重優化課程內容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從政策層面強調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就是要服務人的全面發展。而通識教育回應了高職院?!巴耆恕迸囵B的新時代訴求,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我國教育方針[14]。正如學界所指出,通識教育應重視職業教育的學科地位, 而職業教育也應積極吸收通識教育的理念, 彼此通融互補, 共同提升教育的功能[15]。當前,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應在內容上強調通識素養與專業技能培養并重,通過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融合,打通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等方式推動應用語文課堂革命。同時,強化課程思政工作,以知識學習為體,以立德樹人為魂,在課程思政理念下突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培養時代新人。因此,高職應用語文的課程內容應以課程思政為魂,以通識素養為本,以專業技能為體,將具有專業性、實踐性的“真題實境”作為教學內容。例如,面向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可以選用導游的工作場景作為教學片段,教授學生如何撰寫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景點歷史等導游詞;針對數控技術等工科類專業,可以將模擬我國自主開發的新技術發布會的演講稿作為教學片段等。

2.3 “三教”改革并行發力

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改革應進一步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首先,高職應用語文課程的新使命、新目標對承擔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師方面,應著重加強轉型、培養、提升,既要拓展教師本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又要提高教師與產業、職業領域的契合度。同時,加強“雙師結構”創新型課程團隊優化,根據不同場景引入企業教師。其次,在教材方面,既要以應用寫作為體,又要以素養提升為魂,創新內容、創新載體,大膽突破傳統通識教材編寫制式的束縛,打破以課堂教學實現教育目的和任務的范式[16];立足思維、文化、素養的培育,拓展應用能力培養,開展“活頁式+工作手冊”融媒體課程資源教材建設。最后,在教法方面,既要創新課堂組織形式,又要創新評價方式,將教法與專業能力培養相融合,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資源庫相結合,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因此,高職應用語文教師應融入相應專業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教材開發應與專業融合、與工作融合、與生活融合,教學改革應基于不同生源的特點,主動運用信息技術,形成課堂教學新生態。

3 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

3.1 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定位,立足各專業(群)提升專業技能的個性化需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并且有機融入思政元素。以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為例,其三維教學目標具體設置見表1。

表1 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的高職應用語文三維教學目標

高職應用語文在設置教學目標中應以通識性為基礎,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的通用能力;以專業性培養為載體,結合不同行業企業的崗位工作場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社會性為提升,讓學生能夠領悟語言文字中的“真、善、美”,認識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從以上三個方面對表1的教學目標進行重組,結果見表2。

表2 基于“三個特性”的土木建筑工程專業教學目標

3.2 梳理重構教學內容

從職業教育的教材建設角度來看,常見課程內容重構方法主要有姜大源[16]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和徐國慶[17]的“項目化課程”等路徑。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高職應用語文部分參考了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思路,但是仍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或項目的遞進關系進行更為系統的設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根據學生從業過程的口語交際需求,選擇語言應用訓練為主的內容;也可以從日常工作場景出發,選擇通知、計劃、總結、會議記錄等職場日常應用內容;還可以結合專業技能提升設置一些專業應用文模塊,例如,營銷與策劃專業設立策劃書,廣告專業設立廣告文案等。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應融合借鑒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改革邏輯,采取項目化的課程內容設置,從難易程度和項目發展這兩個維度進行排序。以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的高職應用語文課程為例,對其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的高職應用語文課程重組

由圖1可知,重構后的教學內容以項目開展過程中所需的應用文為主線,分為項目籌劃階段、項目執行階段、項目宣傳階段和項目完成階段四大模塊,根據職業活動導向、能力素質本位、項目任務載體的思路和按職場需要遴選、工作過程序化、專業發展優化、職業成長遞進的原則,設計了包括調查報告、招投標文書、會議記錄、邀請函在內的18個職場常用應用文種。

3.3 創新優化教學實施路徑

從職業教育的教法改革來看,國務院《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教法改革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普及項目化、案例式教學模式,要適應“互聯網+教育”新業態,創新翻轉課堂、泛在學習、探究課堂等模式。

因此,當前應改變傳統的高職應用語文教學過程,對“講—學—練—評”的傳統實施路徑進行優化,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和實際工作教學案例。具體來說,要從服務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工作方法的角度,系統設計教學實施的路徑和方法,就要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邏輯,從具體的工作案例著手,推進“教學做一體”改革,注重培養學生信息采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職場日常會議類應用文為例,創新優化其教學實施路徑,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會議類應用文的教學實施路徑

由圖2可知,教學實施路徑分為“課前導學、課中教學、課后拓學”三個部分,并分別從學生和教師兩條不同的活動路線進行創新優化。課前,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發布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并反饋問題,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參考。課中,按照“預習反饋—創設情境—聚焦新知—運用實踐—歸納總結”五個步驟展開,圍繞學生的認知規律,基于真實的工作案例,并融合信息技術,增強教學針對性。課后,通過職場場景習題和拓展資料進一步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3.4 逆向設計教學評價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從職業教育的課程評價角度來看,增值評價契合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提高高職應用語文課程對人才培養的適應性,應逆向設計教學評價的目標和手段,提高教學有效性。從職業教育課程教學目標角度來看,應該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前置學情分析,通過多元評價體系來完成學生的增值評價。

高職應用語文課程評價內容應包括社會性、專業性和通識性。特別是社會能力,除具備“能說會寫”及融合專業能力外,還必須注重對學生創新與探究、合作與實踐、溝通與交際等能力的評價。評價方式應多樣化,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應多元化,要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相結合,并引入企業評價。因此,應圍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革,突出學生的學情分析,加強課程學習的增值評價,具體評價指標見表3。

表3 高職應用語文課程評價參考

采用多元主體、多元方式的評價模式,認可學生的社會能力,強化正面引導,有助于學生實現更全面的發展和高質量的就業。

4 結語

類型教育定位下的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改革,要聚焦畢業生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職業發展所需的職業素養培育,明確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基于學生認知規律和崗位工作任務,優化調整教學內容,融合信息技術;要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構建更為全面的課程評價體系,使高職應用語文課程既能滿足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需求,又能滿足學生職業崗位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服務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職業高職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