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平臺化的重卡車架設計開發

2024-03-22 09:02王婉瑩
時代汽車 2024年1期
關鍵詞:平臺化重卡車架

王婉瑩

摘 要:車架不僅是整車的主要承載件之一,而且是與其他系統邊界關聯最多的共享模塊,整車的很多零部件都直接或間接的安裝在車架上。在商用車平臺化設計中,車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期產品的可拓展性及技術兼容性,影響到變形產品拓展的難易程度。在商用汽車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快速響應市場,提供市場所需產品,車架設計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結合實際項目經驗,總結和探討了平臺化設計中,車架設計的主要內容,前部寬度、后部寬度、變截面長度及拐點位置,孔位布局等關鍵參數的設計,以及需要注意事項,旨在對平臺化設計中車架的設計開發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車架 重卡 平臺化 開發

1 平臺化設計相關概念

1.1 平臺

不同資料對平臺的定義不盡相同[1-4],但是核心內容相似,即相同架構和共享模塊的集合。平臺的核心是建立規則、界面和接口,實現開發模塊化。

1.2 平臺化

平臺化是一種產品的開發方法,其核心是用有限的模塊組合出更多產品,盡可能實現模塊化,從而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率[5]。平臺化是基于平臺進行的。

1.3 產品平臺

產品平臺通常是由一個或幾個架構和共享模塊構建組成。產品平臺應既有良好的技術兼容性和擴展性,又有市場和技術的前瞻性[6]。

2 平臺化的車架設計

平臺化的車架設計,其主要目的是,減少車架品系,提高不同產品類型之間車架接口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從而提高安裝在車架上的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換性,以期降低成本,并且利于變形產品的拓展。

平臺化車架設計,主要涉及到車架的前部寬度設計、后部寬度設計、變截面長度(拐點位置)設計、幅高設計、孔位設計等內容。

2.1 車架前部寬度

2.1.1 車架前寬設計原則

(1)滿足規劃的動力總成落裝。

(2)滿足產品的轉彎半徑競爭力需求。

2.1.2 影響車架前部寬度的主要因素

影響車架前部寬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內容。

(1)發動機規劃及布置落裝。

前部車架寬度必須保證規劃范圍內最大邊界發動機順利落裝。一般情況下,車架翼面切割后寬度應不小于50mm(風扇區域不受此限制),發動機落裝空間為單邊預留30mm。校核方法為:按照落裝間隙要求,在catia軟件中做出落裝平面,檢查落裝平面與發動機的干涉情況。有干涉情況說明不滿足要求,需要調整發動機附件位置或者是車架寬度,如果無干涉則為滿足要求。另外,兼顧未來市場的變化,考慮到產品的兼容性和動力性的升級,還應考慮未來動力鏈升級發動機的落裝可行性。

(2)發動機風扇尺寸規劃。

發動機風扇X向一般落在車架的前部延伸拓展區域,即前接梁部位,此部分工藝落裝間隙要求同發動機,通過左右前接梁空間寬度來保證。

(3)冷卻模塊規劃。

結合發動機規劃,以及現平臺產品的散熱面積情況,進行冷卻模塊散熱能力計算,評估計算冷卻模塊不同的放置形式(縱向長還是橫向長)的差異,以及冷卻模塊的進出氣口位置(頂置還是側置),對冷卻模塊規格進行規劃。冷卻模塊與左右前接梁或車架縱梁的間隙一般按照單邊15mm以上預留。

(4)變速器、緩速器規劃。

受生產節拍限制,一般主機廠都是動力總成總體落裝,即發動機和變速器及緩速器管路裝配好后一起落裝。車架寬度設定必須考慮總體落裝的便利性,尤其是緩速管路。

(5)前板簧中心距及第一前橋板簧支座安裝形式。

主要關注是獨立板簧支座還是與前接梁集成,板簧支座與車架下翼面是否連接,結構設計是否便利。

(6)前軸輪輞安裝端面距、車輪厚度及輪胎規格。

為滿足國家法規限寬要求,一般中寬駕駛室車型控制寬度不超過2500mm,寬體駕駛室車型控制寬度不超過2550mm。需要注意的是,前輪是否帶螺母護罩。不帶螺母護罩,前部最寬處為前軸螺母,如果帶螺母護罩,應計算螺母護罩長度,計算公式為:前橋輪輞安裝端面距+車輪厚度*2+車輪螺母護罩長度*2,此值不應超過法規寬度限值。

(7)前輪轉角設計。

最基本的要求是滿足通道圓法規及最小轉彎半徑要求,在此基礎上,參照競品,提升產品的機動性能,盡可能增大車輪轉角。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校核轉向拉桿與車架、懸架、減振器的間隙,尤其是與第一前橋板簧銷軸的距離。除了模擬分析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實物驗證此處的間隙情況。另外,還需考慮前接梁的方案可行性及結構難易程度。

(8)不同產品線車架寬度。

一般情況下,牽引車使用發動機排量較大,其他車輛,如載貨車、自卸車、攪拌車等,發動機排量較牽引車小。所以,牽引車車架設計前部寬度會較其他車輛寬一些,滿足動力需求;其他車輛前部寬度窄一些,用于增大車輪內外轉角,提升機動性,或者是給轉向機支架、腳踏支架、上駕駛室管線束預留較大空間,方便進行結構布置設計。另外,還應對不同產品線之間、或者是同一產品線不同平臺產品之間,是否使用相同前部寬度進行評估,建議分析時使用WHTO法,對前部模塊的通用性,如前接梁、發動機前懸置軟墊及發動機支架、一橋減振器支架、前橋橫向穩定桿支架、轉向拉桿和轉向搖臂支座、車架的成型工藝及模具等,進行通用化分析,盡可能減少種類。

2.2 車架后部寬度

2.2.1 車架后寬設計原則

(1)匹配規劃輪胎、車輪及驅動橋寬度滿足法規限制。

(2)其余附件,如油箱、EGP、蓄電池箱體、尿素罐、空濾器、側裙板或側防護裝配后滿足法規限制。

(3)滿足法規限制時,盡量增大車架后部寬度,保證車架內側部件的裝配空間。

(4)盡量減少車架種類。

2.2.2 影響車架后部寬度的主要因素

(1)法規限制。

國內重卡產品一般都按照GB 1589外寬尺寸限制2550mm進行控制,但部分區域產品,為了降低成本重量,會按照2500mm控制。另外,對于銷往越南、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家車輛,一般有外寬限制,外寬也按照2500mm控制。

(2)輪胎型號及車輪規格。

雙胎車型后部外寬計算按照:整車寬度=輪輞安裝端面距+輪輻厚度*2+輪胎端面寬度+車輪偏置距*2(雙胎中心距)

(3)后懸架形式。

主要是平衡軸的安裝連接方式、板簧的寬度及板簧中心距,需注意板簧壓板的安裝連接,平衡軸端蓋與輪胎的間隙。

(4)驅動橋(輪輞安裝距)。輪輞安裝距一般按照最厚的輪輻厚度來進行設計,在進行外寬計算時,除了滿足限寬要求,還需結合實際使用工況情況,例如自卸車在超載時的輪胎并胎問題也應同步考慮。

(5)動力懸置形式及落裝。

一般牽引車的車架第二折彎點在動力總成之后,但是像平板車、自卸車、攪拌車等帶有上裝的車輛,車架第二折彎點設置在車身后懸置之前。這時,應結合動力總成懸置的形式,是否有輔助懸置,是否匹配緩速器等,進行間隙及安裝工具空間的校核。懸置軟墊與變速箱本體間隙一般按照20mm控制。

2.3 車架變截面長度及位置設計

一般主機廠車架設計,都是盡量在一個方向上進行變截面設計,常用的是Y向和Z向,也有的主機廠在Y向和Z向上都進行變截面設計。在兩個方向上都進行變截面設計的車架,由于車架模具較復雜,無法輥壓成型,而且工藝加工精度較難保證,所以逐步在減少?,F在市場上常見的車架通常是Y向即寬度方向單方向變截的車架,此種類型車架,既可以沖壓成型也可以輥壓成型。輥壓成型時,不需要沖壓成型的定位孔,減少了定位孔對車架零部件安裝及車架強度的影響,另外產品變化時如果車架幅高變化不會受到限制,推薦使用。

車架變截面長度,一般控制車架折彎角度不大于7°,最小長度不應小于300mm。牽引車變截面長度較長,其他帶上裝類的車輛車架變截面長度較短,主要是受限于上裝副車架的安裝,此類車輛,變截面長度建議不超過車身后懸置位置,否則會影響到副車架的連接貼合,會導致副車架工藝復雜,成本增加,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副車架基本都是通直梁結構形式。

車架變截面長度,除了考慮工藝成型,副車架安裝,還應考慮對車架左右側安裝零部件的影響,是否要加斜墊塊,是否會影響生產節拍等,都應進行影響評估。

2.4 車架孔位布局

為了提升產品拓展的難易程度,在產品配置變化時,不引起車架的變化,近幾年來,各主機廠紛紛推出標準孔位的車架,但是標準化的程度不同,有的是局部標準孔位設計,有的是從前至后的完全標準孔位設計。局部標準孔和完全標準孔設計,各有利弊,在進行設計時,應依據自身企業的實際工藝情況進行,不能一概而論。標準孔的車架設計,應注意各零部件的安裝防錯。

車架標準孔位設計時,很關鍵的一項工作是,車架孔位的起始位置和Z向排布。

2.4.1 車架標準孔孔位起始位置

大部分主機廠,車架的標準孔起始位置是,滿載時車架前一軸的中心軸線,即與整車坐標原點位置重合。在實際設計中,發現此方案并非最優。起始位置應結合懸架硬點來設定。前部標準孔的位置確定,應結合懸架系統的板簧長度規劃,按照銷軸中心的位置來進行確定。具體為:以銷軸中心為對稱中心,向前后起標準孔。此種做法的優勢在于,可以減小板簧支架的種類,提高板簧支架互換性,降低板簧支架的管理成本,以及避免后期拓展車型板簧支架種類多造成的錯誤。后部標準孔,應結合后平衡軸的安裝或者是中后橋軸距進行確定,一般以平衡軸中心或中后橋中心為對稱中心,向前后兩邊起標準孔。有的情況下,會出現標準孔“斷開”情況,即無法按照從前至后相同間隔連續排列。此時,不必追求形式上的標準化,而去增加或者是減小軸距來進行調整(一般是增大),或者是新開平衡軸。平衡軸是很重要的承載件,如果更改新開發驗證周期較長,需要慎重。

2.4.2 標準孔的Z向排布

由于大多數件,尤其是懸架支架以車架下翼面為基準安裝,標準孔的Z向一般以車架下翼面為起始位置,起始的Z向值,需考慮不同車架幅高、不同車架厚度時,零部件的安裝和互換性。公路車腹高小,厚度??;工程車腹高大,厚度大,大部分為雙層,有的甚至是三層。在進行Z向孔位排布時,考慮大多數車型,盡量兼顧特殊車型,兼顧不了的,做特殊應對,不強求兼顧。

2.5 車架腹高

隨著輕量化技術的發展及國家治超法規的日趨嚴格,車架腹高有變小的趨勢。在平臺化設計中,應兼顧不同產品線產品,做出腹高區格,一般為3個區格,有的主機廠為4個,腹高間隔一般在20mm至30mm,具體應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制定,不可盲目照搬競品。

3 結束語

車架的設計在平臺化設計中至關重要,對其他零部件的模塊化程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車架設計時,在前期的分析論證中,應多進行競品車架的對標分析,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對比各種方案的優劣勢、風險就潛在機會,進行車架的前寬、后寬、變截面長度、孔位起始等關鍵參數設計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多方面度多維度去評估,以達到車架最優化設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福全.汽車產品平臺化設計[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11):121.

[2]郭娟.某商用車平臺化架構的研究及應用[J].輕型汽車技術.2016(6/7):13-16.

[3]朱忠華,李光明.淺談汽車平臺化設計[J].汽車實用技術.2022(4):180-183.

[4]楊茂華.淺談整車平臺與平臺化開發[J].企業技術開發.2015(34/30):9-14.

[5]陳平,余傳海,王琪棟, 王明.汽車模塊化平臺戰略分析[J].汽車工程師.2017(9):15-17+24.

[6]趙福全,劉宗巍,李贊.汽車產品平臺化模塊化開發模式與實施策略[J].汽車技術.2017(06):1-6.

猜你喜歡
平臺化重卡車架
重卡內飾模塊化技術
基于ANSYS升降穿梭車車架力學分析
新能源重卡雙路快進
裝載機前車架加工工藝改進
純電動重卡展會遇冷
滿世界做車架日本篇
我國商貿流通企業“平臺化”過程中的SWOT分析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平臺化建設淺議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廣告產業鏈角色重構與平臺化轉型
新常態下人才服務創新發展的路徑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