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2024-03-21 07:10丁自華丁齊兒劉成富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國際化職業院校院校

丁自華 丁齊兒 劉成富

(1.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航海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0;2.南京大學 a.創意產業研究中心; b.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1]。隨著新冠疫情的常態化發展及俄烏沖突等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國家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各國之間的政治打壓與反打壓、經濟制裁與反制裁、領空關閉等現象也給世界經濟、技術、文化、教育交流帶來諸多問題。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有序發展,中國政府先后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計劃(2020—2023年)》等相關文件,并鼓勵相關機構和院校采取措施切實做好職業教育國際化實踐,職業教育國際化依然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1 新形勢下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及相關文件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教經驗,深化職教培養體系改革,科學設計方案、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啟動1+X證書制度以培養各類國際化高技能人才[2]。然而,新冠疫情及復雜的國際形勢致使某些國家加強了科技人才出入境管理措施,限制其進行相關學術科研活動,導致留學生無法正常返校學習,迫使相關院系不得不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采用線上授課等多種形式。此舉雖然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衍生的其他問題使職業教育國際化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1.1 理念沖突日益突出

各國存在文化、習俗、語言及相關教育理念的差異,而疫情防控期間各國的管控政策及某些國家政客對國際教育、技術、經濟等方面交流的打壓政策,導致國際交流人員的人身安全無法保障,種族歧視現象頻發,國際交流人員很難融入駐地文化與當地學員進行跨文化交流。另外,2022年7月2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案2022》(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在技術領域實行霸權,將中國排除在技術交流之外,不僅禁止中國學員學習相關技術,而且拒絕向中國輸出相關技術。

調查發現,截至2022年11月30日,在108個受訪者中,高達75%的受訪者認為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對國際職業教育的影響很大,僅有1.85%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國際政治形勢對國際職業教育的影響

1.2 教育模式更為多變

基于各國理念、文化、教育體系的差異及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現有的課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方案不能很好地適應國際化的發展需求。 調研發現,相關機構院校已經采用離境國際化和在地國際化的模式進行了系統的學情分析,并審時度勢地嘗試利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見表1。例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鼓勵開展跨國企業游學等。

表1 多樣化的教育模式

1.3 國際師資更加匱乏

教師在進行國際化教學時要有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語言能力、較強的業務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安排教師出國學習或者邀請相關國際專家,特別是熟悉相關目標國語言文化習俗的教師來校交流以彌補國內職業院校國際師資的匱乏,然而,由于新冠疫情、國際沖突等國際形勢的變化,各國都出臺系列政策限制相關外籍教師或專家跨境流動,前沿領域的學術交流變得困難。調研發現,國內高達74.07%的教師由于工作壓力、時間和精力有限、自身知識儲備不足等原因不具備國際化師資能力,如圖2所示;高達73.15%的教師沒有擔任過留學生班的班主任、輔導員,沒有承擔過相關管理工作,如圖3所示;高達62.96%的教師從未參加過國際化教學工作,如圖4所示。

圖3 是否擔任過留學生班的班主任、輔導員及承擔過相關管理工作

圖4 是否參加過國際化教學工作

國際化師資應具備的能力包括國際化視野、一定的語言能力、相應的國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相應的國際教師專業資質、經相關機構認定的能力等其他能力,其占比如圖5所示。

圖5 國際化師資應具備的能力

調研顯示,許多教師反映目前針對教師“走出去”的機制不健全,而教師科研和教學等工作的繁雜,導致他們時間緊、工作累,更愿意維持現狀,沒有熱情參與國際化教學工作。

1.4 學科發展底蘊不足

2014年6月,在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之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職業教育主要是外延式擴展。一部分以專業知識為中心,強調某一學科體系,缺少相關學科理論融合及實踐技能的培養。另一部分是“職業之上”,過度強調職業技能培訓,忽略思政等人文素質的培養,更無法形成具有特色的優勢學科去參與國際化建設。2014年以后,職業教育逐步由粗獷式規模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但學科底蘊仍相對欠缺。另外,2022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國際影響力50強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沿海發達地區,其中山東、廣東及江蘇三省由于其經濟發達及學科底蘊相對豐富,50強院校上榜占比達40%;而貴州、吉林等11省則無一院校上榜。因此,高職院校,特別是非師范類高職院校的國際化工作亟須更多的關注[3]。

調研發現,近年來相關機構、職業院校正在積極梳理能參與國際化建設的優勢學科,按計劃、有針對性地融合相似學科進行項目化建設,強化技能訓練,有序推進國際化建設。然而,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科底蘊缺陷,缺少相關資源的支持,只能邀請一些國外學者開設講座,或是舉辦一些論壇或沙龍來彌補不足,極少獲得一些實質性的支持,如圖6所示。

圖6 學科底蘊分析

在課程建設方面,國內學校國際化教材存在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目前,國內將英語類課程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基礎類英語和專業英語,基礎類英語主要包含大學英語和英語聽說,并且與相關專業英語及專業沒有形成對接。第二,國內外對“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國內院校通常是直接選擇一本甚至幾本已出版的教材,有些學校是引進國外原版教材,并沒有根據學情做相應調整,因此容易造成教材內容與相關教學目標不符、課程之間知識結構及內容不能形成互補、增加學生經濟壓力等問題。國外院校通常是采用訂單式教學,教師會依據學情分析,結合教學目標和計劃自編講義,或會將選取相應的教學材料提前告知學員預習。

1.5 生源市場急劇萎縮

留學生教育是衡量學校教育國際化的一項主要指標,因此,開展留學生教育成為各職業院校提升自身國際化水平的重要途徑。針對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調研發現,職業院校的國際化起步晚于本科院校,“雙一流”本科院校的國際化教育質量遠遠高于高職院校。但是,總體上由于目前適齡學員數量相對減少,加之疫情、國際局勢復雜等因素導致學生缺少安全感,大部分家長不愿讓孩子出國學習,生源越來越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于2021年8月1日表示,全球因疫情導致學校關閉從而引發了教育危機[2]。特別是某些國家針對不同國家留學生所采取的歧視政策對學生的國際流動產生很大影響,留學的人數急劇下降,生源市場急劇萎縮,國際招生競爭異常激烈,有些學校留學生招生工作幾乎停止,有的學校國際化教育甚至處于停頓狀態。

同時,對來華留學生的生源地進行調研,發現來華留學生主要來自東南亞和非洲,來自歐美、澳洲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較少,如圖7所示。

圖7 來華留學生生源地分布

1.6 科技服務及信息收集更加艱難

科技服務及信息收集具有國際性和普遍性特點。因此,職教國際化建設必須跟蹤對標國際職業教育及科技發展最新動態,但由于職業院校在科技服務等國際化方面存在嚴重短板,收集相關信息比較困難。調查顯示,目前職業院校的科技服務幾乎沒有開展,信息收集工作主要靠教師利用個人資源或公共網絡查詢, 然而這項工作需要團隊合作,僅憑學者個人單打獨斗很難獲得突破性成果。調研還發現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國際形勢的變化導致一些國家在文化傳播及國際交流方面設置了重重障礙,國際交流人員收集相關信息變得更加艱難。另外,目前相關機構和院校對目標國的文化、習俗不夠了解,在相關國際化實踐活動中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時不能有機結合相關各國的習俗及文化差異,導致在相關國際化培訓工作中產生某些負面影響。例如,在進行目標國及來源國文化和習俗的雙語教學時,不能及時跟蹤該國行業發展最新動態,使教學理念、課程設置與該國實踐脫節,要么跟不上學科發展的步伐,要么教學手段和內容相對滯后。人工智能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技術更新加快[4],跨學科發展及行業融合速度突飛猛進。一些國家對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所采取的措施阻礙了信息的傳播,也妨礙了人類技術的發展,這些國家要么是該此項技術發展比較落后,要么是教學及相關服務過于超前,因此,要充分考慮該國實際狀況。

2 新形勢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對策

充分考慮新冠疫情等新形勢對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產生的影響,結合2020年6月18號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意見》的要求,相關院校及機構、行業應該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和“職教20條”實施的契機,利用現代教育科技發揮優勢資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與各國互鑒、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職業教育對外開放局面[5],科學構建“六融合、六提升”模式。

2.1 融合文化自信與知識更新培訓,提升教育理念

職業教育國際化不僅需要科學的教育理念作指導,而且需要理解和融合自身文化與目標文化?!拔覀儜搱猿值缆纷孕?、社會制度自信和理論研究自信,最根本的還是文化自信?!盵6]因此,進行國際化建設既要立足中國實際、本校實際及行業需求,融合先進的職教理念,又要注重本土優秀文化及教育自信理念的輸出,確立科學的適合自身學校的教育理念,最終融合價值塑造、技能訓練、知識灌輸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按項目進行模塊化教學,以此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

在教育實踐中,不管是“在地國際化”,還是“離境國際化”,抑或是二者結合,職業院校都要改變傳統以分數或所取得的證書作為評價標準的做法,尤其要改變國內某些學校純粹為了國際化而優待留學生的錯誤理念,應關注成績或證書之外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輸出及多元文化進行融合。特別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知識體系不斷更新,職業院校應做好傳統文化與新技術有機融合的工作。例如,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作為國內首家中外合作辦學先驅,被視為國際化辦學的典范,經過多年的積極與探索,確立了自己的國際化辦學理念,從最初的僅僅是文化、歷史、社會領域的研修交流,發展到聚焦中美等國際政治、社會、法律及當代國際熱點問題的研究,并將中國文化與不斷變化的國際關系及人工智能技術有機融合,旨在培養熟悉新技術、新變局,并能處理復雜國際事務等相關領域的專業型人才。在教育教學中,職業院校要給學員創造各種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員零距離與相關領軍人物或政治人物相互交流與探討,使學員感知其中的文化氛圍,激發學員的職業思維,使他們能更深刻地把握社會熱點問題,分析研究前沿動態,厘清理論與實際的關系。

2.2 融合傳統特色與現代技術革新,提升國際影響力

職業教育側重對受教育者實踐技能的培養,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體系且具備相關專業技能、服務于企業的應用型人才。然而,隨著全球一體化和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機構和院校應結合疫情及國際形勢變化,合理規避干擾,特別是高職院校更應該挖掘自身潛能,融合自身專業特色,規避自身在科研及信息服務國際化方面的不足,積極利用相關平臺參與國際化活動,逐步建立“融合基于中國特色及價值觀與各校自身專業技術特色的跨文化”的職業教育國際化體系,堅持共享、共贏,不斷優化、完善相關體系,有效提升國際影響力。

例如,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他們充分利用自身在農學領域的優勢特色與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農業大學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開展教師交流及專業融合、學生互換交流等項目;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結合自身在國際海員教育的特色,在我國教育部及江蘇教育廳、幾內亞國家政府,以及新加坡韋立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走出國門創辦“幾內亞—江蘇海院韋立船員學院”及 “江蘇海院—泰華(緬甸)船員學院”。這些院校的舉措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中國職業教育邁向更高、更深層次的內涵式發展。

2.3 融合課程改革與教師自身發展,提升課程建設內涵

課程改革與教師自身發展是國際化建設的兩駕馬車。職業教育國際化離不開課程建設國際化及課程思政,更離不開優質的課程團隊??茖W合理的課程體系及優秀的國際化教學團隊是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保障[7]。由于國際形勢變化對職業教育的影響,職業院校應基于現狀及社會需求,系統性地建立相關機制,設計相關體系,合理調整并多維度提升教師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質量,整合現有資源,開發新的資源[8];應優化課程體系設置,融合課程建設與教師自身發展。因此,職業院校應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探索和優化更加科學合理的體系與制度。

2.3.1師資建設 教師在建設國際化發展戰略中處于核心位置,要想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優先解決教師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例如,職業能力發展、職稱評定等問題。要使語言教師與專業教師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克服某些專業教師語言能力不足及語言教師對相關專業知識匱乏的困難,充分利用專業教師的自身優勢,避免因外語學科邊緣化而使外語教師缺少自信、內動力不足。要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優化教師團隊結構,設計合理的管理體系,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訪學。要安排教師分工協作,按照相關國際化標準設計課程體系,組織教學、培訓和實施評價。要全面實施項目模塊化教學,使受訓教師能力得以全面提升。要增加相關投入,加大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引進,著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學科互補的國際化教學團隊。要健全相關機制,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國際化教育工作,改變目前我國相關職業院校只有國際教育學院的部分教師參與的現狀。然而,要有效保障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健康發展,必須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及時解決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加大相關投資,做好后勤保障,特別是駐外教師的生活保障和家庭安撫工作等。

2.3.2課程改革 課程是國際化進程中的另一重要因素。課程建設要依據相關課程特點,以中國文化元素為基準融合多元文化因素,貫穿課程思政、突出文化自信。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要參考相關國際協議及相關評價標準和行業標準,依據目標崗位組織相關課程建設,將關聯專業課程按照文化通識課程、專業通識課程及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模塊化設計[9];將類似的課程進行融合,形成以專業群為基礎的“XX門課XX學時”的課程體系,并根據崗位實際,按“適用、夠用、管用”原則編寫相關雙語教材及教學文件。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強化職業素養及技能培養,特別是拓展能力[10]。要開發與國際接軌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和相關課程標準,促進與國內外院校之間的競合。要嘗試與國外同類學?;蛲悓I進行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交流及文憑互認,深化國際交流內涵。要積極推行雙學歷、海外實習研修、游學等交流項目,完成“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課程體系的有效融合。

2.4 融合形勢發展與合理的教學模式,提升國際化教育品質

國際政治關系的急劇變化,特別是近期某些西方大國逆全球化趨勢的霸權思維越來越濃,例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雷希竄訪臺灣及通過所謂的《芯片與科學法案2022》(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并建立打壓中國的“芯片四方聯盟”,對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另外,泛意識形態的國家安全保護主義及民族主義的濫用,使一些國家對留學生、學術會議及相關交流研究項目采用歧視、限制甚至敵視及制裁的手段,這對相關國際交流合作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因此,各院校應系統梳理特色學科,進行科學布局,并根據不同學科教育實際,優化教學模式;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創新教學管理模式,以區塊鏈為基礎賦能國際化教學模式改革,通過網絡課堂、學術會議等云交流突破因現實不利因素造成的人員流動困難所產生的時空限制;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培養機制及培養方案,解決相關課程體系欠缺、教學模式單一、專業與文化結合不足等問題。劉成富等[11]在《南非職業教育與教育體制研究》指出,職業院校應建立高質量的合作關系,探索如何將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將集中教學與個別輔導、游學等相結合,有效避免網絡教學所產生的不利因素,保障教學質量,夯實教學內涵,從而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品質。

2.5 融合大數據資源與課堂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職業院??梢M并歸化國外相關優質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開展教學,有效幫助國際學生學習,規避由于國際形勢變化所產生的越來越嚴重的技術壁壘,盡可能地進行有效數據的搜集及使用相關數據資源平臺及網絡,有效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智慧職教、超星網絡學習平臺及國外的相關學習資源等在國際化教學中運用不暢通的問題;目前在教學中只能通過騰訊會議、騰訊課堂等實時通信平臺進行相關教學的現象。

教師授課前應根據授課對象進行系統學情分析,然后根據所在地國際化、離境國際化、游學等不同模式的教學特點,依托大數據系統梳理本學科知識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并融合相關平臺??梢园凑n程項目化、知識模塊化,合理組織或制作相關課程資源模塊,上傳到相關教學平臺并合理利用其他平臺的各種優勢資源,為學員構建相應的科學合理的學習平臺,幫助學員克服學習困難。這樣不僅可以起到優化課堂教學及信息反饋的作用,而且可以減少教師課堂非教學性事務,便于教師投入課堂教學。職業院校應主動接軌相關國際體系,與國外相關機構聯合或單獨開發相關課程體系,并建立相關標準;應力爭克服現存體系中的課程內容僵硬、難易程度把握不夠、形式單一,學員不能直接運用教學資源互傳等不利因素,盡可能地輸出科學合理的中國方案。

同時,職業院校要加強資源整合,充分融合相關實際案例,解決相關教學內容與崗位實踐聯系不夠緊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少深度和廣度等問題;突破因國際視野的“雙師型”教師的不足而嚴重制約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瓶頸[12],做到與行業需求無縫銜接,抓住行業發展國際趨勢,注重內涵發展,優勢互補,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引導中國職業教育向內涵式發展。

2.6 融合不同區域學校的優勢,提升職教整體水平

由于區域差異及學校歷史不同,每個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學科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學科弱項,特別是學校歷史較短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弱勢更為突出?!?022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3]顯示,引領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50強高職院校正在密切關注相關行業的國際發展趨勢,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等相關戰略,但是存在區域分布與學科配置嚴重不平衡的現象。經濟發達地區的職業院校占比達60%,主要集中在江浙粵魯四省,并且學科主要集中在相關工程技術、經濟、貿易等傳統學科。

基于中國的職業教育現狀,建議國家教育主管機構、相關行業協會建立相關平臺供職業院校交流,并采取相應措施系統梳理不同區域學校的特點,特別是要分析發展欠缺的學科或傳統學科本身的特點;激勵各院校遴選優勢學科,特別是那些能將中國優秀傳統與專業技能有效融合的學科。根據實際狀況,進行院校之間對口互助協作、相互融合,并增加相應的資金,將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勢互補、相互融合,有效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整體水平。

3 結語

雖然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的職業教育國際化暫時受到了一些不利影響,但是也大大加速了大數據、智能教學等現代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融合,同時為職業教育國際化帶來更多的機遇。職業教育主體院校及相關機構應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勇于探索、深化改革,結合自身特點轉型升級,豐富職教內涵,借鑒并融合有益案例,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提高辦學水平,實現職業教育率先垂范,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而有效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猜你喜歡
國際化職業院校院校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