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小班幼兒經驗生長的文明禮儀體驗課程構建

2024-03-23 12:50秦虹
家長·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明禮儀禮貌小班

秦虹?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在生活條件日益優越、物質豐富的今天,由于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更新、家庭結構等因素,部分幼兒仍然是自我中心意識濃烈,不會禮讓、不會分享、不懂得與人友好交往,這對他們良好個性品德的養成有很大的負面效應。小班幼兒正是一個好模仿的年齡,各種行為習慣都沒有定型,是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培養的最佳時期。他們離開依賴的親人進入幼兒園的新環境后,接觸陌生的老師和同伴,活動范圍的突然擴大、交往行為的增多,導致一些從未碰到過的矛盾和困難接踵而至。3-4歲幼兒是一生中獲得感性經驗的敏感期,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設立以培養小班幼兒文明禮儀、塑造良好行為準則為目標,以禮儀實踐為抓手、交往感知為支撐的體驗課程模式,從小班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聚焦常規課程、主題活動、一日生活、環境創設、特色活動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貼近幼兒真實生活體驗的現實情境,充分挖掘、開發指向各領域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構建有利于小班幼兒經驗生長的文明禮儀體驗課程,助推幼兒文明禮儀的形成。

一、當前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誤區

(一)內容和形式單一

很多教師在小班幼兒的禮儀教育過程中,都只是要求幼兒入園時與老師和同伴的家長打招呼、離園時與老師告別等,在教師的言行示范、“高壓”指示和幼兒的順從“練習”之下,這些形式化的禮貌行為幼兒基本上能夠做到,但總是給人有敷衍的感覺,有的甚至打招呼時都不看對方,更談不上真誠微笑。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更像是機械地完成一項任務,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從心靈深處激發幼兒講文明懂禮儀的積極性和欲望,沒有將文明禮儀之美滲透到幼兒純潔的心靈之中。

(二)為了獲取表揚而將文明禮儀教育形式化

教師曾經問孩子:“你為什么會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得到的回答是:“有禮貌可以得到獎勵、有禮貌老師會喜歡?!笔聦嵳f明,小班幼兒具有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傳統的鼓勵性教育方式讓幼兒產生了誤解,認為有禮貌就可以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喜愛。幼兒不明白為什么要講文明懂禮儀,不懂得文明禮儀的具體內容,更體驗不到因文明禮儀給雙方帶來的愉悅感和幸福感。文明禮儀知識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禮儀習慣的根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讓幼兒懂得文明禮儀的深刻含義,否則就會滋長幼兒的虛榮心,甚至使幼兒變成口是心非之人。

(三)課程游戲化與文明禮儀教育內容融合不夠

目前不少教師在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中對文明禮儀教育價值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一種觀念是在課程游戲化中重視幼兒獨立自主的自然發展,文明禮儀教育會束縛幼兒的行為;另一種觀點則是重視幼兒在與同伴互動活動過程中完整性和能力的發展,因與禮儀內容融合度不夠而忽視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課程游戲化幼兒都很喜歡,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卻很容易與禮儀教育內容脫節,缺少相應的文明禮儀教育評價,導致禮儀教育失去最佳教育契機。例如:文明禮儀因為沒有做到與幼兒在課程游戲化中的體驗環境相融合,結果導致幼兒只會在教師的示范指引下使用禮貌用語,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使用文明禮儀的行為卻很少。

二、培養小班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的重要意義

(一)是小班幼兒學習做人的必修課程

心理學研究發現,3—4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模仿性特點尤為突出,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他們可以通過在生活中模仿正確的禮儀行為形成初步的禮儀意識。習慣要從娃娃抓起,知識需要道德引導,禮儀教育必然是小班幼兒學習做人的新起點。

(二)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見到孩子對長輩的尊敬愛戴,家長心里會無比欣慰,親子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親密無間。相反,如果孩子口出臟話、對待老人蠻橫無理、在公共場合不守秩序等,就會給家長帶來極大的困擾。所以,接受文明禮儀教育既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需要,又是家庭和睦、幸福的需要。

(三)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是新社會的需求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美譽,講文明懂禮貌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從小注重和深化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讓孩子帶著現代化文明禮儀素養進入社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渲染中國的禮儀之邦,是新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家庭的幸福,更是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需要!

三、構建小班幼兒文明禮儀體驗課程的途徑和方法

陶行知說過:“喚興味起?!苯處煈槍τ變旱哪挲g特點和班級的具體情況,靈活、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趣味性活動,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幼兒進行暗示、引導、訓練,以培養幼兒的各種常規行為習慣。

(一)學習+領悟,明晰文明禮儀教育理念

教師在小班禮儀教育活動中,通過“文明禮儀大碰撞”之實踐、“我和孩子一起行禮儀”等活動中的學習、思考、實踐,深刻領會文明禮儀的內涵。圍繞小班幼兒的生活實際,營造文明禮儀的游戲環境,創建禮儀習慣養成的情緒立場,開展交往禮儀、規則禮儀、感恩禮儀、遵守公共秩序禮儀等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生活中、游戲中習得禮儀知識,實現“課程”與“游戲”的充分融合,以構建適合小班幼兒經驗生長的文明禮儀體驗課程體系,在知情意行的循序漸進中提高小班幼兒的個人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持續發展。

(二)生動+創新,打造文明禮儀文化氛圍

1.創設模仿的環境。

小班幼兒會模仿身邊人的一舉一動,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相互之間的文明互動行為更要默契,時時做好幼兒的榜樣。另外,幼兒會觀察、判斷同伴行為的好壞,進而自覺評價自己行為。幼兒在活動中文明禮儀經驗的呈現也是他們相互之間學習的源泉。教師有目的地對幼兒的文明行為進行引導,給予適時恰當的評價,可以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知識的提升。

2.渲染氣氛。

教師在教學樓走廊適宜的空間里展示親子合作立體繪本作品;在活動室內主題墻上布置文明禮儀活動內容;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標識貼在喝水區的地面上,引導他們有序排隊喝水;在水龍頭旁貼上“文明洗手、節約用水”的文明小貼士;在閱讀區設置文明座位、安靜閱讀、愛護圖書、正確閱讀等標志,引導幼兒閱讀文明禮儀繪本,遵守文明閱讀禮儀。

教師每天早上在活動室門前面帶微笑迎接幼兒,一聲聲充滿愛意的問候,構成了一幅幅傳播文明禮儀的唯美畫卷,在教師濃情蜜意的包裹中,小朋友每天入離園都喜滋滋地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問好、道別,在潛移默化中初步形成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幼兒逐漸適應小班生活后,教師設置“文明之星”專欄展示,將孩子的文明行為一一呈現,為幼兒分享自己或發現的文明行為創設環境,讓幼兒從生活體驗中感受文明禮儀知識,增強文明禮儀意識。

(三)統籌+安排,構建文明禮儀體驗課程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和教育活動中,教師統籌安排,為幼兒創設禮貌用語、互助謙讓、耐心排序、團結協作、同伴互動、尊師愛幼、文明用餐等文明禮儀實踐的環境,構建文明禮儀體驗課程。在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對于孩子的點滴進步用心觀察,堅持正能量的評價和正面引導,讓他們在生活中關注和實踐各種文明禮儀,親身體會禮儀教育帶來的重要成就感和愉悅感。

1.主題活動中學文明。

首先,感恩父母。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媽媽十月懷胎分娩、辛勤工作、照顧生病的自己等影像資料,讓幼兒理解媽媽哺育自己的艱辛和對自己濃濃的愛,萌生感恩家人的意識。讓幼兒懂得入離園時跟家長問好、道別是文明的行為,是愛的表達,是感恩家人的表現。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和感恩節等特別節日,培養幼兒給家人端水、捶背的行為,增強幼兒關愛家人、為家人服務的意識,親身感受文明禮儀的力量和感恩的情感。

其次,感恩教師。小班幼兒剛離開親人接觸社會,他們的情感極為敏感,教師只要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釋放出一點點愛意,幼兒就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幸福,告訴幼兒入離園時對老師說禮貌用語是愛教師的表現。

再次,對待朋友和長輩萌生親人般的意識?!胺彩侨?,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是相互依存的,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要心存感激,對待每一個人都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到他們要熱情地打招呼問好。明理則通,幼兒在明白了文明禮儀的意義后,會快樂地履行文明之禮,自覺遵守執行一段時間后,就會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最后,觀察幼兒的日常行為,生成文明禮儀主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針對幼兒爭搶文具的現象,生成《我上幼兒園》主題活動,圍繞主題開展玩具大家玩、禮貌借玩具、送玩具回家等文明交往活動,讓幼兒在生活體驗中學習文明禮儀;針對文明做客現象圍繞主題活動《我愛我家》學習進門前先敲門、客人到訪倒茶接待等生活中各種禮儀等。在系列主題教育中,幼兒懂得了尊重別人、禮貌謙讓、友好相處的道理。

2.生活細節里挖掘文明教育點。

杜威說“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在生活體驗中增長經驗是當前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充分挖掘和把握小班幼兒一日生活中文明禮儀教育的契機,最大程度發揮小班幼兒生活體驗的獨特教育價值。如自主進餐、分享玩具、合作游戲、互幫互助、禮貌問候、感恩謙讓、耐心傾聽等基本禮儀;散步、入離園時主動與所遇見的人禮貌問好;午睡時安靜傾聽文明禮儀養成小故事;郊游時攜帶環保物品、垃圾不落地、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等,將文明禮儀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激發幼兒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行為意識。

3.游戲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理念。

游戲是幼兒多元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幼兒游戲中巧妙滲透文明禮儀知識,這樣幼兒更容易接受。如小班幼兒在娃娃家游戲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他們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流、謙讓行為進行交往、分享行為進行互動;在體育游戲《我和花瓶寶寶做朋友》中,孩子們熱情地和花瓶寶寶禮貌交往,邀請花瓶寶寶做客、做游戲;在音樂游戲《我的好朋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加深了同伴間的友情,禮儀之花在孩子們愉悅地交往中悄然綻放。

4.音樂活動中播種文明禮儀的種子。

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庇變簣@里的音樂活動形式通常有韻律、歌唱、音樂游戲、打擊樂等等,這些都是培養孩子文明行為的好途徑。比如:在韻律活動“洗臉、刷牙、梳頭”中教育幼兒早晚刷牙、洗臉,保持良好的儀表、儀態;在歌唱表演《對不起,沒關系》中增強禮貌意識;每次音樂活動開始時“小朋友們好!”“老師,您好!”的互相問好,可以在幼兒心中悄然灑下文明禮貌的種子;利用《讓座》《好娃娃》等歌曲教育幼兒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培養為他人做事的良好品質;在《國旗國旗我愛你》歌聲中,幼兒認識國旗、參加升旗儀式、行注目禮等,尊敬、熱愛國旗的情感油然而生,能夠體現出良好的禮儀風范;音樂游戲“找朋友”中的“敬禮、握手”、手拉手轉圈、揮手“再見”等行為,對幼兒接受文明禮儀教育的正面影響很大。在打擊樂活動中,提醒幼兒不讓樂器隨便發出聲音、輪到自己演奏時再敲打節奏、學做文明觀眾、尊重并注視別人指揮、不隨意走動講話或吃東西、演奏結束后輕輕整理樂器、向觀眾鞠躬道謝、為成功的表演鼓掌等,都充分說明打擊樂活動是一個友好交往、“禮”尚往來的禮儀活動。

(四)探索+實踐,發揮文明禮儀的教育價值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進行禮儀教育,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教育內容,并將其有效滲透到游戲當中,深化幼兒禮儀知識的學習體驗,規范其禮儀行為,進而養成其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實現禮儀教育的價值。

比如,游戲過程中洋洋和浩浩是好朋友,但是洋洋踩了浩浩一腳,兩人產生矛盾,友誼破滅。對此,教師觀察在眼里、記在心里,在游戲結束后教師生成角色情境表演游戲:蓉蓉和糯糯是一對好朋友,一天蓉蓉不小心打了糯糯的手,糯糯很生氣。蓉蓉急忙跑到糯糯面前道歉:“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币驗槿厝丶皶r、真誠地道歉,糯糯原諒了蓉蓉,兩個人重歸于好。觀察了情境表演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在和小伙伴玩耍時遇到過這個問題嗎?你是怎么做的呢?”在教師的引導下,洋洋向浩浩道歉:“對不起,我不是故意踩你的腳的?!边@時浩浩也感到抱歉:“對不起,我也不應該向你發脾氣?!眱蓚€人拉鉤言和。

教師在游戲活動評價過程中有效組織文明禮儀行為互動交流和總結,既可以實現課程游戲化與文明禮儀教育內容融合,又可以強化幼兒對禮儀的認知、內化幼兒的文明行為習慣。孩子們可以在不同形式的文明禮儀活動中提高判斷能力、培養活潑機智的性格、提升禮儀交往能力,在幼兒“知行合一”的情形下,使禮儀教育真正實現促進幼兒道德品質發展的價值。

四、結語

一個人知書達理的內在涵養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經過后天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的感知與實踐養成的。禮儀教育是培養未來人才具備優良道德品質的重要基礎,幼兒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挖掘文明禮儀教育內涵,積極構建有利于小班幼兒經驗生長的文明禮儀體驗課程體系和研究,這一過程是動態的、變化的、反復的。在小班禮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一直不斷學習、探索、研究,以提升自己專業化水平,讓禮儀教育在小班幼兒生活中煥發異彩。

猜你喜歡
文明禮儀禮貌小班
小班教學 有效交流
文明禮儀潤童心 養成教育伴成長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區域活動
提倡文明禮儀 弘揚社會公德
當誠實遇上禮貌
禮貌舉 止大 家學
小猴買禮貌
暗戀是一種禮貌
小班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
不懂禮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