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視域下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及當代啟示

2024-03-22 14:13徐興龍阮李全
兵團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類文明新形態現代文明

徐興龍 阮李全

[摘要]馬克思恩格斯現代文明思想的尺度是同社會進步緊密相連的。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前提,從物質生產力的發展、精神文化的發展以及人的發展三個方面對資本主義文明展開批判,指明了在資本主義文明下三個方面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西方現代文明的超越,是“兩個結合”偉大實踐中所形成的文明形態,與馬克思恩格斯現代文明思想相契合,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即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為精神文化的發展營造美好氛圍以及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現實條件。

[關鍵詞]現代文明;資本主義批判;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圖分類號]A81;D0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4)01—0080—06

[作者簡介]徐興龍,男,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阮李全,重慶師范大學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法學、教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地區武裝沖突頻發,對社會文明形態的進一步反思又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文明問題,自近代以來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熱門話題,根據不同的文明尺度紛紛著書立說。相較于同時代的其他學者,馬克思恩格斯的現代文明思想主要表現為對資本主義文明的批判。但是在研究馬克思的現代文明思想時,我們應當明確馬克思恩格斯所秉持文明尺度,才能以此為主線從文明視域闡述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因此,本文旨在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現代文明思想所秉持的尺度的基礎上,從文明的視域闡述馬克思恩格斯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與此同時探討人類文明新形態與馬克思恩格斯現代文明思想的契合之處,對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明的尺度:馬克思將文明的尺度置于何處

文明問題是近代以來學者們關注的重點,哲學史上人們從不同的立場出發給了關于文明問題的不同觀點。黑格爾認為:“舉凡一切人世間的事物……皆有其一定的尺度?!盵1]之所以存在關于文明的不同觀點是由于人們所秉持的尺度有所不同。那么,馬克思恩格斯將文明的尺度置于何處?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語境中,起初是把文明社會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聯系起來,而現代文明就是指現代資本主義文明這一文明形態。這主要是受空想社會主義對“文明”的理解所影響。恩格斯贊成傅立葉對社會歷史的劃分,“把社會歷史到目前為止的全部歷程分為四個發展階段:蒙昧、宗法、野蠻和文明。最后一個階段就相當于現在所謂的資產階級社會”[2]?;诖?,馬克思也將“文明社會”同“資本主義社會”聯系起來,社會歷史發展到文明社會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為基礎的,因為“不同的文明國度中的不同的國家,不管它們的形式如何紛繁,卻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建立在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基礎上,只是這種社會的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罷了?!盵3]444

隨著馬克思恩格斯哲學觀的變革,逐漸與青年黑格爾派劃清界限,創造了歷史唯物主義。自此開始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理解文明。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文明是歷史的、發展的動態過程,“文明時代是社會發展的這樣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上,分工、由分工而產生的個人之間的交換,以及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的商品生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完全改變了先前的整個社會”[4]。也就是說,一方面,文明社會是由于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的社會分工,從而推翻了前文明社會;另一方面,也表達了文明社會意味著社會的更替與歷史的向前發展。除此之外,馬克思也將文明的果實等同于現有的生產力,“由于最重要的是不使文明的果實——已經獲得的生產力被剝奪,所以必須粉碎生產力在其中產生的那些傳統形式?!盵5]613馬克思還闡述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關系,“為了不致喪失已經取得的成果,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實,人們在他們的交往方式不再適合于既得的生產力時,就不得不改變他們繼承下來的一切社會形式?!盵6]馬克思恩格斯將生產力的發展同文明的進步聯系起來考察,實際上是以社會歷史的發展由生產力的發展所推動作為理論基礎來描述文明進步的。

綜上所述,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語境中,貫徹歷史唯物主義可以明確其所秉持的文明尺度是同社會進步緊密聯系的,真正的社會文明形態應當是預示著社會不斷前進,不論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是人的發展來說都不應當處于后退的境遇?!拔拿魇侨祟惿鐣哉Q生以來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制度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文明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演進方向”。[7]雖然馬克思將文明社會同資本主義社會相聯系,但是從馬克思的總體語境中來看,資本主義文明的起源與運行機制都離不開資本邏輯,而資本的內在矛盾決定了現代資本主義文明是在矛盾中生成和發展的,這對于預示社會不斷進步的真正的文明形態相差甚遠。馬克思指出:“當我們把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盵8]因此,馬克思更多的是在批判意義上將文明社會同資本主義社會聯系起來,而資本主義文明實質上充滿了野蠻。

二、文明的批判: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文明悖論的揭露

在馬克思看來,文明社會意味著社會的進步,而社會的進步具體以社會物質生產力的發展、精神文化的發展和人的自身發展表現出來。資本主義文明的運行機制是資本邏輯,在資本邏輯的內在矛盾中,物質、精神以及人的發展都受到了阻礙。因此,資本主義文明更多是野蠻。

(一)資本主義文明下物質生產力發展的有限性

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是“把社會生產力及其發展形式的一個既定的階段作為自己的歷史條件”[9]994,并把這個條件構成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但是同這個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具有一種獨特的、歷史的和暫時的性質”[9]994。馬克思在這里做出了兩個說明:一是資本主義文明是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生產方式下所產生的;二是從歷史辯證法來看資本主義文明形態只是一種暫時而非永恒的。換句話說,資本主義文明所創造的社會生產力有其發展限度。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來看,資本主義文明下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悖論性。在資本邏輯的驅使下,資本必然尋求擴張以獲取更多的利潤,但是工人憑借工資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生產相對過剩,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僅如此,隨著資本的擴張終會形成全球化格局,同時這也意味著生產社會化的擴大發展,進一步激化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而每當矛盾達到不可調和時便會以經濟危機的形式爆發出來,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大蕭條會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造成社會秩序的不穩定,當社會不穩定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發足以覆滅資本主義文明的社會革命。資本主義文明以資本邏輯為運行機制,其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具有有限性。因為:“資本主義生產是在矛盾中運動的,這些矛盾不斷地被克服,但又不斷地產生出來”[10]393,當這些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會使人們認識到資本本身就是這種趨勢的最大限制,因而驅使人們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盵10]393

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資本主義文明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不和諧,引起了諸多生態破壞現象,使得物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面臨困境。在馬克思看來,人是自然存在物,人類社會的生成與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生產活動與自然界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從人類誕生以來到資本主義前夕,由于生產力的低下,自然界作為人類崇拜的對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萌芽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之中。但是,資本主義的到來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理性的力量蒙蔽了人類的雙眼,征服自然的欲望被不斷放大,借助于機器對自然界大肆開發,引起了諸多生態問題。從根本上來說,資本增值的邏輯是引起生態危機的原發動力。換句話說,資本邏輯的存在使得生態危機問題無法解決。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對自然的改造過程,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資本邏輯必然要求大規模開發自然資源從而獲取物質資料,對自然界開發的目的也是為資本增值所服務,所以利潤獲取第一,生態問題次之。盡管資本主義面臨重大自然問題時會進行改革,但改革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順利地賺取利潤。

(二)資本主義文明下精神文化發展的單一性

馬克思認為精神文化是人們關于物質社會生活的觀念表達。自人類誕生以來社會交往不斷密切,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以及復雜語言的產生為文化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因此,文化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并且受社會物質生產力所制約。馬克思指出:“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盵5]186不僅如此,“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盵5]525所以,馬克思認為人的一切精神文化活動來源于人的社會生活實踐,精神文化活動不過是對于現實生活的觀念表達。資本主義的社會生活實踐在資本逐利的邏輯下必然表現為對利潤的追求,在觀念中表達出來就是拜金主義或拜物教。在資本主義文明下精神文化的發展不斷趨附于資本邏輯,成為其追求利潤實現增殖的工具。

與此同時,精神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上層建筑在私有制社會中具有階級性。馬克思認為文化受社會關系所影響,受每個時代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統治階級意志所制約。因此,在階級社會時代,文化精神總是具有階級性,“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隸屬于這個階級的”[5]550。在資產階級的統治下,服務于資本主義發展的精神文化將會占據主導地位,換句話說,這種精神文化是為資本增殖邏輯服務的,文化的發展呈現出逐利性。

(三)資本主義文明下人的發展的局限性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力量是在勞動中生成和發展的,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工人的勞動產品不屬于自己而是屬于資本家,導致工人越勞動,就越貧窮。在這種異化狀態下,勞動不再是確證自身本質力量的活動而成為摧殘人自身的活動,“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盵5]159也就是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受異化勞動的影響無法實現,勞動反而使人感到壓抑,使人自身成為片面化、抽象化的存在。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只能是資本邏輯的附庸。

首先,資本增殖的邏輯迫使工人變成了被榨取剩余價值的工具。在雇傭勞動關系中,工人為了獲得生存資料被迫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資本家通過購買勞動力,事實上是購買了對工人勞動的支配權,從而不遺余力地通過科學管理和細化勞動分工來支配工人的勞動,更多地榨取其剩余價值。不僅如此,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出賣勞動力是工人賴以謀生的唯一手段,但是資本家為了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會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淘汰多余的工人,從而形成產業后備軍。產業后備軍在沒有工作時只能是挨餓狀態,為了生存必須謀求一份工作獲取生存資料,因此他們自覺地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以便于把自身塑造為能更好地為資本創造剩余價值的工人被資本家雇傭。這樣一來工人的發展便是朝著成為資本增殖的工具而前進,個人的發展呈現出畸形和片面。

其次,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資本家在資本的增殖邏輯下也朝著片面化方向發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資本家只有作為人格化的資本,他才有歷史的價值,才有像聰明的利希諾夫斯基所說的‘沒有任何日期的歷史存在權。也只有這樣,他本身的暫時必然性才包含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暫時必然性中?!盵9]683資本邏輯的運行不僅生產出來了作為增殖工具的工人,而且還生產出來了為了不致破產而被迫競爭且充滿致富欲望的資本家。從這一角度來說,作為資本的人格化的資本家也成了追求財富的工具人,其只能是工具化、片面化的發展自身。

最后,在資本的增殖邏輯下工人與資本家都淪為資本增殖的工具成為片面化的人。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意識到資本主義的發展陷入了啟蒙的對立面。不論是韋伯發現的資本主義精神,還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都表達了對資本主義造成人的抽象化、片面化發展的批判。

三、文明的實踐:人類文明新形態與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的契合

馬克思恩格斯現代文明思想以社會進步為尺度,主要表現為物質生產力的發展、精神文化的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超越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一種文明形態,正是基于其促進了物質生產力的發展、精神文化的發展以及人的發展。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現代化是創造某種文明形態的過程,也是某種文明形態形成的標識,因而,一定意義上它本身就是一種文明形態?!盵11]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代表人類進步的方向,又或者說其本身就是人類現代文明的一種新形態,“它既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途徑,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標識性內容?!盵11]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可以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供良好的環境。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了對資本邏輯的積極揚棄,批判吸收資本主義文明的積極成果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創性地實現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增添了動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一只“看不見的手”自發進行資源的調配,又有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對資源配置進行宏觀調控,這不僅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繁榮,還有利于避免由于市場的盲目性而出現的生產相對過剩、破壞生產力的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平穩運行,為生產力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它既可以充分利用資本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又以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遏制了資本邏輯的無序擴張,消解了資本剝削性質的經濟基礎與前提條件。所以,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有力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所創造的人類現代文明為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自然界作為生產力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12]。生態危機與經濟危機一樣具有破壞生產力發展的力量,二者都是資本主義文明的內在危機。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資本的增殖邏輯堅持利潤至上原則導致人與自然的關系處于“物與物的關系”支配下,對自然的保護在賺取利潤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我國堅持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模式正確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為社會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和社會形態的躍遷,人類文明新形態終將會邁向共產主義文明,實現“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盵5]185

總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它克服了資本邏輯的擴張帶來的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正確處理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消解了資本邏輯對社會生產力破壞的基礎與前提,為社會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為精神文化的繁榮營造美好氛圍

人類文明新形態摒棄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以資本增值的邏輯宰制精神文化發展方向的弊端,開創了全新的精神文化發展模式。首先,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文化領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馬克思看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堅持文化發展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兩個結合”的時代產物,始終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正是在發展為“民”而不是為“資”這一區別,人類文明新形態才超越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在精神文化發展的單一性。文化本質上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時文化就成為必需品,每個人的文化需求受其社會交往關系的影響呈現出多樣性。因此,文化的發展也應當多元化,而不是為了資本增殖呈現出單一性的發展趨勢。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建設精神文明時,為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發展的美好氛圍。

其次,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創新精神。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化底蘊深深植根于5000年以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底蘊深厚的中華文明賦予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強大創造活力和創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盵1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中華文明歷經歲月滄桑而從未中斷的關鍵在于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在近代中華文明蒙塵、文化衰落的困境中,正是由于中華文明的創新精神,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情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使我國不斷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前進。創新精神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在精神文化發展中的動力之源。因此,人類文明新形態為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破除一切阻礙的法寶,這也為精神文化的發展營造了美好的氛圍。

最后,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共同體精神。精神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人類文明新形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各民族應當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文化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盵14]進行文化交流,促進精神文化的繁榮也是世界各民族的渴求。但是,文化交流必須以平等交流為基礎才是有意義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共同體精神,具有“胸懷天下”的精神品格,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通過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載體,世界各民族可以平等地進行文化交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15],這樣才能不斷促進精神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總之,人類文明新形態蘊含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以及“胸懷天下”的共同體精神,這為推動精神文化的發展營造了美好的氛圍,實現了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下資本邏輯宰制文化發展的超越。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現實條件

“人的全面發展是從資本主義文明向社會主義文明過渡的根本標志之一?!盵16]資本主義文明對人的發展具有二重性,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的解放”[5]38。因為資本主義文明一方面將人從封建專制、人身依附關系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又以物的關系支配著人的關系,使人的發展依附于“物”。正是如此,資本主義文明則成為人的全面發展的阻礙。馬克思認為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需要進入到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才有可能,“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3]436。然而,進入共產主義高級階段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物質生產力的高度發達;二是世界普遍交往的形成。

首先,物質生產力的高度發達為消滅舊式分工提供了條件。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舊式分工下,人的發展局限于所工作的部門,只能是片面的,而無法獲得全面發展。因此,只有生產力獲得充分發展,創造出大量的物質財富才能突破舊式分工,讓分工由被迫變為自覺使人們獲取全面發展。一方面,由于資本增殖邏輯的內在需求,貧富差距會隨著生產力的增長逐步拉大,社會矛盾也將會逐漸激化,最后到不可調和時將會爆發社會革命消滅現存的一切制度包括舊式分工;另一方面,生產力的高度發達可以為人類生存創造大量的生活資料,逐漸消除對于生活必需品的競爭,避免出現“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盵5]538只有當人們生產生活需要已經得到充分滿足時,人們才不會為了獲取生存資料而被迫勞動,才能實現真正的全面而自由地發展。

其次,“隨著生產力的這種普遍發展,人們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5]538。要實現共產主義必須徹底地改造現存世界,共產主義就決不能只是作為一種地域性的東西而存在,因為“交往的任何擴大都會消滅地域性的共產主義?!盵5]538徹底改造現存世界的歷史使命只能是落腳于代表社會普遍利益的無產階級身上,要使共產主義作為一種世界性的存在就需要每一民族或地區都存在著“沒有財產”的群眾,這就需要世界普遍交往的形成才有可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無產階級也由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向世界擴散,如近代中國無產階級的出現正是因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一言以蔽之,“共產主義只有作為占統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時發生的行動,在經驗上才是可能的,而這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此相聯系的世界交往為前提的?!盵5]539

最后,隨著物質生產力的高度發達和世界普遍交往的形成最終引起世界性的革命,共產主義社會將會到來。社會逐漸朝著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前進,“隨著私有制的消滅,隨著對生產實行共產主義的調節以及這種調節所帶來的人們對于自己產品的異己關系的消滅,供求關系的威力也將消失,人們將使交換、生產及他們發生相互關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5]539。人的全面發展將會成為現實。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一種超越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文明形態,正是基于它為社會物質生產力的良好發展敞開了道路,并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姿態為世界建立普遍交往提供現實方案,這為進入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提供了現實可能。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現實條件。

參考文獻:

[1]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35.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6.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3.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7]周文.再論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J].求索,2023(5):5-16.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51.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陳晉.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N].光明日報,2023-09-08(06)

[1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01).

[13]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002).

[1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15]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9-05-16(02).

[16]顏曉峰.人類文明新形態視域下人的全面發展[J].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報,2022(9):5-21+144+149.

責任編輯:彭銀春

猜你喜歡
人類文明新形態現代文明
中華民族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四個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深刻認識“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意義
“七一”重要講話的重大理論創新及意義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馬克思的“人的真正共同體”研究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揭示現代文明沖擊下藏族生活的常與變——評次仁羅布小說集《放生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