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優化路徑

2024-03-23 10:11鐘曉冬
家長·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本課教學活動數學知識

鐘曉冬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初中數學教師應加強對核心素養的解讀,并將其積極落實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其今后理科學習奠定基礎。文章基于核心素養視角,探討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化路徑,結合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圍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創新三個方面,讓數學教學聚焦核心素養、踐行素養理念,實現對初中數學教學路徑的優化目標。

一、精準設計教學目標,聚焦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精準設計教學目標,是對后續教學實踐活動的最佳保障?!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分為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三個方面,并對教學活動提出了明確的培養方向。對此,在教學目標的設計與教學活動的優化中,教師應聚焦核心素養,深度解讀課程活動的教學特點,以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為指引完成教學目標的制定。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時,本課學習內容為“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延伸與拓展,課時內容融入實際問題,讓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其做出解釋與應用。與此同時,本課學習還滲透了函數與不等式的思想,為學生日后學習奠定了數學基礎。綜合對本課數學知識的解讀,課程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增強學生的數學模型意識,還能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數學知識,與核心素養中的“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與“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相吻合。七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思想活躍、求知心切,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本課數學內容,教師可以設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第一,立足生活實際,在獨立思考后與他人合作,結合估算和試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本節的三個實際問題,并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及其合理性。

第二,培養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在活動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數學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應用意識。

第四,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的辯證思想。

隨著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可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學活動,將教學方向、思路聚焦在核心素養幾個方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深刻的學習領悟,實現對教學活動的有效優化。

二、打造多元教學模式,發展核心素養

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能幫助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與限制,完成教學模式上的創新,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對此,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可以基于不同課程的特點設計不同教學模式,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完成教學優化任務。

(一)數學探究,發現生活數學知識

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較為被動,缺乏對數學知識的主動探究與自主開發,數學技能、學習經驗源于教師的直接給予。核心素養視角下,“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向學生提出“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數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并能進行數學探究”的要求。對此,在數學教學優化過程中,教師應該調整教育模式與教學思路,將數學知識向生活、社會中延伸,基于本課所學內容,向學生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觀察現實世界。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時,本課所學知識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概念,要求學生了解“點”與“坐標”間的對應關系,并學會正確運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七年級學生對這一方面知識并不陌生,已經儲備了有關“數軸、方位”的知識。在本課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可以調整教學思路,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讓學生將生活經驗遷移到數學課程中,讓學生通過問題提出、問題探究,了解有序數對、平面直角坐標系在生活中的有效運用,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視角觀察生活,生動形象地將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眼前。

本課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引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現象,講述該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例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聯歡活動中,天安門廣場上出現了‘五星紅旗‘祖國萬歲等壯觀的圖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組成的嗎?”以真實的社會情境讓學生了解“有序對數”的實際運用。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景象,讓學生講述與之相關的數學知識,如電影院座位、經緯度坐標、舞臺演出等,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二)實事求是,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通過對數學思維的解讀,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并能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學會從已知條件中提煉信息,找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關系。核心素養視角下,“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要求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條理清晰地解決問題,最終形成理性精神。對此,在數學課程的優化中,教師可以圍繞這一目標設置學習問題,讓學生解讀題干、提取信息、融合概念,在推理與運算中解答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學時,本課要求學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技巧,能夠運用已有條件判定兩個三角形的關系。綜合前期的學習經驗,學生已經學過線段、角、相交線、平行線以及三角形等知識,本節課知識是在學生現有的數學基礎上引出的,重點讓學生“研究兩個圖形”的關系,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概念推理論證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具體題型,讓學生學會解答相關數學知識。例題如下:

在中,AB=AC,AD是連接點A與BC中點D的線,求證。

在這一例題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提煉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如:線段AD為與的共同邊;線段AD是連接點A與BC中點D,即可驗證“BD=CD”。隨后,教師與學生一同結合概念分析:“要求證,只需要看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是否分別相等?!敝链?,結合已經提煉的已知信息與數學概念,學生可知:在中,AB=AC,BD=CD,AD=AD,并隨著概念的融合與信息的梳理求證出“”的結果。

在解題過程中,師生將結合數學概念對題干中的信息展開梳理,通過“解讀題干、提取信息、融合概念”流程,讓學生學會實事求是地解答數學問題,有效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應用實踐,強化知識運用能力

數學學科具有獨特的魅力,能通過數學語言,將數學知識進行轉述與概括,更加精準地描述社會情境、自然現象,并快速解決生活問題。核心素養視角下,“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要求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并將生活中的數據進行轉化,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對此,在教學活動的優化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應用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數據信息的分析、解讀能力,并基于生活中的數據讓學生做出“數學轉化”,強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有效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函數》教學時,本課活動要求學生探索簡單實例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通過數學概念解讀了解常量、變量的意義;結合實際案例了解函數的概念和三種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圖像法);結合圖像,對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數關系做出分析?;诒菊n數學知識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在學習活動結束后,為學生出示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遷移到實際運用中,以此強化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具體而言,在了解“變量與函數”的關系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一組數據信息,并提出問題:“表1是我國第一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份與人口數。其中,年份與人口數可以分別記作變量x與y。表中每一個確定的年份x,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人口數y嗎?”

隨著數據的提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確定數據中“x”與“y”的對應值,并讓學生分析數據中的“自變量”、確定“y是x的函數”。在數據整理與分析過程中,學生既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為實際生活帶來的便捷性,還能學會正確地運用數學知識,在數據轉化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重新認識“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三、創新數學教學模式,踐行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提出學生應對數學知識產生較強的好奇心與想象力,應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數學教學模式,通過教育創新積極踐行核心素養要求,用信息技術助力課堂教學目標實現。

(一)信息技術優化課上教學

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并落實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為人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應當加強對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將信息技術科學運用在教學活動中,以生動形象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解二元一次方程》“配方法”教學時,其為解法中的通法,既是學生后續公式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未來學習二次函數理科知識的基礎。本節課所學知識源于學生現有的學習經驗,要求學生能在已有知識和數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轉化、探究掌握解題的技巧。綜合八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教師可以利用“電子計算模型”創設教學活動,將“配方法”的各個流程詳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并將重點內容特殊標注,讓學生明白本節課所學內容。

以習題“”為例,結合“配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電子計算模型,將數學計算步驟呈現在電子屏幕上,并結合相關概念做出解讀。如,在第一步“移項”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中“-4”的由來,然后讓學生在等式左右兩邊加9,讓學生將左邊配成“”的形式,通過數據模型的配平,讓學生了解完全平方形式“”的形成。以此類推,在后續的解題活動中,教師利用字體讓學生仔細清晰地了解到配方法的具體使用方式,以電子計算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學習中的重點,優化課程教學活動并積極踐行核心素養要求,實現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

(二)信息技術強化課后鞏固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的“記憶遺忘曲線”,對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展開直觀描述,并提出了“150%的過度學習最為適宜”。其中,學生在課上學習的記憶效果為“100%”,而剩下的50%需要通過課后復習與鞏固來完成。由此可見,課后鞏固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學生的課后鞏固環節中,基于課程活動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多種用于知識鞏固的作業模式,以積極踐行核心素養提出的要求。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反比例函數》教學時,本課活動是繼一次函數之后重要的基本函數學習,反比例函數在日常生活、社會生產中有許多應用,加強對本課知識的講解,對學生建模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形成起著積極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結合數學概念判斷一個給定的函數是否為反比例函數;會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解析式;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綜合課程中的重難點,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課后練習模式:

首先,為學生準備微課視頻,以短視頻講解為主,讓學生在課后學習中復習本課的重點知識,加深學生對“反比例函數概念”的理解和印象。其次,為學生布置線上作業。線上作業以“待定系數法求解函數解析式”為主,待學生在線上完成作業后,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的反饋來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并結合數據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分析,以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鞏固練習計劃,實現以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在課后復習中完成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全新教學政策及理念的深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能力成為教學的重點。初中數學教師應加強對核心素養的解讀,立足教學實際科學構思課程,既要完成對教學過程的優化,還應提高對學生個體與課后練習的重視程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摸索知識,進一步完善教學路徑,構建更加高效的教學課堂。

猜你喜歡
本課教學活動數學知識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Let’s play football.(部級優課)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從“聽唱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tzsch ring in Rn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